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079-2020 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技术规程_第1页
DB41T 2079-2020 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技术规程_第2页
DB41T 2079-2020 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技术规程_第3页
DB41T 2079-2020 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技术规程_第4页
DB41T 2079-2020 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I 2 5 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北京师范大锋、张静、姚贵奇、卢宁、张芳、张颢文、谷启、孙国静、刘洋、粱娟、徐宗峰、王腾基、曹辉。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加强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范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在全面总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和相关技术标准基础上,特制定1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技术规程4.1.1水土流失监测点按照观测的土壤侵蚀类型,分为水力侵蚀监测点、风力侵蚀监测点和冻融侵蚀4.1.3风力侵蚀监测点由降尘量监测设施、输沙率监测设施、风力侵蚀厚度监测设施以及气象观测场4.2布局原则4.2.2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区域,可适当增24.2.3水土流失监测点土地使用手续合4.2.4水土流失监测点应依托现有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5水力侵蚀监测点a)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反映区域水力侵蚀情况;5.2径流场5.2.1人工坡面径流场布设5.2.1.2径流小区宜集中布设,并有道路相互连接。5.2.1.3径流场及其监测设施设备应安装围栏、监控和安防设施设备等防护设施。径流小区建设应满a)径流小区所在坡面土壤和坡度均一,坡面有起伏,需进行人工修整;b)径流小区两侧和顶部应设置保护带,保护带c)径流小区上部、左右两侧和下部的集流设备区应设置排水系统,一般按50年一遇最大d)径流小区间旁边应设置步道,宽度0.6m~1.5.2.2天然坡面径流场布设5.2.2.1天然坡面径流场应布设在地形、土壤、植被等有代表性的天然坡地或集水区。植被包括天然5.2.2.2天然坡面径流场应选择与周围水平向无水量交换的自然或人工封闭的坡面,一般为从坡顶到5.2.3径流场设备5.2.3.1径流场设备包括降水、径流、泥沙、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度等观测设备,分为降水量观测5.2.3.4其它相关设备包括含沙量测定设备、土壤水分31把2条3个54个5个6个27件8个9个台1个个个套只个台1台1台台台套台1套1套145.3.1小流域控制站布设5.3.1.1小流域控制站应布设在闭合小流域的沟口处。选择沟道顺直、稳定、水流集中,便于布设观测设施的沟道段,顺直长度不宜小于洪水时主槽5.3.1.2采取嵌套模式布设多级小流域控制站时,在小流域上游、中游和小流域出口处,或在某一级5.3.2量水建筑物5.3.2.1小流域控制站设施一般包括量水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量水建筑物分为测流堰和测流槽。a)流量变幅较大,宜采用复式测流堰槽;d)坡度平缓容易形成淹没流的沟道,宜选择巴歇尔槽。5.3.3量水建筑物附属设施5.3.3.3观测井与堰槽水位观测点连通,用于安置水5.3.3.4沉沙池修建在量水建筑物上游,用于收集推移质泥沙,应满足容纳一次洪水推移质泥沙量的5.3.3.5水尺安装在量水建筑物上用于人工5.3.4控制站设备5.3.4.1小流域控制站设备包括降水、径流、泥沙、土壤含水量和植被覆盖度等观测设备,分为降水量观测设备、水位测量设备、悬移质泥沙采样或监测设备和其它相关设5.3.4.3量水建筑物为标准堰槽时,应配备自记水位计;为非标准堰槽时,除配备自记水位计外,还5.3.4.4悬移质泥沙采样分为人工和自动。配备自动悬移质51把2台3台14台5件16台17台18件19台1个个个个只个件个台1台1台套6c)有足够的场地布设风蚀观测场,且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和植被;6.3.2.1输沙率观测设备包括单向集沙仪、多向集沙仪和旋转集沙仪等。按照观测风向要求确定设备6.3.4.1宜采用自动风速风向仪或自动气71个2套3个4套5套6套7套8套19台台套把把个套7.2.2气象观测场建设面积24m×24m,建设安装应符合GB50057和GB/T35237的相关要求。8.1.1在小流域控制站、径流场、基础设施区安置视频监控系统。8.1.2摄像头布设在小流域控制站或天然坡面径流场时,应能够分辨水尺水位,并记录量水建筑物径88.1.4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安防报警功能,确保监测设施设备等安全。8.2.1摄像头的分辨率及帧率、监控计算机配置应满8.2.3视频监控系统信号采用有线或无线等方式传9基础设施9.1设施组成9.2监测用房9.2.1监测用房包括径流与泥沙分析实验室、野外观测用房、设备保管修理用房、监测数据管理用房9.2.2径流与泥沙分析实验室应配备水、电、通风、防雷、防腐蚀、控温、消防和紧急救援等配套设9.2.3野外观测用房和设备保管修理用房应满足避雨、防雷、存放设备等要求,配备电源和水源等设9.2.4监测数据管理用房(办公用房)应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和必要的办公设备等。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