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_第1页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_第2页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_第3页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_第4页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1生本教育,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现从过去教师主导式教学到学生主体式学习的转变。在这种教育下,教师应该适当地退后,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自己的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上的转变,更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下是我对生本教育的一些认识: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一样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他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如果教学资源和方式过于封闭,往往会导致学习结果单一、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此时,学习就变得缺少个性,变成了机械式的重复和记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也会受到限制。同时,教师在反复无常的工作中也会越来越麻木和倦怠,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厌烦。因此,一个关注生命活力的开放多元的课堂对于吸引学生和挑战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生本教育回答并在实践着这一理念。生本课堂上的学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内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也是照单全收,学生处处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对学生不采取短期的评价考试而是采取评研保证学生整体地学习。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2精彩引言:1.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2.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3.克来恩:“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得他们失去力量。”4.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5.克来恩:“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史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坚持在黑板上写上‘名词’这个字,再解释说:‘孩子们,名词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想法’”。他甚至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是侮辱他们的智慧并造成困惑。6.哈尔莫斯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精彩妙喻:1.微生物有两种,一种是嗜氧的,一种是不嗜氧的。接着这个比喻,我想说,教学是嗜时间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时间的。2.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却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3.环顾四野,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该如何长进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样。4.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鞋不合脚时,脚就反对了,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荡然无存了。5.我们有时候如同某学校的厨工一样,每顿做的菜都下得咸,原因是他认为算了成本的盐必须全用上。6.一位企业家问我,什么是教学?我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于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于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于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加多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在这里,我们把“教”转化为“导”,转化为“学”了。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3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学习快乐的“灵丹妙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一、学生是活的教育资源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合适的游戏、教学环节,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以学生为中心,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作者通过学生自主证明线性代数50条定理通过这种专门的训练,证明他们比其他学生具有更高的数学成熟程度和更强的研究意识,有更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前面提到过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如何利用调动这一资源,先学后教就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在这里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以学定教结合儿童已有经验和内部资源在教师合理的教学活动中儿童变的`心灵手巧,头脑被激活了,情绪被调动了,上课变成了最美好的时光,学习成果及效率成倍的增加。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令每一个老师都心向往之。三、评价:为儿童创造创新的情境生本教育的激励机制让我为之一振:无休止的表扬与批评会使学生麻木。最重要最强有力的奖励机制就是给儿童以创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自我实现力量同科学和艺术美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人的提升。因为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生本教育体系就是促使学生奋发向上的情境。这种评价理念很多教师都懂,但是没有用心思考如何付诸实践,教师应远离这种惰性,积极探索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自主追求,积极向上;尽量把这种理念体现在教学中。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4我读过《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深受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理念的启发。这个观点独具匠心,具有新颖的见解和丰富的内涵。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在理论上有很高的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本书是新课改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对各个学段、各种教育方式都适用。阅读后,我重新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深感教育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从根本上批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发扬学生的天性,依靠学生自然的内在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它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一种让师生都感到快乐的“灵丹妙药”。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数学,因为他们是在自然天性的释放中进行学习的。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通过不断的'、游戏是一种让孩子快乐的方式,它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和心态。通过游戏,孩子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学习也变得更有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现学习已经成为了内在的需求,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赏识教育要深入教学,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时不以为然,然而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学习、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们,形成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生命本位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由成长。在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优秀教师。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5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能为不喜欢数学,乃至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带来了快乐。学生乐此不疲,焕发出光彩。没有人会拒绝快乐,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面对快乐,学生哪有不喜欢数学,不喜欢学习?教师需要真实的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做到生本教育。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三、努力打造高效的生本教育课堂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6读完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掩卷长思,我被郭教授在书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成果沉醉不已,那是我作为老师梦寐以求祈望看到的,而郭教授用两个字“生本”就做到了。这本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启发在以下两个方面:忘我——课堂教学的应有境界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越是忘我,自然的力量就越能发挥出来。人的内部自然——被我们忘却了的一种最丰饶的矿藏,就会自动地发挥作用。”他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忘我的境界: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初读到这里时我有些不解,这与教育有什么联系?当我再读并反复思考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它与教育有着如此巧妙的异曲同工之妙。脚被忘记了,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儿童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学习。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他们就会忘我的活动,儿童的热情和学习效率有了空前提高。我在思考我的课堂教学方式时,曾经采用了严厉的手段来约束学生,这样反而影响了教学中应有的和谐氛围。我一度认为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郭教授说:“教师的认识规律不一定等同于学生的认识规律。”这让我深思,开始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我明白,在课堂上,学生们需要的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空间,一个可以互相交流、唤醒、碰撞、分享的成长环境,这是师生共同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深信课堂教学是学生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人生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让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现自然的本性,感受快乐的氛围。不断地反思和实践,才能尝试出最好的方法来创造一个更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无为而为——荡涤学习的轻尘庄子强调的是无为“有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的事更多,许多事可以通过意志来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过没有意志来做成,初看到这段话。觉得字字句句说到我的心坎上”我欣赏老庄的无为哲学。我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去教授学生,希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但现在我开始反思,这样做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需求?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是否只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多加练习,而不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规律?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之后,我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呢?关键要同时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观念,调整老师与学生的心态。对于学生,让他们以“无为”的心态,轻松活泼、如理如法地学习,相信在考试中并不至于失败,语文要求的听、说、读、写的水平都可以大幅提高。培养出这样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生活中其价值并不见得比一张100分的考卷为小。应当带着乐趣、从容不迫地学习,学到一定阶段,什么考试都可以应付。总有学生妄想学习能速成,但学习是个渐进、积累的过程,绝不可能速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说:“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跟站立,大跨步奔跑,必然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累倒。第十五章又说:“孰能浊以静之以徐清,孰能安以动之以徐生?”虽讲的`是养生、练功的道理,同时也是做人、做事的法则。看打太极拳、练气功的,动作、呼吸都是慢悠悠的。做事呢,要不焦不躁,乱”浊”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悠然自得,急近事功者则往往手足无措,自乱阵脚。急功近利的“苦学”既然不可取,我们就应当“乐学”带着兴趣和乐趣学,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知道语数重要所以才去学。为了考试升学”应付父母的压力才去学。老师的作用就体现于此。正如书上所说“上无为而下有为”,我则尝试“师无为而生有为”,老师同样具备“无为”的心态,当然不是彻底无为,什么也不作,而是起“导”的作用,这就如郭思乐教授所提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在学习中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则是平等的个体,让学生信赖我,成为帮助他们的人。我正在努力尝试。期望我最终也能实现“教少学多”理想: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感谢好书,给了我一个静静沉思的机会。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7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已经摆脱了传统单一的结构和陈旧的内容。现在,我们的新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并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力求在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我们还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持续性发展,我们更加注重教与学的灵活性和特异性。这样的`课程理念与“生本教育”不谋而合。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应该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学习天性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和未来,从而充分发挥他们求知的本性。通过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探究、分工与合作,学生们可以完成归纳总结和形成结论,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最终,高效课堂将成为一个充满欢乐、兴趣和激情的学习舞台,让学生们在其中茁壮成长。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8我听说过“生本教育”很久了,但直到最近读了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专著后,才真正领悟到它的精髓。经过近十年实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让我感到耳目一新。郭教授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立足学生、放眼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在新课改背景下,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对于各个学段和教育方式都有适应性,是一本具有突破性的教育专著。“生本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从根本上批判了现有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解放老师和学生的观点,旨在发掘学生的天性,促使他们自然地发展学习能力。这种教育模式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在快乐和自由中学习,以实现“人的完美发展”的目标。在我从事高中生物教学时,我也深受其启发,尝试着将其理念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我试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例如,在教授细胞结构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细胞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其次,我也注重在课堂中营造积极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例如,在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影响时,我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在小组内交流数据和结论,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最后,我也重视课堂之外的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参加野外探索、科普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奥妙和多样性。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总之,“生本教育”是一种充满朝气和创新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我的学生能够在快乐和自由中茁壮成长。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91.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2.把可以交付给学生的知识的认识任务交付给学生,他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要求知道“为什么”,而这也就会对何时需要、何时不需要揭示知识本源作出自己的选择,找到他们合适的“度”。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而且应当给他们提供有益的经验。3.把要教的东西缩至最少。4.尽少干预的原则,即教少学多。“教”是一项十分微妙的过程。“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对方“得道”(不是指“道法”的“道”,而是指获得感悟,得到内化)。5.如果时间有剩余,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或实际活动,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提高感悟水平。6.最好的办法就是留有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活动。7.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8.整体入手,获得意义,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我们的课程与教材应当尊重这种规律。9.先学后教:“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是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教师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10.以学定教:学生会选择他最感兴趣那个点作为内核,教师也就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点作为活动的内核。始终保持学生的强烈情感和兴趣。11.以学定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将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从而在学生已有充实的认识的基础上把所得系统化;以学定教所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会促使学生主动地把知识系统化,因为系统化是他们获得丰富材料之后的自然需求。此外,教师在以学定教之中,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也将使学生的学习重点突出,系统鲜明。12.讨论:是学习的常规。事物的矛盾运动导致了事物的发展。学问是头脑中的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自己对自己进行讨论的结果。而学习者基本上是讨论者。讨论,就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儿童完全可以讨论起来,关键就是我们给了他什么问题、问题是否适合儿童。而有时为了适合儿童,我们可以把“问题的提出”也让学生做。13.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人要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它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感悟犹如人体吸收的食物的最终转化成奔流在自己血液之中的物质一样——只有后者才是主体自身的东西。感悟既然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它其实就是创新。感悟是人对自身的挑战,它总是在人的认识的前沿发生。感悟支配着学生的后继的学习。感悟是所学的或所要遵守的规则赖于拥有生命力的基础或温床。感悟的东西是不会遗忘的。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面就大。把感悟和训练结合起来,是事倍功半的做法。14.评价:注意评价那些对人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如学习态度,对第一层次的知识的掌握,基本的技能和能力等。15.值得做的事,做得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生并纠正了的错误有积极的意义。儿童的错误,常常还包含着正确和灵气。善于在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中看到他们的积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更是教师的一种科学认识。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10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一时难以述说。觉得对教育教学上师生位置的迷惘。我不禁问自己:何谓师道?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吗?郭思乐教授说:“身为教师,我们用语言来影响学生,用环境来助育学生,用活动来培养学生,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随意对其进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学生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像裁缝那样对孩子进行裁剪,也不能像理发师那样对孩子进行修剪,更不能像牙医那样对孩子进行打磨。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学生的外部,不是装饰学生,而是改变学生自身。我们可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师、牙医那样地对学生进行裁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实现,这一点似乎有点无奈。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就是学生自己,我们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去了解孩子。学生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如,人在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在自我实现是得到的高峰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都说明学生无时不刻地在运用自己的思维跟物跟人打交道。学生的这种天性,需要教育者去引导,正确地对待与呵护,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的潜能无限。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英国斯宾塞在快乐教育这本书在论述学生的潜能无限时写道:当人类没学会开发石油时,不能说这里没有石油的存在,这个地方不储藏石油,也不能说这个地方没有储藏其他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潜能不是不存在,只是一个等待人去开发,等待人去激发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教育者不能代替学习者对他们自身的潜能进行开发。苏格拉底说,教育者这种地位犹如产婆。产婆也者,再辛苦,也只是助产,而不是自己生产。教育的本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服务于这个本体的。教育最终不是为了发挥我们教师的聪明,而是要通过教师,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求的身体、心智与道德。它不是一种用固定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历程。而自我教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推动一生的力量。在自我教育方面,我认为,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自我教育,而且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该参照这一方式。这一点,在许多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身上已不断得到证实。一些从学校练习中教育出来的人,总以为教育只有在那种方式下才可能实现,总觉得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教师是不可能有希望的。其实这的确是一个误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促成他在这方面的愿望,要尽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就像他的身体一样灵敏,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他的生存能力和面临各方面考验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甚至让成人都感到吃惊,同样如果有一天你让孩子完全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生动也会使你吃惊。有这样一段语言写到很好,就以他为结束语吧: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财富,那就给他寻找财富的信心。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智慧,那就给他获得智慧的信心。如果我们不能代替孩子生活,那就给他生活的信心。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11《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提出了一种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让我重新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儿童是教育的核心,郭思乐教授在他的书中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真正理解和把握儿童这个独特存在,并将一切教育活动都以儿童为中心。尽管我们每天都与教育对象打交道,但传统观念使得我们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全面而准确,没有将儿童视为有血有肉的个体;我们的教育过程也未能从对象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出发来进行设计;我们的教育常常受社会习俗的左右,从而偏离了教育对象的本质。我们经常错误地认为,教师的教育设计就是为了儿童而设立的;我们错误地将教师的.意愿当作儿童的意愿,把教师的兴趣误认为是儿童的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迫切需要的是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即将以师为本的教育转变为以生为本的教育。然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正是忽视了教育主体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备课,试图用自己的内心想法猜测学生的内心想法,这是不足够的,并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在什么状态下学习最有效。事实上,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因此,我们需要积极调动孩子的快乐情绪,运用能够激发他们快乐情绪的方式和方法,让他们在愉快的状态下主动地学习。每个人都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孩子产生兴趣,就是教育的良机。"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话在今天和将来都不会过时。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古老法则,代表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核心原则。同样地,“引导”也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教育所面对的是一群有生命力的个体,他们不是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像裁缝那样剪裁儿童,也不能像理发师那样修剪他们,更不能像牙医那样打磨他们。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己。我们可以用语言影响他们,用环境教育他们,用活动培养他们,但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师、牙医那样直接改变他们。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要由儿童自己去实现,这似乎有些无奈。然而,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个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中的主角和主要推动者,原来是儿童自身,而我们教师只是为儿童自主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努力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总之,生本教育体系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潜力,并致力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力。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相信孩子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今天在阅读书籍时,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当然,更深入的理解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渐领悟。我期待在我的课堂上,我的学生也能够成长、学习,像这样充满希望。我期望在这美丽的教育世界里,儿童的生命与知识的生命相互交织、共同进步,谱写出完整的教育乐章。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12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我们对教育的理想是: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生本教育”旨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需作为学生自我发展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在过去,我们的课堂上,老师往往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只能坐在那里听,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的环节,但也只是一闪而过,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生本教育”要求老师放弃讲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生本教育“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三、努力打造高效的生本教育课堂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快乐的情绪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基础。愉悦的状态能够提升人的.智力水平,激发内心的热情和身体的活力。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达到最高效的学习状态,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果。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教育带来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帮助他们实现和谐发展。读完《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对于教育的观念、态度和境界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更好,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13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14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语)。学生就像花木一样,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潜质和外在表现,他们是天性的个体和浑然天成的群体,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根据不同个体特性以及群体的共性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在教学中,我通过个别谈话、阶段目标达成检测、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了所教学生已有生物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等级,同时对学生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推断,分别把学生“私下”分为目标组、边缘组、特困组三个单元,在实施教学时,我把课时学习目标分成了“高、中、低”三个能力等级,潜移默化地把目标问题分别下放给三个单元,让他们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理想)的问题,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把问题扩大化,往他们想知道的.地方去探究、去总结,最后,把三个单元研究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质,也促进了学生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充分体现自我能力(张扬天性)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释放、学会欣赏、学会审美、学会欢乐、学会尝试、学会成功,我也看到了学生久违的笑脸与开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许多。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15读完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掩卷长思,我被郭教授在书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成果沉醉不已,那是我作为老师梦寐以求祈望看到的,而郭教授用两个字“生本”就做到了。这本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启发在以下两个方面:忘我——课堂教学的应有境界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越是忘我,自然的力量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