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仿真卷01-2021年高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新课标II卷)(解析版)_第1页
考场仿真卷01-2021年高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新课标II卷)(解析版)_第2页
考场仿真卷01-2021年高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新课标II卷)(解析版)_第3页
考场仿真卷01-2021年高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新课标II卷)(解析版)_第4页
考场仿真卷01-2021年高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新课标II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新课标II卷)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蛋白质。肌红蛋白是一条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肤链,盘绕一个

血红素辅基而形成,相对分子质最为16700。肌红蛋白属于较小分子的球蛋白,广泛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中。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肌红蛋白的过程中形成153个肤键

B.潜水生活的哺乳动物如鲸鱼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较低

C.编码肌红蛋白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肌红蛋白的结构不一定改变

D.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功能不同仅与二者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有关

【答案】C

【分析】

根据题意,肌红蛋白是由15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肽链,此过程中形成152个肽键;潜水生活的

哺乳动物需要具有较强的储氧能力,故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较高。

【详解】

A、肽键个数等于氨基酸个数减去链数,故肽键数为152个,A错误;

B、潜水生活的哺乳动物如鲸鱼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较高,才能储存更多的氧,供水下生存,B错误;

C、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编码肌红蛋白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肌红蛋白的结构不一定改变,C正确;

D、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功能不同与二者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的空间结构有关,

D错误。

故选C。

2.萤火虫尾部发光器能发光的机理如图所示。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

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细胞中储存大量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B.ATP快速荧光检测仪只能检测是否有微生物残留,不能检测数量

C.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既可以检测残留的需氧型微生物,也可以检测厌氧型微生物

D.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荧光素转化为荧光素酰腺昔酸

【答案】C

【分析】

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原理是荧光素与

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甘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

【详解】

A、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但细胞中储存的ATP较少,需要ATP与ADP不断转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

A错误;

B、微生物残留量越多,产生的ATP越多,所发荧光强度越强,所以用荧光检测仪也能检测微生物的数量,

B错误;

C、ATP快速荧光检测仪能检测残留的所有能产生ATP的微生物,包括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C正确;

D、由图可知,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萤光素酰腺甘酸转化为氧合荧光素,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ATP快速荧光检测仪的原理,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

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

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幺3

(b)(c)(d)(e)

野生型A突变体A+B双突变体A+C双突变体A+B+C三突变体

蛋白Innn

蛋白n|B

A.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m和蛋白n的合成

B.蛋白m和蛋白n对植株的生长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C.基因B比基因C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

D.基因A的表达产物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合成

【答案】D

【分析】

基因决定性状,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

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

A、对比b、c和d,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m和n的合成,A正确;

B、对比a、b、c和d,蛋白m和蛋白n对植株生长起抑制作用,B正确;

C、由图可知,基因B比基因C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C正确;

D、对比a和b,A突变体含有蛋白m和n,野生型没有两种蛋白,基因A的表达产物可能抑制蛋白m和

蛋白n的合成,D错误。

故选D。

【点睛】

4.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

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

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为57.1%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XbY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6%、40%

【答案】B

【分析】

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种群中BB基

因型频率等于B基因频率的平方为36%,Bb基因型频率=2xB基因频率xb基因频率=48%,bb基因型频率

等于b基因频率的平方为16%o

【详解】

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分析可知,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

l/2x48%/(36%+48%)=28.6%,C错误;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雌性个体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基因频率的平方,因雌雄比例

1:1,则XbXb基因型频率为1/2X40%X40%=8%,同理雄性个体XbY的基因型频率为l/2x40%=20%,D错误。

故选Bo

5.媒体报告一大学生在1000米的体质检测后倒地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大学生乃至青少年体质的讨论.检

测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内环境成分是否维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

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体温急剧升高引起的,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关

D.长期不吃早餐,虽然通过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答案】D

【详解】

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

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

起组织水肿,B正确;

中暑是因为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

病征,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C正确;

长期不吃早餐,体内缺少能源物质糖类,导致血液中缺少葡萄糖,虽然通过胰高血糖素而不是胰岛素的调

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D错误。

【点睛】

6.《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湾池,鱼鉴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已知某池塘中某种鱼

的环境容纳量为K。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K是指该种群在某一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且随着环境条件的环境而改变

B.“数罟不入湾池”的意义是为了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古代时的“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鱼塘中不同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答案】A

【分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

某值上下波动的。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的特点。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

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

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环境容纳量K不是指该种群在某一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A错误;

B、“数罟不入湾池”是指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其意义是为了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

C、“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

D、鱼塘中不同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正确。

故选Ao

第n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共39分)

29.桑树是我国常见树种,铅(Pb)是毒性较强的重金属元素。科学家研究Pb2+胁迫对桑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设计如下实验:采集某林场优良土壤并添加不同量的Pb2+,其中A~F组依次添加Pb2+O、250、500、750、

1000,1250mg/kg,分别培养生长状况相同的桑树苗,30天后分别测定桑树苗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胞

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等,实验结果如下。

zz9

.O=2叶绿素a

.5

(.O叶绿素b

L------abL

L.O5

•.C5

QO

SLLJ

喉68.5

O

ABCDEF

P翩迫水平PN-胁迫水平Pb2+胁迫水平Pb2一胁迫水平

囱2图3图4

(1)本项研究中科学家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是将桑叶切成极细的细丝置于小试管中,试管中加入后

,于(填“黑暗”或“光照”)条件下密封12小时,测定提取液在_______(填“红光”或“蓝紫光”)

下的吸光值,进而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实验中不使用另一种光质测定吸光值的原因是。

(2)由图1实验结果分析,Pb?+对叶绿素的含量的影响是o

(3)据实验结果分析,随Pb2+胁迫水平升高,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______(填“是”或“不是")气孔限制,

判断依据是o预测在高Pb2+胁迫水平下,桑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会下降,原因是。

【答案】无水乙醇(或丙酮、丙酮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黑暗红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对蓝紫

光都有较高吸收值,使用蓝紫光测定叶绿素含量会受到类胡萝卜素的干扰随Pb2+胁迫水平升高,叶绿

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下降更明显不是随Pb2+胁迫水平升高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

无明显变化高Pb2+胁迫水平下桑树叶绿素含量下降,利用光能的能力降低

【分析】

1、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以NADPH形式存在)和ATP;暗反应产生的ADP

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详解】

(1)叶绿素容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时候加入的试剂是无水乙醇(或丙酮、丙酮和无水

乙醇的混合液);为了防止光合产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要在黑暗条件下密封12小时,同时为了避免类胡

萝卜素对叶绿素的干扰,测定提取液应该在红光下的吸光值,进而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因为叶绿素和类

胡萝卜素对蓝紫光都有较高吸收值,使用蓝紫光测定叶绿素含量会受到类胡萝卜素的干扰;

(2)根据图1实验结果分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b2+对含量的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下降更

明显,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不显著;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随Pb2+胁迫水平升高导致了净光合速率下降,虽然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

浓度无明显变化,从而说明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不是气孔限制。由于高Pb2+胁迫水平下桑树叶绿素含量

下降,利用光能的能力降低,可以推测在高Pb2+胁迫水平下,桑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会下降。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中红

花宽叶和红花窄叶作亲本进行杂交,Fi中出现红花:白花=3:1,宽叶:窄叶=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组成是»

(2)根据B的统计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花色和叶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3)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宽叶基因B,

正常染色体上有窄叶基因b,如图所示。

B

3

------>■----------------4

B

①若该植株自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o

②若该植株作父本进行测交时,后代部分个体表现为宽叶,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AaBb和Aabb不能无法确定Fi的表现型比例是否为3:3:1:1宽叶:窄叶=1:1该

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B(b)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分析】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1)根据题意分析,Fi中红花:白花=3:1,可知亲本相关的基因组成为AaxAa;宽叶:窄叶=1:1,可

判断亲本相关的基因组成为Bbxbb。所以,亲本红花宽叶和红花窄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2)Fi中红花:白花=3:1,宽叶:窄叶=1:1,无法确定Fi的表现型比例是否是红花宽叶:红花窄叶:

白花宽叶:白花窄=3:3:1:1,因此不能确定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题意分析,该植株基因型为Bb,由于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B)不育,故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

为b,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B:b=l:1。

①若该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1:1;

②若该植株作父本进行测交,即该植株与基因型为bb的个体杂交,因该植株只能产生基因型为b的花粉,

故后代表现型应全为窄叶。而子代出现宽叶,说明该植株产生了基因型为B的花粉,则可能是B、b基因所

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少量基因型为B的可育

花粉。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力。

31.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GA4+7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大田作物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进行了下列实验: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GA4+7溶液在黑暗常温(25℃)下浸种18h,然后用蒸储水快速冲

洗干净,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于25℃脱水至原含水量(10%)后播种;在拔节期,用光合测定仪

测定玉米植株最上一片完全展开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指标;在成熟

期,收获果穗全部脱粒后自然风干,测算每个样本的玉米产量,取其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回答

相关问题:

叶绿素叶类胡萝胞间CO2浓

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玉米产量

叶绿素b绿卜素度

处理(mobm-2-s-1(umol-m-2-s-1(kg/hm2

a(mg/g)(mg/g素(mg/g(umol-moL1

)))

)a/b))

7.8

未处理2.280.290.520.24977.327.511512

4

6.9

10mg/L2.460.360.530.33994.735.011902

3

6.7

60mg/L2.490.370.550.486136.638.312626

5

120mg/7.2

2.330.330.520.32689.732.612208

L1

注:GA4+7按m(GA4):m(GA7)=40:60配制而成。

(1)叶绿素的作用是o

(2)GA4+7处理种子后,玉米植株净光合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o

(3)该实验(能/不能)证明GA4+7处理种子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具有两重性。若能证明,

请说明判断依据;若不能证明,请补充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0

【答案】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增加,提高了总体光合色素的含量

(改善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促进光反应的顺利进行;可提高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为光合作用

暗反应提供充足的原料不能增设几组实验,按浓度梯度适当增加浸种的GA4+7浓度,其它处理方式

不变,定期测量表中各项指标,观察是否出现GA4+7高于某一浓度时,各项检测指标低于未处理组的结果

【分析】

题干分析,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质量浓度的GA4+7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GA4+7的浓度,因变

量是玉米的产量,由表格数据分析,使用了不同质量浓度的GA4+7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叶片中的叶绿素

a和叶绿素b含量增加,气孔导度提高和胞间CO2浓度增加,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增加,玉米的产量也增加,

说明一定浓度的GA4+7处理有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详解】

(1)叶绿素包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2)根据表中数据显示,加入了不同质量浓度的GA4+7后,与对照组比较,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含量增加,提高了总体光合色素的含量(改善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促进光反应的顺利进行;同时提

高了气孔导度和胞间C02浓度,为光合作用暗反应提供充足的原料,因此GA4+7处理种子后,玉米植株净

光合速率提高。

(3)根据表中数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用了GA4+7处理后,玉米产量都比不处理的高,都是促进作用,

所以不能体现出两重性,可以看出在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促进作用减弱,但没有体现抑制作用。若

要继续证明GA4+7处理种子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具有两重性,应增设几组实验,按浓度梯度适当增加浸种的

GA4+7浓度,其它处理方式不变,定期测量表中各项指标,观察是否出现GA4+7高于某一浓度时,各项检测

指标低于未处理组的结果。

【点睛】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植物激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要求考生能分析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

结论;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正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32.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市某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

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鲤鱼和鳗鱼,对该水库生态

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

Z

.

E

I

H

)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2)为确定鲤、鳏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鲤、W的生物积累量

(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为保证避、鳗的成活率,应捕杀鲤、牖的o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

鲤端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4)投放鲤、鳗这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的关系,从而改变了生物积累

量的比例,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答案】生产者生物群落捕食对象(藻类和浮游动物)天敌或捕食者降低疑、II与

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能量流动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

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分析题图: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

的鲤鱼和鳗鱼以后,雏鱼和鳗鱼的生物积累量增加,而银鱼的生物积累量减少。是因为鲤、fit与银鱼在食

物上存在竞争关系,银鱼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获得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少。

【详解】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水库中各种生物共

同构成生物群落。

(2)为确定鲤、鳗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鲤、牖上一营养级(捕食对象)的生

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确定鲤鱼端鱼的投放量,保证流入

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为保证雉、鳗的成活率,应捕杀就、端的天敌,以减少甦、端被捕食的

机会。

(3)据图可知,将雉鳗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降低。是因为鲤鱼、鳗鱼等

以浮游动物为食,是银鱼的竞争者,所以将鲤、端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银鱼获得的食物减少,

导致银鱼生物积累明显下降。

(4)投放鲤、鳗这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鲤、端,

从而改变了生物积累量的比例,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能结合题中

和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新鲜水果不但好吃,而且还富含多种身体所需营养,深受大家的欢迎,但其收获的季节性强。易腐烂变质。

由此诞生了一系列的水果深加工工艺,其中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果醋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1)参与果酒和果醋发酵的两类主要微生物之间最显著的结构差异是,当缺少糖源时仍可

进行醋酸发酵,其反应式为,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O

(2)在果酒发酵时,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目的是,在果酒发酵之

后要(填“打开”或“关闭")充气口。

(3)为了进一步提高果酒的品质,我们在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果酒时要向发酵罐内接种优良品种的酵母菌,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优良品种的酵母菌时,进行了如图操作:其中较明显的一处错误是不

要,在下一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

【答案】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2H5OH+O2CH.COOH+H2O30〜35℃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

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关闭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杀死上一次划线结束后接

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分析】

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

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

酵母菌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

(1)参与果酒和果醋发酵的两类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真核生物)和醋酸菌(原核生物),二者最显

著的结构差异是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

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式为:C9H5O2+O9CH3COOH+11,0»醋酸菌的最

适生长温度为30〜35

(2)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充气口。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有氧呼吸获

得能量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

空间,这样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

(3)平板划线法分离优良品种的酵母菌时,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

菌种逐渐稀释分散,以获得单菌落。如图操作中较明显的一处错误是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

线相连。在下一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杀死上一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点睛】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能获取题

干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玉米叶片细胞含有一种由X基因编码的水通道蛋白X,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的调节

功能。为了探究X蛋白的超量表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超量表达X蛋白转基因玉米的生理

特性等研究。在超量表达X基因载体的构建中,所用DNA片段和Ti质粒的酶切位点如图1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图2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能被识别并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