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备课设计方案)_第1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备课设计方案)_第2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备课设计方案)_第3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备课设计方案)_第4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备课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教师备课教师单位

单元

第三单元主题:现代诗歌

及主题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本单元以“诗歌”为主题,

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短诗三首》《绿》《白桦》,一篇略读课文《在

天晴了的时候》,一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一个“语文园

地”。《短诗三首》节选自作家冰心的诗集《繁星》。诗歌小巧玲珑,

构思新颖奇特,充满诗情画意,语调明丽清新,富含生活哲理。《绿》

是艾青写的一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写出了绿的摇

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白桦》以白桦为中

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读这首诗时,除了可以感受诗歌的意

教材

境美之外,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强烈热爱之情。《在

简析

天晴了的时候》整首诗运用这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本单元课文均选取名家名诗,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

特点,从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开展综合性活动时,要指导学生根据

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并把它们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尝试当“小诗

人”写诗,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

感。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认识19个生字,会写23

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指定课文。

单元

3.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

目标

4.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5.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6.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摘抄下来。尝试写诗,合作编小诗集,

举办诗歌朗诵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指定课文。

2.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

单元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重点

4.引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摘

抄下来。

1.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单元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难点

4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尝试写诗,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

歌朗诵会。

单元课

13课时

时安排

教学准备课件PPT课前收集的资料等

《短诗三首》(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9短诗三首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三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第三单元围绕着“现代诗”这一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

桦》《在天晴了的时候》4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的诗歌都有着浓浓的意味,饱含着作者的

情感,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本课的三首短诗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

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美是其永恒的主题。该诗集由164首短诗组成,本课选了其中

的第71、第131、第159首短诗,并按顺序编排。这三首短诗构思新颖奇特,音调自然

和谐,语言明丽清新,饱含深情,意蕴丰富。

2.学生情况分析:这三首现代诗虽然短小,却饱含深情,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

限,刚刚接触现代诗,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句子易,明思想难。因此,教学中要让

学生以诵读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情境。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1.通过认一认、读一读等方法,让学生利用多种方

“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法识字。

星、藤萝”等3个词语。2.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在教学本课时,要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

味,熟读成诵。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

萝”等3个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突破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1.谈话导入

(1)师: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预

设:风景是美的;画画是美的;舞蹈是美

的...)

(2)师:人们常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

美是本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

美?(预设:画画、拍照、写诗...)

(3)师:美就像一扇门,今天这节课,我初步感知“短

们就用诗歌这把钥匙开启美这扇大门。(课诗”,结合单元

件出示单元导语)导语“诗歌,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用美丽

(4)全班齐读。的眼睛看世

一、导入新课,

2.释义诗题。界。”体会诗歌

释义诗题

(1)板书课题:短诗三首。(生齐读课题)的美;简介作

预计10分钟

师: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者,了解诗题

诗可以称为短诗。序号的意思,

(2)了解“繁星”。为后面的学习

①师:看看课文,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短做好铺垫。

诗的诗题是什么?谁来读读诗题?(预设:

繁星)(板书:繁星)

②解释“繁星”。

a.师:再读诗题''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

现了什么?

b.示例:密密麻麻的星星、满天的星星……

师: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繁

星,多而密的星星,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

的美好。(生齐读课题)

(3)明确诗序,简介作者。

①明确诗序。

a.师:仔细看看三首短诗,诗题后面还有

一串数字,分别是什么?(生齐读)

b.师:《繁星》共收录164首短诗。今天我

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七一、第一三一和第

一五九首。

②简介作者。(课件出示冰心简介)

1.初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2)生自由读诗。

①生自由读诗,圈出生字新词。

②师指名读诗,师指导读准“啊”的音变。识记生字的方

(出示课件)法有很多种,

2.检查预习。教学时多鼓励

二、初读课文,(1)检查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发散思

检查预习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及组词。维,采用多种

预计14分钟②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字音。方法识记生字

③易错提示:“藤”读后鼻音,“膝”读“X新词,以便掌

i”,不要读成了“qi”。握更多的字。

④师引导记住课件出示的形近字。

⑤重点词语揭秘:漫灭、回忆、思潮、清

⑥师讲解书写要点,视频出示“繁”“躲”

书写笔画。

三、反复朗读,1.课件出示三首现代诗,教师示范读诗。通过探究式学

体会韵味2.学生自读诗歌,读出节奏、韵味。习,初步发现

预计8分钟3.出示诗句的节奏,学生齐读。现代诗不拘格

4.指名学生读诗,师生共同评价。式和韵律相对

5.通过读这三首短诗,发现现代诗的特点:自由的特点。

①不拘格式。通过反复朗

②韵律相对自由。读,体会诗歌

的韵味和节

奏。

1.同桌之间交流生字的写法。指导书写,强

2.教师指导书写:繁、漫、藤、萝、膝。调易错笔画,

四、书写指导,

3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学生巩固练

布置作业

4布.置作业写,让学生养

8分钟

(1)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成良好的书写

(2)准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一首现代诗。习惯。

5.板书设计

9短诗三首

繁星漫灭藤萝

膝盖波涛躲避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短诗三首》(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9短诗三首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三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的三首短诗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对母爱、童心和

自然的赞美是其永恒的主题。《繁星(七一)》紧扣“回忆”一次展开,营造出具体的情

境,将回忆的场景具体化,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和母亲的依

恋。《繁星(一三一)》中,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和花香,并通过比较,说明了大海对

于在海边长大的诗人而言,影响深远。诗人对于大海的情感,就如同星星有光辉,花儿

有香气一样,是自然而然、始终如一的。《繁星(一五九)》将情感化为感叹,采用比喻

的手法,把自己比作小鸟,把母亲的怀抱比作鸟巢,并由自然界的“风雨”过渡到“心

中的风雨”,当“风雨”来临,母亲的怀抱便是自己的倚靠。三首现代诗虽然短小,却

饱含深情,意蕴丰富。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以读、想

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联系生活实际,

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画面,以读、想象为“支点”进一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初步感知现代诗的

的情感。意境,同时将背诵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3.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

感;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学习难点: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突破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短复习词语导

一、复习词语,

诗三首》。(板书课题:短诗三首)入,检查学生

导入新课

2.认读词语。(出示繁星、漫灭、藤萝……)对字词的掌

预计4分钟

3.师指名分别读三首短诗。握情况。

1.自由读《繁星》(七一),想象诗中的情景,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诗是强烈情

么?

感的自然流

2.出示第1首诗《繁星》(七一)

露,以读、想

(1)说说这首诗中描写了三个场景,分别

象为“支点”

是什么?

进一步探究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

发现现代诗

说一说: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

的情感,初步

诗人和母亲会做些什么呢?(生讨论交流汇

二、品读诗歌,感知现代诗

报)

体会情感。的意境。触景

(3)思考“这些事”是指哪些事?

预计22分钟生情,情动而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

辞发。反复朗

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读,体会诗歌

(5)让我们想象作者托着下巴,静静地坐

的情感,同时

在桌前,回忆着那些发生在月明的园中、藤

将背诵巧妙

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的事。伴着音乐,带

地融于情境

着这样的想象,让我们再读诗句。

之中。

(6)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3.出示第二首诗《繁星》(一三一)

(1)朗读《繁星》(一三一),发现“诗韵

(2)关注“同音成韵”,感知“光、香、响”

的韵脚“ang”;关注句末的“?”,注意读

出问号的语气,反复诵读,师指名读、小组

读、全班齐读。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

感受通过排比句式表达的强烈情感。

(4)理解“思潮”。

(5)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大海,想想,

诗人借助大海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6)让我们海浪的伴奏下,齐读这首诗,

注意要读出对大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哦!

4.出示第二首诗《繁星》(一五九)

(1)齐读这首诗。

(2)理解诗中两个“风雨”意思的不同。

天上的风雨来了一一自然界的风雨

心中的风雨来了——烦心的事情

(3)交流:你在什么时候会想起母亲?

(4)想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齐读诗,尝试背诵。

1.阅读方法一一如何体会诗歌的感情这是第三单

(1)郑振铎说:“诗歌的声韵格律及其他种元的第一篇

种形式的束缚,我们要一概打破。因为诗情课文,教给学

是不能受任何规律的束缚的。"那么怎么体生阅读现代

三、总结方法,

会诗歌的感情呢?诗的方法,为

拓展延伸

(2)同桌相互交流讨论,课件总结方法。后面的诗歌

预计6分钟

①反复的诵读。②想象画面。③抓住关键词学习做好铺

句。垫,让学生知

2.本课选取了冰心的诗集《繁星》中的三首方法,学方

诗,我们用上上面的方法来读一读《繁星》法,用方法

中的其他两首诗歌,课件出示《繁星》二和

七五,学生自由读。

1.交流摘抄的现代诗

(1)学生拿出摘抄本,同桌互相读一读摘

诗歌的海洋

抄的诗。

有无数的珍

(2)师强调:摘抄时不仅要注意写清楚作

宝,开展交流

者和出处,还要注意不要把字写错,写漏了。

四、交流摘抄,摘抄的现代

(3)学生交流自己摘抄诗歌的方式。

布置作业诗的活动,有

(4)教师小结:我们一遍一遍地读着诗歌,

预计8分钟助于提高学

读出了诗的韵律,想象出它的画面,感受到

生的阅读兴

诗人浓浓的情感,不仅走近了诗人,也走近

趣。。

了我们自己,这就是诗的味道。

2.作业布置:收集更多的现代诗,课后读一

读。

5.板书设计

9短诗三首

/园中\

/《繁星》(七一)一回忆(叶下)怀念童年\

'/星星和农空\'

《鬃■星》(一三一)(花香和世界)热爱自然

---------1

,《繁星》(-五九)(鼠的怀抱)思念母亲/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绿》(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10绿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三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这是第二单元“现代诗”这一主题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艾青。《绿》

创作于1979年,艾青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写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

满生机的景象。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诗歌的形式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

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诗中处处是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风、雨、水、阳光……一切都是绿的。让我们跟随诗人的感觉,去大自然中感受鲜活的

景象,畅游在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里,相信学生一定会沉浸在那片绿中。

2.学生情况分析:虽然学生对现代诗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了初步的体验和阅读方法的积

累,但情感体验有待提高,语言品味也不够细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提示、点拨。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1.通过认一认、读一读等方法,让学生利用多种方

“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法识字。

绿、嫩绿”等8个词语。2.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在教学本课时,要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

意,熟读成诵。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

绿”等8个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突破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1.视频导入

(1)师上课开始,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春天的颜色》。(生观看)本板块以吟

师: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诵含有“绿”

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绿给人的诗词为引,

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带领学生进

(2)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入绿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绿”的诗句。在旧知与新

激发兴趣。

2.引入课题。知、古诗与新

预计7分钟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诗中架起一

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座桥梁,激发

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学生的学习

意盎然”的画卷中!热情。

(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

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师指名读。

此板块主要

(2)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用

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

多种形式识

二、初读课文,下?

记生字新词,

检查预习。2初.读诗歌

逐步训练学

预计15分钟(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圈

生的识记能

出生字新词,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

力。

么?

3.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瓶”读“p

ing”,不要读成了“pin”,“叉”读“chd”,

不要读成了“前”。

(3)识记字形。

①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

的?

②生交流。示例

加一加:并+瓦=瓶

归类记忆:挤挥“才”与“手”有关。

顺口溜记“叉”字,又字多一点就是叉。

(4)指导书写。师指导书写“叉”和“瓶”

字。

视频出示书写笔顺,师讲解书写要点。

(5)多音字:倒

(6)识字游戏:绿叶一片片

(7)词语解释:连一连

出奇、墨绿、重叠、交叉、指挥

(8)近反义词

1.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读,是学生与

通句子。圈画出文中描写“绿”的词语,文本进行情

看看文中一共出现了多少种绿,你由这些感交流的纽

三、朗读课文,“绿”想到了什么?带。正确流利

初感绿意。(2)学生交流。地朗读课文

预计10分钟(3)课件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是学生有效

淡绿粉绿学习的第一

(4)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步。

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你由这些“绿”想到

了什么?

(5)出示课文第二、三小节:指导朗读,

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再读诗歌

(1)自由朗读,小组分节比赛读,全班齐

读。(配乐朗诵)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书写,强

1.教师指导书写:瓶、挤、叉、挥,同桌调易错笔画,

四、书写指

之间交流生字的写法。学生巩固练

导,布置作业。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写,让学生养

预计8分钟

3.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成良好的书

写习惯。

5.板书设计

10绿

黑绿](翠绿

浅绿}绿(淡绿

嫩绿J〔粉绿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绿》(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10绿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三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绿》这首诗描写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全诗共五个诗节。第一节借用“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

觉,同时引出下文。第二节连续运用了六个形容绿色的词语,写出了绿的深浅浓淡,体

现了绿的丰富。第三节借用相同句式的叠加,写出了诗人对绿的感觉,表现出整个自然

空间都充满了绿色。第四节将所有的绿汇聚,写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第五节用“突

然”一词转折,写出了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全诗以虚写实,诗

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

富联想与想象。

2.学生情况分析:虽然学生对现代诗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了初步的体验和阅读方法的积

累,但情感体验有待提高,语言品味也不够细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提示、点拨。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通

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过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抓住

2.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关键词句,深入诗的意境,从理

3.结合“阅读链接”,通过比较,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

言的特点。背诵。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突破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绿》。

2.认读词语。复习词语导

一、导入新课,3.师指名分节读诗。入,检查学

激发兴趣4.《短诗三首》的学习帮我们解开了现代诗生对字词的

预计5分钟悦耳动听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着运用掌握情况。

在上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找一找《绿》这

首现代诗里藏着的秘密吧!

1.反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奇特的诗句,

并想想奇特在哪里。学生通过抓

预设: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住关键词

的……句,进一步

“墨水瓶倒翻”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奇特想自主探究发

象。现现代诗是

2.读诗歌第二小节,注意诗句中含有“绿”作者强烈情

的词语,反复朗读。感的自然流

二、精品细读,(1)感受“绿”的多。课件出示:墨绿、浅露,作者触

想象画面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景生情,情

预计20分钟卡)动而辞发。

①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反复朗读,

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又将背诵巧

②看到这么多和绿有关的颜色,你想到了什妙地融于整

么?节课的教学

(2)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之中,突破

黑,绿得出奇?怎么理解“发黑”“出奇”?了教学重难

(3)师指导朗读:读出诗中不寻常的“绿二点。

3.读诗歌第三小节,课件出示。

(1)感受绿的宽广,圈一圈都有哪些事物是

绿的?

(2)课件出示风、雨、水、阳光的图片,引

导学生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思考:风雨等都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眼

里都是绿的?

(3)学习排比句,用排比的手法仿写句子。

秋天的是金黄色的,秋天的是金

黄色的,

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读第四、五小节,说说绿的形态是怎样的?

(1)课件出示第四小节,

①注意表示动作的词,你读出了什么?将表

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你感受到了什

么?

预设:从这些动词集中、挤、重叠、交叉中,

感受到了绿的密集,静态的绿。

②师示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2)课件出示第五小节

①读第5节,说说从比喻句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

②师范读后指名读,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

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找一找,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绿”?

④读完这首诗,你体会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自由练习读全诗。(2)分小节配乐读。

(3)全班齐读。

1.学习“阅读链接二

(1)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

三、对比阅读,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比较阅读,

感悟语言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说。体会诗歌的

预计10分钟(2)课件出示宗璞的作品。语言特点。

(3)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4)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课堂小结,

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它引导学生细

四、课堂小结们都以美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生活中心观察生

预计5分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活,善于发

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现生活中的

个美丽的世界。美。

5.板书设计

10绿

/绿色的墨水瓶\

/色彩(墨绿、浅绿)生机勃勃\厂、-f

/'风、雨、水、阳光,\\

'形态(按着节拍飘动)动静结合)、号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白桦》(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11白桦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三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这是第二单元“现代诗”这一主题的第三篇课文。它是苏联著名诗人

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银霜、潇洒

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笔直挺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

桦树,富有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拥

有白桦般品质的人的尊敬。读这首诗,除了可以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

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现代诗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对怎样体会

诗歌的情感也有自己的见解。但由于诗歌本身的朦胧性,学生可能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有种“茶壶煮饺子”的无奈。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多悟,表达自己对诗

歌的独特感受。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1.通过认一认、读一读等方法,让学生利用多

“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种方法识字。

毛茸茸”等6个词语。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感悟诗情。

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

毛茸茸”等6个词语飞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突破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1.谈话导入。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

本板块导入

这就是诗人叶赛宁笔下的白桦。今天,让

活泼轻快的、

我们跟随诗人的吟诵,来学习今天的这首

具有相同意

现代诗。

象的儿童歌

2.导入音频。

曲,让学生很

一、导入新课,(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

快融入课堂,

激发兴趣地方》,并出示歌词。侧耳倾听这首歌,从

又展示了直

预计6分钟乐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观的图片,让

(2)课件出示白桦图片。

学生在头脑

①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这种树给你

中构建诗歌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②生交流。

中的画面。

师小结: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

家民族精神的象征。这节课,让我们一同

走进《白桦》,欣赏它的美吧!

1.作者简介。

(1)这篇课文是苏联诗人叶赛宁的作品。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动人,多赞美家乡的风

光。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异国诗人。初次接触课

二、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师指名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