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观沧海》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4课《观沧海》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4课《观沧海》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4课《观沧海》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观沧海》,并熟练背诵全诗。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疏通诗句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学习并掌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诗歌写作手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曹操广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感受其壮志豪情。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领会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感受诗人的伟大抱负和豪迈胸怀,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以及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气魄。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点拨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波澜壮阔的大海视频,视频中展现大海的浩瀚无垠、波涛汹涌,同时配以激昂的音乐,如《海阔天空》。2.

在视频结束后,展示一系列大海的壮丽图片,包括日出时的海面、狂风中的海浪、平静的海面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对大海的直观印象。3.

提问:“大海总是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震撼。在古代,有一位伟人在面对大海时,心中涌起了无限的豪情壮志,挥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你们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他又写下了怎样的壮丽篇章呢?”从而引出曹操和他的《观沧海》。(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袁绍、吕布等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用人上,他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广纳贤才。在文学上,他的诗歌慷慨悲凉,气魄雄伟,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2.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此时的曹操,刚刚取得了北征乌桓的胜利,消除了后方的隐患,他的雄心壮志正如同这大海一般汹涌澎湃。(三)初读诗歌1.

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读音准确、节奏分明、语调抑扬顿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在朗读过程中,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现出诗歌的豪迈气势和磅礴力量。2.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朗读节奏上的错误。3.

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全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从读音、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再次示范朗读相关部分。(四)诗歌解读1.

疏通文意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教师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如“临”“澹澹”“竦峙”“萧瑟”等。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2.

景物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明确:诗人描绘了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等景物。大海波澜壮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展现了大海的浩渺和山岛的高耸;“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表现了岛上植被的繁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突出了秋风的强劲和波涛的汹涌。教师提问:这些景物的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视角。(五)深入探究1.

情感表达提问: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阔来抒发自己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宽广胸怀。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人通过想象,将大海与日月星辰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自己气吞山河的气魄和囊括宇宙的雄心。2.

写作手法探讨诗歌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诗句是借景抒情,并分析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讲解虚实结合的手法。指出“水何澹澹”等诗句是实写眼前的大海景色,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组织学生讨论:虚实结合的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使学生理解这种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六)朗读背诵1.

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读出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豪情。2.

教师给予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强调某些关键词语、控制语速和音量等,以增强朗读的表现力。3.

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全诗,可先分段背诵,再连起来背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提示语,帮助学生记忆。(七)课堂小结1.

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观沧海》通过对大海和山岛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曹操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和宽广胸怀。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