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_第1页
2023年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_第2页
2023年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_第3页
2023年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_第4页
2023年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

[合适的内容提要]

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用西方经济学证明中华

文明,完成一次巨大的颠覆,一方面是平反了许多原被认为不太好或不太

现实的观念,如自私,虚荣,无私,大自然,窝里斗,一盘散沙,中华民

族性,中华文明;另一方面又要求重新思考许多原被认为是十分正面甚至

非常好的理念,如平等,自由,民主,组织化,现代化,科学相关技术,

市场制度,西方文明。

虽然完成一次巨大的颠覆,但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举重若轻,最合

于西方哲学所谓的“奥k姆剃刀”的精神,也最合于自然科学所讲的美学

原则,因为她的全部家当不过就两下子个逻辑原子和一个公设:

逻辑原子:“我”就是“我”,人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

公设:“我”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

逻辑原子不证自明,而且是人所能有的唯一的不证自明,因为“我”

不可能再怀疑“我”;公设是假设的,就像几何学,上“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

短”一样,虽不能证明,但符合经验的事实,人人渴望注目礼。

而这一个逻辑原子和一个公设概括起来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人性自

利,人是围绕“我”的种圆运动和这•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

注目礼是对人性自利进一步的描述。从方式方法论上讲,怎么样描述一个

相关问题或一件事物是非常重要的。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大家

都听说过。

有两个卖早餐的,一个在街东边,一个街西边,比邻而卖,而且都是

卖面条和粥,外加茶叶蛋。但一个生意好一些,一个生意差一些,尤其是

差在茶叶蛋上,街西边的那一家一早晨下来卖不了几个茶叶蛋。

原因何在呢?地理位置一样,客源没什么差别;茶叶蛋也一样,质量

没什么差别,差别是在于摊主在推销茶叶蛋时间法不一样,几乎卖不了几

个茶叶蛋的是这样问:客官,您好!您要不要茶叶蛋?这样一问,不要的

肯定不要了。而买得好的是这样问:客官,您好!您是要一个茶叶蛋,还

是两个茶叶蛋?这样一问,不怎么想要茶叶蛋的也要了!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提问带来的两种不同的效益,所以营销学很重视描

述,讲究提问。事实上,做学问也是这样,我记得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这样的话,正确地描述相关问题就是相关问题解决的一半.我觉得爱因斯

还说得不够,应该这样说,正确地描述相关问题就是相关问题的全部解决。

在关于人性自利这样的描述下,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个逻辑原子和一个

公设,就可以推演Hd13个重要定理或结论,这13个重要定理差不多就能

够推演人类的全部历史。

第1级推演:注目礼争夺战。

第2级推演:暴力无效用。

第3级推演:养人方能服人。

第4级推演:社会虚无,文化游戏。

第5级推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方确定一个政治平面。

第6级推演:无私实现自私。

第7级推演:领导人不可或缺。

第8级推演:人生的终极意义是征服自己。

第9级推演:窝是暴力的边界。

第10级推演:组织化导致“宏观窝里斗二

第”级推演:道法自然。

第12级推演:人类前途不妙。

第13级推演:寄厚望于中华。

首先感谢天则所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感谢茅老、张老和盛洪所长的关

爱和支持,使我这么一个无名小辈登上了我仰慕已久的天则讲坛。京师之

地,人文荟萃,高手熙熙,大师攘攘,好不热问,我何言哉!所以要感谢

天则所以天为则、天下为公的大胸怀。

在这里,我乜要特别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邹东

涛先生表示感谢,他是第一位在公开场合支持我这个无名小辈的思考的经

济学家。2004年10月,在王志华先生《大相关系统价值学说:变革的政治

经济学》学术研讨会上,邹总坦言,君山所作的“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

令人耳目一新,极有价值,极其重要。

我所报告的胭目叫“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也可以叫作“人类历史

的逻辑推演”。需说明的是,这里面要证明的中华文明实质上是一系列判定

中华文明的命题合在•起的•个代称。报告合适的内容是我的拙作《颠覆

——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的思路和大纲,而该书又是我的长篇哲学随

笔《东方红一一人世真理和人类命运》的主要框架,所以我今天的报告实

质上也就是我《东方红一一人世真理和人类命运》的主要框架。

纯粹内视:一种究竟的认知方式方法

《东方红一一人世真理和人类命运》完成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她也

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方式方法论,《颠覆一一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所

贯穿的也是这一新的认知方式方■法论,但由于篇幅有限,我在这本书里面

没有交待,所以我在这儿先简单交待一下我的认知方式方法论。占话说得

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谈到认知方式方法,我们通常都会想到归纳和演绎。的确,归纳和

演绎是我们认知世界和求索真理的两种主要方式方法。为什么我们相信每

个人都会死去?因为张三死了,李四死了,王王死了,孔夫子走了,毛主

席也走了,于是我们归纳得出:人都有一死。为什么我们相信从北京直飞

上海要最快、从东京直飞南京也最快、从广州宜飞长沙还最快?不因为别

的,只因为我们村信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由此我们演绎得出:从北京

直匕上海要最快、从东京直飞南京也最快、从广州直K长沙还最快。

可归纳和演绎都是有缺陷的,演绎的缺陷是在于我们首先就必须贡献

信仰,我们并不能证明演绎所秉持的公理或公设,一部分哲学家甚至因为

演绎的这个缺陷而走向了先验论,比如柏拉图,再比如莱布尼茨;归纳的

缺陷是在于我们永远也难得有信念一一这一点已经由英国哲学家大卫・休

谟旗帜鲜明地指出,因为归纳依赖「经验,而经验永远是有限的,甚至有

可能变动,我们已经看到一千零一只、百万零一只、亿万零一只天鹅是白

色的,但我们也不能得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开句玩笑,归纳法尽管

可以瞎忙乎,手里面捍的证据是越来越多,以至于堆积如山,但归纳法永

远也生不出真理的儿子。

为解决归纳和演绎的缺陷相关问题,多少哲学家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最有趣的便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所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解决方案。先天

综合判断揉合经验性和所谓知性,协调先天与后天,看起来美妙绝伦。其

实,这只是康德为欧氏几何所拍的一个哲学马屁。在康德看来,体系宏大、

推演严遂的欧氏儿何是绝对正确、神圣先验的,他是心悦诚服而效马屁之

劳的。如果康德能够亲见非欧几何的崛起,我认为他是决不会论什么先天

综合判断的。这或许也是康德的时代局限性吧!

在西方哲学史上,认知方式方法论的一个真正进步是发生在当代英国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手里面波普尔一方面对归纳法不满,他说过,我的

观点是:没什么归纳法.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当代哲学家,波普尔更不信

仰什么先验论。像康德一样,波普尔事实上也对先验与经验作了一个揉合,

区别是在于:波普尔认为人头脑中所有的只是猜测,而不是什么的神圣先

验;经验所起的伦用也不是证实,而是证伪,人类的认知是一个猜想和试

错的过程。这就是波普尔的证伪论,有时候也称为试错论。

波普尔对证伪论是非常自信的,认为这符合任何人类的认知发展史,

自然科学更是从猜想和试错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但波普尔实际上并没有

脱离经验论,他只是把经验的作用从证实说成是证伪,如此而己。事实上,

证伪论只是换一个说法,权作逻辑.上的自我安慰,它太难于操作了。比方

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显而易见不合常理的猜想:宇宙中存在着不死之人。波

普尔怎么证伪呢?要证伪这一个猜想,波普尔就必须打着灯笼找遍全宇宙,

这可能吗?波普尔指责证实太易找了,占星术士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为自

己的歪理邪说找到形形色色的证据和证实,却不知他所提出的证伪又太难

寻了。

人类的认知方式方法能不能超越归纳法和演绎法,甚至也超越证伪论

呢?回答是肯定的!我所提倡的纯粹内视就是这样一种认知方式方法论。

接下来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纯粹内视,我把人类的理性精神或者说逻辑方

式方法分作两种:一种是外视理性,一种是内视理性。所谓纯粹内视,简

单地说,就是内视理性之登峰造极。

什么是外视理性呢?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已知到未知,从前提到结

论,从公理到定理,从原因到结果,从旧判断到新命题,从单一命题到复

合命题,从小范围的判断到大范围的命题,一言以蔽之,外视理性是从有

到有:从已有到未有,从前有到后有,从小有到大有,从旧有反新有,从

单有到复有,从少有到多有,一切的从有到有的思维形式都属于外视理性,

外视理性涵盖了形式逻辑所谈论的演绎和类比,归纳也包括在内。下面的

笑话能够很好地说明外视理性的特点:

在飞机上,一个小伙子和一位老人并排坐着。

“请问,现在几点钟?”

老人回答说:“我不能告诉你,我要是告诉你现在几点仲,你就会向

我表示感谢。这样,话匣子一打开,就不容易收场了。再过一会儿,我们

就会一道下飞机。在机场上,你就会请我进咖啡馆,我也会请你到我家去

做客。我家里有一个小女儿,她长得很漂亮。于是,你就会爱上了她,她

也会爱上了你。然后你们就决定结婚。可是,你要知道,我不会把女儿嫁

给一个连手表都没有的穷光蛋。”

从一句话引出一大串的话,这就是外视理性。欧氏儿何就正是外视理

性所构筑的摩天大楼,从5个公设、5个公理和23个演绎出467个定理,

从形式上讲,这难道不也是一句话引出一大事的话吗?

外视理性是西方学术的特长,放目西方学术,从古到今,跳入眼中是

一座座形式体系的高山,如欧氏平面几何,如牛顿经典力学,如希尔伯特

的《几何学基础》,这正是外视理性所成就,没有外视理性的从有到有,

形式体系的建立是不可能的。

但外视理性有•个缺陷,这就是外视理性必须从有到有,而所谓的“已

知有”实质上不是先验的,更不是神圣的,而是假设的。欧氏几何的5个

公设、5个公理和23个概念都是假设的,它们虽是已知有,但并没有被证

明,这其中就包括后来被非欧几何所否定的第五公设一一即平行公设。

正是因为存在着假设,注定了外视理性的致命,它尽管可以打造一栋

栋的形式体系,但也将这一-栋栋的形式体系置于了毁于一旦的危险之中。

牛顿经典力学假设了所谓的“绝对时空观”,绝对的真实的数学时间,就

其本质而言,是永远均匀地流逝着,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此之谓绝对时

间;绝对空间就其本质而言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它从不运动,并且永远

不变,此之谓绝对空间。在牛顿当时看来,这似乎是万无一失的。在康德

看来,这绝对是万无一失的。但后来相对论的发展证明,麻烦正是出在这

个绝对时空观上,它被爱因斯坦给颠覆了。

一一内视理性来了!外视理性假设、依赖和信仰已知有,内视理性则

质疑和推敲已经有,它总是企图把已经有还原为更基本的已经有,就像罗

素所提倡的原子主义,要把已知的元素分解成不可分解的原子;也就像奥

卡姆的剃刀,假设要尽可能地少,内视理性总是在要求验明正身:这是不

是真的已经有呢?它真的就已知吗?“一问直到笃,拆了田螺屋”,内视

理性的疑问总是不依不饶,就像一个叫希梅内斯的西班牙诗人一首叫《四

月》的诗所描写的:

野莺在杨树梢,

——还有呢?

----杨树在青天上。

——还有呢?

----青天在水里。

——还有呢?

----水在新叶上。

——还有呢?

新叶在玫瑰中。

还有呢?

玫瑰在我心上。

还有呢?

我心在你心。

中国儒家有一段几乎妇孺尽知的话,这就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段话所反映的逻辑精神即内视理性,从形式一看就知,它正是把相关问

题还原到更基本的层面、还原为更基本的元素的努力。

西方学术也充满内视理性之光,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主张的“怀疑

一切”:“我们要怀疑我们一向认为最确定的其他事物,甚至于怀疑数学的

解证,以及我们一向认为自明的那些原理。”对所谓的自明原理再行质疑和

推敲,这当然是内视理性。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四假相说”要

求对一切先入之见一一怀疑,这也属于典型的内视理性。

但,在西方哲学史匕给人以最深刻的内视印象的哲学方式方法不是

笛卡尔的“怀疑一切”,也不是培根的“四假相说”,而是德国哲学家胡塞

尔的“现象学的太原”!事实上,笛卡尔和培根虽然大讲怀疑一切,但他们

所谓的怀疑一切泛滥无归,没有具体的操作性。怎么办?现象学的还原横

空出世!

什么是现象学的还原呢?“一点真疑不间断,打破沙锅问到底”,一言

以蔽之,所谓现象学的还原,也就是具体的打破沙锅法。步步为营,直捣

黄龙,现象学的还原最重要的操作是所谓的“加括号”,也就是把一切已知

有的按层次分阶段地挂起来,从而使人一步接一步地摆脱先入之见,最后

让“事物本身”自我暴露,不亦快哉!

现象学的还原的确是很酷很酷的内视理性,但这一切都还不是纯粹内

视,鉴于我刚才所表述的东西已经能够让人对我所提倡的认知方式方法论

留下印象,我就暂时不再对纯粹内视再作更深的表述,免得喧宾夺主,毕

竟今天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北我可以在这里提示一句,纯粹

内视是真正把怀疑进行到底、真正寻根究底、真正打破沙锅的认知方式方

法,它最后实现了自我解释一一众所周知,自我解释可是一般的形式体系

做不到的,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已经指出这一点。

特别申明的是,内视理性这样一种认知方式方法对于廓清一些重大理

论争议是非常重要的。前不久,我乂参加了一次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一次研讨。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蔡继明在会上说到:马克思《资本论》及

其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是投入最多,产出最少,再给一百年时间,也研讨不

出个结果来。对蔡教授这一说法,我深有同感,从天津南开大学到中国人

民大学到国家教育部社科中心,我参加过好几次劳动价值论的研讨,那情

形都是公公说公公有理,婆婆说婆婆有理,谁乜说服不了谁,每个人都认

为是自己马克思主义在握。

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这就是因为学者们在一些枝枝节节.上争论,

而没有还原到相关问题的本体,比如马克思当年为什么提出劳动价值论,

他所依据的是什么事实,他所提出的解决解决方案乂是否可行,这一相关

问题能不能还原为更基本的相关问题。这样一思考,我认为就能够避免那

些纷纭不清的唇枪舌剑。可以肯定,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致力于学术的人,

在前人的学术积累已经浩如烟海的今天,如果K善于用内视理性来从事学

术,就最容易被一些支零破碎的虚假相关问题所迷惑、所纠缠、所消耗,

折腾大半辈子,最后不幸地沦落为顽固的学究,仿佛石头一般,岂不哀哉!

“我”就是“我”:不证自明

用内视理性内视往里面去看、看到里面去,质疑一切,推敲一切,那

最后究竟什么是不可再怀疑的呢?借用罗索的话说,最后不可再分解的“逻

辑原子”是什么呢?借用胡塞尔的话说,全部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在哪里呢?

借用笛卡尔的话说,哲学的第一原理是什么呢?不是别的,正是“我”!

经过一番彻天彻地的怀疑之后,笛卡尔发现了他的哲学第一原理,这

就是所谓的“我思”,笛卡尔写道:“在我思一切事物是假底的时候,我立

刻发现思这个底’我‘,必须是一点甚么。我思到‘我思故我在'这个真理,

是十分地确实,是任何怀疑论所提出底假设,所不能动摇底。我于是作一

个结论,认为这就是我所寻求底哲学的第一原理。”然后,笛卡尔从“我思

故我在"这个第一原理推导出了他的哲学体系。

有人可能马上要站起来反驳笛卡尔,马克思不是主张物质第一吗?难

道物质还不是不可怀疑的?不错!物质的确还可以受怀疑,而且也应当遭

怀疑。举•个简宜的例子,人在做梦的时候,都相信梦中的存在是真实不

虚的,可有什么能够保证我们人类就不都是在做一个梦呢?作为信息时代

的人,我们更能理解这一点,虚拟相关技术能够完全把人“忽悠”过去,

有什么能够表明我们这个世界乂不是“忽悠”的呢?

我这里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这个相关问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相关问

题上,马克思的态度事实上十分谨慎,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轻率和决绝。

现代科学的相关进展,特别是量子世界的事实,也提醒我们有必要对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相关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更何况我们对物质和意识这二者

的本质都还远远没有揭示,只要这二者之中有一者的本质还没有揭示,断

言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都可能为时过早。

但笛卡尔所谓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哲学第一原理,因为它并非确

凿而不可怀疑,国为世界上存在着“我在但不思”的人。中国道家有所谓

“心死神活”的理念,《周易》也要求高尚之士“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现在生活也有近似的人,如庄子笔下所描述的一个庖丁解

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谷工导大莪,

因其固然,技经肯紫之未尝,而况大靴乎”一一他这样的游刃有余功夫就

应该不是“我思”的。

这个世界不仅存在“我在但不思”的人,也存在“我思而不在”的人,

如下边故事所绘的“当下禅师”:

有一个人,特别健忘,后语忘前言,后行忘前动,人们美其名曰“当下

禅师”,意思是说他唯一有的是当下,过去过去也,未来未来也,当下就当

下。

有一天,当Y禅师提着刀,兴冲冲地往前走,干什么去?到竹园砍竹

子去。刚到竹园丝,突然腹内嘀咕,大便要出世了。当下禅师立即把刀抛

在地上,扯开裤子就来。园中竹子依依,一派苍翠,蹲在地上随便的当下

禅师忍不住遗憾:“今儿我要是带把刀来了,那多好啊!”

随便完成后,当下禅师看到旁边的地上天躺着一把刀,禁不住手舞足

蹈起来,嘴里面叫道:“啊,吉人天相,不知道雄的刀掉在这儿呢?“他抓起

刀来,装模作样,跃跃欲砍,没想到一脚踩在自己刚才随的大便上,狠狠

地跌了一跤“狗啃屎当下禅师伤心地从上爬起,破口大骂道:“谁家狗娘

养的种,在这道路正中搬大粪!”

显而易见,当下禅师是有“我思”的人,但我们能说他是一个正常的

“我”或者说“我在”吗?你刚刚请他大吃大喝一顿,他嘴巴一抹,就不

认识你了,更可能把你臭骂一顿,你咋办?如果说当下禅师是一个''我在",

他也只是一个一个的点,而不是一个连贯而成形的'‘我,

“我在就我在”,“我在”比“我思”更基本,“我在”可以无关“我思”。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再怀疑、再推敲、再拆解的就是人人心中都有的

这个“我二如果说逻辑原子,“我”就是逻辑原子;如果说哲学第一原理,

“我”就是第一原理;如果说哲学的阿基米德点,“我”就是阿基米德点。

事实上,“我”也不可能再怀疑“我”,“我”就是“我”。

那究竟什么是“我”或者说“我在”呢?我们应该为“我在”找到一

种描述,而不能老是重复“我在就我在”或“我就是我”。要对“我在”进

行描述,首先当然要观察“我在”。观察后的最终描述就是:人在这个世界

是作一种圆运动,而这一圆运动的圆心就是“我北简单地说,这个世界的

每一个人都在围绕着自己打转转一一也就是通过所谓的人性自利。

为什么不是其他的描述呢?比方说人主要是一种碳氢氧氮的化合物,

甚至把人的基因容码全部照单写下一一人类今天已经具备此一相关能力。

的确,对“我在”的描述存在不同的角度,化学的角度,生物学的角度,

物理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乃至基因科学的角度,但在我们用纯粹内

视对物质“加括号”以后,这一些角度都成了可疑的和非法的,我们不能

够取用;一旦取月就违背逻辑严密的原则。另一方面,人性自利也的确是

人苜要和最大的特征,即便是“我思”,也只能屈居其后。下面具体对“我”

在是一种围绕“我”的圆运动作一些进一步的解释。

中国民间有句古话非常有名,叫“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把天上的

星星与地上的众生对应起来。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因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

的众生的确相似,而且整个星空图景和整个社会图景也相似。

当我们通过望远镜探视浩瀚宇宙时,我们苜先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

星点点,或明或暗,似乎亳无规律,也似乎不人动弹。但如果我们持续观

察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芸芸星球都在转动,它们的转动既有围绕自

身圆心的自转,乜有围绕自身之外某一个圆心的转动——因为它们分属于

不同的星系,而一个个星系也在转动——它们围绕更远处的某一个圆心转

动,就这样一个圆圈套着一个圆圈,所有的星球都在作圆运动。

当我们站在其一个高度,俯瞰我们这个人世,那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比如站在北京的口央电视塔上,俯瞰整个京城。跳入眼帘的正是:路如丝

网楼如林,车如流水马如龙,一派“芸芸众生,滚滚红尘”,整个就像一锅沸

腾的水。你心里面不竟会涌起一个个相关问题:这个人世的聚散离合是怎

么一回事呢?那些像蚂蚁一样的人在忙活着什么?这一锅沸腾的水何时能

够冷却下来?老实说,每当登上城市的高楼望远,笔者心里面都会涌起这

•些相关问题,同时还伴着超凡脱俗的美好感觉。

如果我们在口央电视塔或某一个总处持续观察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

现:芸芸众生都在转动,他们的转动既有围绕自身圆心(或者说目标)的

自转,也有围绕自身之外某一个圆心的转动——因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团

队,而一个个团队也在转动——它们围绕更高处的某一个圆心转动,就这

样一个圆圈套着一个圆圈,所有的众生都在作圆运动。这不正是宇宙的星

空图景吗?

天上人间的区别还是有的,星球圆运动的圆心是明白而实在的,就拿

地球来说,地球自转的圆心是地心,公转的圆心是太阳,整个太阳系公转

的圆心也实际存在于银河系的某个地方,这一些圆心都是明白而实在的。

可人作圆运动的圆心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人事实。在现实生活中,哪一人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呢?纽

约电话公司曾经就此一相关问题在电话对话中进行过一次详细调查,结果

发现是“我”——“我”在500个电话对话中被使用达3950次之多。不知道英

文的我一“I”——有没有什么来历,但“I”就这么简单的一竖,最容易书写,

是不是也因为“I”一一我一一的使用频率最高。

人作圆运动的圆心就是“我”,也就是说,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我”而转。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得好:亳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

己。说句实在话,“我”不关心“我“,还关心谁?!谁还关心?!

二千多年前,史太公说过一句非常漂亮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以肯定,司马迁一定也是在某一个高处俯瞰尘世

时而舌灿此花的。但这句话还不够彻底,还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果赤

裸赤裸地说,那就是:天下熙熙,皆为“我'’来;天下攘攘,皆为“我”往。

当久日不见的朋友相遇时,我们常常会问候说:最近忙什么呢?对方

往往会回答说:哎,瞎忙!你呢?我们也往往回答说:哎,也是瞎忙。这

绝对是客套话,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不成功的忙,但绝对没有谁会瞎

忙,都是在为“我”忙。笔者曾经给远在广州的一位老同学打电话,原本是想

问一下近况,顺便聊聊,没想到他劈头就问:“哦,有什么事吗?叫我拿着

电话筒在手里面伫思了好久。你看看,有谁会瞎忙呢?

人的一切一从大的方面的信仰、理想、追求、目标等,到中的方面

的学习、工作、社交、爱情等,到小的方面的吃饭、穿衣、睡觉、休闲等,

以至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句言语和每一个举止,都是围绕着“我”而转

的,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瞎忙。“我”就像是一个黑洞,吞噬着“我”的一切,

任何东西都逃不了。

相对于人世间其他的东西而言,爱情常常与“奉献”联系在一起,被认为

是神圣的和纯洁的,但是不是就真的能脱离“我”呢?这里有•个小故事: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王“,当时就名闻遐迩。有一

个贫穷的女工常磐读他的小说,不知不觉中竟深深地爱上了他,日思夜想

的,最后决定以身相许,哪怕就是当英泊桑的女仆也行。

一天,她勇敢地前来看望莫泊桑。开门的是他的一个朋友——一个小

痞子,莫泊桑当时出门了。这个小痞子发现这一个年青的女来访者颇有几

分姿色,又不认识英泊桑,他也知道英泊桑还没有女朋友,于是就故意骗

她说:“莫泊桑陪他的情人到哀特列塔去了!”

就这么一句话,不幸的女孩立即晕倒在门槛边。小痞子趁机扶住女孩,

送她回家,假惺惺地哄她,劝她,安慰她,直到使女孩委身于他。

一失足成千百恨,这不幸的女孩后来竟沦落为娼妓。当英泊桑知道这

一切时,早已来不及了。

如果爱情真的神圣和纯洁,女孩会因莫泊桑已经有情人——准确地说,

是听说莫泊桑已经有情人一而一下子就晕倒吗?不客气地说,女孩所谓

的爱并不是什么真爱,而是一种占有的欲望。“我”想说的是,爱情曾经被多

少文学家们吹捧得神圣而纯洁,但如果不是冲“我”而来,想摆脱“我”,去他

妈的爱情吧!

耶稣基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无私的人,还不像雷锋同志搞区别对待,

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如冬天般的冷酷,耶稣是对任何人都没有

仇恨,而只有理解和怜悯,人家打他的右脸,他把左脸也送.卜.去。特别是

耶稣临死时那一番话更是让人感觉他的博大和无私,他原本可以不受死,

可耶稣从容赴难,当以色列人把他钉上十字架要他的命,耶稣慷慨悲叹:“父

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对这样一个人一更准确地说,对这样一位神,我们还能说他的一切

也是围绕着“我''在打转转吗?2003年底,在一位小姊妹的引导下,我参加

了一些基督教会活动,经常与弟兄姊妹论基督之道。有一次小姊妹突然冒

出这样一句话:“耶稣基督其实是最自私的,他生怕世人在罪里面不能自拔J

小姊妹的话常常富有灵性,的确,耶稣基督的一言一行一包括他最后的

受难——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缘有故的,这恐怕也是他临断气之前

大声呼喊“成了!.'的一个原因——因为耶稣基督心中有着最坚定的“我

人是围绕着“我''而转的,这一点实际上不证自明,就像几何学上的公设

或公理,甚至比儿何学上的任何公设都更加具有自明性:想一想吧,如果

没有“我”,那“我”是什么?根本就不可设想,一下子也不行!如果说这个世

界上真的有什么不证自明的东西的话,那就是“我。其他的都靠边站。

如果的确需要一个证明,不妨用反证法来证明一下:假设存在一个毫

不利己而专门利人的人,那他利谁呢?这是他每时每刻都不得不思考的相

关问题,若他对对方有一个选择的话,那他凭什么标准来对对方作出判定

呢?能定一个标准的人必须有“我”,只能是“我”,而这与他的无“我”矛盾。

这一位亳不利己而专门利人的人没别的法子,他只能不管对方是什么

人,逢人便利,那他能利多久呢?i个人的资源都总是有限的,坐吃山也

空,他还能在这人世界上生存吗?或许,在人类进化中的某一个阶段,的

确存在这样一批毫不利自而专门利人的人,但日于产权不清——逢人便利

便是产权不清,最后,这样一批人都因为弹精竭虑而死悄悄了。不客气地

说,这样的一批人被生存竞争无情地淘汰了。这也就像公有经济在市场竞

争中常常要被民营经济淘汰•样,公有经济不是某•个“我''的,而是数不清

的大伙的,它的难题正好比亳不利己而专门利人的人每时每刻都不得不考

虑的难题:利谁呢?最后都落一个结局——死!

也存在另一种可能,这就是所有的人都是亳不利己而专门利人的,而

不只是某一个人或某一批人亳不利己而专门利人。如果是这样,那所谓的

亳不利己而专门利人就是人心中的“我”。也就是说,如果所有人都利他,那

利他就是“我”——这与所有的人都亳不利人而专门利己的社会没任何两样,

而完全一个样:所有的人都利他的社会和所有的人都利己的社会实质上是

同一个社会。与其人人都需要别人来利,还不如让每一个人自己利自己,

这样成本更低。

“我”究竟是怎么定义的呢?这就是所有的人都在想同一种东西,都在玩

同一种游戏,都在干同一种事情。“我”是通过所有的人都同一而定义的,这

里面不再有别的定义。如果所有的人都自利,那自利就是人心目中的“我”;

如果所有的人都利他,那利他就是人心目中的“我'';如果所有的人都围绕一

个叫“王八蛋”的圆心运转,那这一个叫王八蛋的东西就是人心目中的“我

有•本非常有趣的书,叫《镜花缘》,是清朝文学家李汝珍写的,我们

通常所讲的“君子国”可能就是出自于本书。该书讲的是一个叫唐敖的人游历

海外的故事,主要介绍海外各国的奇风异俗,所谓君子国正是唐敖游历的

第一个国家。

君子国真的是个个君子,人人以吃亏让利为乐。《镜花缘》第11回就

讲了一名在衙门当差的小兵买东西的情形:小兵手里拿着货物对卖货人说:

“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

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那卖货人也君子风度翩翩,连忙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

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敝

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

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只听那小兵又说:“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

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试问哪个腹中无算盘,小弟乂安

能受人之愚哩。”

就这样谦来课往,那小兵最后赌起气来,照数讨价,拿了•半货物要

走,卖货人哪里肯依,一口咬定“价多货小”,把人拦住。最后,路旁走过两

个老翁,经过好一阵折腾,要那小兵拿了八折货物走了。

茅于轼老先生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曾就这一场君子国的讨

价还价风波发表评论,认为这之中包含了一个既极其深奥而又非常重要的

道理:以自利为目的的谈判具有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的谈

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都同意的均衡点。茅老认为,君子国这一场风波最后

是用强制性办法——即两个路人的介入——解决的。

其实,以利他为目的的谈判也存在双方同意的均衡点,只要双方心里

面都有一杆称,而不管双方用这杆称来称自己还是称别人——但必须同步:

或同步称自己,或同步称别人,双方就必定能找到一个均衡点。在这i场

君子国的讨价还价风波中,尽管最后是两个路人出面协助解决了争议,但

如果没有这两个路人,小兵和卖货人也能达到一个均衡点。茅老疏忽了那

小兵说的一句话:哪个腹中无算盘!有算盘就必定能算出一个均衡点,因

为双方都有利益诉求。

顺便说一下,关于“我”性自私,有人找到了所谓基因上的根据。基因是

生命最基本的单元,基因的自私决定了人的自私,人的自私来自于基因的

自私。1976年,英国生物学家里查德•道金斯发表《自私的基因》,在全世

界引发巨大反响,社会生物学乘兴而起。有些人欢欣跳跃,自私从此有了

来自自然科学的最有力的支撑,可以问心无愧地自私了。

在西方文明史上,自然科学一有进展,社会科学就有主义,一直存在

着所谓“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更

存在自然科学融合社会科学融合的强大趋势。比如物理学一有万有引力,

社会科学就有万有引力主义:生物学一有基因,社会科学就有基因主义;

化学一有混沌,社会科学就有混沌主义。

笔者不主张把自然科学的结论搬到社会科学中来,这不是针对哪一个

具体结论,而就是针对用自然科学强奸社会科学乃至于哲学这一做法。自

然科学是变化的科学,它存在自我否定,今天的科学到明天可能就成前科

学了。难道社会科学也这样跟着跑?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的科学,特别是哲

学作为研究具有根本性相关问题的科学,它应该保持相对恒定。

如果哲学社会科学老跟着自然科学跑,就拿人性本相关问题来说,完

全有这样的可能:生物学家某一天突然告诉你,他们最新发现——基因并

不是自私的,所谓自私其实是某种更内在的生命物质因某种特定组合而显

现出的特例,你怎么办?这就是跟着别人的屁股跑的结果。至少就“我”性自

私而言,与自然科学无关,更不需要什么基因的根据,即使生物学宣称基

因不自私,“我”性也自私,因为“我”是通过所有的人都同•而定义的。

注目礼:“我”为什么是社会人

至此,我们已经论证,“我"就是“我”,进一步的描绘就是:“我在”是一

种圆运动,而圆心就是“我”。如果把这一个对“我在”的描绘用最通常的话

来表述,那就是:自私是人首要的也是最大的天性。接下来的相关问题就

是:作为圆心的“我”有什么具体内涵?即是说,人所自私的合适的内容是什

么?

史太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所自私的

不就是利一物质的利吗?的确,人们往往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所私的就是

物质的实利。马克思也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可相关问题在于:是不是人所自私的全

部合适的内容或精神实质就在于吃喝住穿呢?

如果人所自私的全部合适的内容就是吃喝住穿,那人类社会当初根本

就不会形成。道理非常简单,大自然完全能够为人提供吃喝住穿。另一方

面,单个的人也完全能够自力更生,吃喝住穿都不愁,根本用不着社会化,

做什么社会人。大自然有多少种动物一比方说老虎-就这样把口了过得好

好的,而且保持一颗天真之心,一看眼神就怪可爱的,况于人乎!

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曾在瓦尔登湖畔做一回“单干户”实验,自己造房,

自己觅食,与自己的知更鸟在一起,过了两年零两月的自然主义生活。后

来有人考证说,梭罗其实是个“假行僧”,他所谓的自然主义实验,就好像市

郊的孩子经常跑到自家后院去,假装他们是在丛林中野营。

或许,梭罗穴应该老是在周末的时候回家将装点心的坛子舔个干干净

净。但人在大自然中过一种单干生活的确是完全可能的,用不着拿自然主

义哲学家庄子所说的“鹅鹊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来压人。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已经用算盘为我们精打细算过了:人们肉体生活的

必需品,最低级劳动者的工资都可以提供。

我虽没有精打细算过,但直觉上相信:人们肉体生活的必需品,大自

然完全能够担当,人类用不着为吃喝住穿而社会化。要不然,大自然中那

么多的动物特别是那么多比人的消耗要大得多的动物都怎么办呢?!天地

既生人,天地自杀人,这应该没什么疑问。

关于人类社会的形成,法国启蒙哲学家卢梭在其《论人类不平等的起

源和基础》中写过这样一句话:“第一个用围墙围起一块土地的人想出来说

‘这是我的',并且找到颇为简单的人相信是他的,这个人就是文明社会的真

正创始人。''设若人都是这样的实利之徒,人类社会肯定不会形成,道理非

常简单•:既然你要圈这块地,没关系,那"我'’去圈另一块地,对你敬而远之,

不与你发生关系,不行吗?如果人只所自私的只是吃喝住穿行,社会即便

是形成,也要“树倒湖孙散”,你走你的路,“我”也许将独自跳舞。

那是什么促成了社会的出现和兴起呢?人的私心究竟何在呢?教育家

卢勤写了一本书,叫《告诉孩子,你最棒》;著名导演黄建新执导了一部电

影,叫《求求你,表扬我》。这一木书一部电影的名字正反映了人的私心所

在一这就是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我称之为“注目礼,关于人对注目礼的最强

烈相关需求,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偌大的办公宴,你来我往的打工仔和打工娱,氛围是热闹的,大约是

工间休息吧。

真奇怪,一位打工妹在翻来覆去地摆弄着手儿。细一瞧,她不是在摆

弄着纤纤十指,唱主角的是那一枚戴在左手第三个指头上的戒指,特别的

璀璨夺目。

昨天是情人节,男朋友赠送定情礼物,她心里面美滋滋的,简直滋滋

得要出声。遗憾的是,还没有哪一个同事知道呢?更甭提啧啧称美的注目

礼了,真的是“璀璨不夺目”!

可怜的打工妹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间,她一下子站起来,向周围的同

事们说:“噢!今天办公室太热啦,我必须脱下我的戒指!"刹那间,一对对

眼睛就像长了脚似的,全跑过来了,那戒指终于大吃特吃注目礼了!

不要笑这一位或许有点可怜的打工妹,她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缩

影。有一句话叫“一阔脸就变”,这真的是实话实说。所谓“一阔”,指的是获

得了物质的大利;所谓“脸就变”指的是需要别人的注目礼。如果一阔脸不变,

甚至于根本不能够露脸,那阔什么阔呀!

正是注目礼促成了社会的出现和兴起,因为注目礼不像吃喝住穿,大

自然不能够提供,蚂蚁不会向“我”注目致礼,老虎也不会向“我”注目致礼,

向日葵不会向“我''注目致礼,蜡烛也不会向“我”注目致礼,太阳不会向“我”

注目致礼,万物都不会向“我”注目致礼,注目礼只能够来自于人,而人则在

社会上,这就决定了“我''必须步入社会,做一个社会人。

关于人是怎样由野蛮迈出进入文明的第一步的,卢梭的说法显然不如

康德的分析,康德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人步入社会的注目礼动机。在一篇叫

《世界公世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的论文中,康德写有这样一段话:

人具有一种要使自己社会化的倾向;因为他要在这样一种状态里才会

感到自己不止是人而已,也就是说才感到他的自然秉赋得到了发展。然而

他也具有一种强元的、要求自己单独化(孤立化)的倾向;因为他同时也

发觉自己有着非社会的本性,想要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摆布一切,并且

因此之故就会处处都遇到阻力,正如他凭他自己本身就可以了解的那样,

在他那方面他自己也是倾向于成为对别人的阻力的。可是,正是这种阻力

才唤起了人类的全部相关能力,推动着他去克服自己的惭幡倾向,并且由

于虚荣心、权力欲或贪婪心的驱使而要在他的同胞们一他既不能很好地容

忍他们,可又不能脱离他们一中间为自己争得一席地位于是就出现了由野

蛮人进入文明的真正的第一步。

这就是所谓的“非社会的社会性''论!在西方哲学史上,虽然亚里士多

德说过人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但第一位旗帜鲜明地论非社会的社会性的

哲学家恐怕还是康德。所谓非社会的社会性,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对立统

一两点论,一点是人是自利的一人的本质是自私自利;一点是人是社会的

一人不得不作为社会人,因为人所自私的东东不是别的,而是注目礼——

即康德所谓的要在同胞们中间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位。

正因为社会上有注目礼,“我”对社会依依不舍。一旦因为某事而不得不

暂时离开社会,"我''就感到孤独,甚至感觉窒息。2004年2月初的时候,

一个叫弗朗西斯・茹瓦永的法国人创造了一项邑人驾船环游世界的最新纪

录。这不是没有代价的,茹瓦永坦言,在73天的航行中,孤独感是无法抑

制的,几乎使人窒息。人们常常会说到孤独,可什么是孤独呢?一言以蔽

之,孤独就是长时间得不到注目礼滋润的感觉。

没有注目礼的日子,常人不能过,就是希圣希贤,恐怕也难以忍受。

曾国藩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笔者一直认为曾国藩当得上希圣希贤,

他或许没有相关系统地立言,但他功勋盖世,尤其是立德功夫不错,这主

要表现在他的主静功夫上,包括他对主静的认识、实践和谆谆以主静教人.

翻看曾国藩的家书和口记,处处可见有关静修的论述和记录。这就够了,

立言关键是务本,长篇大论就一定希圣希贤?

就是这样一位希圣希贤,而且主静功夫特别而深,而且谆谆以主静教

人,也猫不住。咸丰七年(1857),曾国藩因为替湘军争权,被朝廷撤销兵

部侍郎之职,并开缺回家乡守制,到他第二次出山,时间共一年零三个月。

应该说,这是一段大好的静修时光,一是乡下世外桃源地,一是无官一身

轻。

遗憾的是,在这i段时间里,曾国藩觉都睡不好,如热锅上的蚂蚊。

不只是因为大权旁落,更因为别的人一个个都步步高升,作为湘军创始人

的他越来越不被人注目了。《湘军志》有这样一段记载:“时国藩久谢事,

无旧军,诸名将后出,……而杨载福已开提督,官品高于国藩,由是负沉

滞重望,亦郁郁不自得,更欲以和辑收众心,颇悔前者所为。”

看,曾圣贤都“猫”不住!•个人可以受苦受难受冤,甚至慷慨受死,

但受不了没注FI礼的日子。别人注目礼一大堆而自己猫猫无闻,谁都受不

了,谁都猫不住,虚荣的打工妹猫不住,崇高的曾国藩也猫不住,任何人

都猫不住。

观今之世代,人一个个都是在努力追求金钱和财富,甚至不择手段,

无所不用其极。这其实只是一种表象,人真正在意的还是注目礼,因为这

是社会人的宿命。只要有注目礼,即便财富是虚假的空头支票,也没关系。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铁匠,早年丧妻,养着好几个孩子,家里非常贫困。铁匠为此

而忧心忡忡:如果我病倒了不能打铁怎么办?如果我挣的钱不够养家糊口

怎么办?如果哪一天生意萧条怎么办?这一连白的担忧像沉重的包袱,压

得他喘不过气来,饭也吃不香,觉也唾不好,身体一天天越发虚弱。

有一天,铁匠上街买东西,由于身体太虚弱,突然昏倒在地。这时候

正好有个心理学博士路过,他询问了铁匠的情况,非常同情他,于是送给

他一条项镂,并郑重地交待铁匠:“这是一条金项链,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

千万别卖!”

铁匠拿了金项链,高高兴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