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3/27/wKhkGWc03yGAP7IOAAHPLhcgSnA684.jpg)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3/27/wKhkGWc03yGAP7IOAAHPLhcgSnA6842.jpg)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3/27/wKhkGWc03yGAP7IOAAHPLhcgSnA6843.jpg)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3/27/wKhkGWc03yGAP7IOAAHPLhcgSnA6844.jpg)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33/27/wKhkGWc03yGAP7IOAAHPLhcgSnA6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考点要求考题统计备考建议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2023选择题:北京卷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结合深耕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为背景,考查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以主旋律影视节目为背景,考查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坚定文化自信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要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同时要注意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的联系。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考查文化自信的要求和意义。结合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热点事件,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2022主观题:山东卷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2024选择题:江苏卷、湖北卷、湖南卷2023选择题:北京卷、湖南卷2022选择题:浙江卷主观题:北京卷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2024选择题:全国卷、湖北卷、浙江卷、江苏卷主观题:北京卷2023选择题:天津卷、福建卷、重庆卷、浙江卷、湖北卷主观题:全国卷、北京卷、山东卷2022选择题:天津卷、浙江卷主观题:辽宁卷、海南卷、江苏卷夯实基础1.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内涵、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过程、基本内容?3.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的贡献?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判断标准、决定因素、积极意义?5.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6.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7.如何建设文化强国?8.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结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实
现建
设坚
定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决定因素:人民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宗旨、制度道路、文化发展革命文化历史必然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沉淀、更持久的力量地位要求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先进文化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3.对待革命文化不能像对待传统文化那样批判继承。4.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是看它的发展方向、实践根源和人民需求。5.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6.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7.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8.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9.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10.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都重要。11.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2.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3.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华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对革命文化进行批判继承。
4.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是看它是否优秀。5.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6.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7.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建设文化强国。8.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融通不同资源。9.取缔落后文化,改造腐朽文化。10.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11.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12.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13.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易错易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内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方向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使命任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展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传承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发展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加强领导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重要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关于“怎样进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命题(1)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尊重文化多样性,
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积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5)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核心考点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核心考点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核心考点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核心考点一核心考点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内涵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用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联系①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与主流。②都是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突破提升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战争精神…….革命文化(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两弹一星精神、冬奥精神、丝绸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
发展继承
发展中华文化(狭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广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意教材五处精神标识的提法突破提升2:1.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化2.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化3.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民族文化4.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革命文化5.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考点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②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③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本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末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核心考点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①发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②实践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③人民需求:就是要看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决定因素(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五个决定)积极影响(重要性)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才能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四个才能)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方针“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方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具体要求面向现代化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并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取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开放精神)面向未来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方向,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创新精神)具体特征科学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其内在的性质科学民族的建立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大众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发展目的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归纳提升1: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24·福建·高考真题)
共产党员何世英24岁在贫困山区开启村医生涯,为周边村庄近6000户人家诊疗治病,从不收出诊费,一干就是54年,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身边的120”。为了让党的政策更好地服务百姓,她还自觉承担“医疗卫生政策进农户”宣传工作。何世英的事迹启示广大共产党员要(
)①不忘初心,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
②上传下达,带动群众贯彻党的政策③艰苦奋斗,塑造亲民爱民公仆形象
④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①④:何世英事迹启示广大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④正确。②:何世英的无私奉献事迹没有涉及上传下达和带动群众贯彻党的政策,②排除。③:人民公仆,是指为人民服务的党政干部。材料反映何世英是普通共产党员和村医,不是党政干部,③排除。故本题选B。考向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典例1(2021·福建高考)1926年,福建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进步学生罗扬才担任书记。1927年,罗扬才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就义前留言:“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在中共厦大党支部号召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2019年,厦门大学全面启动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扬才计划”,引导优秀党员学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该计划以罗扬才的名字命名是为了更好地(
)①改进教育方法,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②传承红色基因,彰显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③弘扬时代精神,在学习中化为物质力量④营造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人生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该计划以罗扬才的名字命名与改进教育方法无关,故①不选。该计划以罗扬才的名字命名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而不是弘扬时代精神,而且是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D考向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典例2(2021·浙江1月选考)在我国各种文化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中,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文化(
)①来源于社会实践②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化③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④有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支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化,有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支持,故②④入选。①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的是大众文化,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D易错点一混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练1(2022·浙江1月选考)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这样做的依据主要在于这些文物(
)①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②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④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材料体现的是革命文化,不属于传统文化,①不选。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不选。D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核心考点二核心考点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1.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总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自信自立原因: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依靠人民原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为了人民原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要求: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文化工作者: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
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核心考点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立足时代之基的原因①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是时代精神的展现。②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回答时代之问的原因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核心考点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融通不同资源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原则: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效果: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归纳提升2:文化发展的路径(要求)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根本途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创作导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键路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促进时代发展。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文化与人民的关系)突破提升3:(1)文化创造者: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作了大量的文化作品。(2)文化传承者:人民群众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要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文化传播者: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播的主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4)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每个公民都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弘扬者。(5)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群众思想文化道德素养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突破提升4:①“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虚无主义。②“吸收外来”,就是放眼世界,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与遵循。要坚决摒弃心胸狭隘的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③“面向未来”,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前景,准确判断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传承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同时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不断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创造。不忘本来VS吸收外来VS面向未来(2024·全国·高考真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以上重要论述表明(
)①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③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④文艺创作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相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①错误。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③错误。②④: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和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紧跟时代步伐中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表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反映了文艺创作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相统一,②④正确。C(2024·福建·高考真题)
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39.94亿元,创历史新高。大型演出热度不断走高,演艺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应用,极大提升了观众的交互感和现场体验感;旅游景点、城市街区推出“演出+”,民众综合消费潜力充分释放。这些现象说明(
)①推进文化事业建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③演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④文化资源供给能力的增强带动文化市场繁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文化事业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不是以市场为导向,①错误。②: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应用,极大提升了观众的交互感和现场体验感,表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②正确。③:演出规模的扩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因素,③排除。④:演艺新业态层出不穷,旅游景点、城市街区推出“演出+”,民众综合消费潜力充分释放,表明文化资源供给能力的增强带动文化市场繁荣,④正确。C考向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典例1(2023·浙江6月选考)宁夏“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送戏下乡三十九载,流动演出2万余场次,行程百万千米,被誉为“我们农民自己的剧团”。由此可见,“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
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这说明“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②正确。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是结果,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目的,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④不符合题意。A考向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典例2(2022·广东高考)艾思奇被誉为“善用大众话语的人民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一书以大众话语为载体,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起来,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热切期望,启蒙了成千上万青年的革命理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②先进文化只要走进大众,就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优秀的文化成果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但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①排除。文化是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而不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②排除。D考向三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典例3(2023·北京高考)大象跑、蘑菇跑、小怪兽跑……这些有趣的名字其实是热门跑步线路。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这一现象说明(
)①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②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③经济对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④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可看出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活动、教育、人口迁徙等,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说法错误,④排除。A易错点一误认为塑造典型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加练1(2021·全国乙卷)2020年,电影《夺冠》以1981年到2019年期间中国女排十夺世界冠军为主线,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和鼓舞,受到普遍好评。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①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是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根本尺度②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③塑造典型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④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材料中指出《夺冠》以1981年到2019年期间中国女排十夺世界冠军为主线,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和鼓舞,受到普遍好评,启示我们文艺创作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优秀文艺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①④正确。文艺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并不是真实的再现,是一种能动性的反映,故②不选。艺术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B易错点二误认为文化创作要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加练2(2022·湖北高考)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体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①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②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③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文艺创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不是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①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②不选。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符合了时代的审美要求,这体现了文化创新途径是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并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D(2023·湖北)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基础,立足时代之基,古代文献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①说法错误。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但不是其核心,④错误。C(2023·全国乙卷)近年来,乡村球赛“火”了。村民把十里八乡的篮球赛亲切地称为“村BA”,把足球赛称为“村界杯”。这种贴近村民生活、步入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①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②乡村文化阵地需要用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去占领③村民需要和接受的文化,就是值得倡导和扶持的文化④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村BA”、“村界杯”等近村民生活、步入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此,乡村文化阵地需要用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去占领,①②正确。村民需要和接受的文化未必是先进的文化,并非都是值得倡导和扶持的,③错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而不是任务,④错误。A(2023·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全球网友通过中国“野象旅行团”影像纪实,看到小象落草降生、象群来到居民院子用长鼻子打开水龙头排队喝水,看到当地政府及时疏导、沿途居民友好相让,象群在绿水青山之间安然北上……镜头里的象群悠然自得,百姓脱贫后生活幸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无数网友产生共鸣。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许多优秀影像作品,有的以纪实手法,深入田间地头,记录中国发展的奋进之路;有的以科幻题材,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同舟共济的互助理念;有的以动漫形式,扎根传统沃土,传播民族文化……这些作品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更多人喜欢聆听中国故事。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为影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提三条建议。(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影像作品。(2)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典例(2023·山东高考,节选)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精神家园】①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②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③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尊重文化多样性,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党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要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塑造中华文化的丰满形象和精神面貌。(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应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凝聚民族合力、赓续民族精神,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3)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继续增强中华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4)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全社会价值追求“最大公约数”的作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价值追求,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与发展。(参考答案)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核心考点三核心考点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建设文化强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意识形态)①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特别提醒:①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弘扬主旋律≠否定文化的多样性;核心考点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建设文化强国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社会文明)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①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②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③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文化传播)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核心考点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2.坚定文化自信原因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表现要求①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分析角度具体内容文化环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造和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中人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社会风尚,要弘扬科学精神和时代新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发展道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方向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归纳提升3: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要求突破提升5: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含义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是指封建的或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黄赌毒、殖民主义、邪教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联系都是文化中的糟粕,都是不科学的文化,都与先进文化对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立。都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不利于文化强国建设。落后文化VS腐朽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恋个体的合作行为-基于行为和fNIRS超扫描的研究
- 片子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ZmHDZ23调控玉米种子大小的功能研究
- 理性情绪疗法运用于缓解城镇祖辈隔代教养焦虑的小组工作研究
- 2025年中国叉车制造市场运行动态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可穿戴外骨骼变刚度肘关节的动力学建模分析与人机交互实验研究
- 基于桡动脉入路HAIC序贯栓塞与传统TACE对中晚期HCC治疗的临床研究
- HIIT训练对12-15岁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重复构成”在工笔花鸟画《万物》系列中的应用研究
- FPGA代码级精准逆向关键技术研究
- 复工复产六个一方案模板
- 现代企业管理 (全套完整课件)
- 走进本土项目化设计-读《PBL项目化学习设计》有感
- 《网店运营与管理》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案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课件希沃的课件
- 高端公寓住宅项目营销策划方案(项目定位 发展建议)
- 执业兽医师聘用协议(合同)书
- 第1本书出体旅程journeys out of the body精教版2003版
- [英语考试]同等学力英语新大纲全部词汇
- 2022年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 形式发票格式2 INVOICE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