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导论思政课堂: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所证明。这一发展规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生产的国际化程度空前提高,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同样是开放发展的受益者。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家。开放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成效,是因为它符合以扩大市场、深化分工、发挥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当今时代,只有打开国门搞建设,把一国发展置于广阔的国际空间来谋划,才能获得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机遇和理念,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开放发展理念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关键,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第一节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产生条件
国际贸易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而产生的,因此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贸易的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第一、剩余产品的出现第二、国家的出现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在15世纪前,整个国际贸易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按自愿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贸易在自然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补充。因此,当时各国之间,各洲之间的贸易还处于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把原来各自发展的各国联系起来了,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扩展到大西洋沿岸,逐渐形成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或全球贸易也由此发展起来了。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贸易从单纯的“互通有无”变成了以牟利为主的商业行为,但决定贸易流向的仍然是各国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技能的差异。各国主要出口本国特有的产品,进口本国不生产的东西。这段时间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各国和世界的自然经济结构,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1、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生产。2、大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国际贸易变得更加迅速方便。3、使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
1、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2、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
3、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4、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均增长3.8%左右)。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从二战结束至今,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革命、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日益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主要趋势。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在20世纪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将继续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与走势一、国际经贸关系的内涵在拓展二、新的国际贸易方式——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国际经贸关系的超国家协调日益凸显五、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六、贸易保护主义形式更加隐蔽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三、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与区别(一)所处的条件不同(二)交易的复杂程度不同(三)受经济政策影响的程度不同(四)货币制度的影响不同(五)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存在差异(六)风险不同,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风险大第二节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从广义角度而言,它不仅以有形商品贸易为研究对象,还涉及要素流动以及无形商品贸易等问题。第二节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第一阶段:14世纪——16世纪,重商主义
第二阶段:18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60年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新国际贸易理论
此外,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学说第二节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二)、国际贸易政策研究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第二节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三)、国际贸易实务研究贸易术语贸易合同交易磋商贸易方式一、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国际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对外贸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该国或该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与服务的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海外贸易:有些海岛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常常会被称为海外贸易。国际贸易:从全球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称为世界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二)有形(货物)贸易与无形(服务)贸易1、有形贸易:是指具有物质形态的商品贸易。即:实物商品进出口2、无形贸易:是指一切不具有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无形贸易分为5大类:
1.对外投资收入与支出
2.运输劳务收支
3.国际旅游
4.私人无偿转让
5.专利和许可证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三)按统计标准不同分类1、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日本、美国、加拿大、中国等采用此方法。2、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采用此方法。(四)按商品流向划分1、出口贸易是指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运往国外市场销售。2、进口贸易是指把国外生产或加工的产品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3、过境贸易是指商品从甲国经乙国运往丙国销售,对于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五)按贸易关系划分1、直接贸易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销售,不通过第三国转手的贸易。2、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不直接向消费国出口,商品消费国也不直接从生产国进口,而经由第三国商人来完成的贸易。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3、转口贸易:直接转口、间接转口
地理位置优越,运输便利,贸易限制较少(六)按清偿工具分类1、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结算办法:有证支付无证支付2、易货贸易:直接以货物相交换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易货贸易局限性:交换的商品不易对路,可供交换的商品种类有限贸易规模受到限制贸易条件不如市场定价合理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七)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水平贸易垂直贸易
混合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八)按货物运输方式不同分类:陆路海路空运邮购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九)按贸易方式划分: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与相关统计指标二、国际贸易的相关统计指标(一)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第三节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对外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出口贸易量=出口额/出口价格指数进口贸易量=进口额/进口价格指数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第三节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二)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的差额状况。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
长期过大的贸易顺差或逆差对于一国经济
增长都不利。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表明一国的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或表明一国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额/GDP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第三节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贸易条件见p13净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双项因素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改善或者恶化:第三节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三)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一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关联程度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世界贸易的国别分布和洲别分布状况第三节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offoreignTrade):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构成,通过计算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在一国对外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ofinternationalTrade):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用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在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3、对外贸易服务构成: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服务进出口中各类服务的构成。☆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构成可以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本章小结
国际贸易学科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贸易利益形成、特点与条件并揭示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任务为:阐明国际贸易的原因与归宿;考察国际贸易的条件与格局;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指导国际贸易的经营与发展。国际贸易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从广义角度而言,它不仅研究有形商品贸易,还研究要素流动以及无形商品贸易等问题。从具体研究内容来看,它包括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三大部分。复习思考题【核心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2.专门贸易与总贸易3.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4.水平贸易与垂直贸易5.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6.对外贸易差额7.对外贸易依存度8.对外贸易条件9.贸易商品结构与贸易地理方向复习思考题【问答题】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必然会引致贸易利益损失吗?【计算题】1.假定C国202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38667.6亿美元,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外汇储备3.31万亿美元。当年C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3559.5亿美元,试计算2020年C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2.某国以2000年为基期,贸易条件指数为100,到2012年,出口商品平均价格下降了20%,进口商品平均价格上升了10%,出口贸易量指数为110,请问该国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变差了?第二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思政课堂:
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自由主义可以说是一对矛盾,二者此消彼长、相伴而生,但纵观经济发展历史,自由贸易与全球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2017年以来,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受到了干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对外开放非但没有止步,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同时坚定捍卫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为稳定全球贸易格局做出了重大贡献。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第二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主要内容:1、重商主义2、幼稚工业保护论3、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4、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5、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二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重点与难点:1、掌握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2、掌握幼稚产业保护论3、掌握凯恩斯贸易乘数论4、了解战略性贸易论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二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引导案例:法媒:美国已成贸易保护主义典型资料来源:参考消息网2023年1月8日第一节重商主义一、历史背景和演变
15—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资本支配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即重商主义早期的重商主义(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代表人物:英国,威廉·斯塔福
内容: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通过对外贸易,积累金银货币财富第一节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托马斯·孟理论内容通过扩大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资本。
政策体现西欧各国16C下半叶,贸易政策体现在从货币管制转换为进出口货物的管制,确保贸易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第一节重商主义
对重商主义理论的评价贡献:1、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理论探讨”,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学派2、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促进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不足:1、对财富和金钱的错误理解导致其对国际贸易的理解错误2、只考虑流通领域,而忽视了生产领域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一、产生背景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等先进工业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贸易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强烈冲击着脆弱的民族工业。分崩离析中的德意志显得那么虚弱,无力与英法等国争锋于贸易战场。
但是德意志没有被亚当·斯密唬住。李斯特对此洞若观火:斯密提倡的自由贸易,反映的是英国作为先发国的利益;德国需要贸易保护,因为它处在后发的位置上。如果按部就班跟着走,只能永远为英国伐木或者牧羊,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对此,他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
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
当英国工业化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德国仍然是个农业国家,停留在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政治家和有识之士的最大愿望就是,使德国进入工业国家的行列,能与英国分庭抗礼。他们迫切地感到,德国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学,没有别的理由,只因德国是个后进的国家,因此德国的经济学必须是后进国家的经济学。于是,一个有名的贸易理论———幼稚工业保护论便应运而生了,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成为其代表人物。
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李斯特是亚当·斯密的批判者。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自由贸易的主张,代表着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不仅要求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开展自由竞争,这有利于英国发财致富,却会牺牲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他指出:“在这种情况(自由贸易)下,整个英国就会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工业城市。……
最上等的美酒就得供应英国,只有最下等的劣酒才能留给自己,法国至多只能干些小型女帽业那样的营生。德国看来对英国世界没有什么别的可以贡献,只有一些儿童玩具、木制钟、哲学书籍等,或者可以有一支补充队伍。他们为了替英国人服务,扩大英国的工商优势,传播英国文化,牺牲自己,长途跋涉到亚洲或非洲的沙漠地带,就在那里沦落一生。”
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总结:
在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最早提出贸易保护措施的是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他在《制造业报告》中首次提出对美国幼稚工业进行保护。但最终形成理论的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于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更具有代表性。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汉密尔顿(1757—1804)李斯特(1789—1846)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幼稚工业保护论的理论基础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生产力理论以及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其中生产力理论是核心。建立在这三大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
1、提出发展阶段论,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尽管有其长处,但却只是适合英国的情况,或者说只是从全世界共同发展出发的,而没有考虑到各国情况不同、利益各异,这不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国的理论。
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特别强调每个国家都有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并且从历史学的观点,把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他认为,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在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必须实行自由贸易;当处于农工业时期时,必须将贸易政策转变为保护主义;而经济进入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农工商业时期时,则应再次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否则将不利于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李斯特认为,由于英国已进入农工商业时期,它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正确的,但绝不能否认保护贸易政策在英国经济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至于德国,由于它还处在农工业时期,所以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
2、提倡生产力论,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力量来源于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他说:“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原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李斯特正是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主张在农工业时期的国家必须采取保护贸易的政策。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认为,在当时,如果英国的自由贸易学说不加区别地应用于各国,就会使先进的英国商品充斥落后国家,包括李斯特的祖国──德国。从短期来看,落后国家可以买到一些廉价商品,似乎占了便宜;但从长远看,落后国家的工业却因此发展不起来,社会生产力得不到提高,就会长期居于落后地位和从属地位。反之,如果德国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从短期看,某些商品价格,特别是先进的工业品价格是高一些,但是,为了培育自己的民族工业,就应当忍受暂时的牺牲。经过一段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起来了,原来依靠进口的商品──先进工业品的价格就会降下来。这样,看起来似乎开始时减少一些财富,但却通过保护贸易,发展了自己民族的生产力,即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李斯特说:“保护关税如果会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
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古典学派的放任自由原则。李斯特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力量,而不能听任经济自发地实现其转变和增长。他承认当时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但认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也是由于当初政府的扶植政策所造成的。德国正处于类似英国发展初期的状况,应实行在国家干预下的保护贸易政策。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二)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主要内容:①幼稚工业才需保护。②在被保护的工业得到发展,其产品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并能与外国竞争时,就无需再保护,或者被保护工业在适当时期(如30年)内还不能扶植起来时,也就不需再保护。③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也不需要保护。④农业不需要保护。
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三)保护幼稚工业的主要手段
1、一般商品禁止进口:征收高关税。
2、复杂机器鼓励进口: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四)对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评价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保护关税政策对于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必要的,他使德国的大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是有重大参考价值,该理论的保护的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的目的。3.但是,李斯特的整个理论体系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他把生产力理论同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其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是以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为前提假设。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兴起
20世纪30年代,垄断削弱了自由竞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大危机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干预对外贸易,实行高关税,外汇限制,数量限制,鼓励出口等措施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英国抛弃了自由贸易政策,转而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理论著作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经济危机前,凯恩斯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此后转而推崇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形成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超保护贸易主义有以下特点:保护的对象扩大了。幼稚工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保护的目的变了。从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到更看中垄断能力的加强。保护的战略方式改变。从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到进攻性扩张国内外市场。保护的措施多样化。关税和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措施的运用。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三、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国内充分就业是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建立的前提,而现在发生的大量失业现象明显不合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2.就业理论。一国的就业水平由有效需求决定。有效需求——社会商品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的社会总需求。
因此,为保护国内就业,国家应对外贸进行干预,采用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和政府开支,保护贸易顺差,以促进就业和产出的增加。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3、乘数理论(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1)投资乘数增加一笔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加量,并不限于增加的投资量。只要社会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料和失业的劳动者,投资变动就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数。投资乘数理论的计算公式是:
乘数K=1/(l-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0-----增加的收入全部储蓄,则国民收入不变边际消费倾向=1-----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则国民收入无限大国民所得的增加(△Y)=乘数(K)×投资的增加量(△I)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2)对外贸易乘数凯恩斯的支持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据此建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即: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 例如:商品和劳务出口——相应出口产业的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引起其他产业生产增加——就业进一步扩大——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
计算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倍数公式为:
△Y=【△I+(△X一△M)】·K
其中:△Y——国民收入的增加额△I——投资的增加额△X——出口的增加额△M——进口增加额
K——乘数
在△I与K一定时,则贸易顺差越大,△Y越大;反之,如贸易差额是逆差时,则△Y要缩小。
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贸易顺差对外贸易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贸易逆差对外贸易减少一国就业量减少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加(减少)是贸易顺差(逆差)的倍数对外贸易乘数:反映贸易差额和国民收入增量之间的关系,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对外贸易乘数越小。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
一国的出口与投资,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注入”;一国的进口与储蓄,有减少国民贸易收入的作用,是一种“漏损”。当对外贸易为出超或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贸易乘数理论。Y=C+I+G+XY=C+S+T+MT=GI+X=S+M
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则有dI+dX=dS+dMdI+dX=(dS/dY+dM/dY)dYdY=[1/(dS/dY+dM/dY)](dI+dX)对外贸易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两者之和越小,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越大。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
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凯恩斯第三节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四、理论评价
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理论中提出的对外贸易乘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但凯恩斯主义过分夸大了他们的意义,片面强调对外贸易顺差对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可能导致国际上各国过度的强调出口而限制进口,导致关税或其他贸易保护手段的日益盛行,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一、起源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StrategicTradePolicy)是指基于或者可以改变不同国家竞争企业之间战略性互动形成的均衡的贸易政策,它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从该理论出现以来,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以及许多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对该理论的尖锐批评此起彼伏,同时其基本模型自身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但重要的是,它确实动摇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统治地位,并且在很大范围内,该理论转化为了实际的政策建议并得到了有效实施。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二、特点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出发点是增进本国福利,在这一点上与主张自由贸易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并无差异,两者的区别在于最后得出的政策建议;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只针对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和存在规模经济的产业结构,而这些产业往往是具有超额垄断租金并对本国国民经济有技术外溢效应的高端产业;3)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动态的、随机的,在这种分工体系中,政府的政策制定、企业的策略选择都是相互依赖、互为影响的,这留给了政府充分的空间去运用产业政策形成对本方有利的均衡格局。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三、政策主张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贸易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出口补贴,另一种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前者是由布兰德(Brander)和斯潘塞(Spencer)两位经济学家提出的,也被称为战略性出口补贴政策,他们证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口补贴的效应不同于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考察的出口补贴效果;如果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的,那么出口补贴可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若新增的利润能够抵消出口补贴的成本,那么实行出口补贴就可以提高本国福利。后者则是由克鲁格曼(Krugman)提出的,他认为在寡头垄断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利用关税和其它贸易政策对市场的保护,不但可以夺取垄断租金,还可以充分发挥国内企业的“干中学”效应,促进产业发展和壮大,最终“国内产品可潮水般涌向国外市场”。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四、案例
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四、案例
第五节新贸易保护主义一、理论概念
新贸易保护主义(NewTradeProtectionism)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贸易政策措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和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支配地位的作用。新贸易保护主义者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贸易保护之实,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第五节新贸易保护主义二、理论特点首先,新贸易保护主义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利用WTO规则实行贸易保护。其次,新贸易保护主义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再次,新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最后,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本章小结
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起源最早可追溯至重商主义,它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但囿于历史条件限制,重商主义者得出了以下错误结论:金和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一国应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幼稚产业保护主义者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一国兴衰存亡的关键,而保护民族工业就是保护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国家和政府需要作为民族工业发展强有力的后盾,而不是禀承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原则。为摆脱大萧条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冲击,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正如投资或消费的增加将会带来产出更多增加一样,进口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减少,其减少的规模要成倍于增加的进口;同时,出口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增加,其增加的规模将成倍于增加的出口;故此,贸易顺差有益而贸易逆差有害,只有顺差才能增加国民收入量和就业量。与传统贸易理论不同,战略性贸易理论则认为积极的贸易政策比自由贸易政策更有益于国家,同时,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贸易政策主张主要是出口补贴和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两种。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兴起,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理论依据、政策手段、目标对象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复习思考题【核心概念】1.幼稚产业2.对外贸易乘数3.战略性贸易政策4.新贸易保护主义【问答题】1.简要评述重商主义。2.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对我国有何现实意义?3.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哪些特点?4.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特点?第三章古典贸易自由主义理论思政课堂:
比较优势理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自由主义理论,它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依据,也能够在短期内为区域经济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市场化改革,完善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积累了充足的外汇储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增长奇迹,其背后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发挥了我国在服装、鞋帽、日用品等传统产品生产中的比较优势。当前,随着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我国政府正积极致力于持续推动比较优势产业的迭代升级。第三章古典贸易自由主义理论主要内容:1、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2、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第三章古典贸易自由主义理论重点与难点:1、掌握绝对优势贸易理论2、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第三章古典贸易自由主义理论引导案例:1、“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制作。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任何物品。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资料来源:摘自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三章古典贸易自由主义理论引导案例:2、“英国的情形可能是生产棉布需要100个人劳动一年,而如果酿制葡萄酒则需要120人劳动同样长的时间。因此,英国发现通过出口棉布来进口葡萄酒对自己比较有利。葡萄牙生产葡萄酒可能只需要80人劳动一年,而生产棉布却需要90个人劳动一年。因此,对葡萄牙来说,出口葡萄酒以交换棉布是有利的。即使葡萄牙进口的商品在本国制造时所需要的劳动少于英国,这种交换仍然会发生。虽然葡萄牙能够以90个人的劳动生产棉布,但它宁可从一个需要100个人的劳动生产的国家进口棉布。对葡萄牙来说,与其挪用种植葡萄的一部分资本去织造棉布,还不如用资本来生产葡萄酒,因为由此可以从英国换得更多的棉布。因此,英国将以100个人的劳动产品交换80个人的劳动产品。”资料来源:摘自《大卫·李嘉图全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一、背景知识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AdamSmith(1723-1790)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二、基本概念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三、基本观点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即“正和博弈”。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四、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1、假设条件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2×2模型;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假设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假设5: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假设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假设7:无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2、生产和贸易模式
根据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3、举例说明
从表1.1可以看出英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量)为8(120/15),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为20(100/5);美国生产小麦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2和10,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小麦。
表1-1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151205100美国1012010100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
从表1.2可以看出,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小麦的产出量仍是240,没有变化,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400,比分工前增加了200个单位。这说明,国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社会财富增加。表1-2国际分工后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0020400美国2024000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
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表1.3所示。与没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英国和美国各增加了100单位布的消费量。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得到了利益。
表1.3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小麦消费量布的消费量英国120200美国120200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五、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一、背景知识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71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DavidRicardo,1772-1823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二、基本概念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三、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模型(一)基本假设条件比较优势模型的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除了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别而不是绝对差别之外。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
(三)举例说明
从表1.4可以看出,中国在小麦和布上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中国在小麦上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4,而布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2,相比之下,中国布的绝对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小麦的绝对优势比布的绝对优势要大,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专门生产布,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表1.4国际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
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美国10120121010010中国401203201005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
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之后,两国的总产出都会有所增加。增加情况如表1.5所示。进行国际分工后,世界布的产量由200增加到300,增加了100单位。
表1.5国际分工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美国2024012000中国000603005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
如果假定美国以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交换后两国布的消费水平比国际分工前都增加了50单位,小麦的产出水平和消费水平没有变化,由此可见,即使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双方仍然可以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获得利益。因此,不仅美、英等发达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自由贸易,美国和中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以开展自由贸易。
表1.6国际贸易后各国产量分配
小麦布美国120150中国120150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
(四)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
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①进步性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成为了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理论基石比较优势理论坚持劳动价值论②局限性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静态分析,没有动态效果商业战争,殖民统治单一经济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
(五)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用模型来解决贸易的成因和影响(价格、生产、消费、福利)分析工具1、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的连线B(100,0)YA(0,100)OXC(X1,Y1)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有生产可能性曲线确定交换比率(相对价格)OYXABCDE1X=1Y1X=2Y3X=3Y
★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就是图中直线的斜率。
★交换比率线重要的是斜率,而不是位置。比如AB与DE的位置不同,但斜率相同,表示同样的交换比率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OXYA(10,40)B(25,15)UA=UB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一国的平均消费偏好,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各种不同的消费组合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程度是相同的,较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较高水平的社会利益和福利程度。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前均衡均衡(最佳)产量和消费量国内均衡时,生产可能性曲线(交换比率线重合),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均衡生产和均衡消费点XYECU0U2U1无效率不可能尽管产量最大但效用小于E均衡点:产量最大,效用最大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建立100单位劳动布(全部)小麦(全部)中国10080美国100120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直线(即边际替代率相等)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中美生产可能性曲线China1:0.8B布小麦US120100小麦布10080C’USA1:1.2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判断一国的比较优势YXOBAYXOB1A1A国B国1X=1Y相对于B国而言,X成本更低1X=3Y相对于A国而言,X成本更高,Y成本更低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一般均衡分析(图解)出口4050China贸易三角进口501:11:0.8ABC605070布小麦US120100IJK小麦布10080DD’C’USA1:1.21:1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美国100单位劳动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封闭经济布50505050小麦40406060交换比例为1:1自由贸易布10050050小麦05012070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利益分解图:贸易利益的产生原因0100布80P0=0.8CIC0CIC1小麦P1=1P1=1BCCIC’0D中国“交换所得”
“分工所得”A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利益的产生①得自贸易的利益:在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产品以较高国际价格进行贸易。②得自分工的利益:主要源于资源按照比较优势进行的重新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两部分构成中国分工贸易利益。本章小结
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场手工业生产扩大的有限性与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之间矛盾日益显露,在此背景下,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同样产品的情况下,若其中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另外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那么,这两个国家应该分别完全专业化生产其劳动生产率较高、卖价较便宜的那种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换,这样,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因此,斯密极力主张实施自由的对外贸易政策。然而,绝对优势理论并不能说明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同均处于绝对劣势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他看来,贸易的基础并非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其核心观点为:在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同样产品的情况下,若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则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则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换,这样,双方仍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相对于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显然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但是,这两种理论都存在假设条件严格、忽视贸易动态利益和其他非经济因素等本质缺陷。复习思考题【核心概念】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问答题】1.简要评述绝对优势理论。2.简要评述比较优势理论。3.如何衡量比较优势?第四章新古典贸易自义理论思政课堂: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关键要素是驱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因此,我国必须牢牢把握住科技革命的契机,加快推动从要素与投资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战略转变。在新的产业革命与新经济如火如荼发展的时代,数据要素正日益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而以之为核心引擎的数字经济则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与保障民生等方面作用凸显。据统计,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二。2022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指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第四章新古典贸易自义理论主要内容:1、H-O理论2、H-O理论的扩展3、实证的悖论——里昂惕夫之谜本章学习目的: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比较优势的产生。本章学习重点:H-O理论及其拓展。第四章新古典贸易自义理论重点与难点:1、掌握H-O理论2、掌握H-O-S理论3、了解要素比例变化理论4、掌握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第四章新古典贸易自义理论引导案例:一带一路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资料来源: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30日06版)第一节H-O理论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和贝蒂尔·俄林提出的,是用各国之间的资源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学说。又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李嘉图模型认为贸易的原因在于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带来的比较优势,而H-O理论认为比较优势来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在H-O理论中,生产要素不止一种。第一节H-O理论一、与要素禀赋理论相关的概念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指把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各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都换算成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不同。生产要素: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又称要素的报酬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丰裕要素:如果一国所能提供的某种生产要素在该国资源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国的该比例,则称该要素为该国的丰裕要素。第一节H-O理论二、要素丰缺的判断方法
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K、L)比例的比较来解释要素的丰缺程度:K1/L1>K2/L2,则称国1为资本(K)丰裕(劳动力稀缺)的国家,称国2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实物定义)
要素丰缺也可以用价格来计量.用K,L的相对价格来决定两个国家的要素富裕类型。资本价格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r1/w1<r2/w2,则称国1为资本(K)丰裕的国家,称国2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价格定义)第一节H-O理论例:下表为A、B两国的资本和劳动的分布情况要素禀赋A国B国劳动1230资本4860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第一节H-O理论图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ρA>ρB,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第一节H-O理论三、要素禀赋的实际衡量要素禀赋:通过人均资本存量来衡量确定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人均资本存量来确定例如:美国与墨西哥比较:美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美国与瑞士比较:美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结论: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取决于与谁比较,与不同的国家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第一节H-O理论表: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国家或地区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瑞士73,459德国50,116加拿大42,745日本36,480美国34,705意大利31,640英国21,453韩国17,995墨西哥12,900第一节H-O理论四、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称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一节H-O理论举例: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于要素密集度含义的进一步说明
要素之间不可互相替代时:K\L为一固定值可直接确定产品的要素密集度要素之间可互相替代时:K\L值不固定
K\L值随着两种要素的价格变动而变动:当PK↑时,K\L值↓PK↓时,K\L值↑不同的要素价格,对应不同的K\L值,当要素价格固定时,要素之间不在存在替代,K\L值固定。第一节H-O理论四、模型基本假设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收益不变;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X、Y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第一节H-O理论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H-O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或
Heckcher-Ohlintheory核心思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第一节H-O理论H-O理论的基本观点: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第一节H-O理论H-O理论分析思路
比较优势不同,各自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两国要素禀赋不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不同两国发生贸易往来
供给能力不同两国商品相对价格不同第一节H-O理论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要素禀赋差异相对供给差异要素禀赋点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第一节H-O理论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要素禀赋相对供给差异相对价格差异生产技术条件相同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pA<pB,即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结论: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第一节H-O理论国际均衡价格PBB国过剩需求曲线A国过剩供给曲线Px/PyOX过剩供给或需求PWPA
国际均衡价格Pw由A、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
结论:
PA<Pw<PB案例分析技术系数/要素比例要素价格成本/价格日本美国纺织品机器纺织品机器劳动L资本C0.750.250.250.750.750.250.250.75工资W利息I40日元200日元40日元200日元1美元1美元1美元1美元P=L*W+C*I80日元160日元1美元1美元第一节H-O理论日本纺织品的相对价格是1/2,美国纺织品的相对价格是1日本的纺织品具有比较优势,美国的机器具有比较优势日本出口纺织品而进口机器,美国出口机器而进口纺织品日本的纺织品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劳动,而美国的机器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资本第二节H-O理论的扩展(H—O—S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
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一文中,在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第二节H-O理论的扩展(H—O—S理论)保罗·萨缪尔森(Paul.Anthony.Samuelson)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
哈佛大学硕士(1936)哈佛大学博士(1941)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传统微观A国(K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出口X进口Y扩大X生产减少Y生产要素投入增加释放要素需求较多的K需求较少的L供给较少的K供给较多的LK价格上升L价格下降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B国(L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口X出口Y减少X生产扩大Y生产释放要素要素投入增加供给较多的K供给较少的L需求较少的K需求较多的LK价格下降L价格上升r=PX*
MPKX
=PY*
MPKYW=PX*
MPLX
=PY*
MPLY
MPKX
=r/PXMPKY=r/PY
MPLX
=W/PXMPLY=W/PY实际报酬=边际产出(边际生产力)第二节H-O理论的扩展(H—O—S理论)第二节H-O理论的扩展(H—O—S理论)
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昂贵,劳动变得相对越来越便宜,所以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要素使用比例,增加劳动雇佣来替代部分资本,进而降低资本-劳动比率。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资本-劳动比率却下降,则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实际报酬上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降低,劳动的实际报酬下降。
第二节H-O理论的扩展(H—O—S理论)结论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Stolper-SamuelsonTheorem: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第二节H-O理论的扩展(H—O—S理论)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第二节H-O理论的扩展(雷布津斯基定理)
H-O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的要素总量固定不变的基础上。但在现实中,一国的要素数量经常在发生变化,这将带来什么样结果?塔德乌什•雷布津斯基(英籍波兰经济学家,TadeuszRybczynski),《要素禀赋与相对商品价格》(1955)提出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Theorem)。第二节H-O理论的扩展(雷布津斯基定理)一、要素比例的变化
雷布津斯基认为:一国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辐射防护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 普通建筑施工合同范例
- 科技园区绿化养护施工合同
- 专业合同跟踪范本
- 铁路租赁田地合同
- 更夫劳务合同范例
- 工业产品定做合同范例
- 果树苗购买合同模板
- 老年公寓电梯施工安装合同
- 水泥房屋购销合同范例
- 固定资产清查合同
-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完整
- GH/T 1420-2023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规程松茸
- 职高学校班级家长会课件
-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 IATF16949第五版DFMEA管理程序+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程序
- 中药对妇科疾病的作用研究
-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
- DB63-T 241-2021 草地毒害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四川大学
- 高考文言通假字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