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生物第三章阶段性综合检测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2013高中生物第三章阶段性综合检测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2013高中生物第三章阶段性综合检测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2013高中生物第三章阶段性综合检测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2013高中生物第三章阶段性综合检测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第三章阶段性综合检测北师大版必修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解析:选D。种群强调的是一个区域、一个物种、全部个体。A项明显不符,包含了多种生物;B项中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C项中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也不会是单一的真菌;D项中指的是全部的棉蚜,故选D。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解析:选A。该谚语体现了农作物与其他农田野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选B。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A、C、D都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4.农业生产上常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A.明显下降B.明显上升C.保持稳定D.越来越大解析:选A。每一个生物种群都必须有一定的性别比,这种比例能保证种群内雌雄个体间的正常交配,进而保证一定的出生率。因而大量雄性个体诱杀后,破坏了原有的性别比关系,降低了出生率,必然也降低了种群密度。5.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年龄结构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选B。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年龄结构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6.种群的个体数量呈现指数增长的环境条件往往是()A.充足的食物和充分的空间B.没有天敌和与之竞争的生物C.无污染,且种群基因库很稳定D.人工控制的实验室理想条件解析:选D。“J”型曲线是一种理想化的增长曲线,往往只有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才能达到。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解析:选B。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兴起了,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这时原来的群落就会被新的群落取代,这就是群落的演替,故A错。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C、D两项错误。8.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是()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B.死亡率和迁入率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D.出生率和迁入率解析:选D。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增长的变量,死亡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下降的变量。迁入和迁出不是最本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增长最重要的参数。食物供应和领域大小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它们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故选D。9.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A.3000吨B.1650吨C.1500吨D.不超过300吨解析:选D。因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所以理论上每年对该黄泥螺的最多捕捞量应不超过300吨。10.在种群变化中,若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竞争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D.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解析:选D。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0,说明其数量不再增长,所以,其种群数量应该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11.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的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的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解析:选D。灌木比草本植物更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1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具有的特点是()A.信息少B.稳定性高C.食物链(网)简单D.物种多样性低解析:选B。顶级群落是群落经过一系列的演替过程,最终达到平衡状态的群落,在顶级群落中,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与气候关系方面都达到相对稳定,只要环境稳定,没有人类的干扰,该群落能够长期保持稳定。13.在一块面包上有一株霉菌,如果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其数量变化在一小时内最可能的增长情况是()A.指数增长B.逻辑斯蒂增长C.指数增长或逻辑斯蒂增长D.无规律增长解析:选A。在一小时内种群的增长所需要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适宜的,所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1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解析:选A。群落演替的结果是形成顶级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的稳定性提高。15.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选D。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能够减少捕捞程度,使幼小个体继续生存,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合理使用网具不会改变性别比。16.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依赖于()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结构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男女性别比解析:选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直接影响和决定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性别比也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它们都不能决定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只有种群的年龄结构决定着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17.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选D。由图中信息知道,该种群繁殖前期个体、繁殖后期个体的比例适中,种群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18.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解析:选A。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的顶级群落都是森林群落,但是不同的生活环境顶级群落不同。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乔木植物难以生存,所以顶级群落不能为森林群落。19.右图为某市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推测其年龄结构应为增长型B.其年龄结构较接近稳定型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解析:选B。据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出生率略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下降,所以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成年人口比例高,人口会增加。20.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B。在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种群达到K/2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2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解析:选B。建立数学模型的大致过程是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研究对象并且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对象和特点,提出问题;其次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基本数量关系并确定其间的互相关系,提出合理假设;接下来就要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最后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22.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选C。在K/2时种群净补充量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人口增长既受自然因素影响,还受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制约,该图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在K/2时捕捞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23.如图是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解析:选D。图示中①~④分别是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年龄结构。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主要是诱捕雄性昆虫;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24.某种鱼进入一条河流后,其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①B.增长型和②C.衰退型和③D.增长型和④解析:选B。种群增长率在t1时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根据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可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对应②图。25.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两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①若图甲所示为某发酵罐菌种数量,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②图乙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①说法正确B.只有②说法正确C.两种说法均正确D.两种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选C。图甲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图乙曲线表明种群生存环境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且在K/2时增长率最快,当种群数量超过K/2后,就可以对该种群的生物进行适时适量地捕捞。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6.(10分)如图为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请据图回答:(1)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解析:(1)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繁殖前期个体多,所以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2)严格控制网眼以保护幼鱼使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农业生产上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使该害虫的出生率降低,繁殖前期个体减少,结果使该害虫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答案:(1)A(2)A(3)C27.(15分)有几只老鼠由于寻觅食物而到达了另一新的生活空间,并定居下来。开始时鼠群的增长十分缓慢,后来逐渐加快,到一定密度又突然减缓,直至完全停止,呈现下图所示的“S”型增长曲线。(1)从图中A→B看,鼠群数量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开始一段时间内种群的基数________,幼鼠不能________,产生后代个体数________。(2)从图中C开始,鼠群迅速增长,其原因是基数开始________,种群内________个体占多数,而________个体少,种群进入迅速________期。(3)从图中D开始,鼠群的增长受到明显限制,其原因是栖息地的________有限,从而导致________加剧。(4)E点时鼠群的增长完全停止,保持在一个________的水平上,这个水平叫做________。(5)当处于________水平时,种群的增殖速度最快。(6)当居民发现鼠患时,在捕杀老鼠的同时,最好的办法是设法降低________,断绝它们的食物来源,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解析:在一定区域内,种群的数量和密度是经常变化的,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当某个种群的少数个体进入一个原先没有此种生物的适宜环境中,开始时由于种群内个体数少而增长缓慢,随着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增加量加大,到达一个中间点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伴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环境阻力也越来越大,因为生活资源和生活空间都是有限的,从而使增长速率减缓,直至完全停止。这时种群数量将保持在基本恒定的水平上,这个基本恒定的水平就叫环境容纳量。如果用曲线来表示这种增长趋势,它呈现“S”型,生态学上叫“S”型增长。实际生活中,如要控制有害生物,最好的办法是设法降低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少食物、栖息地等生活资源,那么种群的数量必然会减少。答案:(1)小生殖少(2)增大中幼年老年增长(3)生活资源和生活空间种内斗争(4)基本恒定环境容纳量(5)环境容纳量的一半(6)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8.(10分)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某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率由小变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即为最大值,而在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则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2,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当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时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而此时t1即为捕捞的最佳时期。答案:(1)“S”型N/2增长型(2)t1在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3)不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9.(15分)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9832490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群落具有________,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________。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