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沅澧共同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卷)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单位:常德市第七中学审题单位:常德市教科院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材料二:“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摘编自李洪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人民日报》2024年6月18日)材料三: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座无虚席。追光灯再度亮起,演出现场氛围升温。台上相声演员长褂一甩,抛出精心设计的“包袱”,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品茶、一边互动,品味用南昌方言讲述的历史和故事,体验感“拉满”。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旅行时的选择。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走进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寻找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头戴簪花、身着马面裙在福建泉州古城找寻“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踪迹;跟随电影《长安三万里》在陕西西安感受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转变。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他们注重的旅游内容。一项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调查显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文旅”在“旅”也在“文”,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需要注重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也在于不少县城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提升了旅游品质。在河北正定县,独具韵味的古城、古香古色的巡游表演,让“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在湖北竹溪县,立足非遗山二黄戏曲打造的武陵不夜城给游客带来充满国风和烟火气的独特体验。从实践来看,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复制粘贴”、避免同质化,才能以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激发文旅新动能。推动文旅融合,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达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目的。比如,参观博物馆渐成风尚,许多观众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希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深入研究文物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布展,用好智慧导览、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以深入浅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故事。再比如,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洺镇名村借助新潮的玩法、丰富的民俗、个性的文创“出圈”,密码也正在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守正创新,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历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参与,这同样是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的内在要求。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符合广大游客期待,也将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摘编自邹翔《“文旅”在“旅”也在“文”》,《人民日报》2024年6月1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狂飙》《繁花》《我的阿勒泰》等电视剧的热播,使得拍摄地迅速“出圈”,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B.作为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吸引游客远道而来,茶馆里座无虚席,这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有关。C.作为土生土长的潮州人,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点滴变化,认为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D.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富有特色文化产品,河北正定县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让“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座古城如果要持续“潮”起来,就必须保护好城市文化遗存,并对它活化利用,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根脉的跳动。B.现在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相较于纯粹的“看山看水看风景”,更注重旅游所带来的文化体验,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C.如今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推动文旅的融合,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D.近年来,影视助力文旅的跨界融合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借助影视作品营销城市的队伍中。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A.浙江湖州利用先民们在沿海盐碱地上发明的筑墩栽培技术,结合现代智能化温度控制与雾喷节水灌溉技术,解决了柑橘种植难题,让小柑橘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B.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将当下流行审美作为绒花配色基调,把水墨画表现方式和绒花制作手艺结合起来,设计出诸多新样式,博得广泛赞誉。C.画家李方玉在临摹馆藏兰竹花鸟作品真迹的基础上,不断观察写生,感悟自然,反复实践、锤炼,画出有新面貌、新意境、新情趣的竹画作品。D.歙县将传统徽文化与现代戏剧演出巧妙结合,把千年徽州古城设置为演出剧场,推出“徽州府有囍”沉浸式戏剧演出,激发城市商业活力。4.古城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指什么?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5.习总书记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一个小众旅游景点,小李的家乡应如何谋求长足发展?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B3.D4.①要保留古城本来的面貌,保持其典型风格与特色不被外部世界所改变。②活化利用时要突出古城的文化内核,讲好古城的文化故事。5.①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旅游品质。②特色资源挖掘:积极挖掘或整合自然、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质。③宣传推广:加大家乡形象和文化推广力度,如借助影视IP赋能旅游业。④技术创新:紧跟人们的旅游需求,依托新技术新手段,对旅游体验形式加以创新。【解析】【导语】这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古城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第一篇文章强调影视作品在城市推广中的重要性,展示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局面。第二篇文章通过潮州古城的例子,强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性。第三篇文章则探讨了旅游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指出个性化文化体验对现代旅游的吸引力。【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点滴变”的“更欣喜”错误,原文“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选项“更欣喜”无中生有。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现在人们的旅游……更注重旅游所带来的文化体验,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错误,原文材料三第三段“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他们注重的旅游内容。……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是说年轻人的旅游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选项扩大了人群范围。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五段观点是推动文旅融合,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是农业方面的发展;B.只提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C.是绘画艺术创作方面;D.既守住了传统徽文化,又对古城有了创新发展,符合材料三第五段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包含在“古城保护传承”中不能改变其“原汁原味”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两个方面,作答时把握住这两个方面。另外,要理解“原汁原味”在这里的意思。①首先理解这里的“原汁原味”的意思,根据“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可知,“原汁原味”是指要保留古城本来的面貌;根据“‘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可知,“原汁原味”还指保持古城的典型风格与特色不被外部世界所改变。②然后理解“活化利用”,根据“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可知,活化利用是指对古城进行改造时要突出古城的文化内核,比如此处被潮州非遗展室的部分亭台楼阁;根据“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可知,“活化利用”还指讲好古城的文化故事,因为讲好文化故事能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材料三“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的经验总结;结合题干“小李的家乡作为一个小众旅游景点”可知,小李的家乡作为一个的小众旅游景点符合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的特点,所以小李的家乡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旅游品质。②特色资源挖掘:根据材料三“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可知,各地风貌特点、地方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所以小李的家乡应积极挖掘或整合自然、文化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项目中,例如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设置文化体验课程等形式,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提升旅游品质。③宣传推广:根据材料一“‘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可知,影视宣传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非常大,小李的家乡应加大家乡形象和文化推广力度,如借助影视IP赋能旅游业。④技术创新:根据材料三“推动文旅融合,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知,要推动旅游发展,就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以小李的家乡应紧跟人们的旅游需求,依托新技术新手段,对旅游体验形式加以创造、创新,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潍坊的风筝王剑冰云和风筝换了位置,或者说,云为那些风筝腾了位置。喷薄而出的朝阳中,一下子喷薄出那么多风筝。那是开在天上的花。越开越多的花,成为故乡的风景。风筝古时称为鸢。潍坊的别名就是鸢都。明代,潍坊就有了放风筝的习俗。这一娱乐工具或从海上传出,融入不同国家的民众生活。在中国向欧洲传播的发明中,有学者把风筝列入其中。从“潍坊国际风筝节”放飞的风筝,差不多飞了四十年。整个天空生动起来。所有的风筝都没有想到,它们会构造出另一个世界。它们以单纯的自我,组合成群体的丰富。它们有的天真,有的老成。有的是戏曲中的脸谱,有的是栩栩如生的造型。婀娜的嫦娥,耿直的郑板桥,黑脸的包公,更多的是动物世界:蝴蝶、瓢虫、蜻蜓,还有一个大章鱼,那么多的须尾,简直让人怀疑它是否能升起来,可它竟然一点点地飞起来了,而且离地面越来越高,真是不可思议。还有蓝宝石风筝,这也许是昌乐人放的,蓝宝石是潍坊昌乐的特产。还有一对大萝卜,倒栽在云中。“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潍坊的萝卜盛名在外,这应该就是潍坊本地人放的。在这里,会上演关于风筝的传奇。听说,有一只巨大无比的“蜈蚣”,被十几个人扛着来了。这也能放起来?试试吧,在这风筝之都,谁不想有大胆的尝试?喊着,吼着,跑着,那庞然大物真的飞起来了!云端的气流大了起来,带着冲击力,将一些鸢尾冲撞得抖抖颤颤。那场面变得更加活灵活现了。还有零散的小鸢,在如盖的大鸢中间挤来挤去,有如一轮月亮周围团着一圈流星。潍坊人不仅喜欢放飞风筝,还喜欢制作风筝。据统计,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风筝都出自潍坊。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风筝节的举办,潍坊开始有了大大小小的风筝厂。我在杨家埠一家风筝厂看到,有专门负责设计、制作、描绘、包装的人,还有专门负责试飞甚至网上销售的人。在潍坊人看来,潍坊是个很值得一说的地方。潍坊人说,我们这里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是人杰地灵之地。为官清廉的大学士刘墉是潍坊人,著有《齐民要术》的贾思勰是潍坊人,画了《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是潍坊人。潍坊人还会告诉你,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任职或居住。现在,这里是全国闻名的花卉、蔬菜、食盐、蓝宝石产地。口气中满是自信。这里的人喜欢放风筝,也许与这份自信有关。这是一片浓缩了种种美好的天空:富于智慧,积极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实践;永远在辽阔里奔跑,永远以热情迎接春天。这些,也许都源于那份来自内心的自信。也正是这份自信,让潍坊人多了一项独特的待客之道。凡有客来,便邀去放风筝。在潍坊,带外地朋友放风筝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品位。每年的阳春三月,来潍坊看看吧,所有的灿烂,全开在天上。这片辽阔的海滩上,到处都充满了欢乐。无论是放风筝的人还是看风筝的人,个个都喜气洋洋。在这里,总有一种情愫簇拥着你,感染着你。那些放飞的风筝也有说头,后来,它们有的被存进了博物馆里,有的被发到了网络上,成了“网红”。猛然间,听到了一首田园风格的曲子。是响自哪里呢?仰头侧耳,曲子竟然出自那些风筝中,不知道是哪一只发出,又像是全跟着和鸣。很快,你会被那若隐若现的乐曲所打动,并慢慢体味着那曲中的意味,深沉,醇厚,像沂蒙小调,又似大海渔歌。此刻,我突然也想做一只风筝,升到高空去看看大地上的景象。在天空中往下看,能看到什么呢?或许能看到“大海东来第一山”的沂山,看到古火山那闪现过奇幻的峰峦;或许能看到大片的盐滩、绿色的田野和烂漫的花海,还有潍河、虞河、弥河、白浪河等多条晶莹的河流。很长时间里,我注视着那些放风筝的人,那些一直仰头看天的人。我敢说,他们是一群在地上生活,在云里写诗的人。(选自《人民日报》)文本二:散文是属于情感的文学,无法把很多资料硬塞进去,那样会削弱主观感受。当然史料性的东西如果需要为话,有些可能会加强文章的厚重感,但是这个加强也需要让材料化进去,融成自己的话语才好。现在不少地方的历史文化已经人所共知,你还要详写细描地在这上面下工夫,肯定是不落好的,倒不如不去碰触或者暗里绕道走好,也就是走你的感受、你的关注、你的发现。说到底,是你在游在记,人家要看你同别人走得有那些不同,能否从你这里得到什么启发,什么美感。确实的,地域类的散文不太好写,弄不好就落套走偏。破题难,找“点”更难。就我而言,有时我反复去一个地方,很多次还是找不到感觉,找不到一气呵成的意脉,总是不想动笔,也绝不敢动笔。为此,我也许会独自在那里闲逛,或者遇到一个当地人,站在河边和他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当地的历史、地理特性、气候甚至方言习惯等等。只有觉得到了火候,找到了游离于史料之外的点,到了灵感闪现非写不可的时候,才会直抒胸臆,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来。我肯定要读一读地方志或有关的资料,但是我也要提醒自己不要陷进去,而是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通过自然的语言功能展示出来。(节选自《<散文家>专访王剑冰:散文就是拼人格》)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先运用拟人的手法,说“云为那些风筝腾了位置”,接着运用比喻手法,把“开在天上的花”比作风筝,生动形象,情趣盎然。B.文中对潍坊风筝描写点面结合,既有对群体的概括描写,也有对个体的具体描写,从而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C.“整个天空生动起来”独立成段,简洁醒目,寥寥数字就表现出在风筝的点缀和映衬下,天空变得充满生机、富有动感。D.作者围绕“潍坊的风筝”生发开去,从放飞风筝写到制作风筝乃至想做一只风筝,思绪自由,联想丰富,可谓别具匠心。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是一群在地上生活,在云里写诗的人。”这句话高度赞美了那些人既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又积极探索,敢于幻想。B.散文中加入史料性的东西,虽然可能会加强文章的厚重感,但也会削弱读者的主观感受,这是因为散文是属于情感的文学。C.写作地域类散文不宜详述当地的历史文化,而应侧重表现作者独到的感受、关注、发现,以便带给读者独特的启发与美感。D.王剑冰在写地域类散文时往往不急于动笔,先去了解当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到灵感闪现非写不可时才会直抒胸臆。8.“我”为什么“突然也想做一只风筝”?请简要分析。9.文本二指出,“散文中运用史料‘要让材料化进去,融成自己的话语才好’”。请结合具体例子,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答案】6.A7.B8.①潍坊的风筝展现出的自由飞翔在天空的姿态,以及风筝所构成的美好画面和充满欢乐、自信的氛围,让“我”心生向往,渴望像风筝一样去体验那种自由与美好。②“我”从潍坊人身上看到的自信,富于智慧,积极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实践;永远在辽阔里奔跑,永远以热情迎接春天的精神都感染着“我”,让“我”喜欢、感动。③“我”看到那些放风筝的人喜气洋洋,充满欢乐,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感染了“我”,让“我”也想体验像风筝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去追寻那份诗意和美好。9.①在介绍潍坊风筝的历史时,作者将风筝的古称、潍坊的别名以及风筝的历史传播等史料自然地融入其中,让读者对潍坊风筝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史料也不再枯燥。②将潍坊的特产与风筝相关联,既展现了潍坊风筝的特色,又体现出潍坊地域文化的丰富性,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这些都体现了将史料性内容化进自己话语,为表达风筝文化和潍坊地域特色服务。③通过列举潍坊的历史名人以及当地的特产,将史料与对潍坊的赞美相结合,增强了潍坊地域文化的厚重感,同时也体现出潍坊人的自信来源,为风筝文化的发展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解析】【导语】文本一通过描绘潍坊风筝的多样性和放飞场景,展现了潍坊的地域文化和人们的自信与热情。作者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风筝在潍坊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文本二则探讨了散文创作中情感与史料的平衡,强调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表达。两者结合,体现了散文创作中对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性化表达的必要性。【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把‘在天上的花’比作风筝”错误,应该是把‘风筝’比作‘在天上的花’”。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散文中加入史料性东西,虽然可能会加强文章的厚重感,但也会削弱读者的主观感受,这是因为散文是属于情感的文学”因果关系错误,文中“散文是属于情感的文学,无法把很多资料硬塞进去,那样会削弱主观感受。当然史料性的东西如果需要为话,有些可能会加强文章的厚重感”说史料性东西若运用得当可加强文章厚重感,但需化入文中融成自己话语,不是一定会削弱读者主观感受。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①原文“整个天空生动起来”“所有风筝都没有想到,它们会构造出另一个世界。它们以单纯的自我,组合成群体的丰富。它们有的天真,有的老成”“在这里,会上演关于风筝的传奇”“试试吧,在这风筝之都,谁不想有大胆的尝试?喊着,吼着,跑着,那庞然大物真的飞起来了”“云端的气流大了起来,带着冲击力,将一些鸢尾冲撞得抖抖颤颤。那场面变得更加活灵活现了。还有零散的小鸢,在如盖的大鸢中间挤来挤去,有如一轮月亮周围团着一圈流星”,潍坊的风筝展现出的自由飞翔在天空的姿态,以及风筝所构成的美好画面和充满欢乐、自信的氛围,让“我”心生向往,渴望像风筝一样去体验那种自由与美好。②原文“潍坊人说,我们这里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是人杰地灵之地。为官清廉的大学士刘墉是潍坊人,著有《齐民要术》的贾思勰是潍坊人,画了《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是潍坊人”,潍坊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这里有众多历史名人,“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想通过成为一只风筝,从空中更好地领略潍坊的魅力。“口气中满是自信。这里的人喜欢放风筝,也许与这份自信有关。这是一片浓缩了种种美好的天空:富于智慧,积极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实践;永远在辽阔里奔跑,永远以热情迎接春天。这些,也许都源于那份来自内心的自信。也正是这份自信,让潍坊人多了一项独特的待客之道。凡有客来,便邀去放风筝。在潍坊,带外地朋友放风筝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品位”,“我”从潍坊人身上看到的自信,富于智慧,积极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实践;永远在辽阔里奔跑,永远以热情迎接春天的精神都感染着“我”,让“我”喜欢、感动。③原文“每年的阳春三月,来潍坊看看吧,所有的灿烂,全开在天上”“这片辽阔的海滩上,到处都充满了欢乐。无论是放风筝的人还是看风筝的人,个个都喜气洋洋。在这里,总有一种情愫簇拥着你,感染着你”“很快,你会被那若隐若现的乐曲所打动,并慢慢体味着那曲中的意味,深沉,醇厚,像沂蒙小调,又似大海渔歌”让“我”看到那些放风筝的人喜气洋洋,充满欢乐,他们是一群在地上生活,在云里写诗的人。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感染了“我”,让“我”也想体验像风筝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去追寻那份诗意和美好。【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一中找到将史料化进自己话语的内容,然后进行分析。①在介绍潍坊风筝的历史时,作者写道:“风筝古时称为鸢。潍坊的别名就是鸢都。明代,潍坊就有了放风筝的习俗。这一娱乐工具或从海上传出,融入不同国家的民众生活。在中国向欧洲传播的发明中,有学者把风筝列入其中。从‘潍坊国际风筝节’放飞的风筝,差不多飞了四十年”,作者将风筝的古称、潍坊的别名以及风筝的历史传播等史料自然地融入其中,让读者对潍坊风筝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史料也不再枯燥。②文中提到“还有蓝宝石风筝,这也许是昌乐人放的,蓝宝石是潍坊昌乐的特产。还有一对大萝卜,倒栽在云中。‘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潍坊的萝卜盛名在外”,将潍坊的特产与风筝相关联,把特产资料自然融入对风筝的描述,既展现了潍坊风筝的特色,又体现出潍坊地域文化的丰富性,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这些都体现了将史料性内容化进自己话语,为表达风筝文化和潍坊地域特色服务。③原文“为官清廉的大学士刘墉是潍坊人,著有《齐民要术》的贾思勰是潍坊人,画了《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是潍坊人”,作者通过列举潍坊的历史名人以及当地的特产,将史料与对潍坊的赞美相结合,这些史料不是生硬罗列,而是自然地融入到对潍坊是个人杰地灵之地的描述中,增强了潍坊地域文化的厚重感,同时也体现出潍坊人的自信来源,为风筝文化的发展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江夷,字茂远,济阳考城人也。祖霦,晋护军将军。父敳,骑咨议参军。夷少自藻厉,为后进之美。州辟主簿,不就。桓玄篡位,以为豫章王文学。义旗建,高祖板为镇军行参军,寻参大司马琅邪王军事,转以公事免。顷之,复补主簿。豫讨桓玄功,封南郡州陵县五等侯。孟昶建威府司马、中书侍郎、中军太尉从事中郎、征西大将军道规长史、南郡太守,寻转太尉咨议参军,领录事,迁长史,入为侍中、大司马,从府公北伐,拜洛阳园陵,进至潼关。还领宁远将军、琅邪内史、本州大中正。高祖命大司马府、琅邪国事,一以委焉。宋台初建,为五兵尚书。高祖受命,转掌度支。出为义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以疾去职。寻拜吏部尚书,为吴郡太守。营阳王于吴县见害,夷临哭尽礼。又以兄疾去官。复为丹阳尹,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迁右仆射。夷美风仪,善举止,历任以和简著称。出为湘州刺史,加散骑常侍,未之职,病卒,时年四十八。遗命薄效蔬奠,务存俭约。追赠前将军,本官如故。子湛,别有传。史臣曰: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士君子当以体正为基蹈义为本然后饰以艺能文以礼乐。苟或难备,不若文不足而质有余也。是以小心翼翼,可祗事于上帝,啬夫喋喋,终不离于虎圈。江夷、谢方明、谢弘微、王惠、王球,学义之美,未足以成名,而贞心雅体,廷臣所罕及。《诗》云“温温恭人,惟德之基”,信矣!(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三》)材料二: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士君子A当以体正B为基C蹈义D为本E然后饰以艺F能G文以礼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文中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的“辟”的含义不同。B.寻,文中指不久,与《陈情表》中的“寻蒙国恩”的“寻”的含义相同。C.故,文中指原有的,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的含义相同。D.趋,文中指快步上前,与《六国论》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的“趋”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夷从小就认为自己很厉害,是后进之秀,曾被州府征召为主簿,但他没有接受。B.江夷讨伐桓玄立下战功,被封为南郡州陵县五等侯,又担任多个要职,受到高祖重用。C.江夷风度仪态美好,举止得体,历来任职都以宽和简约著称,临终嘱咐葬礼简办。D.孔子叱责齐国优倡侏儒之戏,景公惧怕色变,知道自己在道义上比不上鲁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为义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以疾去职。(2)营阳王于吴县见害,夷临哭尽礼。14.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的含义。【答案】10.CEG11.C12.A13.(1)(江夷)后来被任命为义兴太守,并加封为中二千石官阶,由于疾病辞去官职。(2)当营阳王在吴县遇害时,张夷前往哭丧并竭尽礼节。

14.①“质”是质朴,朴实的意思。②材料一中指遵循礼仪、道义,材料二中指实际行动。

【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对江夷和孔子的事迹描述,探讨了“质”与“文”的关系。江夷以质朴为本,虽未以学识成名,但其贞心雅体为人称道,体现了质重于文的价值观。孔子则通过批评齐国的奢靡之风,强调质朴的重要性,促使齐侯以实际行动谢罪。这两则材料共同传达了“质”作为立身之本的重要性,强调了内在品德和行为的正直胜于外在的文饰。【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士君子应当以礼仪规矩为基础,遵守礼仪为根本,然后再以才艺修饰,用礼乐来装点。“士君子”,主语,“体正为基”“蹈义为本”结构一致,内部不能断开,CE处断开;“文以礼乐”与“饰以艺能”结构一致,故“文以礼乐”单独成句,前面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征召;/驳斥,批驳。句意:他曾被州府任命为主薄。/驳斥错误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B.正确。句意:不久又成为大司马琅邪王的军事参谋。/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C.“含义相同”错误。旧有的;/交情,老交情。句意:原本的官职不变。/你怎么会跟项伯有交情呢?D.正确。快步上前;/趋向,走向。句意:孔子又快步上前。/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江夷从小就认为自己很厉害,是后进之秀”错,“夷少自藻厉,为后进之美”意思是:江夷从小就注重砥砺名节,被认为是后进之秀。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加秩”,加封;“以”,因,由于;“去职”,辞去官职。(2)“见害”,遇害,被害;“临”,前往,亲临;“尽礼”,竭尽礼节。【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句意:文采和质朴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①“质”是质朴,朴实的意思。②材料一中由“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可知,“史官”认为选用人才的首要是质朴,再是文采,“士君子当以体正为基,蹈义为本”,强调了君子应当以自身行为端正为基础,以遵循道义为根本。这里的“体正”和“蹈义”都属于“质”的范畴,即指遵循礼仪,道义。材料二中有司建议“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君若悼之,则谢以质”,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齐景公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后,没有用言语或虚假的行为来掩饰,而是以实际行动,即归还土地,来表达自己的歉意,可知,“质”指实际行动。参考译文:材料一:江夷,字茂远,是济阳考城人。他的祖父江霦是晋朝的护军将军,父亲江敳是骑咨议参军。江夷从小就注重砥砺名节,被认为是后进之秀。他曾被州府任命为主薄,但他没有接受。后来桓玄篡夺了帝位,江夷被任命为豫章王的文学官。义旗树起,高祖任命他为镇军行参军,不久又成为大司马琅邪王的军事参谋,后来因公务而辞职。不久后,他重新被任命为主簿。参与讨伐桓玄,并立下了功劳,被封为南郡州陵县五等侯。(之后,他先后担任)孟昶的建成府司马、中书侍郎、中军太尉从事中郎、征西大将军道规长史、南郡太守,随后又调任为太尉咨议参军并兼任录事,然后晋升为长史,进入宫中担任侍中和大司马,随府公北伐,被授予洛阳园陵一职,最终抵达潼关。回到中央后,他担任宁远将军、琅邪内史和本州大中正。高祖把大司马府和琅邪国家事务,都委托给他。在宋王府刚刚建立时,他被任命为五兵尚书。高祖接管政权后,他被调任为度支尚书。后来被任命为义兴太守,并加封为中二千石官阶,由于疾病辞去职务。不久又担任吏部尚书、吴郡太守。当营阳王在吴县遇害时,江夷前往哭丧并竭尽礼节。由于兄长的疾病,他再次离职。之后,他又被任命为丹阳尹,继续担任吏部尚书,并加封为散骑常侍,后来晋升为右仆射。江夷风度仪态美好,举止得体,历来任职以宽和简约著称。后来他被任命为湘州刺史,并再次晋升为散骑常侍,但未能上任即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八岁。他临终遗嘱要求葬礼简朴,注重节俭。死后追赠前将军,原本的官职不变。他的儿子江湛,后来有另外的传述。史臣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选用人才的首要是质朴,再是文采。士君子应当以礼仪规矩为基础,遵守礼仪为根本,然后再以才艺修饰,用礼乐来装点。如果难以兼备,不如文采不足而质朴过人。因此要小心谨慎,敬奉神明,而不是像啬夫这样的小官喋喋不休,最终也无法脱离虎圈。江夷、谢方明、谢弘微、王惠、王球的才学虽未能成名,但他们忠诚之心和高雅的风度在朝廷中都是罕见的。《诗经》中说“温和恭敬,是道德品质的基础”,非常正确啊!材料二:过了一会儿,齐国的官吏小步疾走进来说:“请演奏宫中的舞乐。”齐景公说:“好。”于是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就上前表演起来。孔子又快步上前,一步跨越一级台阶而往上登,离坛上还有一级台阶时,说:“胆敢蛊惑诸侯的百姓,罪该诛杀!请命令有关官员执行!”有关官员施加刑法,艺人侏儒都被处以腰斩而手足分离。齐景公恐惧而震动,知道道义上不如鲁国,回国后大为惊恐,告诉他的群臣说:“鲁国臣子用君子之道辅佐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只是用夷狄之道来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君,该怎么办呀?”有关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则用花言巧语来道歉。国君倘若真的对此感到恐惧,就用实际行动去道歉。”于是齐景公便归还所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之田来表达歉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王维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上客摇芳翰①,中厨②馈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注】①芳翰:敬称他人翰墨。翰墨,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②中厨:内厨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B.诗歌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诗题。C.诗歌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手法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16.《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本诗开头两句也体现了这一观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开头两句用“深巷”“斜晖”“门”“柳”等寻常所见之景,写出赵叟远离尘嚣的静美生活环境;②“闲”“高”“疏”等平常之语,流露出主人恬淡闲适的人生追求,极富意趣,暗示出其隐者身份;③于平淡之语中表达出对主人隐居生活的欣赏之情,立意初现。【解析】【导语】王维的《济州过赵叟家宴》通过描绘赵叟家宁静的田园生活,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诗中“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两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静谧的乡村场景,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全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王维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错,最后两句意思是,朋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诗人赴赵叟家宴,很欣赏主人的隐居生活,主要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没有对仕宦生活的厌倦。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要提取题干中引用《红楼梦》中对诗歌评价内容的要点,即“第一立意要紧”“词句究竟还是末事”“词句不用修饰”。分析诗歌前两句的时候就要分别扣住立意、词句进行赏析。先从词句上分析,词句不刻意修饰,只是用白描的手法描摹景物。“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写赵叟每日所见,深巷里的夕阳斜照之情景,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营造出了静美的氛围。语言质朴,不事雕琢。再从立意上分析,立意情趣高雅。“深”“静”“闭”“疏”这些描写景物状态的词语,让我们联想到赵叟的日常生活,悠闲而舒适,极富田园情趣,流露出主人高洁的品行与美好的生活情趣。最后总结,本句语言朴实平淡,但营造了幽美的意境,隐含了隐居生活的情趣,立意高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境界非凡,与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景致非常相似。(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谢灵运旧居,表现诗人对寄情山水的自由生活的向往。(3)冬日里围炉观雪,让我们联想到古人借“雪”抒发情感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纵一苇之所如②.凌万顷之茫然③.谢公宿处今尚在④.渌水荡漾清猿啼⑤.孤舟蓑笠翁⑥.独钓寒江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顷、渌、蓑、渡。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尽管“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说法A,但由于景点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曾经山西旅游的存在感B。今年,随着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遍全球,山西也一跃硬核出圈。游戏对大量中国古建筑进行了精细还原,亭台楼阁、鸱吻神兽、庙宇宫殿,从历史传说与山林深处被打捞起来,赋以颜色,再现人间。在社交媒体上,(甲)。山西,左手太行,右手吕梁,表里山河,内有乾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提起这个省份,大家一般想到的是它的能源资源。如今,它终于向大家递出了第二张名牌。①林徽因曾说,“中国建筑史如同一部侦探小说。”②如今这本小说翻开,你会发现主线故事必定发生在山西。③山西现有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遗存495座,约占全国的85%。④站在山西古建的时空里,⑤可见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愈发清晰。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寻到了这部侦探小说的线索。在当地考察时,我们发现了一群特殊的人——守庙人。一群每天只拿十来块钱补助的文保员,却世代以庙为家,守住古建。以守庙人为锚点,小红书联合山西文旅发布了《我在山西做守庙人》的系列内容,意在表达:千百年前的古建,至今依然被当代人鲜活地陪伴与守护。用围绕着古建发生的鲜活人物故事,唤起了第一波年轻人的好奇心。以古建游为代表,在这个国庆,(乙)。纵观近些年消费市场,传统文化与当代元素相结合的“新中式”是大众流行新趋势。以传统文化为线,串联千年时光,展开古今对话,这正是“新中式”旅游的魅力。18.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汤阿英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B.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C.不管大家怎样劝他,他都像秋风过耳一般,根本不听。D.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一直非常努力。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说:“千百年前的古建,至今依然被当代人鲜活地陪伴与守护”,结合材料具体分析“陪伴和守护”在山西古建保护与文化传播中的体现。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将修改后的语句填在横线上,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答案】18.A19.A.家喻户晓/人尽皆知B.乏善可陈/相形见绌20.甲:山西古建“美”上了热搜。乙:“新中式”旅游热度飙升。21.(1)守庙人世代以庙为家,每天只拿微薄的补助,却坚守岗位,保护古建不受破坏,这种坚守和付出是对古建最直接的守护。(2)《我在山西做守庙人》系列内容,展示了守庙人与古建的日常生活,让古建与当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古建不再是孤立的历史遗迹,而是活生生的文化存在,这是一种间接的陪伴和守护。22.③山西现有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495座,约占全国的85%。⑤可见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一般”在这里表示通常情况下,与文中“一般”意义相同。B.“一般”在这里指的是一类人。C.“一般”是“像......一样”。D.“一般”在这里指的是普通水平。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家喻户晓”“人尽皆知”,都表示某说法被大家普遍知道,契合“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这种被广泛传播的状况。原句中说尽管这种说法存在,但后续提到因为一些原因山西旅游存在感存在问题,所以需要一个表示这种说法有名的成语。B.“乏善可陈”强调没有什么好的值得说的,“相形见绌”指相比之下显出不足。原句说由于“景点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曾经山西旅游存在感存在问题,这些成语能很好地体现这种负面情况。【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前文讲述了《黑神话:悟空》让山西“硬核出圈”,以及对山西古建筑的“精细还原”,又提到“社交媒体上”,这里就可以直接以年轻人对山西古建的赞美来衔接,体现出大家对山西古建的喜爱和关注。乙:前文“以古建游为代表”,下文说传统文化与当代元素结合的“新中式”是“流行新趋势”,此句能很好地承上启下,体现古建游与“新中式”流行趋势的关联。【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1)“一群每天只拿十来块钱补助的文保员,却世代以庙为家,守住古建”,这显示了守庙人对古建的守护,他们虽然收入微薄,但仍然坚守岗位,保护古建不受破坏,这是“守护”的直接体现。(2)“以守庙人为锚点,小红书联合山西文旅发布了《我在山西做守庙人》的系列内容”,这表明通过媒体和文化产品的传播,守庙人与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