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设备基本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检测设备基本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检测设备基本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检测设备基本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检测设备基本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指导书

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标准稠

度用水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1.目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由游离氧化钙造成的体积安定性的

检验。

2.引用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

3.适用范围: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

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其它品种的水泥。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水泥净浆搅拌机、标准法维卡仪、沸煮箱、量水器或滴定管、天平(分度值不大于

1g)。

5.试验条件: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用水、仪

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

6.试验过程:

(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代用法):

①用分度值不大于1g的天平精确称取水泥500g,:

②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

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拌和时,先将锅座上

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后停止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

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后停机。

③拌和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

体超过试模上端,用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空隙,

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浆体,再从试模

边沿轻抹顶部1次,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过程中,注意不要

压实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

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Is—2s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

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

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

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2)安定性的测定步骤(代用法):

①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6.1.2制成标准稠度净浆;

②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厚度4-5mm),凡与水泥净浆接

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③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或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

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做成直径

70m-80nl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

作业指导书

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标准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用水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护24h±2h。

④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保证沸煮过程中始终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水又能保

证在30min±5min内开至沸腾。

⑤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铁板

上。然后在30min±5min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o

⑥结果判定:

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后取出试

件进行判别,目测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没弯曲(以两者底部紧靠不透光为

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定结果有矛盾时,该

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3)凝结时间测定步骤:

①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5.2制成标准稠度净浆,按4.1.3装模刮平后,立即放

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②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

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在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表面接触,拧紧螺丝ls--2s后,突

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的读

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分钟(或更短时间)测定1次,当试针沉至距离板4mm±1mm

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用min表示。

③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

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临近凝结时间时,每隔15min(或更短时间)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

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用min表示。

④结果判定: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早于45min,终凝不迟于390min,称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普通硅酸盐和其它水泥,初凝迟于45min,终凝不迟于600min,称为合格,反之

为不合格。

作业指导书

水泥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L目的:测定水泥抗压、抗折强度

2.引用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3.适用范围: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

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其它品种的水泥。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试验筛、搅拌机、试模、振实台、抗折强度试验机、抗压强度试验机、抗压强

度试验机用夹具、量杯、刮刀、天平

5.试验条件: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用水、仪

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温度为2(TC±1C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工作期间4h一次,自动

控制设备一天两次);

6.试验过程:

(1)胶砂试样制备:

①用感量为±1g的天平准确称取450g水泥及,水225ml,砂1350g,

②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升至固定位置,开动机器

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数30s开始将砂子加入,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

机器转至高速再搅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

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ls以

内。

③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搅拌好的水泥胶砂分两次装入试模分别振实60

次,振动完毕,用金属直尺以近90度的角度架在试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

向以模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刮去多余胶砂,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

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上养护,温度应在20℃±1℃,湿

度应在90%以上,20h-24h之间脱模。

④将做好标记的试件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的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

刮平面应朝上,并彼此间保持一定间距。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

深不得小于5mm。(注: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

⑤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拌合开始试验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按下列时间

进行:

---24h+15min

---48h±30min

---72h+45min

---7d±2h

——28d±8h

作业指导书

水泥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⑥抗折试验:

将试体从水中捞出,用湿布擦干,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

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度均匀地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

侧面上,直至折断,抗折强度记录至0.IMPa。

⑦抗压试验:

抗折折断的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加荷速度为

2400N/s±200N/s,抗压强度记录到0.IMPa。

⑧结果判定:

抗折以每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

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抗压六个测定值中有

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平均值数为结果。如

果五个值中再有超过它们的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备注:白色硅酸盐水泥依据GB/T2015-2005进行抗折、抗压试验。

作业指导书

钢筋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检测钢筋的力学性能

2.引用标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

3.适用范围:检验不同规格、品种的刚材的机械性能。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选用液晶显示万能试验机.在试验前应对所作的试验最大负

荷有所估计,以便选用相应的测量范围(不得超出试验设备最大值的80%),保证得到

数据的准确性。

5.试验条件:试验应在室温(10-35C)下进行。

6.试验过程:

①根据试件的品种规格,在试件上按要求标出原始标距。将试件放在连续式标

点机上的凹槽内进行标点。

②开动试验机,按要求速率控制加载。仔细观察试件在拉伸过程中的情况,在

测定屈服强度时速率应尽可能保持恒定。

③在测定屈服强度后根据试样按规定转换速率继续施加荷载至拉断,记录最大

荷载。

④将已拉断的试件由断裂处对齐,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若拉断处由

于各种原因形成裂缝,则此裂缝应计入拉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内,测量其拉断后标

距部分长度。

⑤数据处理:

1)求屈服点。s即。s=Fs/So

2)求抗拉强度。b即。b=Fb/So

3)求伸长率65(或610)即35(或610)=(L1-L0)/L0X100%

式中65(或610)一分别表示试件伸长率(%)

Fs一屈服荷载(牛顿)

Fb—最大荷载(牛顿)

So一试件原始横截面积(平方毫米)

L0一试件原始标距长度(mm)

L1一试件拉断后标距部分长度(mm)

4)数字修约规则:根据试验材料采用相应的标准修约。

⑥结果判定,钢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⑦试验结果处理:

试验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试验结果无效。

1)试件在标距端点处或标距外短裂。

2)操作不当。

3)设备发生故障或记录有误。

⑧若有试验结果作废,应补做同样数量试样的实验。

⑨拉断后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颈缩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冶金缺陷(如分层、气

孔、夹渣、缩孔等),应在试验记录或报告中注明。

作业指导书

钢筋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

L目的:检测钢材的弯曲变形性能

2.引用标准:《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

《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8-2013

3.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金属材料承受规定弯曲角度的弯曲变形性能。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选用液晶显示万能试验机.

5.试验条件:试验应在室温(10-35C)下进行。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在(18-28C)。

6.试验过程:

①支辑长度和弯曲压头的宽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或直径。弯曲压头的直径由产

品标准规定,支辑和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支辑间的距离L应按照式(1)

确定:

L=(D+3a)ia/2...............(1)

比距离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不变。

②具有不同直径的弯心,弯心直径由有关标准规定,其宽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

或直径。弯心应有足够的硬度。

③将试样放于两支短上,试样轴线应与弯曲压头轴线垂直,弯曲压头在两支座

之间的中点处对试样连续施加力使其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弯曲角度可

以通过弯曲压头的位移计算得出。

④弯心直径d和弯曲角度a的选择参见拉伸力学性能表中的冷弯试验规定。

⑤弯曲试验时,应当缓慢地施加弯曲力,以使材料能够自由地进行塑性变形。

⑥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评定弯曲试验结果。如未规定具体要求,弯曲试

验后不使用放大仪器观察,试样弯曲外表面无可见裂纹应评为合格。

作业指导书

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1.目的:准确确定建筑用卵石、碎石的颗粒级配、含泥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空隙率、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值。

2.引用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国家标准》GB/T14685—2011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3.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卵石和碎石。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烘箱、台秤、方孔筛、搪瓷盘、容器、广口瓶、容量筒等.

5.试验条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6.试验过程:

6.1.1仪器设备:烘箱、台秤、方孔筛、搪瓷盘、毛刷等。

6.1.2试验步骤:

6.1.2.1称取按表1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

到下组合的套筛(符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表1颗粒级配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

9.516.019.026.531.537.563.075.0

(mm)

最少试样质

1.93.23.85.06.37.512.616.0

量(kg)

6.1.2.2将套筛固定在摇筛机上,启动摇筛机筛10分钟后,取下套筛,再将试样按

筛孔大小顺序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M为止,通过的颗

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

部筛完为止,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

粒。

6.1.2.3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lg=

6.1.3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的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

0.l%o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级筛余百分

率之和,精确至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

之差超过现时,需重新试验。

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分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6.2含泥量:

6.2.1仪器设备:烘箱、天平、方孔筛、容器、搪瓷盘、毛刷等。

6.2.2试验步骤:

6.2.2.1称取按表2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放入淘洗容器中,注

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

作业指导书

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石子颗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11m

的套筛上,滤去小于75u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

程中应小心防止大于7511m的颗粒流失。

表2含泥量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

9.516.019.026.531.537.563.075.0

(mm)

最少试样质

2.02.06.06.010.010.020.020.0

量(kg)

6.2.2.2在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中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6.2.2.3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um的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

石子颗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tlm的颗粒,然后在两只筛上筛余

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置于烘箱中在(105±5)r

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6.2.3结果计算与评定:

6.2.3.1含泥量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

Qa={(G1-G2)/G1)X100

式中:Qa—含泥量g

G1一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6.2.3.2含泥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虬

6.3表观密度:

6.3.1仪器设备:烘箱、天平、广口瓶、方孔筛、搪瓷盘、毛巾等

6.3.2试验步骤:

6.3.2.1称取按表3规定的数量的试样,风干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

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3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mm)少于26.531.537.563.075.0

最少试样质量

2.03.04.06.06.0

(kg)

6.3.2.2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

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6.3.2.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

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

总重量,精确至1g。

作业指导书

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6.3.2.4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

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6.3.2.5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净瓶外水分后,

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6.3.3结果计算与评定

6.3.3.1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P0=G0/(GO+G2-G1)Xp水

式中P0一表观密度,kg/nf

P水一1000kg/mJ

GO—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G2—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6.3.3.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6.4体积密度与空隙率

6.4.1仪器设备

台秤、磅秤、容量筒、直尺、小铲等

6.4.2试验步骤

6.4.2.1取试样一份,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口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

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除去凸出容量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

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

6.4.3结果计算与评定

6.4.3.1体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lOkg/m)

P1=(Gl-G2)/V

式中P1一体积密度,kg/m3

G1一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一容量筒的体积,L

6.4.3.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现。

VO=(1-P1/P2)X100

式中V0一空隙率,%

P1一体积密度,kg/m3

P2一表观密度,kg/m3

6.4.3.3体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空隙率取两次试

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吼

作业指导书

建筑用卵石、碎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表4容量筒的规格要求

容量筒容容量筒规格

最大粒径,mm

积,L内径,mm净高,mm壁厚,mm

9.516.019.026.5102082942

31.537.5202942943

53.063.075.03036.02944

6.5泥块含量

6.5.1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控温105±5℃)、天平、方孔筛(孔径2.36mm4.75mm筛各一)、容器、

搪瓷盆,毛刷等

6.5.2试验步骤

6.5.2.1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2的规定数量,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

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6.5.2.2称取按表2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至1g,将试样到入淘洗器中,注入

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

块,再把试样放在2.36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中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6.5.2.3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搪瓷盘后,放在烘箱小于105±5℃

下烘干倒恒重,精确到1g。

6.5.3结果计算与评定:

6.5.3、1泥块含量计算,精确至0.1%:

Qb=(G1-G2)/G1X100

式中:Qb一泥块含量,%。

G1—4.75mm筛余试样的质量,go

G2—烘干的质量,go

6.5.3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设。

作业指导书

砖技术性能作业指导书

L目的:检测病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抗压强度、冻融试验及砖的石灰爆裂项目。

2.引用标准:《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2012

3.适用范围:适用于砌墙砖。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卡尺、钢直尺、石灰爆裂蒸煮箱,低温箱或冷冻室、水槽和

鼓风干燥箱、台秤、抗压机。

5.试验条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土5℃

6.试验过程:

6、1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检测:

6、1、1仪器设备:卡尺(分度值为0.5mm)钢直尺(分度值为1mm)

6、1、2检验步骤:

6、1、2、1取出外观检测样品数量20块。

6、1、2、2长度应在砖的两个大面的中间出分别测量两个尺寸;宽度应在砖的两个

大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高度应在两个条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

当被测处有缺损或凸出时可在其旁边测量,但应选择不利的一侧。精确至0.5mm。

6、1、3结果判定:

每一方向尺寸以两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6、2石灰爆裂:

6、2、1仪器设备:蒸煮箱,钢直尺(分度值不应大于1mm)

6、2、2检测步骤:

6、2、2、1试样为未经雨淋或浸水,且近期生产的外观完整的试样5块。

4、2、2、2试验前检查每块试样,不属于石灰爆裂的外观缺陷做标记。

4、2、2、3将试样平行侧立于蒸煮箱内的篦子板上,试样间隔不得小于50mm,箱内

水面应低于篦子板40mm()

6.2.2.4加盖蒸6h后取出。

6.2.2.5检查每块试样上因石灰爆裂(含试验前已出现的爆裂)而造成的外观缺陷,

记录其尺寸。

6.2.3结果判定:以试样石灰爆裂区域的尺寸最大者表示。

6.3冻融试验:

6.3.1仪器设备:低温箱或冷冻室、水槽和鼓风干燥箱、台秤、抗压机。

6.3.2检测步骤:

6.3.2.1数量应为10块,其中5块用于冻融试验,5块用于未冻融强度对比试验。

6.3.2.2用毛刷清理试件表面,按序编号。将试样放入鼓风干燥箱中100—110℃下

干燥至恒重,称其重量m。,并检查外观,将缺棱掉角的作标记。

6.3.2.3试样浸泡在10—20℃水中,24h后取出,用温湿布抹去表面水分,以大于

20mm的间距大面侧向立放于预先降温至一15C以下的冷冻箱中。

6.2.2.4当箱内温度再次降至-15℃时,开始计时,在-15℃—-20C下冷冻,烧结病

冻3h,非烧结砖冻5h,然后取出放入10—20℃的水中融化,烧结砖不少于2h,非烧

作业指导书

砖技术性能作业指导书

结砖不少于3h,如此为一次冻融循环。

6.2.2.5每5次循环检查一次冻融过程中出现的破损情况。

6.3.2.6冻融循环后,检查并记录试样在冻融过程中的冻裂长度,缺棱掉角和剥落

等破坏情况。

6.3.2.7经冻融循环后的试样,放入鼓风干燥箱中,按4、3、2、2的规定干燥至恒

质,称其质量n。

6.3.2.8若试件在冻融过程中,发现试件呈明显破坏,应停止本组样品的冻融试验,

并记录冻融次数,判定本组样品冻融试验不合格。

6.3.2.8干燥后的试样和未经冻融的强度对比试样按4、4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6.3.3结果计算与判定:

6.3.3.1外观结果:冻融循环结束后,检查并记录试样在冻融过程中的冻裂长度、

缺棱掉角和剥落等破坏情况。

6.3.3.2强度损失率P,„按下式计算。

PB=(Po-P.)/PoX100%

质量损失率Gm按下式计算,

-

Gm=(mo-m,)/m0X100%

P“强度损失率,%

P。试样冻融前强度,MPa

Pi试样冻融后强度,MPa

Gm质量损失率%

S试样冻融前干质量,kg

oh试样冻融后干质量,kg

试验结果以试样冻后抗压强度或抗压强度损失率、冻后外观质量或质量损失率表示

与评定。

6.4抗压强度试验:

6.4.1仪器设备:压力机、钢直尺(分度值为1mm)

6.4.2试件制作:

6.4.2.1数量为10块,一次成型制样,将试样锯成两个半截砖,两个半截砖用于叠

合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不足100mm的另取取备样补足。

6.4.2.2将断开的移放入室温的净水中浸泡20—30min后取出,在铁丝网架上滴水

20-30min,以断口相反方向装入制样模具中。用插扳控制两个半砖间距不超过5mm,

砖大面与模具间距不应大于3mm,石专断面、顶面与模具间垫以橡胶垫或其他密封材

料,模具内表面涂油或脱模剂。

6.4.2、3将净浆材料按照配置要求,置于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6.4.2.4将装好试样的模具置于振动台上,加入适量搅拌均匀的净浆材料,振动时

间为0.5min~lmin,停止振动,静置至净浆材料达到初凝时间(约15min^l9min)后

拆模。

6.4.3二次成型制样适用于采用整块样品上下表面灌浆制成强度试验试样的方式。

作业指导书

砖技术性能作业指导书

6.4.4非成型制样适用于试样无需进行表面找平处理制样的方式。

6.4.5试样养护:

6.4.5.1一次成型制样、二次成型制样在不低于10℃的不通风室内养护4ho

6.4.5.2非成型制样不需要养护,试样气干状态直接进行试验。

6.4.6检测步骤:

6.4.6.1测量每个试件连接面或受压面的长、宽尺寸各两个,取其平均值,精确至

1mm。

6.4.6.2将试件放在加压板中央,垂直受压面加荷,均匀平稳,不得发生冲击或振

动。加荷速度为(2飞)kN/s为宜,直至试样破坏为止,记录最大破坏荷载P。

6.4.7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6.4.7.1每块试样的抗压强度(Rp)按下式计算

试验后按下式计算:RP=P/(LXB)

式中:Rp—抗压强度,MPa

P一最大破坏荷载,N

L一受压面(连界面)的长度,mm

B一受压面(连界面)的宽度,mm

4、4、7、2试验结果以试样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值或单块最小值表示。

作业指导书

碎抗压强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检测碎试块抗压强度。

2.引用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

3.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碎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液晶式电液式压力试验机。

5.试验过程:

5.1.1将样品标签核查后,再核查碎试件的外观是否有明显缺陷,将样

品标签上的碎试件的工程部位,设计强度等级等信息记录在记录上。

5.1.2将试件擦拭干净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

型的顶面垂直,试件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

5.1.3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上压板与试

件上承压面均衡受压,连续而均匀的加荷,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

度为每秒钟0.3—0.5MPa(6.7—11.2kN/s);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0小

于C60时,加荷速度为每秒钟0.5—0.8MPa(11.2—18.OkN/s);强度

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每秒钟0.8—l.OMPa(11.2—

18.OkN/s),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

验机油,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5.2数据处理:

碎试件的抗压强度的计算公式:

fa=P/A

试中:fa一碎试件的抗压强度

P一碎试件的破坏荷载

A一碎试件的承压面面积

计算结果精确至0.IMPa。

5.3结果判定:

以三个试件测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三个碎试

件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

15%时,则取中间值作为该组碎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果有两个测值与中

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的15%时,则该组碎试件试验结果不作为评定的

依据。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立方体尺寸为150mmX150mmX150mm,用其

它尺寸的试件测得的抗压强度值均应乘以相应的尺寸换算系数:

100mmX100mmX100mm尺寸的乘以0.95

200mmX200mmX200mm尺寸的乘以1.05

作业指导书

普通砌筑砂浆抗压强度

作业指导书

1.目的:测定砂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

2.引用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T70—2009

3.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用砂浆的抗压强度试验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液晶式电液式压力试验机。

5.试验过程:

5.1.1检验试件的完好性,并做好有关记录。

5.1.2将试件放置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

件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

5.1.3开动机器,当上压板与试件(或上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面均衡

受压。

5.1.4承压试验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为0.25—1.5kN/so(砂浆强度在

5MPa及5MPa以下时,取下限为宜,砂浆强度在5MPa以上时,取上限为宜),加荷

过程中回油阀应关紧,不得有漏油现象。

5.1.4当试样破坏后必须立即打开回油阀,关上送油阀,并读取压力值。

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m,cu=Nu/AX1.35

式中:fm,cu一砂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应精确至0.1MPa。

Nu一试件破坏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mm?)。

以三个试件测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平均值计算

精确至0.IMPa。三个砂浆试件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

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取中间值作为该组砂浆试件的抗压强

度值,如果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的15%时,则该组碎

试件试验结果不作为评定的依据。

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抗水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逐级加压法)

1.目的:测定硬化后混凝土试件的抗渗性能。

2.引用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2009

3.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硬化后混凝土的抗渗。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混凝土渗透仪。

5试件制作:

5.1抗渗性能试验应采用顶面直径为175mm,底面直径为185mm,高度为150mm的

圆台体。

5.2试件以六个为一组。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刷刷去两端水泥浆膜,然后送

入标准养护室养护。

5.3试件一般养护28d龄期进行试验,如有特殊要求,可在其它龄期进行。

6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步骤:

6.1试件养护至试验前Id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面涂一层熔化的密封材

料(松香:石蜡=1:4)随即在螺旋或其它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的

试件套中,稍后冷却后,即可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装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6.2试验从水压为0.IMPa开始。以后每隔8h增加水压0.IMPa,并且要随时注意

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6.3当六个试件中有三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或加至规定压力(设计抗渗等

级)在8h内6个试件中表面渗水试件少于3个时,可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

6.4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则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7结果判定:

7.1当某一次加压后,在8h内6个试件中有2个试件出现渗水时(此时的水压为

H),则此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10H

7.2当某一次加压后,在8h内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出现渗水时(此时的水压为

H),则此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10H-l

7.3当加压至规定数值或者设计指标后,在8个小时内6个试件中表面渗水的试件

少于2个(此时的水压为H),则此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10H

作业指导书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检测

作业指导书

1.目的:检测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各项指标。

2.引用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11969-2008

3.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检测。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烘箱、天平和压力试验机WES-300B

5试件制作:

5.1试件制备:

5.1.1试件的制备,采用机锯或刀锯,锯时不得将试件弄湿。

5.1.2测试蒸压加气混凝土前,应标出试件的发气方向,并沿着发气方向中心部分

上中下顺序锯出一组。“上”块上表面距离制品顶面30mm,“中”块在制品正中处,

“下”块下表面距制品底面30mm。锯出的试样规格尺寸为100X100X100(mm)。

5.1.3试件(力学性能)在含水率8%〜12%下进行试验,如果含水率超过上述规定

范围,则在(60±5)℃下烘至所要求的含水率。

5.2干密度和含水率的试验步骤:

5.2.1取试件一组三块,分别量取每块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轴线尺寸,精确至

1mm,计算试件体积,并称取试件质量M,精确至1g。

5.2.2将试件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60±5)℃下保温24h,然后在(80土5)℃

下保温24h,再在(105±5)℃下烘至恒质(山)。

5.2.3试件根据试验要求,可分阶段升温烘至恒重。

5.2、4数据处理:

5.2.4.1干密度按式:ro=Mo/VX106

:i

式中:ro—干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o

Mo一试件烘干后质量,单位为克(g)o

V一试件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

5.2.4.2含水率按式:Ws=(M-Mo)/MoX100

式中:Ws—含水率,%o

Mo一试件烘干后质量,单位为克(g)o

M一试件烘干前质量,单位为克(g)

5.3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步骤:

5.3.1检查试件外观。

5.3.2测量试件的尺寸,精确至1mm,并计算试件的受压面积。

5.3.3将试件放在材料试验机的下压板的中心位置,试件的受压方向应垂直于制品

的发气方向。

5.3.4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5.3.5以(2.0±0.5)kN/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

载。

作业指导书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检测

作业指导书

5.3.6结果评定:

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fcc=Pl/Al

fee一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Pl一破坏荷载(N)

A1一试件受压面积(mm?)

作业指导书

土工检测作业指导书

L目的:测定土样的含水率,湿密度和干密度。

2.引用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

3.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等各类工程的地基土及填筑土料的基

本工程性质试验。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烘箱、天平、环刀、切土刀、铝盒等

5试验方法:

5.1含水率试验:

5.1.1取具有代表性试样15—30g或用环刀中的试样,有机质土、砂类

土和整体构装冻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

准确至0.Olgo

5.1.2打开盒盖,将盒置于烘箱中,在105-110C的恒温下烘至恒重,

烘干时间对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h,对砂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

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5.1.3将质量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5.1.4数据处理:试样的含水率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

3={(mo/md)-1}X100

式中:3—试样的含水率,%

mo一湿土质量,g

md一干土质量,g

5.2密度试验:

5.2.1取试样时,铲去表层土,整平其表面;

5.2.2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

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擦净环刀外壁,

削去环刀两端面多余的土,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2.3数据处理:

5.2.3.1试样的湿密度应按下式计算:P0=m0/V

式中:Po一试样的湿密度(g/cn?)

m0—湿土质量(g)

V一试样体积(环刀容积)(cn?)

5.2.3.2试样的干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Pd=Po/(1+0.013。)

式中:Pd一试样的干密度(g/cm3)

P„一试样的湿密度(g/cm")

3。一试样的含水率(%)

5.2.3.3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

0.03g/cm\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

作业指导书

土壤击实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2.引用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

3.适用范围: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

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nm1。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击实仪、天平、台秤、标准筛等。

5试验方法:

5.1.1干法制备:

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kg(重型为50kg),风干碾碎,过5mm(重型

过20mm或40mm)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根

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佳含水率,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2

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队

5.1.2湿法制备:

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重型50kg),碾碎过5mm筛(重型过

20mm或40mm),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

的塑限预估最佳含水率。选5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

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5.2试验步骤:

5.2.1将击实仪平稳置于刚性基础上,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安装好护

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试样,轻型击实试

样为2—5kg,分三层,每层25击,重型击实试样为4一10kg,分5层,

每层56击,若分三层,每层94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交界处

的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时,超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2.2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

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

1g,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5.2.3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

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机

5.2.4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5.3干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Pd=P„/(1+0.0131)

一某点试样的含水率(%)

5.4绘制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坐标图,根据贴切图确定最大干密

度和最佳含水率。

作业指导书

回弹法检测硅抗压强度

作业指导书

1.目的:测定碎结构或构件在相应龄期内的抗压强度值。

2.引用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2011

3.适用范围: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

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强度检测。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混凝土回弹仪。

5检验步骤:

5.1确定检测采用方式:

a单个检测,适用于单独的结构;

b批量检测,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相同且龄期相近的构件。

5.2测区的确定及原则:

5.2.1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小于4.5m且另

一方向低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5.2.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距离不易大于0.5m,

且不以小于0.2m。

5.2.3测区应选再使回弹仪处在水平方向,检测碎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在非水平方向,检测性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5.2.4测区易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

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2.5测区的面积易控制在0.04。

5.2.6检测面应为原状砂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

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但不应留有残余粉末或碎屑。

5.2.7对于弹及时产生震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固定。

5.3回弹值测量:

5.3.1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

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5.3.2测点易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侧点间的净距离一般不超过20mm,测

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

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每一测去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次点的回弹

值读数精确至1。

5.4碳化深度值测量:

5.4.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30类测区数,再有代表性的位置上

测量碳化深度值。

5.4.2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

其深度大于位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清洗。立即用

浓度为2%的酚肽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

未碳化碎交界面到碎表面的垂直距离多次,取其平均值,该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炭化

作业指导书

回弹法检测硅抗压强度

作业指导书

深度值,读数精确至0.5mm。

6回弹值计算:

6.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

小值,然后取剩下10个回弹值的平均值。

6.2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回弹仪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

面或底面时,检测时仪器非水平方向测试,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将计算后的

值依据JGJ/23—2011有关条文进行修正。

7测强曲线:

本指南所用的测强曲线为统一测强曲线。

8碎强度的计算:

8.1任一测区的强度换算值,可按其平均回弹值与平均碳化深度根据统一测强曲线

得出。

8.2由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计算得出结构或构件碎的强度平均值,档测区

数不少于10个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

8.3构件位强度推定值的确定:

8.3.1当按单个构件检测时,以最小值为该构件碎强度推定值。

8.3.2当按批量检测时,或构件的测区数大于等于10个时,应由构件位强度平均值

(MPa)精确至0.IMPa与1.645倍的构件碎强度标准差(MPa)精确至0.OIMPa,之

间的差值,为推定强度值。

8.4对于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8.4.1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时,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大于

4.5MPa的。

8.4.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时,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大于

5.5MPa的。

9检测报告: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建设单位b.委托单位c.施工单位d.设计单位e.工程名称和结构或构

件的名称f.施工日期g.检测原因h.检测环境i.检测依据(所用标准名称、

编号)j.回弹仪生产厂、型号、出厂编号和检定证号

k.结构或构件的平均强度值、标准差、最小测区强度值(必要时列出构件测区布置

示意图及其强度值)及强度推定值。

1.出具报告的单位名称(盖章)、审核人、检测负责人、试验人员的姓名及资质。

m.检测及出具报告的日期

n.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对于无法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应附简图。

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抗冻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测定硬化后混凝土试件的抗冻性能。

2.引用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2009

3.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硬化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4.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快速冻融试验箱、冰柜、试件架.电子称、压力机(慢冻法)、

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测定仪。

5试验步骤:(慢冻法)

5.1在标准养室内或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在养护24d时从养护地点取出,随后放入20

±2℃水中浸泡,水面高出试件20-30mm,在水中浸泡时间4d。

5.2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后测量外观尺寸并编号、称重,然后放入试件架

内。

5.3当冻融箱内温度降至-18℃时开始计算。每次从装入试件到降至T8C所需时间

应在1.5-2.Oh内,冷冻时间不小于4h。冷冻结束后立即加入温度18-20C的水,加

水不超过lOmin,确保水温在30min内不低于10℃,30min后保持水温在18-20℃。

融化时间不小4h。融化完毕视为一循环,可进入下一次冻融循环。

54.每25次循环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当出现严重破坏时立即称重。当一组试件平均

值质量损失率超过5%,可停止试验。

5.5试件达到标准冻融循环次数后,试件应称重并检查外观,详细记录破填情况。

当试件破损严重时,用高强石膏找平后进行抗压试验。

6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停止试验

1)已达到规定的循环次数;

2)抗压强度损失率已达到25%;

3)质量损失率已达到5强

7结果计算及处理:

1)强度损失率计算:

△fc=(-fe„)/feoXlOO

式中:△。表示N次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精确至0.1;

九表示对比用的一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测定值(Mpa)精确至0.1Mpa;

已表示经N次冻融循环后一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测定值(Mpa)精确至0.1

Mpa;

2)评定方法以三个试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三个试件最大值或最小值

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剔除此值,再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

或最小值均超过中间值15%时,应取中间值作为测定值。

3)单个试件的质量损失计算:

△W„i=(Woi-Wni)/WoiX100

式中:”表示N次冻融循环后第i混凝土试件质量损失率(%)

W,“表示冻融循环前第i个混凝土试件质量(g);

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抗冻试验作业指导书

4)一组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表示N次冻融循环后第一组混凝土试件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1。

5)评定方法以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测定值。当某个试验结果出现负值时应

取0,再取三个试件平均值。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现时,应剔除此

值,再取其余两值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通时,

取中间值作为测定值

8快速法试验步骤:

8.1试件养护与慢冻法相同

8.2冻融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次循环应在2-4h内完成,且用于融化的时间不注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2)冷冻和融化过程中,试件中心最低和最高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8±2℃)

和(5±2℃)内。任意时刻,试件中心温度不得高于7C,且不低于-20C;

3)每个试件从3℃降至-16℃所用时间不少于冷冻时间的1/2;每块试件从

-16C升至3℃所用时间不少于融化时间的1/2,试件内外温差不超过28℃

4)冷冻和融化之间转换时间不宜超过lOmino

5)当有试件停止试验时,应用其他试件填充空位。

8.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停止试验:

1)达到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

2)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0%;

3)试件的质量损失率达5%

9结果计算及处理:

9.1相对动弹性模量计算:

p.=f2./f2x100

式中Pi表示)/n次o餐i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

精确至01;

Fnj表示经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横向基频(Hz)f2°i表示冻融

循环前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横向基频(Hz)

9.2评定以三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与

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15%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