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评(卷)

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诗文之美(共36分)

漫篇的诗文丰盈了青春路上的时光。为了寻觅诗文的魅力,班级将开展以“诗文读写时光”为主题的语文

活动,请完成1—10小题。

【任务一:尽书大美诗词】

1.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7分)

唐诗自是蕴含着各色大美:“长风破浪会有时,”洋溢着李白的自信乐观;刘禹锡《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要用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长长短短的词句是炽热的:它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的美好祝愿;更是《沁园春•雪》中“,欲与天公试比高”的

昂扬气概。

【任务二:品悟诗中意象】

天地如此壮阔,长天大地之间,生长着万物和人。天地山川的巨变,万物草木的生长人的命运变迁和

人生的细微动静,巧然合力下凝聚成诗。而培育我们的“诗心”,需要从意象始,意象是传递诗情、诗意、

诗境的载体。不管是明月、啼鸟、菊花、春蚕,还是江水、樱桃芭蕉,千百年来,它们在自然中美丽着,

也在中国的诗歌中绽放着。含蓄深沉的诗人们从未会大声地直接说——我喜、我悲、我愁。而是一定会把

自己的情感托付给一个意象。这种或明或暗的意象,作为一种载体,通过心灵的息息相通,一直流传到今

天。今天的我们总会有那么一个崭时,那么一个契机,想寻找真实的自己,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

意象开始,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2.阅读以上文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妍或暗”一词中“妍”的读音是“ydn”,“崭时”一词正确的写法是“暂时”。

B.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单句,句子的谓语是“凝聚”。

C.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D.由此可见,意象是诗人感情的寄托,就像《乡愁》中的“邮票”“海峡”“新娘”者B;光中乡愁情感的具

体表现。

3.艾青善用意象的组合表情达意,《我的思念是圆的》中一个个日常的意象凝聚成诗人的所念。请你仿照

画线句写两句小诗,表达中秋时节你的一种情思念想。(4分)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我的思念是圆的

【任务三:寻味诗意名著】

《水浒传》沿用了以诗词韵文入小说的笔法,这对于小说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起到了辅助作用。阅读

以下材料,完成第4—5题。

【材料一】

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

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

【材料二】

西江月

宋江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寻阳江口。

诗日: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4.【材料一】中描写的人物是《水浒传》中的(人名),绰号,他曾是江州牢里

的一个小牢子。(2分)

5.【材料二】中的文字是宋江题在涪阳楼上的诗词,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宋江的形象(4分)

【任务四:探赏古典意蕴】

6.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欢乐的宴饮场景,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宴衬

托诗人内心的悲苦。

B.“怀旧空吟闻笛赋”一句,诗人引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被贬时间之久,也抒发了诗

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运用拟人的手法,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

O

D.《行路难》用浪漫的笔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朗读时,感情基调应是抑郁愤慨,深沉忧虑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犯其境。元哭请和,

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

淹目:“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⑧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日:“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

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

7.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2分)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3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2)微斯人微;

(3)命为陕西宣抚使命: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故贼亦不敢犯其境。

10.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4分)

二、文学之约(共24分)

(一)陪考

①那年,我参加高考,心里既紧张又忐忑。回到家,我对父亲说:“你陪我去高考吧?别的同学都有

家长陪。”

②父亲正在堂屋内编一只柳筐,抬头笑吟吟地看着我,嘴里只吐出一个字:“好!”

③考场在市区的一所中学里,而我家住在偏远的郊县农村,离市区有二十多公里。我和父亲在高考前

一天坐车到市里,然后在考场附近找一家小旅馆住下,第二天再进入考场。为了能让我晚间休息好,父亲

特地订了个两人的小单间。小单间里面有两张床,我想,我和父亲正好一人一张。

④在旅馆里安顿好后,父亲又特地带着我去考场“踩点儿”,熟悉一下考场的位置、行车路线,以及考

场周围环境等具体情况。再回到旅馆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父亲看了看窗外,转头对我说:“你早

些睡吧,好好养足精神,明天好好考!”之后又说:“天热,我睡不着,旅馆旁边有个小公园,我去那里

凉快凉快。”

⑤我感到身体有些疲乏,便胡乱地答应了一声,脱了衣服倒在床上,不一会儿便呼呼睡着了。

⑥翌日,我一觉醒来,发现父亲不在,床铺收拾得齐齐整整,床单也平展得没有一丝皱痕,就好像昨

晚根本没有人睡过似的。我刚洗漱完毕,父亲拎着油条、豆浆和茶叶蛋从门外走了进来:“快过来吃饭,

咱们早点去考场。"吃饭时,我发现父亲脸上有些倦色,还不断地打着哈欠,便问他是不是昨晚没有睡好?

父亲笑笑说:“睡惯了家里的床,冷不丁在旅馆睡,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⑦第一天考试考下来,自我感觉考得还不错,卷面答得满满登登,没留下一块空白。父亲听了很高兴,

去外面买了烤鸡腿犒劳我,而他却就着白菜吃着早晨剩下的干油条。我咬了一口烤鸡腿,然后递给父亲。

父亲抬手把鸡腿挡了回来:“你吃,你考试,脑袋需要营养。”

⑧晚饭后,父亲又像昨天那样,对着我扔下一句:“你早些睡吧,好好养足精神,明天继续好好考!”

然后就又出门去公园里纳凉了。

⑨很快,三天高考匆匆过去了,我和父亲又坐着大巴车回到郊县农村的家里。当天晚上,垂在父母隔

壁屋里的我,无意中听到了父母的一番对话——

⑩“孩他妈,帮我按下腰吧?我的腰快要痛折了!”

⑩''孩他妈,帮我按下腰吧?我的腰快要痛折了!”

⑪“咋?腰痛病又犯了?”

⑫“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睡了整整三个晚上,腰痛病能不犯吗!”

⑬“不是住在旅馆里吗?你去公园的长椅上睡觉做什么?”

⑭“你不是总说我睡觉打呼噜声音大得像牛叫吗?我怕在旅馆睡,影响咱儿子休息,耽误他高考!”

⑮……

⑯那一刻,躺在床上的我,泪如泉涌。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1.精读散文第③至第⑦自然段,概括父亲为我做的事情,填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订两人的小单间一

一去公园纳凉(睡觉)一为我买早餐一

12.第⑮段只有省略号,没有一个文字,但它却和文字一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联系上下文,将省略号还

原成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50字左右)(5分)

13.文章鉴赏可以是对某个句子或段落的鉴赏,也可以是对文章整体的鉴赏。整体鉴赏首先要选好鉴赏的

角度,如主旨、人物、写法、语言等角度。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陪考》一文的鉴赏,其中空缺处需要你来

补充(不少于80字)。(6分)

在你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总有父爱伴你左右。高考改变人生命运,为了能让我全力以赴,

o这就是父亲,他是一座山,伟岸而坚强!他给予我的爱,像无垠的海,浩瀚而深沉!

(二)欣赏别人是一种智慧

①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人不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许。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欣赏自己,自夸自赞

者多;欣赏别人,夸人赞人者少。君不见,在当下常有这么一种现象:欣赏别人大多是敷衍客气而已,很

少见到赞人具体优点和长处;欣赏别人大多是鸡蛋里挑骨头,很少见到赞人真心实意,彼此之间因见解不

同、观点不合,便唇枪舌剑,嘲讽揶榆对方,甚至口出狂言,有失风范……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

看到的是欣赏自己很容易,而坦坦荡荡地欣赏别人却很难。

②善于欣赏别人,是一个人度量、格局和谦恭品行的体现,更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这是古人用经验

教训告诉我们的一个常理。就拿楚汉争霸中的刘邦和项羽来说吧。刘邦原为一介平民,出身农家,发迹前

只是一个亭长。项羽比刘邦则显赫得多,将门之子,才气超人,力能扛鼎,神勇威猛。在楚汉之战中谁都

不相信刘邦会打败项羽。然而,事实却超出人们的意料,项羽败给了刘邦。刘邦成了西汉开国皇帝,而项

羽却自刎乌江。

③为何?刘邦有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正因为刘邦

有“智”又有“明”,他知道自己的短处,也了解部下的长处,并善于赏之用之,从而成就了他开国皇帝之

梦。项羽则不然,他长处过人,刚愎自用,不仅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优点,更谈不上欣赏别人和善用人才,

还嫉妒贤能,容不下韩信、陈平这样的帅才、智囊,迫使他们投奔刘邦,站到自己的对立面。唯一死心塌

地辅佐他的谋臣亚父范增,还被他气走,发疽而死。“超人”变成了孤家寡人,能不败吗?刘邦总结项羽失

败的教训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④欣赏别人,不是恭维、吹捧,更不是无原则的夸奖和投其所好的精神按摩。欣赏别人是建立在客观

事实基础之上的真实和来自内心的真诚,是心口如一的赞美,是对别人优点的肯定和认可。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有一双慧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万物都有瑕疵,没有“慧眼”的人,看到的只有''瑕疵”;有

“慧眼”的人,看到的是“瑕疵”中的美。正如罗丹所说:“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人人都有缺点,当然也有优点,关键看你有没有发现和欣赏别人优点的智慧,这智慧就是海纳百川的宽容

和气度。花放在懂得欣赏的人面前,才显得美丽。正如有人所说,一棵树,若花不好看,也许叶子好看;

花叶都不足观,也许枝干错落有致;花叶枝干皆不中看,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

远远地看起来,流露出几分美感。只要你肯去欣赏它,总可以发现它的美。

⑤真诚地欣赏赞誉别人,可以“以人为镜”,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可以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让自己的事

业变得更辉煌;可以拉近人的距离,让社会变得更和谐。

⑥欣赏别人是一种智慧。让我们学会欣赏别人吧!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与选文“欣赏”的含义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敷衍客气的表扬B.有所需求的恭维

C.客观公正的评价D.内心真诚的赞美

16.某同学说:“我想变得更优秀,但感觉周围的同学都很普通,都不能成为我学习的榜样。”请运用选文

观点,给该同学提两条建议。(4分)

三、真情流露(共40分)

写作时,一些同学常常为没有新颖的写作素材而苦恼。其实,只要善于观察与思考,我们就能发现好的素

材,并发现其背后不一样的情感或道理。

17.“苦恼”是我们常遇到的事,请你以“苦恼的背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

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

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山西省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评答案

九年级语文

一、诗文之美(36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舞银蛇原驰蜡

2.B

3.评分要求:选择合适的意象,流畅表达一种思念的情感即可。

4.人名:李逵(或李铁牛)绰号:黑旋风

5.示例:宋江的这一诗一词都是他发泄不满并借以咏志之作。从“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

牙忍受”等词句可以看出宋江自视颇高,壮志未酬;酒醉后写的七绝诗句则表现了宋江不满现状,图谋造

反的形象。

6.A

7.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何乎

8.(1)探求(2)如果没有(3)任命

9.(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每句2分。重点词“以”“故”“亦”“犯”漏译或错译均要适当扣分)

10.示例范仲淹把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虽屡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就像【乙】文

中写他治军、治边有方,巡视边关为朝廷分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

二、文学之约(24分)

11.带我去考场“踩点儿”买烤鸡腿犒劳我

12.评分要求:这段文字可描写、议论,也可抒情(1分),意在表现我内心的震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