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非地带性_第1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非地带性_第2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非地带性_第3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非地带性_第4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非地带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十、非地带性(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2)具体表现【拓展提升】贺兰山地处我国西北中温带气候区,大致呈南北走向,最高海拔3556米,是我国的重要界山。贺兰山年均降水量420毫米,年均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在海拔2000米左右物种最为丰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贺兰山西坡没有而东坡独有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针叶林带 D.山地灌丛带2.在生态稳定的情况下,贺兰山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接近(

)A.420毫米 B.800毫米C.1200毫米 D.2000毫米【答案】1.C2.A【分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贺兰山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东、西两坡都有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故AB不选;贺兰山大致为南北走向,东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西坡丰富,可能分布有针叶林带,西坡降水较少,不能满足森林生长的需求,灌丛的生态适应性很广,在干燥和寒冷气候条件下,一般乔木树种难以生存的地方仍能生长,因此东西坡都能生长,故C正确,D不选。答案选择C。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意,在生态稳定的情况下,说明地理环境变化较小,蒸发量与降水量比较接近。由于贺兰山年均降水量420毫米,故多年平均蒸发量应接近420毫米,故排除BCD,答案选择A。近年来,中国在境外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肯尼亚山是一座死火山,海拔5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下图为肯尼亚山的位置、山体植被平面图和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造成该地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受到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B.受到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C.山脉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D.肯尼亚山深居内陆,气候干旱4.影响该地高海拔森林“北坡宽、南坡窄”的因素包括(

)①水热条件②光照条件③坡度陡缓④植物习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随高度增加,植被带在肯尼亚山不同坡向分布差异减小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随高度增加发生变化 B.光照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强C.山体表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D.不同植被的生长习性存在差异【答案】3.C4.D5.C【分析】3.读图可知,该地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低海拔东部为潮湿森林、低海拔西部为干旱森林,造成该地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山脉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发育为潮湿森林,山脉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发育为干旱森林,C正确;东部距海近,若沿岸受到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东部应干旱,A错误;受到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不会导致东西部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B错误;肯尼亚山距海较近,D错误;故选C。4.读肯尼亚山的位置、山体植被平面图和垂直剖面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东南坡降水多,西北坡降水少,且纬度存在差异,导致南北坡水热条件、光照条件存在差异,影响森林的生长,具备适合高海拔森林生长的光热水条件,其生长更好;南北坡坡度存在差异,影响森林的生长空间,导致高海拔森林“北坡宽、南坡窄”,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5.随高度增加,坡度更陡峭,山体表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导致植被分布减少,植被带在肯尼亚山不同坡向分布差异也减小,C正确;海拔增加到一定高度,水热条件、光照强度差异不大,AB错误;植被对环境有适应性,植被的生长习性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C。读湖南崀山丹霞景区孤立山峰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崀山孤立山峰植被分布体现了(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7.丹霞地貌孤立山峰植被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答案】6.B7.C【分析】6.当地位于湖南,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山麓到山顶垂直分布规律,应该分别分布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等植被,与图片中的植被分异显然不同,A错误;孤立山峰顶部为乔木,周围分布灌木,边缘生长旱生灌木和草本植物,崖壁生长崖壁植物,与当地的常绿阔叶林迥然不同,是由于孤立山峰的地貌,导致了植被分布的差异,因此是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纬度地带性分异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该处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差异,C、D错误。故选B。7.孤立山峰范围较小,热量、水分、光照差异差异较小;在孤峰的顶部地形平坦,土壤深厚,形成乔木;边缘土壤瘠薄,形成灌木,崖壁地势陡峭,风化壳容易受到外力侵蚀搬运,不易形成土壤,只能生长极少的崖壁植物,所以形成植被差异的原因是地形部位不同。C正确,A、B、D错误。故选C。贡嘎山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大雪山的主峰。下图为贡嘎山东坡植被垂直分布图,图中次生阔叶林处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代表贡嘎山水平地带分布的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9.次生阔叶林处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枯落物输人率高,分解率高 B.枯落物输人率高,分解率低C.枯落物输入率低,分解率低 D.枯落物输入率低,分解率高10.研究发现,落叶阔叶林的生物量较针阔混交林的生物量小。导致二者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光照 C.降水 D.土壤【答案】8.C9.D10.C【分析】8.贡嘎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其水平地带分布的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C正确,落叶阔叶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是温带季风气候区,A错误;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比常绿阔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更高处,因此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水平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BD错误。故选C。9.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受各种动植物残体数量及微生物分解合成的影响。次生阔叶林由于受人类干扰,植被类型单一,地表枯落物输入少,加上低海拔相对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分解,低输入率和高分解率的共同作用使其有机质含量较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贡嘎山位于四川省西部,受山脉阻挡,东坡山麓地带水汽较少,降水少。东坡海拔较高处,地形抬升作用强,降水较多,故针阔混交林的生物量较落叶阔叶林大,因此导致二者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C正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温低不是生物量大的原因,A错误;土壤、光照对这两地生物量的影响较小,BD错误。故选C。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索伦至洮南植被的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三类草原水分条件最差的是草原ⅠB.图中三类草原水分条件最好的是草原ⅢC.山麓地带因西北季风强劲难以出现森林D.山麓地带因地下水位偏低难以出现森林【答案】11.D12.B【分析】11.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体现在热量带的变化上,故A不选;而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降水,表现是由森林到荒漠的递变,故C不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反应的是植被的变化,草原、森林等之间的变化,但题意反应的索伦到沼楠全是草原,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故B不选,D正确。答案选择D。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三类草原水分条件上,由于是大兴安岭的东坡,受地形抬升的影响,草原Ⅰ降水量可能多雨草原Ⅱ,但是草原Ⅲ由于地势较低,更靠近暖湿气流来的方向,且位于山脚,更易积水,故A错误,B正确;图示为大兴安岭东坡,主要是受到东南季风强劲影响,难以出现森林,故C错误;山麓地带地势地平,更易积水,地下水位较高,故D错误。答案选择B。古代诗人王维在路过居延城时,在居延海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历史名句,历史上这里是一片水草丰美之地,弱水一路向北,注入居延海,芦苇丛生、水鸟欢鸣,宛若一汪清泓掩映在茫茫大漠中。可现如今居延海慢慢消失,到了1949年,东居延海已经反反复复地干涸了六次了,然而等到1992年,这里也就彻底变化成了沙漠。13.茫茫沙漠中竟有水草丰美的居延海,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4.引发东居延海慢慢消失的原因包括(

)①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②新中国初,河西走廊地区大规模开发③大量农业引弱水灌溉

④居延海水质污染日益严重⑤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答案】13.D14.B【分析】13.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极度缺水,沙漠中藏有水草丰美的居延城,是沙漠中有地下水出露形成的绿洲地区,故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以热量条件为基础;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以水分条件为基础;垂直分异规律是在山地地区,图示居延海不在山区,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有规律的变化,A、B、C错误。故选D。14.湖泊消失的原因主要从水循环的角度去分析。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居延海的水量在不断减少,湖泊慢慢消失,①正确。新中国初,受政策影响,我国对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植被的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加上生活和工业用水增加,加剧了该地区的干旱,加剧了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流入居延海的水量减少。②正确。该地区农业发展,引用了大量弱水灌溉,流入居延海的水量减少。③正确。居延海消失主要是水量减少造成的,不是水污染造成的,④错误。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湖泊消失的后果,不是原因,⑤错误。故选B。图为我国某山地东段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导致该山地南坡缺失山地草原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相对高度 C.气温 D.山顶海拔16.该山南北坡发育了不同种类灌丛,推测金露梅灌丛与高寒杜鹃灌丛的生长习性是(

)A.金露梅喜光耐旱,杜鹃喜凉爽湿润 B.金露梅喜湿耐寒,杜鹃喜热喜干C.金露梅喜阴喜湿,杜鹃喜干耐晒 D.金露梅喜光喜湿,杜鹃喜热喜湿【答案】15.B16.A【分析】15.读图可知,该山地海拔整体较高,在5000米以上,应位于我国西部高山区,北部海拔低,且山麓地带分布着半灌木盐柴类荒漠,再往上为山地荒漠带。而南坡山麓地带的海拔在3000米左右,因此该山地应分布在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该山地北坡山地草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到3000米范围内,该山地南坡山麓地带的海拔高度为3000米以上,因此没有3000米以下的自然带的分布,山地草原自然缺失。所以最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对高度,B正确;与降水、气温和山顶海拔高度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16.读图可知,该山地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高山冰雪带的下界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低,而且山地北坡从山麓荒漠带向海拔高处依次过渡为山地草原带和寒温性针叶林分布,说明在北坡山坡有迎风坡降水;由此可以推测生长在北坡的高寒杜鹃灌丛喜凉爽湿润,而生长在南坡的金露梅灌丛喜光耐旱,A正确,BCD错误。故选A。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中游玉门市、下游瓜州县)是东西长300km的狭长地带,分布着绿洲、戈壁、山地和荒地,覆盖有天然林草地和人工林草地。近年来,区域生态用水严重不足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沙化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下表示意1980~2018年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植被年均生态需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植被类型植被面积/万公顷年均生态需水量/亿立方米有林地0.0310.0065灌木林地2.1530.3660疏林地0.9050.1105其他林地0.2280.1750高覆盖草地1.7330.3845中覆盖草地1.3200.9930低覆盖草地49.5535.0695合计61.9236.9475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期为(

)A.4~7月 B.6~9月 C.8~11月 D.10月~次年1月18.造成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不同植被生态需水量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①植被景观及面积

②气候变化

③居民饮水

④土壤肥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9.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人工植被覆盖占比最高的区域是(

)A.山麓冲积一洪积扇 B.绿洲边缘地带C.荒漠向绿洲的过渡地带 D.绿洲核心区域【答案】17.A18.A19.D【分析】17.4~7月,我国西北地区植物进入复苏期和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量大;我国西北地区4~7月气温快速回升,多大风天气,蒸发及植被蒸腾作用强,草地需水量呈上升趋势,之后蒸散减弱,需水量下降明显。因此4~7月为疏勒河流域植被生长的关键期。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疏勒河不同植被生态需水量产生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植被生长的状况不同,即植被类型及面积不同,另一方面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及导致的植被面积变化是影响疏勒河流域植被需水量变化。植被生态需水量由植物生长状况决定,与人类活动和土壤肥力无关。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19.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因此绿洲区主要是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草地、农田作物等),尤其是绿洲核心区域人工植被覆盖占比最高,B错误、D正确。绿洲分布在山麓冲积--洪积扇上,绿洲核心区域人工植被占比高于其所在的山麓冲积—洪积扇,荒漠向绿洲的过渡地带,水分条件较差人工植被占比少,A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新疆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全长561公里,南北纵贯天山山脉,连接南疆与北疆地区。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封路禁行,一年仅开放五个月。其沿途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烟台市某地理兴趣小组到新疆天山进行研学活动,该地理兴趣小组在沿独库公路考察过程中绘制了该公路穿越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左下图),并拍摄了该公路某路段景观图(右下图)。(1)研学小组查询到一幅天山山脉植被垂直带谱图,但图例标注不完整。试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植被带序号按海拔由低到高进行排序。①山地草甸带

②山地草原带

③高山垫状和稀疏植被带

④山地针叶林带(2)分析该公路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封路的原因。(3)分析那拉提草原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答案】(1)②①④③(2)9月底至次年5月,气温降低,路面积雪严重;山区海拔高,坡度大,弯道多,行车不安全。(3)位于山间谷地的东部;谷地向西开口,西风从大西洋(或大西洋、北冰洋)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较丰沛的降水。【分析】本题考查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以及地形对交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相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与所在地的水平地带的自然带一致,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水平地带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但天山北坡受来自大西洋西风气流的影响,形成山地迎风坡降水,由山麓到山顶水分条件是先增加再减少,由山麓到山顶热量条件逐渐递减,因此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荒漠带到山地草原带再到山地针叶林带再到山地草甸带,高山垫状和稀疏植被带,最后是高山冰雪带。因此图中图例植被带序号按由下到上排序应为②①④③。(2)读图并结合材料“新疆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全长561公里,南北纵贯天山山脉,连接南疆与北疆地区”可知,该段公路经过西北内陆高山地区,该段公路9月底至次年5月,气温降低,路面积雪严重,道路因积雪覆盖冰冻,路面湿滑;由图可知,位于山区,海拔高,坡度大,弯道多,积雪湿滑路面行车非常不安全。(3)读图中等高线可知,在那拉提草原附近等高线弯向高值,根据等高线凸高为谷的特点,判断位于山间谷地的东部,谷地向西开口,地势向西降低,西风从大西洋(或大西洋、北冰洋)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迎风坡降水,因此年降水量丰富可达800毫米。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是维持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调节长江上游地区的水量平衡和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森林遭受了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天然林资源大幅锐减,后经过对采伐区域的人工更新和天然林的全面禁伐封育,从而形成了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以及以松、杉为主要栽植树种的大面积人工林。位于四川省西部的阿坝州茂县的大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海拔1700m以下为干旱河谷灌丛带,1700-2400m为针阔混交林带,砍伐后分布有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和人工恢复的人工林(其中包括低密度种植的华山松人工林和高密度种植的油松人工林),2500-3600m为针叶林带,3600m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左图为大沟流域位置图,右图为2004年-2016年三种林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图(数值越大,物种越丰富)。(1)解释大沟流域海拔1700m以下分布的不是常绿阔叶林而是干旱灌丛的原因。(2)据右图描述与油松人工林相比,华山松人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