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摇摇欲坠的风动石_第1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摇摇欲坠的风动石_第2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摇摇欲坠的风动石_第3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摇摇欲坠的风动石_第4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摇摇欲坠的风动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摇摇欲坠的风动石摇摇欲坠的风动石风动石往往呈等轴状、巍然地卧在其他岩石上面,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小,看上去很悬、很险、随时都有可能倾倒的样子。极个别情况下,大风袭来,巨石微微晃动,发出响声,故名为“风动石”。人推是否亦会轻轻摇动,完全取决于石块的体积。澳洲的风动石

风动石突然像刀切西瓜一样被分成两瓣,切口原来是一张裂隙(节理)大多数风动石是原地成因的,即通过差异性风化、剥蚀而来。坚硬的、难风化的、不破碎的、裂隙少的岩石留存下来,而压在其下的软弱的、破裂多、易碎的、易水溶的岩石被剥蚀搬运而去,随着上下岩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景观就越来越奇。

英国快倒的风动石

加拿大东海边的风动石【拓展提升】风动石是一类特殊的平衡石,因为手推可动或大风吹来石头会随之摇晃,而令人倍感神奇。澳大利亚北领地有着一块块大大小小的圆形石头。它们或者堆积在一起,或者散落在地上。最奇妙的是不少圆石看上去就像被谁特意摆在了另外的石头上,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似乎随时会滚落下来。这些平衡石是从石头里“长”出来的。图为其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风动石地质过程示意图1.风动石——“风来石微动,风止石岿然”,需要满足的条件:(

)①风动石下面的基座必须是坚硬的岩石②风动石形状近似椭圆或圆球③风动石与基座的接触面是平展的④风动石下面的基座为松软的土壤⑤风动石与基座的接触面不平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2.澳大利亚北领地“魔鬼大理石”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节理——抬升——风化 B.岩浆侵入——节理——抬升——风化C.沉积——-变质作用——抬升——侵蚀 D.岩浆侵入——变质——抬升——侵蚀【答案】1.C2.B【分析】1.根据风动石地质过程示意图可知,最终风动石呈椭圆形,②正确;与基座岩石接触面很小,故风动石与基座的接触面不平展,⑤正确,③错误;风动石与基座岩石为很薄的接触面,并没有嵌入基座岩石中,这样风吹来时,风动石受风力作用微微摆动,风停止后又岿然不动,故①正确,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观察“魔鬼大理石”外观形状可知,实质是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故构成“魔鬼大理石”的岩石属于侵入岩,故首先是内力作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而不是外力沉积形成沉积岩,故AC错误;澳大利亚北领地地区气候干燥,风力大,在长期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岩石表面出现裂隙,垂直节理发育,而不是发生变质作用,D错误;随后地壳抬升,岩石突出于地表,在风力、昼夜温差大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最终形成球状的风动石,B正确。故选B。福建省的东山岛风动石天下闻名。凤动石形成于第四世纪海侵时期,海浪沿着花岗岩的纹理裂隙剧烈冲刷,使两块岩石的距离渐渐扩大,最后只剩很小的接触点支撑着,而其余部分悬空。下面左图为风动石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类型与风动石一致的是(

)A.a B.b C.c D.d4.右图中能够表示风动石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3.C4.A【解析】3.从右图可知,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岩,d为岩浆。风动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4.据材料可知,风动石是外力作用而成,形成风动石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侵蚀,图中①表示外力作用(风化、搬运、侵蚀等),A正确。故选A。福建东山岛附近的海滨石崖上,有一块重约200吨“风动石”,它斜立于一块花岗岩基岩上,两石仅有几厘米的吻合点,当海风吹来,风动石微微晃动,让人觉得其岌岌可危,海风停后,风动石也随之平稳如初,该石以“天下第一奇石”载入《世界地理之最》。完成下面小题。5.风动石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6.对风动石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海水侵蚀C.岩浆喷出-风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喷出-海水侵蚀-地壳抬升【答案】5.D6.B【解析】5.题意表明,“风动石”斜立于一块花岗岩基岩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即侵入岩,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6.风动石由花岗岩构成,而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因此风动石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岩浆侵入冷凝形成花岗岩,形成的花岗岩在地壳深处,需要经地壳抬升到高处,因风动石位于海滨,受海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使得花岗岩出露,并雕刻当地花岗岩形成风动石,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平潭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地有一种特殊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千层石蛋”(下左图),“千层石蛋”上有一层层的圆圈式纹理,独特的地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形成“千层石蛋”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8.与“千层石蛋”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活动②冰川侵蚀③变质作用④球状风化⑤流水堆积⑥海浪侵蚀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答案】7.A8.B【分析】7.由材料可知,形成“千层石蛋”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出甲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为喷出型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8.“千层石蛋”属于花岗岩地貌,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平潭地处沿海地区,海浪作用强烈,岩石表面受海浪侵蚀和球状风化影响一层层剥落,露出岩石内部的部分,长此以往,形成了一层层的圆圈式纹理,①④⑥正确。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无冰川作用,②错误;“千层石蛋”是花岗岩地貌,无变质作用,③错误;圆圈式纹理由风化、侵蚀形成,并非流水堆积作用形成,⑤错误。B正确,故选B。球状风化平衡石中的球状岩石与基座岩石平面相切,接触面小,且属于同一岩层。图1为球状风化平衡石景观图,图2示意球状风化平衡石形成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正确表示球状风化平衡石形成过程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10.球状风化平衡石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粉砂岩11.推测球状风化平衡石所在岩层出露于地表的直接原因是(

)A.砂岩风化崩塌 B.外力剥蚀砂岩C.断层上升运动 D.岩层断裂下陷【答案】9.B10.A11.B【分析】9.读图可知,球状风化平衡石中的球状岩石与基座岩石平面相切,接触面小,且属于同一岩层,因此由图2可解其形成过程应是,完整而没有裂隙的岩石上覆砂岩层②;上覆砂岩层及土层被剥蚀且出现较小裂隙①;表层覆盖物全部剥蚀,下层的岩石节理明显④;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形成了许多球状风化平衡石③。因此形成过程是②①④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风化平衡石呈球状,岩石应比较坚硬,故排除水溶性强的石灰岩和较松软的粉砂岩,C、D错误;玄武岩比较坚硬,但是通常出露于地表,有气孔结构,题目中的“风化平衡石”所在岩层原来埋藏于地下,B错误;花岗岩是由于岩浆侵入慢慢冷却凝固而成,形成于地下且硬度高,耐腐蚀,多形成球状风化地貌,A正确。故选A。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崩塌一般发生在较陡的斜坡,图中砂岩并非位于陡崖或陡坡,风化导致重力崩塌的可能性小,A错误;砂岩因外力剥蚀而消失,风化平衡石所在岩层出露地表,B正确;由图可知,岩层并未发生断层,下层岩石出露的直接原因是表层覆盖物被剥蚀,C错误;如果岩层断裂下陷,则球状风化平衡石所在岩层更难出露,D错误。故选B。图左示意浙江某地花岗岩地貌,图右示意山顶残留石蛋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该地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断裂下陷 D.冰川侵蚀13.山顶残留石蛋形成的地质过程(

)A.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球状风化C.岩浆侵入-褶皱断裂-风力侵蚀 D.沉积作用-褶皱隆起-球状风化【答案】12.A13.B【分析】12.根据材料,该区域为浙江省,属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A正确。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图中没有显示断层的信息;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锋、U形谷,与图示不符合,排除B、C、D选项。故选A。13.该山地为花岗岩地貌,“石蛋”景观的形成过程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花岗岩,在内力作用下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作用下山顶形成球状的风化壳即“石蛋”,故选B。排除A、C、D选项。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面积约225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1156米。某游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前往该公园进行徒步、自驾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下图为该游客在公园内拍摄的一处景点照片,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而成,被称为分裂苹果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组成分裂苹果岩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球表面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上部15.该游客对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A.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 B.地壳抬升→剥蚀出露→岩体断裂→球状风化C.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 D.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答案】14.D15.A【解析】14.分裂苹果岩为巨型球状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侵入到地壳内部,形成侵入岩花岗岩;这时花岗岩还在地壳深处,后来地壳抬升;花岗岩周围的围岩被外力剥蚀,围岩被剥蚀完毕后,花岗岩岩体出露;花岗岩岩体出露后,岩体发生球状风化,岩体形成圆球状,进而岩体断裂,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形成分裂苹果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阿拉伯海位于印度半岛的西部,浅海大陆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德干高原地区。喜马拉雅山脉与德干高原输入的陆源碎屑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受到南亚季风强度变化、温度、海平面及印度河流系变化影响。研究表明,岩石风化剥蚀速率对季风降雨变化的反应敏感,从而影响大气组成成分。材料二∶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导致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影响南亚季风的形成和演化。通过对东阿拉伯海M区域沉积物来源分析发现,距今2.7百万年,南亚季风强度增大,沉积物以德干高原沉积物碎屑为主,来自海洋的有机碳含量高。距今1.7~1.2百万年,南亚季风强度较弱,以干冷气候为主,喜马拉雅山脉沉积物碎屑沉积速率加快。距今1.2百万年以来,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南亚季风强度增大,沉积速率进一步加快。材料三∶下图为东阿拉伯海M区域位置图。(1)结合材料,说明图示M区域喜马拉雅山脉沉积物碎屑的形成过程。(2)距今2.7百万年,南亚季风强度增大,推断其对全球气温的响应过程。(3)试分析距今1.7~1.2百万年,M区域喜马拉雅山脉沉积物碎屑沉积速率加快的原因。(4)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隆起,预测未来M区域喜马拉雅山脉沉积物碎屑的沉积趋势并说明理由。【答案】(1)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流携带侵蚀的碎屑物,遇河流入海口,地势趋于平坦,流速减慢,在水下堆积;阿拉伯海夏季沿岸海水自西向东流,将入海口沉积物搬运至此。(2)南亚季风增强,夏季风增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导致化学风化速率增强;温暖湿润的气候使生产力提高,有机碳埋藏增多,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致使全球气温降低。(3)印度河流域面积扩大,入海水量增加;青藏高原挤压变形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剥蚀速率明显加快。(4)趋势∶沉积趋势减慢。理由∶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升高,冰雪覆盖面积扩大,岩石风化剥蚀速率降低,入海碎屑物质明显减少,沉积速率减慢。【分析】本组试题以东阿拉伯海某区域为研究背景,综合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详解】(1)考查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喜马拉雅山沉积物碎屑受印度河的侵蚀、搬运,在河流入海口位置,由于地势平坦,水流减缓,沉积物在河口水下沉积,堆积在河流入海口,夏季阿拉伯海沿岸海水在风的作用下由西向东运动,将沉积物搬运至M区域。(2)考查大气受热过程。通过局部的大气运动来反映对全球性气温的影响。南亚季风增强,带来南亚地区暖湿变化,加剧化学风化的的速率,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暖湿气候使海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