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材料二: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诗人的活动和观念时常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那么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就不可能出现。B.东汉末至魏晋诗歌中突出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伤,这是人的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表现。C.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乱世,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出现生死主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D.第四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作品有了新的风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体现在群体的广度上。B.魏晋时期之所以会产生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是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的结果。C.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想见,酒和药在文人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3.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的一项是()A.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B.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C.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D.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4.请简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说明它如何体现了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Ⅱ文本一: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他家挨着一条河。出门走几步,就到了河边。这条河不宽。河南岸都是大柳树。河里鱼不少,是个钓鱼的好地方。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家的大门总是开着的,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他的医室和别的医生的不一样,像一个小药铺。架子上摆着许多青花小磁坛,坛肚子上贴着浅黄蜡笺的签子,写着“九一丹”“珍珠散”“冰片散”……到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乳钵,药碾子,药臼、嘴刀、剪子、镊子……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多有经验的医生和药铺的店伙也鉴定不出散的真假成色。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去年闹了一次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但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膏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汪炳没有一个钱。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你好,王淡人先生!(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2》,有删改)文本二: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沈从文的《长河》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强烈的戏剧性,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散文化的小说不过分地刻画人物,其中的人物要求神似,轻轻几笔,神完气足。有一些散文化的小说所写的常常只是一种意境,《长河》的《秋(动中有静)》写的是一群过渡人无目的、无条理的闲话,但是那么亲切,那么富有生活气息。散文化小说的作者十分潜心于语言,他们让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于字里行间自自然然地流出。(摘编自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详尽描写了医生钓鱼的场景,既紧扣题目,又表现出王淡人恬然自适的性格特征,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中对王淡人院落中花草菜蔬的描写和医室对联的展示,显示了一种平民化情调,暗含了作者淡泊宁静的审美趣味。C.小说叙述这块匾的由来,与前文送给王淡人先生的那块匾的内容“急公好义”形成呼应,体现出了作者构思的严密性。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相较于第一人称,易于展现客观事物,在叙述上更为自由,同时也便于抒发真情实感。7.关于文中王淡人这一人物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淡人医者仁心。他深知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哪家药铺也不会用足,所以他用足药材自己炮制。B.王淡人安贫乐道。虽然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有添置过新衣服,但并不影响他有时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C.王淡人急公好义。在遭受水灾之后,他在四个水手的帮助下冒死前往孤村,使孤村村民感动得落泪。D.王淡人重情重义。他给儿时朋友治病,“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虽用了很多名贵药材但无怨言。8.汪曾祺的这篇小说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一些版本把小说的最后一段“你好,王淡人先生!”删去了,改用“一庭春雨,满架秋风。”结尾。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文段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居易自以逢A好文之主B非次拔擢C欲以生平所贮D仰酬恩造拜命之E日献疏言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礼貌。D.谪,有贬官降职之意,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的“贬”并不都有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B.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却未被上报给皇上。D.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东郊①唐·韦应物吏舍跼②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③。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注]①本诗是韦应物于大历十四年(779)春在鄠县令任上作。②跼(jú):拘束。③遽(jù):仓促,匆忙。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山澹吾虑”的“澹”意为“澄净”,“虑”指尘念俗情,杨柳、和风、青山共同营造了雅致宁静的氛围。B.“依丛适自憩”一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写作者信步游玩的状态来表现他内心的祥和与闲适。C.“春鸠鸣何处”一句以声衬静,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庐”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句子,写自己在东郊结庐而居的闲适,表达了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16.有学者认为,历代山水田园诗人中,韦应物诗风最接近陶渊明。请结合本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2)《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就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凄清。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语言文字运用I王希季是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尤其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____。年轻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学院。王希季之所以留学的原因,是因为其初心是学成归来建起一所大电厂为家乡造福,以改变当时昆明电力缺乏,避免因电力缺乏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在1950年初春,虽然刚刚建立的新中国____,但决心要报效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王希季拒绝了美国数个电厂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踏上了驶回祖国的邮轮。当这位____的年轻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满天星斗时,他或许没有想到十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刺破浩瀚苍穹。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文字运用Ⅱ费孝通先生的社会科学论著《乡土中国》虽然语句通俗、篇幅不长,但对于中学生来讲,内容却不易懂。一方面,____,阅读难度不小;另一方面,书中描述的“乡土社会”,乡村的孩子恐怕都会感到陌生,距离城市里的孩子就更加遥远。有条件的师生可以通过实地的田野考察,增加直观感受,作为阅读的辅助。我有一年曾在费先生访问过二十六次的江村,碰到两拨由老师带队前往参观学习的中学生。事实上,____,正是费先生一直倡导和践行的研究方法。而最根本的,还是要知难而上,沉下心来,耐着性子,____。正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先生所提示的,人年轻时要有意识地读一些“深”一点的书。21.下列句子中的“我”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条行事准则。B.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D.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语言文字运用I中王希季毅然决然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堪为青年成长成才的楷模。2020年国庆档热门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他们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云南古寨,合伙干电商,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在“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中,班级计划举行“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为主题的讨论会。请围绕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D3.C4.首先提出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新思潮以及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写了“人的觉醒”在当时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背景)和意义(影响)。5.①《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②诗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还表达了对于“人才难得”的忧愁和广纳人才的渴望。③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曹操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也就是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判断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到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或者关键词,再进行对比和研究,从而选出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包括分析内容要点、依据文章内容合理推理、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由于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做题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掌握的能力。此题需要先根据每一段的首尾句确定每一段的中心观点,然后对每一段的中心观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汇总与划分,按照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的一个答题思路进行概括总结。(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1.A.“如果……那么……就不可能出现”错。对应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原文中提到的是,如果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就不会诞生人的觉醒,而人的觉醒并不等同于对生死存亡的思考。

故答案为:A2.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说法错误,原文在材料二第二段,“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以东晋玄言诗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而不是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

故答案为:D3.原文中对第四种态度的解释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与道家精神契合。

A.出自于《驱车上东门行》,意思是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是感叹人生过于短暂,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

B.出自于郭璞的《游仙诗》,意思是富贵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不如托身仙山,借游仙也表达了归隐的向往。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

C.出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体现了顺应自然的超越态度,属于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

D.出自于《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及时行乐”的主题,对应的是第三种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C4.本材料一先提出问题,“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一一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然后回答“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这是论点;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先分析它们发出的感喟“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然后说明当时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弥漫着这种情绪,“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并将其上升为时代特征,“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然后进一步分析这种核心的实质,“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而这种觉醒对于文艺和审美有着很大影响;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以及积极意义,“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5.首先看画线句的观点,“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意思是表明是颓废、悲观、消极,实际上暗含着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如对人生的留恋,建功立业的渴望等。再看《短歌行》中哪些地方能体现这一特点。如诗歌开头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朝露”,极言人生短暂;“去日苦多”,在这短暂人生中,自己也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此句更加剧了人生短暂的伤感;在这苦闷之中,只好借酒消愁。这几句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

然后诗人却并不就此颓废下去,他渴望得到贤才,建立一番功业。诗中多次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及对“人才难得”的忧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想象贤才到来的愉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广纳贤才的渴望。

这看似矛盾的心理和表现,其实质是统一的,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才懂得人生的可贵,才知道应当珍惜时光,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

由此可见,《短歌行》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也恰好能够体现画线句的观点。【答案】6.D7.C8.①情节淡化。小说中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只是注重描写王淡人日常生活中的二三琐事,叙事悠闲;②注重环境描写和意境氛围的营造。小说多对生活场景进行描摹,如详尽描写了王淡人钓鱼的场景以及王淡人的院子和医室;③语言富有韵味,如“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语言平淡但韵律感极强。9.观点一:赞成原文结尾。①在写人写事之后,作者的感情呼之而出,这是作者对于全文感情的总结与升华。②直抒胸臆,强烈表达出对于王淡人人格淡泊高尚的赞美。③转化叙述视角,使抒情亲切自然,拉近了与主人公的距离。观点二:赞成改文结尾。①这句话是由王淡人医室所挂的对联化用而来,呼应了前文,体现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②以春风秋雨之景衬托出王淡人淡泊高尚的品格。③含蓄委婉(充满诗意),形成了余韵无穷的艺术效果。【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6.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相较于第一人称便于抒发真情实感”错误,用第一人称叙述更便于抒情。

故答案为:D7.C.“使孤村村民感动得落泪”错误。由原文“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可知,流泪的应是出发时围观的村民。

故答案为:C8.情节淡化。文章写了王淡人钓鱼,一边钓一边吃鱼,一边喝酒;还写了王淡人去年、今年办的两件傻事。小说中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只是注重描写王淡人日常生活中的二三琐事,叙事悠闲;

注重环境描写和意境氛围的营造。结合“他家挨着一条河。出门走几步,就到了河边。这条河不宽。河南岸都是大柳树。河里鱼不少,是个钓鱼的好地方。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他的医室和别的医生的不一样,像一个小药铺。架子上摆着许多青花小磁坛,坛肚子上贴着浅黄蜡笺的签子,写着‘九一丹’珍珠散’冰片散’……到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乳钵,药碾子,药臼、嘴刀、剪子、镊子……”可知,小说多对生活场景进行描摹,如详尽描写了王淡人钓鱼的场景以及王淡人的院子和医室;

语言富有韵味,结合“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可知,语言平淡但韵律感极强。9.观点一:赞成原文结尾。

结合上文“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可知,在写人写事之后,作者的感情呼之而出,“你好,王淡人先生”这是作者对于全文感情的总结与升华。

直抒胸臆,王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有添置过新衣服,但并不影响他有时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强烈表达出对于王淡人人格淡泊高尚的赞美。

转化叙述视角,上文“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王淡人就是这样”叙述用的是第三人称,由第三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二人称“你”,使抒情亲切自然,拉近了与主人公的距离。观点二:赞成改文结尾。

结合“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可知,这句话是由王淡人医室所挂的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化用而来,呼应了前文,体现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有添置过新衣服,但并不影响他有时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以春风秋雨之景衬托出王淡人淡泊高尚的品格。

“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含蓄委婉(充满诗意),没有直抒胸臆,形成了余韵无穷的艺术效果。【答案】10.BCD11.D12.C13.①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②(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14.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②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一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第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第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第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第五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每次考试中都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积累,然后课下不断复习从而对此题进行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回到文本,将试题提供的要求去原文中寻找相关句子并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附参考译文】文段一: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10.好文之主”做“逢”的宾语,其后断开;“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的主语是“白居易”,大意是说白居易想要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表意完整,应在“欲”前断开。

故答案为:BCD11.D.“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错误。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礼貌。

故答案为:D12.C.“未被上报给皇上”错误,应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

故答案为:C13.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善才”,技艺高超的乐师;“色”,容颜;“委身”,嫁给。译文: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

②“意”,立意;“存”,含有;“箴”,针砭;“病”,弊病;“多”,赞赏。译文:(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14.由原文“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可知,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由此可知,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

由原文“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可知,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由此可知,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

由原文“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可知,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由此可知,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答案】15.D16.①从语言风格上看,两首诗都不事雕琢,质朴简洁。②从表达技巧上看,两首诗都采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③从意象选择上看,都善用鸟、树等描写隐逸生活。④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的渴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15.D.并非在此地居住,而是表达自己想要辞官在此地居住的愿望。

故答案为:D16.从诗歌的语言风格角度看,这两首诗都不加藻饰,质朴自然。表达技巧上,从韦诗的“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和陶诗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处可知,这两首诗都善用白描,且将情感融入自然环境描写中。从意象选择角度看,从韦诗的“春鸠鸣何处”“杨柳散和风”和陶诗的“羁鸟恋旧林”“榆柳荫后檐”等处可知,这两首诗都善用鸟、树等描写隐逸生活。从表现主旨的角度看,从韦诗的“吏舍蹁终年”“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和陶诗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处可知,都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的渴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7.【答案】(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分析】(1)根据语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可得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根据语境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可得出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根据语境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凄清可得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案】18.①功勋卓著(或劳苦功高);②满目疮痍(或百废待兴);③壮志满怀(或雄心勃勃)19.C20.王希季之所以留学,其初心是为了学成归来建起一所大电厂为家乡造福,以改变当时昆明电力缺乏的问题,避免因电力缺乏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可改为“……之所以……,是为了……”或改为“……的原因,是……”;二是成分残缺,谓语“改变”缺少宾语,可改为“改变……的问题(现状/情况)”。【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了解修辞手法所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分条整理,并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去看哪个词影响了原意,并根据划分的句子成分和特征等区分是哪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