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精练提分3准解概括分析题真题开路·点迷津(202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高校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灵敏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特地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接受。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惊,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见、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金人前来归顺”错误,原文是“金人来归燕”,指的是金人前来归还燕地,而不是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错误,原文是“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可见只是自请前行,并非“自请燕山府任职”。【答案】CGAOXIAOTUPOQIANGJIFA高效突破·强技法eq\x(命)eq\x(题)eq\x(解)eq\x(读)概括分析题题型特点题干要求4选1,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选项依次四个选项几乎覆盖了所给的文言材料,且与原文依次一样。选项表述选项是先概括后分析,概括是对传主某一方面做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说明,多以事例为主。设误方式该项并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概括”无错,“分析”有瑕。eq\x(答)eq\x(题)eq\x(技)eq\x(法)概括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接受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和分析”,且往往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6个角度进行设误,以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等,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一、驾驭概括分析题八重比对识辨方法eq\x(比对人物)→eq\x(\a\al(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情,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样。))↓eq\x(\a\al(比对时间))→eq\x(\a\al(命题者有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依次颠倒、搞错。,分析时特殊留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eq\x(\a\al(比对地点))→eq\x(\a\al(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务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样,防止地点概括错误。))↓eq\x(\a\al(比对关键,词语))→eq\x(\a\al(命题者有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有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要,细致、细心比对。))↓eq\x(\a\al(比对添加,内容))→eq\x(\a\al(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有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eq\x(\a\al(比对因果,关系))→eq\x(\a\al(比对命题人是否将缘由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缘由,,或给句子间施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eq\x(\a\al(比对范围,程度))→eq\x(\a\al(在对文意的概括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增删、替换一些,表示范围和程度的词语,比对这类词语,防止程度或,范围变大或变小。))↓eq\x(\a\al(比对概括,与分析))→eq\x(\a\al(比对选项对人物品德的概括与后面的举例分析是否一,致,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二、驾驭概括分析题审答规范1.抓住题干,落实要求无论什么题目,审题是第一步,概括分析题也是这样。要对题干中的全部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近年,这类题目的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紧扣人物,落实事务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言文材料,紧扣人物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对传记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与哪些人有关,说过什么话,必需一一落实,清晰了解。然后回到原文,精确找出选项与文本内容的对应点。3.细致比对,落实细微环节文言传记主要叙述传主生平之事,所以不外时间、地点、人物、事务、评价这几个要素。命题者也往往在这几方面设置陷阱,常见的错误有时间(事务)颠倒、地点错置、张冠李戴、评论不当、无中生有等,我们在做题时,可以按时→地→人→事→评的依次逐一排查。如2024年全国卷Ⅰ12题C项“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属于“事务颠倒”;2024年全国卷Ⅱ12题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由原文可知,太子犯法,并未施以刑罚,而是惩罚了太傅公子虔和太师公孙贾,这属于“评论不当”。2024年全国卷Ⅲ12题C项“他深表不满”错,无中生有。此外,还要关注有没有分清古今异义词,关键词语翻译的是否妥当。eq\x(重)eq\x(难)eq\x(突)eq\x(破)5角度比对,推断概括分析题【满分攻略】角度一比对人物命题设误误会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有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务结果说成是乙事务结果。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样。【典题试做】(202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原文]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行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选项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遵守法律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状元支招】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参考译文】用卫鞅为左庶长,最终制定出变法的条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相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打算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其次天,秦国百姓都听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高兴,路上不捡拾他人遗忘的物品,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有,人人满意。百姓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镇大大安定。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满分攻略】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命题设误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务时,命题者有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依次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务糅合起来表述,有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比对方法分析时要特殊留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务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典题试做】(2024·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原文]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选项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削减,他全力保卫,修建城市,复原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恳求让他留任。【状元支招】从空间错位角度设误,“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故B项错误。【参考译文】曹真去世后,宣帝接替曹真的职位,便任命鲁芝为参骠骑军事,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掠夺,人口削减,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改造城市,数年时间全部复原了旧时边疆。升任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特别仰慕他的美德,老幼到皇宫上书,恳求留下鲁芝。【满分攻略】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命题设误曲解文意有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有意遗漏关于人物、事务、观点等方面的内容。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留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典题试做】(202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严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选项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能,仍旧忙得无法分身。【状元支招】从曲解文义角度设误,原文中说“不得旋踵”,此处的“旋踵”是“畏避退缩”的意思,选项说“仍旧忙得无法分身”,把关键词“不得旋踵”的意思理解错了。故D项与原文内容不符。【参考译文】自从王涣去世以后,朝廷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特地选拔洛阳县令,(但选择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以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补任洛阳县令。任峻提拔任用文官武吏,都能竭尽他们的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没有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满分攻略】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命题设误无中生有有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务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推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有意扩大或缩小推断对象的范围。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细致比对,检查是否有有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状况。【典题试做】(2024·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原文]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选项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愿随意改易,因而触怒很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状元支招】从无中生有角度设误。文中说权幸“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说明造成傅珪离职的缘由,一是权幸的逼迫,二是皇上不答应言官的恳求,而非傅珪“坚持”。另“反遭诬陷”文中也没有详细事例体现。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参考译文】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面对大事时,毅然坚决地坚持自己的看法,他人不能变更,最终因为这触怒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恳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恳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挡没有做成。臧贤常常在宦官面前肆意诽谤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极力奏陈当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正赶上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遭反对,权贵就假托帝王诏吩咐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恳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满分攻略】角度五比对关系命题设误变更因果命题人将缘由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缘由,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变更成了其他关系。事务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微环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有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考生难以厘清头绪。比对方法辨析时厘清人物与事务的关系,事务产生的缘由、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细致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典题试做】(2013·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原文]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来宾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选项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井井有条,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终反而自作自受。【状元支招】从事务杂糅角度设误。从文中可以看出“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时间是在吕“罢相,自来宾为荆南节度”,即被调出京城之后,而且“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缘由是“惧其重入”。选项犯了事务杂糅的错误。【参考译文】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见,对君主劝善规过时,虽然特别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在当时原来就出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举荐。跟李揆一起做官的吕,虽然地位名望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实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被罢相后,以来宾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特别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所属的地方捏造吕的过失。〔对点训练3〕(2024·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服除,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衮国公主嫁李玮,不相能,诏出玮卫州,母杨归其兄璋,主入居禁中。光言:“陛下追念章懿太后,故使玮尚主。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独无雨露之感乎?玮既黜,主安得无罪?”帝悟降主沂国,待李氏恩不衰。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糒,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敝,不行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治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仁地区万山特区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诊断性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合同登记办事指南
- 吉林省通化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英语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模拟(7)语文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无棣县2024-2025学年初三3月总复习质检(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江川二中2025届高考模拟金典卷物理试题(七)试题含解析
- 借款合同【含担保条款】
- 蜜蜂租赁服务合同模板
- 初中期末家长会模板
- 驾驶员安全管理培训
- 道路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典型案例(企业专题:安全管理人员尽职免责篇)
- 书香致远阅读启智-2025世界读书日主题班会教案
- 南京盐水鸭的制作方法培训
- 202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2025-2030中国电子支付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届重庆一中初三中考模拟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攀枝花2025年四川攀枝花市东区事业单位春季引才(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