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典型传播是媒体通过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去反映、倡导某种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样式。在以往,传统
的典型人物报道在榜样示范、政策宣传、凝聚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历史功绩不可抹杀;如今,发
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
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
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现时社会还是一个同质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典型的认识与实践功能仍
然是有效的”;另一方面,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
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
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
(摘编自麦尚文《中国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研究》)
材料二:
媒介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曾先后以报纸典型
报道、电影、电视剧为载体,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对焦裕禄形象建构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焦裕禄
媒介形象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大众媒介再现历史、建构历史的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大众媒介对历史的再
现无疑是建构人们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机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不同的媒介形象事实上在建构着不同的
集体记忆。因此,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实际上涉及媒介建构和集体记忆两个方面。
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我们知道,大众媒介在进行媒介生产活动
的同时,总会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首先就承载着政治宣传、维护
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焦裕禄是共产党员干部的模范代表,对焦裕禄这一模范人物形象的建构事实上正是
政府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集体
记忆是经由文化的、社会的因素联结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它虽然是关于过去的概
念,但并不仅仅指涉过去,它是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总是受到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
心态的影响,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对焦
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
现。
回到不同时期的具体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语境对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制约作用。首先是上
个世纪60年代的典型报道。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方面,整个社会的阶级意识、革命
色彩还很浓厚;另一方面,严重的自然灾害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县
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典型报道的形式将焦裕禄突出建构为“困境中的英雄”和“毛泽东思想的实
践者”。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电影《焦裕禄》上映,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步入正轨,社会建设也已取得
了一定的业绩。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却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
的关系也逐渐疏离。因此,电影着重建构了焦裕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
象,正是意在通过这一集体记忆来重新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那么,电视剧《焦裕禄》所
建构的焦裕禄形象及相应的集体记忆又是如何与当下的现实语境相契合的呢?细细究之,也不难发现其内
在关联。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浪潮如今正势不可挡地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领地却是一片荒芜。电视剧《焦裕禄》将另一种人生哲
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剧中,焦裕禄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着朴素的衣裳,奔波于泥土地中。可以
说,焦裕禄对信仰的坚持和对理想的执着正是当下物欲社会所最缺乏的一种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当时党
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疏离的现状却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电视剧《焦裕禄》通过诸多细节讲述了作
为党员干部的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他在寒冷的冬夜给偏远的公社送去棉衣,他亲力亲为给老百
姓解决买煤的问题,他忍着肝痛为兰考人民除“三害”……通过对历史细节进行影像还原,焦裕禄形象的
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剧中得以凸显,而这种精神无疑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一次
心灵的洗礼。毋庸置疑,电视剧《焦裕禄》所展现的人和事与我们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它呼唤的是对过度发展的消费主义的一种反思和对日渐疏离的官民关系的一种矫正,电视剧所建构的
集体记忆也因此具备了独特的时代意义。
综上所述,从新闻报道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表征的不仅仅是时间流逝所带来的
变化,抑或是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本质上它还是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镜像折射。透过焦裕禄媒介形象
的变迁,我们所观照的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脉络。就当下而言,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这方面精神
力量的支撑,我们期盼,通过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建构,能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以集体记忆的形式转
化为现实社会中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蔡骐、曹慧丹《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发展》)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典型传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作为一种媒体传播样式,典型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
B.目前,我国社会同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转型速度快,因此,典型传播的存在是很必要的。
C.不同的时期、不同媒介形式对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侧重点有所差异,所以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过
程不属于典型传播。
D.透过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变迁,我们可观照社会发展的内在脉络,获得现实社会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2.下列对于作者观点的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媒体承载着政治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因此媒介形象的建构一定要结合主流意识形态。
B.集体记忆既指涉过去,又把过去和现在相连接,它的建构一定会与当时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
C.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这成为电影《焦裕禄》重构焦裕禄形象的重要原因。
D.电视剧《焦裕禄》凸显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可能从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当时党
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疏离的现状的作用。
3.下列关于材料二论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开论证,开门见山地提出“媒介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
的中心论点。
B.文章主体从媒介建构、集体记忆、社会语境等角度分析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得出了“和谐社会需要
精神力量支撑”的结论。
C.材料二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如列举电视剧《焦裕禄》的诸多细节来论证社会语境对焦裕禄媒
介形象建构的制约作用。
D.材料二的论证语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如原文中对于“媒介建构”“集体记忆”等核心概念的阐述
用语准确。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典型人物媒介建构”范畴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功勋》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功勋人物的故事。
B.《科技日报》发表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一一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C.在一档财经节目中,多位专家针对某电商主播“底价协议”一事发表评论,认为其行为可能构成价格
垄断。
D.《守边人》是一部根据全国“时代楷模”魏德友事迹改编创作而成的电影。
5.在新的时代,如果我们要拍一部以“英雄”为题材的电影,对于“英雄”的媒介形象的塑造,我们应
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使其形象具有典型传播的意义?请结合材料进行归纳。(7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接头①
李英儒
像电话员熟悉自己掌握的线路一样,杨晓冬熟悉这个都市的每一条街道。他进城后,很快走到比较热
闹的中山路南。这里街道依旧,而别的方面大大改观了。原来的机关学校,大都改成日本人的驻在所或出
张所②。迎面高大的箭楼上,悬着“强化治安运动”的大字标语。百货商店门脸上挂着“完成大圣战”
“建立共荣圈”的对联,看了这些,杨晓冬一阵恶心。他躲开这条街道,穿入沿街的胡同,奔向他要去的
唐林街。
唐林街尽头,有一所大墙院,铁叶包裹的大门外面,挂着市立第三医院的招牌。杨晓冬估计这里没有
什么问题,从容不迫地走进去。门房看到他大模大样的神气,迟疑地问:“看病吗?到灰楼那边挂号。”
他盯住灰楼,沿着走廊,直奔药房取药处。取药处的玻璃窗口,有个女护士正在低头写字,雪白的帽子,
罩压住她乌黑的短发,看不清她的面庞。不久,她起身取药,抬头时,杨晓冬才看到她是长脸形,高鼻
梁,清秀的眉毛,乌光晶亮的眼睛,给人的印象是温柔可爱、恬静而端雅。杨晓冬估计这就是他所要接头
的姑娘,便排列到其他取药人的后面。快要轮到他的时候,后边又排上人,他怕说话不方便,又自动排到
后面。如是者三次。最后,女护士微微一笑,用温和而尊敬的眼色看看他:“先生,次序有先有后,不要
老尽让,请拿出你的处方来。”
“我是来买贵重药的!”
“对不起,什么药也必须有处方。”
“我是买起死回生药的呵。”
话音很低,低到第三个人都不能听见。但这句话含有很大的威力,她立刻神经紧张了。匆忙左顾右盼
后,上下打量着杨晓冬。
“从哪里来?”
“从肖家来。”
“到哪里去?”
“到高家去!”
“呵!”女护士容光焕发了,“你先在候诊室稍等一下,我随后就来。”
一点钟后,杨晓冬和银环坐在唐林街一家有小楼的饭馆里。银环为老家来的客人要了两碗米饭,一碗
白菜豆腐汤,陪着他边吃饭边说话。可以看出来,她很高兴杨晓冬的到来。她虽然有说有笑,但笑得很勉
强,说话总是低着头,偶尔抬头,也总躲避着对方的视线,右手拿的筷子像拿着毛笔,左手扶住饭桌,下
意识地揉搓着桌面的罩单。
从银环的简要汇报里,完全证实了肖部长信中的话。高家叔侄的工作架空浮浅,停留在给伪上层人物
拉扯关系上。特别是高自萍,自从他叔父高参议卧病后,多把力量放在给外面运输物品上,例如通过私商
向外贩卖医药器械,运送子弹等。在反映情况的同时,银环说高自萍是聪明有为的青年,应该加强对他的
教育帮助。杨晓冬一面点头答应,心里已经放弃了原来想在高家做掩护居住下来的打算。
离开饭馆时,关于住宿问题,杨晓冬试着问了问银环。银环表示:医院也不好留客人,建议到她的朋
友小叶家或是回到她自己的家去。这两个地方,杨晓冬都不同意去,但自己一时没有办法,也不愿意叫这
个姑娘为难。想起肖部长信上提的老韩同志家(他原打算生活安排就绪后再找他们),便打定主意去找老
韩的儿子韩燕来。银环听杨晓冬要找朋友,认为是另外的内线关系,不便过问,便约定了下一次接头的时
间地点,先回医院去了。
离开银环,杨晓冬直奔菊花胡同。天阴得很沉,冰凉的看不见的雪棒打在脸上,他也不大理会。他脑
子里急于搜寻韩燕来和他家庭的模样。不料越想越模糊,仅有印象是:泅入水中快得像条梭鱼似的一个小
孩子。分别十年,他还能是小孩子吗?至少也有二十出头,这就是说,他已经长大成人。“他现在干什
么?在敌人统治下有什么思想情绪上的变化?没关系!老韩同志教养出来的儿女,呼口气都是倾向革命
的。只要找到他的家“心里高兴,脚步加快,按照方向部位,他到了目的地。
糟糕,眼前哪有什么菊花胡同,连那著名的西水门街及其附近的机关学校,都被敌人拆成一片广场。
广场四面没遮拦,也无专人看管。进口处有几间红色平房,西面纵深二百米是城墙。城墙脚下掏了很多洞
口,这是国民党军队撤退之前挖作防空洞用的。这些洞口,好像无数只眼睛在凝视着人。
杨晓冬盯住这些洞口,注视了很久。然后,小心地向广场周围扫了一眼。看到广场北面,有一所检阅
台:城墙上长满了荒草,再朝北是败破的城楼,城楼背后是阴晦的铅色天空。“万一没办法的时候,就在
洞里过夜。”他想着。发现广场外口有一所高大的庙宇,上写“关圣帝君庙”。他转身攀登石阶,步入山
门,面向正殿走去。行走之间,发觉厢房内有个出家人模样的尾跟上来,为了不叫人怀疑,他从正面供桌
上拿起三炷香,付了零钱,持香走到长明灯前燃着了,“虔诚”地插在香炉里。这些举动,引起尾跟人的
好感,他走近前来,同这位“香客”作着友好的交谈。谈话之中,出家人感到“香客”举止端庄,谈吐风
雅,便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统统告诉了他。当杨晓冬知道菊花胡同的居民大部分被
鬼子迁到南郊,少数迁到西下洼的时候,心里泛起了希望。才说要打问西下洼的坐落,适有其他僧众走
出,他怕引人怀疑,告别出来,重新步入体育场。心想:去南郊出入城不方便,西下洼又不知在什么地
方。他沉思地注视着洞口:“莫非进入都市的头一个夜晚,就过钻洞的生活?多不济的命运呵!”他这样
想,并不难过,倒仿佛是嘲弄旁人。信步漫游了一会,听得晚鸟还巢叫声,抬头看了看天,西天边上抹出
几道红色云霞。
(有删改)
【注】①本篇小说节选自《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一章,在上级党组织的安排下,杨晓冬来到敌人统治
下的故乡省城开展地下工作,领导地下斗争。②出张所:日语音译,即设在外地的办事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晓冬“我是来买贵重药的”的回答,立刻引起了银环的注意,说明她有高度的警惕性。
B.因未确定银环是否可信,杨晓冬并未同意银环让他去朋友小叶家或她自己家借宿的建议。
C.杨晓冬虽然与韩燕来已有十年未见,对韩燕来的印象已十分模糊,但他仍非常信任韩燕来。
D.杨晓冬进入庙宇后,发现被一个假扮僧人的特务尾随,为了消除怀疑,便装作焚香的香客。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化治安运动”的大字标语,“完成大圣战”“建立共荣圈”的对联,展现了时代背景和敌占区阴森的
环境。
B.小说通过杨晓冬的视角刻画了女地下党银环温柔可爱、恬静端雅的形象,人物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
了和谐统一。
C.小说提到肖部长的信并非闲笔,既可以从中看出肖部长对古城地下工作的开展情况十分了解,也起到
了促进情节发展的作用。
D.小说通过对广场周围长满荒草的城墙、败破的城楼和阴晦的铅色天空的描写,烘托杨晓冬未能找到韩
燕来的失落与沮丧的心理。
8.杨晓冬初入省城开展地下工作,面临着哪些困难?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9.本文在叙述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日:“孔丘知礼而无
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目:“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
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偏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
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日:“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
日:“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十二年夏,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堕邱。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狙、叔孙辄帅费人以袭
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仲尼命申句须、乐顽下伐之,费
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
将堕成,公致处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也。无成,是无孟氏也。子伪不
知,我将不堕。"冬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哀公七年夏,公会吴于部。太宰懿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太宰懿曰:“国君道长,而大夫不出
门,此何礼也?"对日:“岂以为礼,畏大国也。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寡君既共
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赢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
十一年春,齐为鄙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日:“齐师在清,必鲁故也,
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日:“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
子,二子不可。求日:“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
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
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
(节选自《左传纪事本末•孔子仕鲁》)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句中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堕成国齐回人必至已于北回门固且成同孟同氏之间保障也。
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裔夷,指边远的夷人。裔,本义是指衣服的边缘,也可指边远的地方或者子孙后代;夷,我国古代称
西方的少数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
B.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
等。
C.“康子使子贡辞”中的“辞”指辞谢,与《琵琶行并序》“我从去年辞帝京”中的“辞”含义不同。
D.师,古代泛指军队,或指军师等。此处指军队。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丘去鲁国当宰相,齐景公说,孔丘懂得礼仪而缺乏勇气,所以选择让莱地人避开的做法。
B.鲁齐将要盟誓,齐国人要求如果齐军出境,鲁国要派三百辆甲车跟随他们;孔丘派人回答,如不返还
我们汶阳的土田,让我们用来供应齐国的命需,就有此盟诅咒的祸患。可见孔丘为人睿智,据理力争。
C.鲁定公和季孙、孟孙、叔孙三个人躲进季氏的住宅,后来费邑人进攻到了定公的附近,孔子组织攻伐
反击,在姑蔑打败了他们,足见孔子有勇有谋。
D.子贡维护礼时说,''其老岂敢弃其国?”“岂礼也哉?”,多次用反问表达强烈的语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日:“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4分)
(2)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4分)
14.冉求为什么认为季孙、叔孙、孟孙三人中,季孙是一定要作战的?又为什么认为季孙一人带领军队作
战,也不必担心?(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南城
叶梦得①
大江南渡是长干②,北望清淮岁已寒。
废垒至今闻鹤唳,苍山从古自龙蟠。
鬓毛白尽空看镜,髀肉销来尚据鞍。
折差不能笞黠虏,遗民犹有汉衣冠。
【注】①叶梦得,宋代爱国诗人,此诗应为诗人为官建康或复至建康时所作。②长干:古建康里巷名,借
指建康。③笔:鞭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登上南城远眺所见,长江的南岸是建康城,向北望是凄清的淮水。
B.“岁已寒”的“寒”字,既点明了时节特点,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颔联视听结合,写废弃的城垒至今还能听到鹤鸣之声,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
D.“遗民”句与辛弃疾“一片神鸦社鼓”一句都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
16.该诗颈联与陆游《书愤》的颈联多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说“,”,由此可以从“义”“利”两个角度区分君
子与小人。
(2)“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
知在格物。,
(3)《〈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物质生活主导文化思想的境况下,人心浮躁以致精神空虚,以物质衡量个人能力的观念已逐步成为
又因无意从客观世界跳出而致精神匮乏,道德迷乱,信仰崩溃。
中国千百年来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时已知世界的影响可谓②,既然历史上的我们创造了
如此辉煌的文化,当代的我们又怎可忽视传承这些文化的使命与担当?中华文化的③,就该从我们
渐次“活”起来的一石、一丝、一画、一流开始——铺就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牧草打捆机行业现状动态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煤型机械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仪行业发展动态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滑板车行业竞争策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清障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商机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润滑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电磁学计量标准器具项目提案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洋参珍珠补膏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法兰加热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艺术教育在中国梦中的角色方案
- 202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 从科学探究到跨学科实践:初中物理教学的新变革基于新旧课标的比较分析
- 2024年安徽兴泰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测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班前晨会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
- T-NAHIEM 101-2023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
- 建筑保温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建设方案
- IT运维述职报告
- 外科学总论-肿瘤课件
- 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