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动物的行为(京改版)_第1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动物的行为(京改版)_第2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动物的行为(京改版)_第3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动物的行为(京改版)_第4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动物的行为(京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动物的行为(京改版)一、选择题1.(2023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下列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的是(

)A.借助放大镜研究屎壳郎滚粪球的过程B.借助望远镜和照相机研究鸟类繁殖期的活动C.用摄像机拍摄猎豹追击猎物的过程D.用声波干扰水体,研究海豚对不同声波的反应2.(2023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瞪羚是群居动物,臀部有白斑,可作为一种报警信号,将捕食者出现的信息告诉种内同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色臀斑是瞪羚个体间的交流信号 B.瞪羚发出报警信号属于防御行为C.瞪羚群中的个体间会相互合作 D.群体生活降低了瞪羚的生存机会3.(2023北京东城初二上期末)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行为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B.动物的行为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之分C.学习行为没有遗传因素的作用 D.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4.(2023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下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各选项的四个概念分别代表Ⅰ、Ⅱ、Ⅲ和Ⅳ,其中逻辑关系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生物、无细胞的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B.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C.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D.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5.(2024北京东城初二上期末)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6.(2023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人们可以利用食物作为奖励来训练小狗握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狗获得握手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B.若无食物奖励,握手行为会消退C.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狗握手是学习行为D.小狗建立握手这类行为,有利于适应复杂环境7.(2022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臭鼬在遇到威胁时可释放出奇臭的气体。这种行为属于(

)A.节律行为 B.领域行为C.防御行为 D.摄食行为8.(2022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分子生物技术等对野外的华北豹进行观察和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雄豹利用尿液、粪便标记领地,所散发的气味可以实现个体间的信息交流B.利用红外相机可以记录华北豹的行为、出现频次、分布区域C.粪便上有肠道黏膜脱落的细胞,可以提取遗传物质作为鉴定物种的依据D.幼崽随母豹学习捕猎的行为不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9.(2022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同学们探究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在迷宫出口位置设置食物岛,小鼠经过尝试可在此处获得食物。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小鼠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B.这种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C.多次尝试后,小鼠到达食物岛的时间会缩短D.改变食物岛的位置,小鼠会一直按原路线走10.(2022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北京密云水库周边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中华蜜蜂保护区。中华蜜蜂群体由一只蜂王、几百只雄蜂和几万只工蜂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中华蜜蜂具有社会行为 B.蜂群成员间分工明确C.成员之间有信息交流 D.不同分工的蜜蜂形态相同11.(2022北京东城初二上期末)下列各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蚂蚁搬家、孔雀开屏 B.鲟鱼洄游、鹦鹉学舌C.蜘蛛织网、惊弓之鸟 D.狗辨主人、老马识途二、实验探究题12.(2024北京东城初二上期末)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脑神经细胞外沉积大量有神经毒性的β-淀粉样蛋白导致的。研究人员进行有关实验。(1)利用如图1所示的迷宫对小鼠进行实验。在迷宫的八个臂中,随机选4个臂,每臂在最外端处放1颗食粒,让小鼠自由活动,直到吃完所有食粒。每天训练两次,然后测试记录小鼠行动轨迹。在迷宫实验中正常小鼠和AD小鼠的轨迹如图2.①训练后进行测试,小鼠尝试吃完所有食粒的行为属于行为。由图2可知,小鼠多次进入已经吃过食粒的臂中,错误更多,能力较弱。②以下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实验用的小鼠性别相同b、实验前让小鼠熟悉迷宫c、训练测试前让小鼠处于饥饿状态d、放置小鼠喜欢吃的食物(2)为了探究有氧运动对小鼠AD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多只AD小鼠均分为4组,第1组不运动,第2、3、4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五个月后与正常小鼠一起进行迷宫实验,结果见图3.①本实验中组起对照作用。②图3显示,说明高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对小鼠AD有显著改善作用。(3)科研人员在以上实验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他们检测上述小鼠的,得到图4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说明。13.(2023北京东城初二上期末)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蜂(意蜂)是我国常见的蜜蜂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的蜜蜂在采集花粉、花蜜行为上的差异,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意义。(1)蜜蜂是社会性昆虫,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等,成员之间具有明确的。其中工蜂在蜂群中承担哺育、采集、守卫等工作,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工蜂完成这些工作属于行为。(2)工蜂的触角具有嗅觉感受器,对花粉、花蜜的气味敏感。当这类物质刺激触角时,口器会伸出,称为伸吻反应。为研究不同品种的蜜蜂以及不同采集蜂(含采粉蜂和非采粉蜂)对蔗糖的敏感性,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1:有研究表明,与意蜂相比,中蜂更善于利用花小且分散、流蜜量少的零星蜜源,据此有人提出假设:中蜂对糖的敏感性高于意蜂。本实验的结果(填“能”或“不能”)支持这个假设,判断依据是。(3)为比较不同日龄意蜂学习能力的差异,科研人员进行了进一步实验。步骤一:将发育为成虫后6,12,18日龄的工蜂分别用糖水刺激触角,通过观察有无伸吻反应进行筛选。步骤二:将选出的工蜂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训练:每只工蜂训练四次,每次训练间隔10分钟。第2~4次训练时,若工蜂在给予香叶醇气味刺激的3秒内发生伸吻反应,则表明训练成功。实验结果如图2:①步骤一中,应(填“保留”或“淘汰”)不能对糖水产生伸吻反应的个体。②由图2可知,第1次训练时工蜂均未对香叶醇气味刺激表现出伸吻反应。第2~4次训练时,部分工蜂对香叶醇气味刺激产生伸吻反应,说明这些工蜂形成了(填“简单”或“复杂”)反射。实验结果表明,工蜂对香叶醇气味学习效果随训练次数增加而加强。③通常6日龄和12日龄工蜂主要负责巢内工作,18日龄工蜂主要从事采集花蜜等巢外工作。但在某些情况下,未达到18日龄的工蜂也有提前出巢采集的行为。图2显示,经过训练,12日龄的工蜂表现出,说明这些工蜂具备了出巢采集的能力。14.(2024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蜜蜂蜂群中的工蜂找到蜜源后,会返回蜂巢,做出有规律的动作,称为蜂舞。蜂舞的角度和持续时间分别指示蜜源的方向和距离。为研究新工蜂蜂舞的准确性是否需要老工蜂的“言传身教”,研究者设计了A、B两组蜂群,记录蜂舞的角度和时间,结果如下表。组别蜂群组成新工蜂第一次采蜜后的蜂舞新工蜂连续采蜜20天后的蜂舞与正确方向的偏离角度(度)与正确蜂舞的时间偏差(毫秒)与正确方向的偏离角度(度)与正确蜂舞的时间偏差(毫秒)A无采集经验的新工蜂3820524135B无采集经验的新工蜂和有采集经验的老工蜂301302370(1)B组蜂群中加入老工蜂,其目的是使B组中新工蜂能够。(2)为保证实验结果不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应选择的新工蜂。(多选)a.来自同一蜂群

b.一定数量

c.生长发育状态一致(3)本实验以与正确蜂舞的偏离角度和作为衡量蜂舞准确性的指标。(4)由结果可知,B组新工蜂第一次采蜜准确性比A组,依据是。连续采蜜20天后A、B两组新工蜂蜂舞准确度均有提高,这说明;但不同的是,其中能够准确指示蜜源(填“方向”或“距离”)更加依赖向老工蜂学习。(5)“蜂群崩溃失调症”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现象,蜂群中大量的成年工蜂短时间内突然在巢外失踪。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蜂群崩溃失调症”对蜂群以及对自然界的影响:。三、资料分析题15.(2022北京东城初二上期末)通常人们认为:只有高等动物才能完成“通过拉绳来获取食物”这类非自然的高难度觅食操作。近来,科员人员用熊蜂做了相关研究,探讨低等动物能否完成同样操作。(1)熊蜂属于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群体中有负责繁殖的蜂王和雄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和喂食等其他工作的工蜂,它们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本实验应选取蜂群中的来进行。(2)实验装置如图1:透明玻璃台下有一蓝色假花,假花中央装有糖水。一根绳子与假花相连,绳子的另一端延伸至透明玻璃台外可被熊蜂接触。玻璃台下缝隙高度较小,熊蜂不能钻入,只能通过拉绳将假花拽到玻璃台边缘,才能成功取食喝到糖水。①为保证实验效果,你认为必需要做的处理有。a.实验前几天让熊蜂适应直接从假花中喝糖水b.实验前2小时不喂食,使参与测试的熊蜂处于饥饿状态c.每次实验中假花与玻璃台边缘的距离保持一致②实验测试了82只熊蜂,有64只成功取食。每只成功的熊蜂再重复相同测试步骤,记录成功取食需要的时间,结果见图2。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成功取食需要的时间。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后几次熊蜂成功取食是行为。这种行为由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熊蜂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3)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在第一次成功拉动绳子之前,熊蜂的时间大部分用于试图钻入透明玻璃台下的缝隙接近糖水,简称“挤缝”。研究人员推测“挤缝”时熊蜂头向缝里挤,足向后蹬,才可能勾动绳子,也就是说“挤缝”行为是第一次成功拉绳的前提。研究人员利用图3装置,用一批(填“经过”或“未经过”)测试的熊蜂进行实验。若结果为,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参考答案1.D【分析】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详解】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用放大镜研究屎壳郎、借助望远镜和照相机研究鸟类、用摄像机拍摄猎豹,这些都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都属于观察;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属于实验法。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D【分析】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详解】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群体内需要有传递信息的“语言”,如动作、声音等,个体间会相互合作,白色臀斑是瞪羚个体间的交流信号,发出报警信号属于防御行为。瞪羚进行群体生活,个体进行警戒的时间减少,捕食的机会就增多,增加个体生存机会。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C【分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详解】A.动物的行为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A正确。B.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B正确。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C错误。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所以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D正确。故选C。4.D【分析】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一般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社会行为是指动物群体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和等级关系。【详解】A.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生物根据细胞数目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A正确。B.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B正确。C.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C正确。D.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是指动物群体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和等级关系,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用题图来表示,D错误。5.D【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详解】A.蜜蜂的舞蹈动作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位置、方向,A不符合题意。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是通过叫声吸引异性的注意,因此都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是告诉雄蜂自己的位置,对工蜂有管理作用,C不符合题意。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把海水染黑,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不是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故选D。6.A【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详解】A.小狗获得握手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故A错误。B.动物的学习行为形成后,如果不经常强化,可能会消退,所以若无食物奖励,握手行为会消退,故B正确。C.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狗握手是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故C正确。D.小狗建立握手属于学习行,有利于适应复杂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故D正确。故选A。7.C【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详解】A.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包括昼夜节律、月运节律(潮汐节律)、季节节律,A错误。B.领域行为是指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如“狗撒尿做标记”是狗的领域行为,B错误。C.动物表现出来的,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所以,臭鼬在遇到威胁时可释放出奇臭的气体。这种行为属于防御性为,C正确。D.摄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D错误。故选C。8.D【分析】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详解】A.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雄豹利用尿液、粪便标记领地,所散发的气味可以实现个体间的信息交流,正确。B.红外相机是利用红外线来成像的相机,它除了用普通光线外,还能根据红外线的热量来形成画面,有一点类似透视的效果。因此,利用红外相机可以记录华北豹的行为、出现频次、分布区域,正确。C.粪便上有肠道黏膜脱落的细胞,我们可以从肠上皮细胞细胞核中提取遗传物质DNA来鉴定物种,正确。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幼崽随母豹学习捕猎属于学习行为,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错误。故选D。9.D【分析】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详解】A.小白鼠通过多次尝试,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获得食物,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此项正确。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此项正确。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小鼠经过反复尝试、不断失败,其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最终通过迷宫的速度越快,此项正确。D.小鼠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改变食物岛的位置,小鼠会重新经过反复尝试、不断积累经验,找到新路径通过迷宫,此项不正确。故选D。10.D【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详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如:蜜蜂营群体生活,一个蜂群通常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和几百只雄蜂组成。蜂王专门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工蜂承担了采粉、酿蜜、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大部分工作。就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蜂群成员间可以信息交流而有利于生存;不同分工的蜜蜂形态各不相同,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1.A【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详解】蚂蚁搬家、孔雀开屏、鲟鱼洄游、蜘蛛结网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鹦鹉学舌、惊弓之鸟、狗辨主人、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故选A。12.(1)学习ADacd(2)13、4的错误明显减少(3)β-淀粉样蛋白含量中等强度运动对小鼠AD有显著改善作用【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1)①小鼠尝试吃完所有食粒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图2分析可知,AD小鼠多次进入已经吃过食粒的臂中,错误更多。②a.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该实验用的小鼠性别等要相同,有利于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a正确。b.实验前让小鼠熟悉迷宫会影响实验结果,因为实验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b错误。c.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正常进行,c正确。d.放置小鼠喜欢吃的食物,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有利于实验的有效实施,d正确。故选acd。(2)①了探究有氧运动对小鼠AD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多只AD小鼠均分为4组,第1组不运动,第2、3、4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可知第1组不运动,根据对照实验原则,本实验中1组起对照作用。②根据图3中柱状图分析可知,3、4组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可以说明高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对小鼠AD有显著改善作用。(3)科研人员在以上实验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他们检测上述小鼠的β-淀粉样蛋白含量,得到图4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说明中等强度运动对小鼠AD有显著改善作用。13.(1)分工先天性(2)不能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时,无论何种采集蜂,中蜂的伸吻反应率均低于意蜂(3)淘汰复杂/条件与18日龄的伸吻反应率相差不大【分析】1.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蜜蜂是社会性昆虫,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等,成员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其中工蜂在蜂群中承担哺育、采集、守卫等工作,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工蜂完成这些工作属于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2)根据曲线图可知,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时,无论何种采集蜂,中蜂的伸吻反应率均低于意蜂。所以,本实验的结果不能支持“中蜂对糖的敏感性高于意蜂”的假设。(3)①伸吻反应是表明训练是否成功的指标,因此步骤一中,应淘汰不能对糖水产生伸吻反应的个体。②复杂反射是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由图2可知,第1次训练时工蜂均未对香叶醇气味刺激表现出伸吻反应。第2~4次训练时,部分工蜂对香叶醇气味刺激产生伸吻反应,说明这些工蜂形成了复杂反射。③通常6日龄和12日龄工蜂主要负责巢内工作,18日龄工蜂主要从事采集花蜜等巢外工作。但在某些情况下,未达到18日龄的工蜂也有提前出巢采集的行为。图2显示,经过训练,12日龄的工蜂表现出与18日龄的伸吻反应率相差不大,说明这些工蜂具备了出巢采集的能力。14.(1)向老工蜂学习(2)abc(3)时间偏差(4)高B组新工蜂指示的蜜源偏离角度和时间偏差都较小经验积累有助于提高蜂舞准确度距离(5)对蜂群的影响:工蜂数量减少,群体捕食效率降低。对自然界的影响:蜜蜂消失影响植物传粉【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动物通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等叫做动物语言。【详解】(1)蜜蜂具有学习能力,B组蜂群中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