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2.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镇化的概念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1)人口的集中过程: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其结果是城镇化水平上升;城镇规模扩大。(2)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镇建设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更。(3)经济结构的变更过程: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向其次、第三产业转变。3.关系:人口、空间地域和经济结构三个方面的转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其中,其次、第三产业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聚是前提,人口的集中、空间地域的转化则是其次、第三产业空间集聚的结果。因此,其次、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引发了城镇化。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缓慢。(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速。2.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1)欧美发达国家:现在城镇人口比重已很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已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迁移的现象,即“逆城市化”。(2)日本:城镇化的显著特点是高度集中,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过密—过疏”,即大城市出现人口过密、住房惊慌、交通拥挤等;而在农村却出现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缺乏产业支撑等。(3)非洲:城镇化水平很低。一些非洲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夫流入城镇,造成城镇人口的膨胀。由于这些城镇不能供应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导致城镇里的大量贫困人口集聚在贫民窟。(4)亚洲东南部:基本特点是人口急剧膨胀,由此导致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城镇和乡村人口大量集聚。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无法支撑人口急剧膨胀带来的各种压力,这些国家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5)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正在主动推动新型城镇化,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三、城镇化的利弊1.有利之处。(1)创建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2)社会进步、传播文明。(3)科技进步、生产发展。(4)城乡互动、全面发展。2.问题。(1)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人口问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3)住房问题:住房惊慌,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4)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停车困难。3.解决措施:限制城镇规模、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加强城镇管理、实现区域共同发展。4.我国城镇化道路。我国须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即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关键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坚持生态文明、优化城乡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等。⊙推断正误1.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镇化的前提是其次、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3.目前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都较低。()4.逆城市化是城镇化的倒退。()5.城镇化可促进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对城镇化没有影响。()6.城镇化的发展肯定会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惊慌等问题。()答案:1.√2.√3.×4.×5.×6.×探究点一世界城镇化的进程2024年5月20日,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了一项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镇中,他们所生产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量的80%。下图为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图(含预料)。1.城镇化详细反映在哪些方面?答案:(1)人口的集中过程: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使城镇化水平上升,城镇规模扩大。(2)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镇建设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更。(3)经济结构的变更过程: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向其次、第三产业转变。2.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有什么变更?城镇化速度有什么变更?答案:世界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速度加快。3.由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及成因。答案: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成因: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4.据图分析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有何变更?为什么?答案: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较慢,说明城镇化速度减缓。因为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1975年以后大都进入城镇化成熟阶段。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缘由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缘由城镇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凹凸高低,且发展不平衡缘由(表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镇化表现及缘由表现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缘由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项目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镇,乡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人口接着外迁,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城市人口削减人口迁回市区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渐渐扩大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惊慌、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及小汽车的普及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渐渐完善、环境美丽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联系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肯定阶段出现郊区城镇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终为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下图示意1950—2025年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料)。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差不大B.1980—2010年,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比欠发达地区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镇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截至2024年,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2.由图可知()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下降B.将来城镇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C.发达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呈削减趋势D.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第1题,对比两类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可知,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差很大,A项错误;1980—2010年,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世界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曲线的斜率小于欠发达地区,故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比欠发达地区慢,B项错误;至2025年,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地区已接近90%,C项错误;2024年,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约50%,而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超过80%,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发达地区城镇总人口占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下降,但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数量可能上升,A、C项错误;世界城镇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重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重越来越小,所以将来城镇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B项正确;目前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镇人口数量多于发达地区,D项错误。答案:1.D2.B读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3~4题。3.尽管世界各国的城镇化水平凹凸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镇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英国——a阶段B.朝鲜——c阶段C.中国——b阶段D.印度——c阶段4.推动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根本缘由是()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镇的地理位置优势解析:第3题,a、b、c分别代表城镇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成熟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处于a或b阶段。第4题,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根本缘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3.C4.B探究点二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很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好像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遭受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1.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亲密相关?答案: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城市内涝的缘由是什么?答案:短时间内降水强度大;城市规模扩大,地面硬化,汇水速率快;城市内排水系统不完善;预报和防范措施不到位。3.城市内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答案:危害交通平安;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影响城市卫生;给城市带来排水压力。4.面对城市内涝,短期内我们应如何应对?请你为政府出谋划策。答案:应加强天气预报监测;制定刚好有效的救援机制;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定期进行管道疏浚。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殊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惊慌城市居住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施缺乏、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峻;贫困问题,特殊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化的群体增加;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限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当支配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化前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城镇建设导致了当地区()A.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表径流汇合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6.城镇化前后蒸发量发生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城市雨岛效应加强B.建筑面积增加C.城市热岛效应加强D.城市绿地增多解析:第5题,从图示来看,该地区城镇化后,地下水水量削减,故地下水水位下降,A错误;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径流汇合速度加快,B错误;蒸发量减小,C错误;由于地表径流增多,汛期时汇入河流的水量增大,洪峰流量加大,D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城镇化后,蒸发量减小。城市雨岛效应加强,城区降水增多,蒸发量应增加,A错误;由于城市建筑面积增加,道路硬化,阻隔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故蒸发量减小,B正确;城市热岛效应加强,气温上升,蒸发量应增加,C错误;城市绿地增多,土壤中水分蒸发量会增加,D错误。答案:5.D6.B(2024·浙江杭州期末)下图为1980—2025年我国某区域城镇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7~8题。7.图示时期内,该区域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段是()A.1980—1990年B.1990—2000年C.2005—2010年D.2015—2025年8.下列选项中,属于城镇化对人文地理环境影响的有()①生物多样性削减②城市热岛效应增加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更④经济开发和信息沟通增加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区域1980—1990年10年间,城镇化水平提高约5%,1990—2000年10年间城镇化水平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160-202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校准规范
- 课件讲稿职场教学课件
- 2024年展览策划与组织合同
- 2024年度奖学金奖品采购合同
- 2024年度钢材生产设备采购合同
- 2024购销违约合同范本范文
- 2024融资互相担保合同范本
- 2024年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标的500万元广告发布合同
- 2024就新能源公交车采购的买卖合同
- 实验室定期自查制度
- 建设施工合同书证据目录
- 7 中华民族一家亲 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含解析
- 中医疫病防治
- 2024九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Work for PeaceLesson 39 Having Good Relationships in Your Community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 《深海》中的色彩叙事与镜像阐释
- 2023年中考英语备考让步状语从句练习题(附答案)
- 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ISO9001:2015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 柔性生产线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