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23/wKhkGWc1lN-AOI64AAEhZuLtpfQ078.jpg)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23/wKhkGWc1lN-AOI64AAEhZuLtpfQ0782.jpg)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23/wKhkGWc1lN-AOI64AAEhZuLtpfQ0783.jpg)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23/wKhkGWc1lN-AOI64AAEhZuLtpfQ0784.jpg)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E/23/wKhkGWc1lN-AOI64AAEhZuLtpfQ07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陈显恩前言2影像诊断学科是由影像诊断学和影像检查技术学两大部分所组成,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它担负着影像科的首诊(首先接诊)任务。随着高、精、尖影像设备的进一步开发、完善,影像检查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第一章总论5
第一节X线检查技术的应用
X线检查技术可分为普通检查、特殊检查和造影检查三大类。一、普通检查(Routineexamination)
(一)透视(Fluoroscopy)1、简便、经济、快速、多角度转动观察、动态;
2、影像空间分辨率差(暗室);
3、增强管空间分辨率↑(明室),管KV↑、管MA↓、剂量↓,但设备较贵;
4、影像细节显示欠清(与摄片比),不利于防护,无永久记录。(二)普通X线摄影(Plainfilmradiography)
1、照片空间分辨率较高,不受体厚或密度影响,X线量较透视↓,有永久记录;
2、静态、费时。体层摄影(Tomography)分纵断体层及横断体层(已淘汰);特殊检查(Specialexamination)01概念:使与人体纵轴相平行的某一层组织显示清楚,而其上下组织模糊;方法:被检体不动,X线管、增感屏、胶片作同步反向匀速运动;轨迹:直线、圆弧、圆、椭圆、内圆摆线等;运用原则:从侧位片上定冠状面体层的深度、层距、层面厚度;从正位片上定矢状面体层的深度、层距、层面厚度。纵断体层02(Highkilovoltphotography)120KV↑,∵散射线高千伏摄影01栅和r值↑的X线胶片,mAs量↓,辐射线量↓。常用于胸部、心脏、胸部肿块的检查。↑,∴采用12:1↑滤线02软X线摄影(SoftX-rayphotography)40KV↓,钼靶。常用于乳腺、阴茎、咽喉侧位的检查。10
4、放大摄影(Magnifyphotography)(1)能够显示器官的细微结构,此方法常用于骨小梁、关节间隙。
(2)放大率:放大率=Magnifying=Power焦片距焦物距Focus-film
DistanceFocus-substanceDistance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数字X线成像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数字X线成像检查01CR是一种X线平片数字化的比较成熟的技术。工作原理:X线管照射人体→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magingplate;IP)→信息读出处理→数字式平片影像。功能优点:CR系统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直接转换为数字信息;CR系统能提高图像的分辨、显示功能,突破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CR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各种图像后处理(Post-processing)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CR系统能降低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⑤CR系统获得的数字化信息可传输给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实施远程医学(Tele-medicine).CR02功能缺点:时间分辨率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空间分辨率差,与常规X线屏—片系统比较。DR概念: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的技术。工作原理:(系统控制器、高压X线发生器触发)X线管→准直器(定位)→人体→影像增强管(光学系统)→摄像机→模拟视频信号采集、模/数转换(Analogtodigit;A/D)→计算机中(存储、分析、保存)。功能特点:15DR系统通过改善影像的细节降低图像噪声、灰阶、对比度调整、影像放大、数字减影等,显示出在未经处理的影像中所看不到的特征信息;DR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可观察对比度低于1%,直径大于2mm的物体;X线信息数字化后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DR的X线剂量低,在病人身上测量到的表面X线剂量只有常规摄影的1/10;DR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影像作定量分析和特征提取,计算机辅助诊断。DR系统量子检出效率(Detectivequantumefficiency;DQE)可达60%以上。较高分辨率;图像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楚;X线剂量小,曝光宽容度大;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图像后处理;实现放射科无胶片化,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网络化,便于教学与会诊。DR图像优点:DR摄影方式包括:硒鼓方式;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digitalradiography;DDR);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摄影机阵列方式等各种方式。DSA18”DSA是影像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常规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医学检查方法。工作原理:X线照射人体→经影像增强器转变成荧光图像→将图像处理成电子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模/数转换、放大→数字化图像[造影剂未达欲检部位前摄取的影像称为蒙片(mask),造影剂到达欲检部位时所摄取的影像称为被减影图像]→mask与被减影片数据相减→血管影像数据→数/模转换→数字减影图像(只有血管的图像)。192、减影方式:光学减影法(传统):蒙片→注入造影剂后照片
→相重叠→曝光→负片→正片(已淘汰)
时间减影法(现代):上面所描述过程。能量减影法(现代):技术不成熟,未能全面开展。
3、DSA优点:
图像消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构;
采集快速,随意重放;
同一部位可重现减影或不减影影像;
可存盘(save)或通过同步录像或多幅照相机或刻录机将影像永久保留;
可实时将透视像放大1-4倍,也可根据诊断需要将存盘影像重新调出(load);
能动态观察血管在造影各期中的表现;应用数字减影技术,可将造影剂稀释减量;数字减影有描绘血管图(Roadmap)DSA缺点:碘过敏患者禁止此项检查;受检者的呼吸动作、肢体活动、肠道蠕动、心脏搏动、肌肉收缩等均影响效果;空间分辨率不如传统X线技术高。21
三、造影检查(Contrastmediaexamination)
1、普通X线检查→人体自身组织天然对比(如胸片)→形成影像。
2、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周围→人为形成密度差→形成影像。造影检查明显扩大了X线检查范围。
3、对比剂分易被X线穿透和不易被X线穿透两大类。
↓↓阴性造影剂阳性造影剂
↓↓氧气、二氧化碳钡剂、碘剂
4、对比剂引入人体内方法有直接引入(逆行造影、经皮肝穿等)和生理积聚(如IVP、胆道静脉造影等),使用对比剂应注意药物反应。”第二节CT检查技术的应用24第二节CT检查技术的应用(X-rayComputedTomography;X-CT)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X线电子计算机由英国EMI公司的工程师于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公诸于世。它是一种对穿透射线所经过的物质断面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技术而显示此层面结构的装置。其本质仍是一种X线断层图像。其图像逼真、清晰、密度分辨率高,解剖关系明确,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较普通X线有明显提高,已成为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CT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应用临床以来,经过多次升级换代,其结构和性能不断完善和提高,由最初的普通头颅CT机发展到现在的高档滑环式螺旋CT(SpiralCT;HelicalCT)和电子束CT(ElectronbeamCT;EBCT)。
25一、基本原理(Basictheory)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位按一定厚度的层面扫描,由探测器(detector)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并把它转换成电流,再经模/数转换器(A/Dconvertor)转变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的形成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小方体(即体素)扫描,其所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尔后进行处理,再排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Matrix),经数/模转换器(D/A
convertor)把数字矩阵中每个数字转换成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然后显示在监视器上,即构成CT图像。二、结构(Constitution)
1、X线系统X线管;
高压发生器;X线控制器。X-CT
2、数据检测系统
探测器;
检测回路;
模/数转换器。System
3、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计算机;
图像显示器;
多幅照像机;
磁盘;
磁带;
宽行打印机。
4、操作控制系统
操作台;
键盘;
鼠标;
触摸屏。
5、扫描机架
机架;
诊断床。分代(Classify)第一代:由笔形X线束加单个探测器组成的扫描结构对人体进行平移加旋转的扫描运动,扫描速度缓慢,一般扫描一层需要2-3分钟,仅适用于头颅。第二代:由扇形X线束代替第一代笔形X线束,探测器增加到几十个,扫描时间减至10-90秒,可用于头颅和体部。第三代:把第一代、第二代的平移旋转式扫描改成了单纯的旋转加旋转式,探测器增加达几百个,扫描时间缩短到2-10秒,矩阵像素也扩大到512×512,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第四代:探测器数目增加到一千个以上,并固定在扫描架四周,仅球管绕患者旋转(即旋转固定式),并多采用滑环技术,使扫描进一步缩短,并且可以进行螺旋扫描。第五代:即超高速CT,采用电子枪结构,在扫描速度上有飞跃发展,1秒内可扫描17层,故尤其适用于心脏动态检查,此外,还能进行血流量的测定,三维图像重建,电影动态摄影,功能诊断等,故又称电影CT(CineCT).123456极高的密度分辨率是CT成像的最大优点。CT能分辨3Hu的密度差,通过窗宽、窗位的调节,微小的CT值差别便可用明显的灰度差别予以显示,使普通X线成像难以显示的组织,如脑实质、纵隔、肝脏、脾脏、肾脏、胰脏等腹内实质性脏器以及椎间盘、前列腺、子宫等能很好地显示其内部结构和微小的病变、病灶、窗宽、窗位的随意调节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需要的组织结构,使病灶显示最隹。检查方法简便,快捷、无痛苦、无创伤,在放射领域中很快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面也越来越广。优点(Advantage)含有放射线;曝光总时间较长,易产生运动性伪影;空间分辨率较差,有部分容积效应;检查费用较贵。缺点(Defect)28六、检查准备(一)阅读CT会诊申请单,嘱受检者带以往影像资料和化验结果。(二)
腹部检查前4-8小时应禁食(急诊除外);
扫描前二天,服泻药,少食水果和蔬菜(避免产气);
扫描前一周不作胃肠钡剂造影,不服含金属的药物;
扫描前需口服2-3%碘水溶液800-1000ml(用60%复方泛影葡胺稀释),胃肠道病变和胆系结石的病人CT检查前口服清水或脂类对比剂,盆腔检查前1小时尚需清洁肠道,以提高病变的显示能力。其它部位扫描不需禁食和特别准备;
胸腹部检查前应训练病人平静呼吸与屏气,喉部扫描嘱病人不要作呑咽动作,眼部扫描时,嘱病人两眼球向前凝视闭眼不动。
儿童或不合作的病人可用镇静剂甚至麻醉药物以制动,危重病人需请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陪同并监护。
增强扫描的病人应预先碘过敏的试验,并要求病人或家属在碘对比剂检查说明书上签名。
去除扫描范围内病人穿戴的金属物体,发卡、耳环、假牙、金属拉链、皮带扣等(颅脑术后脑内置放金属夹的病人不宜作头颅检查,心脏起搏器病人不宜作胸部检查)。检查方法29七、检查方法
(一)CT检查体位:
横断层面扫描(即轴位);
冠状层面扫描(颅面部)。
(二)CT检查过程:待病人摆位毕先扫定位图以确定扫描范围,然后按设定好的扫描程序开始扫描。
(三)CT检查技术:
普通扫描(plainscan)
特殊扫描(如薄层,用于中耳、胸部等);
增强扫描(contrastscan);
造影CT(高压注射器、A或V)CT容积扫描(螺旋或电影CT)
三维重建(3-dimentionalreconstructions;
3DR)。30八、临床应用及限度
(一)颅脑CT:
1、适应症:颅内肿瘤、脑出血、脑梗塞、颅脑外伤(血肿、气脑等)、颅内感染、脑寄生虫病、脑先天性畸形、脑萎缩、脑积水及脱髓鞘病等。
2、优点:CT已完全代替常规X线颅脑检查—如气脑造影(脑池),脑室造影等;螺旋CT的脑血管三维重建可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三维图像。
3、缺点:对于脑血管畸形的诊断,CT不如DSA;对于颅底及后颅窝病变的诊断,CT不如MRI。
头面颈部CT:31适应症:眼眶和眼球良恶性肿瘤、眼肌病变、乳突及内耳病变、耳的先天性发育异常、鼻窦和鼻腔的炎症及肿瘤(尤其鼻咽癌)、喉部肿瘤、甲状腺肿瘤、颈部肿块等。优点:有较好的定位、定量、定性能力,已成为常规检查方法。(三)胸部CT:
1、适应症:用于诊断气道、肺、纵隔、胸膜、胸壁、膈肌、心脏、心包和主动脉疾病等。
2、优点:
对于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显示肺癌的内部结构、观察肺门和纵隔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结核、纵隔肿瘤的准确定位、显示肺间质和实质性病变—较普通X线有显著的优越性;
对于观察心包疾患、显示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显示冠状动脉和心瓣膜的钙化、大血管壁的钙化—
有较大的优势;
电子束CT可较好地显示心肌、心腔及冠状动脉的病变。
(四)腹部和盆腔CT:
1、适应症:用于诊断肝、胆、胰腺、肾、肾上腺、膀胱、前列腺、子宫及附件、腹腔及腹膜后病变。
2、优点:
对于明确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淋巴结有无转移等———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能较好地显示;
对于胃肠道病变--CT可较好地显示肿瘤向胃肠腔外侵犯的情况,以及向邻近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但显示胃肠道腔内病变应以胃肠道钡剂检查为首选。
适应症:用于诊断退行性病变、椎管狭窄、椎间盘病变、脊脊柱和骨关节CT:优点:对骨关节病变,可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和肿瘤对软柱外伤、脊柱肿瘤、骨关节病变等。缺点:显示脊髓病变不如MRI敏感。组织的侵犯范围—补充普通X线照片的不足。注意事项3804030102CT的射线源是X线,应注意防护,其防护措施同普通X线。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量大、注射速度快,有引起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的可能。尽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如优维显、碘必乐等),以减少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过敏反应需及时抢救,CT室应常备必需的急救药品以防不测。病情较重的,不宜过多搬动的病人,临床应先控制病情,待病人情况隐定后再作CT检查。第三节MRI检查技术一、概念(Concept)
MRI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radiofrequency;RF)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中止RF脉冲后,氢质子在驰豫过程中发射出射频信号(MR信号)而成像。二、发现与应用(Discoverandapply)1、MR现象是1946年由美国Bloch和Purcell发现的,他们由此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奖。
2、1971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理学教授Damadiam在肿瘤的MRI研究中发现,鼠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核驰豫时间有明显的差异,提出可用MRI所获得的信号使瘤成像,并用于临床诊断的设想。
3、1972年,Lauterbur利用磁共振对重建人体器官的影像进行研究,1973年获得成功。
4、1978年英国EMI公司发表了第一张头部磁共振扫描像。从此,MRI成为当代最先进的诊断手段进入医学界,继X-CT后,又在医学界引起一场更为深刻的革命。三、结构(Constitution)1、磁体:
主磁体;
梯度线圈;
射频线圈;
2、谱仪系统:
图像显示设备;
重建的一整套磁共振成像系统设备;
(MRIsystem)3、大型电子计算机系统;
4、操作台:
主诊断台(控制扫描);
卫星诊断台;
5、屏蔽系统:
射频屏蔽;
磁屏屏蔽。四、特点
(一)MRI以射频脉冲作为成像的能量源;
(二)MRI图像对脑和软组织分辨率极佳;
(三)MRI多方位成像;
(四)MRI多参数成像;
(五)MRI除了能进行形态学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六)MRI具有流空效应,能进行血管MRI检查。主要用途41MRI特别适合于--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肌肉关节系统、心脏大血管系统的检查。MRI也适合于--纵隔、腹腔、盆腔实质性器官及乳腺的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对于颅颈交界区、颅底、后颅窝、椎管内病变—MRI为最佳检查方法;对于脑瘤、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脑变性疾病、脑白质病、颅脑先天发育异常等—MRI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在发现病变方面优于CT;对于脊髓病变如肿瘤、脱髓鞘疾病、脊髓空洞症、外伤、先天性畸形等—MRI为首选方法。在头颅部:MRI的应用大大地改善了眼、鼻窦、鼻咽腔、颈部软组织病变的检出、定位、定量与定性;MRA(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技术对显示头颅部血管狭窄、闭塞、畸形以及颅内动脉瘤具有重要价值。在肌肉关节系统:--MRI为影像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关节周围病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松质骨细微结构的破坏、骨小梁骨折、骨髓腔内病变—MRI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电影MRI技术还可以进行关节功能的检查。在心血管系统:使用心电门控和呼吸门控技术可对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大动脉炎、肺动脉栓塞、大血管发育异常及心肌、心包、心腔等病变进行检查。在纵隔、腹腔、盆腔:MRI的流动效应,使之能在静脉不注射对比剂的情况下,直接对纵隔内、肺门区以及大血管周围实质性肿块与血管做出鉴别;对于纵隔肿块、腹腔及盆腔器官如肝、胰、肾、肾上腺、前列腺病变的发现、诊断与鉴别诊断—MRI也具价值。MRI对软组织极佳的分辨率使其成为诊断乳腺病变有价值的方法。43
脉冲序列;
流动现象的补偿技术;
伪影补偿技术;
特殊成像技术;
心电门控技术;
呼吸门控技术;
各种线圈的应用。六、主要内容a、磁共振血管成像;b、磁共振水成像
(magneticresonancehydrography);c、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fMRI)d、化学位移成像
(chemicalshiftimaging)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影像显示技术生化代谢分析MRI检查技术MRI检查方法:分为普通扫描和静脉内注入对比剂的增强扫描。限度44七、限度(一)对带有心脏起搏器或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的病人不能进行检查;(二)危重症病人不能进行检查;(三)难以对以病理性钙化为特征的病变作诊断,对钙化的显示远不如CT;(四)常规扫描信号采集时间较长,使胸腹检查受到限制;(五)对质子密度低的结构如肺、皮质骨显示不佳;(六)设备昂贵;(七)检查费用大。第四节、超声检查技术一、概念及特性
(一)超声检查(ultrasoundexamination)是根据声像图特征对疾病作出诊断。
(二)超声波与光相似,呈直线传播,有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效应等物理特性。
(三)
超声诊断仪人体内
遇不同组织或器官的分界面形成回声接收、放大、处理荧光屏(声像图)。将超声发射在人体内传播的超声波反射散射携带信息的回声信号以不同形式将图像特点47二、特点(一)无放射性损伤,属无创性检查技术;(二)信息量丰富,其灰阶断面图像层次清楚,对某些软组织成像接近解剖真实结构;(三)对活动的界面能作出实时显示,便于动态观察;(四)体内的含液性器官在不需要任何对比剂的情况下便能显示管腔结构,如体内有血流的各类血管、含胆汁的胆囊、含尿液的膀胱等;(五)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实质性脏器内2--3mm的囊性或实质性病灶已能清晰显示;(六)能取得各种方位的断面图像,并能根据声像图特点对病灶精确定位和测量大小;(七)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重复观察;(八)设备轻便易操作,危重病人可作床边检查。主要用途48三、主要用途(一)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状及物理特性;(二)检测囊性器官的大小、形状、走向及某些功能状态;(三)检测心脏、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状态;(四)鉴别脏器内占位性病变的物理性质、部分可鉴别良、恶性;(五)检测有无积液、并对积液量作出初步估计;(六)随访经药物或手术等各种治疗后病变的动态变化;(七)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置入导管,进行辅助诊断或某些治疗。
主要内容49四、主要内容
(一)超声解剖学和病变的形态学研究超声检查可以得到各脏器的断面图像,声像图的基础为解剖、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形态组织学改变,这种改变与声像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作出病变定位、定量、定性诊断。
(二)功能性检查通过检测某些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的声像图变化或超声多普勒图上的变化作出功能性诊断,如用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用实时超声观察胆囊的收缩和胃的排空功能;多普勒超声技术发展使超声从形态学检查上升至“形态--血流动力学”联合检查,使检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器官声学造影的研究声学造影--即将某种物质引入“靶”器官或病灶内,以提高图像信息量的方法。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方面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这一技术已推广至腹部及小器官的检查。
(四)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ultrasound)的应用介入性超声包括内镜超声、术中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和治疗。介入性超声的发展促使了超声检查与临床及病理组织细胞学的密切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超声检查水平并扩大了应用范围。
限度53五、限度
(一)由于超声的物理性质,使超声对骨骼、肺和胃肠的显示较差,影响成像效果和检查范围;
(二)声像图所表现的是器官和组织声阻抗差改变,缺少特异性,因此对病变性质的判断,需综合分析并与其它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相结合才可靠;
(三)声像图是人体组织结构的某局部断面图像,对脏器和病灶整体的空间位置和构型很难在一幅图上清晰显示;
(四)病变过小或声阻抗差不大,不引起反射,则难以在声像图上显示出来;
(五)脉冲多普勒超声的最大显示频率受到脉冲重复频率的限制,在检测高速血流时容易出现混淆重叠,而连续多普勒超声又缺乏距离分辨能力。
(六)超声设备的性能,检查人员的技术和经验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各种检查技术都有其长处与不足。对于临床拟诊病变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应当是由简单→复杂;无创或损伤小的→损伤较大的;能用一种方法的→不用多种;能用费用低的→不用费用较高的;总之检查技术的选择应遵循简便、安全、费用低廉且能达到诊断目的的原则。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如临床怀疑骨折,行普通X线平片检查即可;疑有脑出血病人,直接CT扫描即可,但需明确病人出血的病因诊断时,仍需应用CTA、MRA或直接由DSA来确定是血管畸形还是动脉瘤破裂所致;临床怀疑肺癌在胸平片发现肺肿块时,应选用CT,发现病变后欲了解其肿块边缘、密度、钙化、卫星灶、有否毛刺、分叶等需作1-2mm层厚的薄层CT扫描,如仍难定性则需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检查技术简繁的选择检查技术的损伤性55检查中的损伤包括X线电离辐射、检查中操作损伤、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等。X线电离辐射损伤主要指普通X线、CR、DR、CT、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CT;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的检查。一般一次性检查所用的放射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性损伤,但反复、多次或长时间的检查则对人体不利。检查中操作损伤主要指DSA检查的导管插入、脑池造影CT检查的腰穿、诊断性介入操作等。但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需使用对比剂的病人,检查前一定要做好碘过敏试验,阴性结果时再进行检查。术前应用类固醇药物,尽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等渗),以减少或减轻过敏反应的发生。同时作好抢救器械、药物治疗准备,术前应向病人或家属解释清楚检查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签字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PWM制氢电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必杀03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综合题20题)(解析版)
- 讲稿《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宣讲
- 2025关于合同中的表见代理
- 商业物业租赁合同范本
- 试验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 天然气购销合同模板
- 2025机械加工合同
- 卷帘门电机售后合同范本
- 商铺的买卖合同年
- 研究性成果及创新性成果怎么写(通用6篇)
- QAV-1自我监查确认表
-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旅馆治安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方案三篇
- 土地增值税清算底稿中税协版
- 监理项目部基本设备配置清单
- 小区绿化养护方案及报价(三篇)
-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考核试题及答案
- GB/T 13024-2003箱纸板
- 2023年上海各区初三数学一模卷
- GB 1886.2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