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章节综合(京改版)_第1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章节综合(京改版)_第2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章节综合(京改版)_第3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章节综合(京改版)_第4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章节综合(京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章节综合(京改版)一、选择题1.(2024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长臂猿 B.黑猩猩 C.森林古猿 D.北京猿人2.(2023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3.(2022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2004年,我国辽宁发现了一枚睡姿恐龙化石,被命名为“寐龙”。古生物学家注意到化石呈现的睡姿与鸭、鹅的姿势很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鸟类的睡觉姿势很有可能“继承”自恐龙B.行为学研究也能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C.化石可以揭示史前动物的形态、习性等信息D.现存的各种鸟类一定是由寐龙进化而来的4.(2024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推断鸟类可能由古代的哪类动物进化而来()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5.(2023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小华同学参观自然博物馆后,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是他的参观笔记,其中有误的是()A.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唯一证据C.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D.在进化过程中,既有物种产生也有物种灭绝6.(2024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米勒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C.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不同D.实验证明了第一个细胞是如何产生的二、资料分析题7.(2023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阅读科普文,回答问题孔雀鱼凭借它鲜明的颜色和多产的繁殖特性,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鱼类。在湍急的瀑布上游和下游都有孔雀鱼分布。汛期来临时河流会溢出堤岸形成穿过森林的临时水流通道,孔雀鱼可以从下游通过临时通道到达瀑布上游。瀑布的上游和下游生境差异很大:下游环境中有多种天敌,其中最贪婪的一种是矛丽鱼;上游环境中孔雀鱼的天敌只有鳉鱼,且鳉鱼的捕食量很少。科学家发现瀑布上、下游的两种生境水域中的孔雀鱼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差异:如某一水域的孔雀鱼色彩单调、斑点较少;而另一水域的孔雀鱼色彩艳丽、斑,点丰富。对此科学家推测其原因是在危险的生境中具有保护色的孔雀鱼更易生存。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科学家进行了“水池”实验,将2000只孔雀鱼饲养在相同的10个鱼池里,部分池子分别投放天敌矛丽鱼和鳉鱼,部分池子不放。经历了大约10代孔雀鱼,观察到不同池子中孔雀鱼出现了差异。投放鳉鱼的鱼池中,孔雀鱼多有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花纹、斑点,投放矛丽鱼的鱼池中,孔雀鱼色彩暗淡,与池子底部的颜色类似。除了颜色和斑点的差异,科学家还发现,在瀑布上游水域中的孔雀鱼成熟较晚,成年鱼体型较大;而下游水域中,成年鱼体型较小且在更年轻时进行繁殖。(1)请你推测在瀑布下游的生境中,孔雀鱼多为下图所示,原因是。(2)不放天敌的池子中,孔雀鱼的颜色更倾向于(填“颜色鲜艳”或“颜色暗淡”)类型。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能够洄游到上游的鱼类本身就存在开拓新水域能力强的特点,所以引起瀑布上、下游水域中孔雀鱼形态、颜色的不同。请你判断,科学家进行的“水池”实验(填“支持”或“不支持”)此观点。(3)瀑布下游水域中的孔雀鱼,成年鱼体型较小且在更年轻时进行繁殖,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A.瀑布下游水域中成年孔雀鱼体型较小,更利于躲避天敌B.体型足够大的孔雀鱼才具备生育能力,才能繁殖后代C.成年鱼在更年轻时进行繁殖,可以使种族快速繁衍,是一种生存策略(4)综合以上分析,孔雀鱼体色的差异不仅和遗传有关,也与有关,这是的结果。

参考答案1.C【分析】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详解】现代类人猿也叫猿类,常见的有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是灵长目猩猩科和长臂猿科的统称。这些动物因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形态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所以统称类人猿。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它们都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它们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靠前肢攀援和采集食物,其采集的食物主要是树上的野果、嫩芽以及丛林中的昆虫等。故选C。2.B【分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详解】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点睛】此题考查了米勒模拟实验的结论,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3.D【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详解】A.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寐龙”的睡姿与鸭、鹅的姿势很像,说明鸟类的睡觉姿势很有可能“继承”自恐龙,A正确。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通过比较“寐龙”与鸭、鹅的睡姿可知,行为学研究也能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B正确。C.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可以揭示史前动物的形态、习性等信息,C正确。D.现存的鸟类物种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由寐龙进化而来的,鸟类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来的,D错误。故选D。4.C【分析】1986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的辽西鸟和孔子鸟等化石又进一步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详解】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故选C。5.B【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据此解答。【详解】AC.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证据。人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AC正确。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故B错误。D.现代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故D正确。故选B。6.D【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详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锅稀薄的热汤,随着原始降雨流入其中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场所,A正确。B.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封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B正确。C.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层,原始大气层中的气体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C正确。D.米勒实验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并没有证明第一个细胞是如何产生的,D错误。故选D。7.(1)B下游的生境中,捕食者多且凶猛,斑点少、颜色暗淡的孔雀鱼更易存活(2)颜色鲜艳不支持(3)B(4)环境(天敌、捕食者)自然选择【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地进化。【详解】(1)孔雀鱼多为下图B所示,原因是下游的生境中,捕食者多且凶猛,斑点少、颜色暗淡的孔雀鱼更易存活。(2)不放天敌的池子中,孔雀鱼的颜色更倾向于颜色鲜艳类型;因为在没有添加天敌矛丽鱼存在的环境中,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平均每条鱼的斑点数逐渐增大。可能由于斑点多的雄性个体更容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该类型个体的比例增多;由于能够洄游到上游的鱼类本身就存在开拓新水域能力强的特点,所以引起瀑布上、下游水域中孔雀鱼形态、颜色的不同。科学家进行的“水池”实验不支持此观点。对此科学家推测其原因是在危险的生境中具有保护色的孔雀鱼更易生存。(3)瀑布下游水域中成年孔雀鱼体型较小,更利于躲避天敌,而得以生存,同时成年鱼在更年轻时进行繁殖,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