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江西专用)_第1页
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江西专用)_第2页
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江西专用)_第3页
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江西专用)_第4页
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江西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江西专用)(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8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第1-14课。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18世纪末中英贸易情况。为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的做法是(

)年份商品输出(入)输出(入)金额1781—1790年中国输英茶叶9600(万银元)1781—1793年英国输华货物1600(万银元)A.发动侵华战争 B.大量走私鸦片 C.划分“势力范围” D.中英协议关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末中英贸易情况”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英的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B项正确;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侵华战争,排除A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排除C项;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协议关税,排除D项。故选B项。2.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A.对清政府的失望 B.反抗侵略的决心C.变法维新的思想 D.民主自由的主张【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可知反映的是英国的侵略,题干“不共戴天,誓灭英夷”反映了广东人民反抗英国侵略的决心,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对清政府失望的信息,只是对英国的态度,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梁等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只是在表达反抗英国侵略的决心,没有涉及民主自由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有人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外一个人”最有可能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德国 D.俄国【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和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是主谋,美国和俄国是帮凶,“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指的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俄国,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D项正确;曾国藩和李鸿章是晚清大臣,排除AB项;德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武汉的汉口里是浓缩了百年前大汉口历史文化风貌的仿古街区,是老汉口的缩影。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中国出现了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主要是由于(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末庚子事变的爆发 D.洋务运动的客观推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态,1856年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汉口、南京等一系列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开辟为外资商行的增多创造了条件,因此外资商行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项正确;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反而对外国商品贸易起到强烈的抵制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清末庚子事变的爆发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的侵华战争,时间与题干中“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不符,排除C项;洋务运动兴起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分别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纲领性文件的突出特点分别是(

A.平均分配与君主专制 B.男女平等与君主专制C.平均分配与学习西方 D.学习西方与君主立宪【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是指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所以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学习西方治国,C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它的最突出的特点不是君主专制,排除AB项;《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学习西方,排除D项。故选C项。6.19世纪70年代,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的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 C.左宗棠 D.奕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力主收复新疆”和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故选C项。7.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了铁甲舰“平远号”,制造此舰的目的(

)A.发展资本主义 B.发展海外贸易 C.维护清朝统治 D.进行科学考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了铁甲舰‘平远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维护自身统治而发起的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的自救运动。因此,洋务派通过创办一系列军事、民用工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其目的不可能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铁甲舰属于军事方面的内容,与发展海外贸易和进行科学考察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8.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邓世昌可归入的栏目是(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故应列入“甲午英烈”栏目,A项正确;邓世昌是致远舰管带,属于清政府官员,不属于农民领袖,排除B项;“禁毒先驱”是指林则徐,排除C项;“变法志士”是指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排除D项。故选A项。9.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答案】D【解析】据题干“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结合可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主要的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一变化反映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D项正确;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洋务运动失败的信息,反映的是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入,排除A项;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与题意不符,题干中反映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入,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与题意不符,题干未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反映的资本输出加剧,排除C项。故选D项。10.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评价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过于贪大求全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树敌太多缺少社会支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和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树敌太多,缺乏群众基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未体现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和“变法措施过于贪大求全”,排除AB项;材料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树敌太多缺少社会支持,“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说法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11.庚子(1900年)是19世纪的最后一年,辛丑是20世纪的最初一年。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场农民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使列强认识到“中国尚有无限蓬勃生气”。该运动主张(

)A.有田同耕 B.反清灭洋 C.扶清灭洋 D.民主共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庚子(1900年)是19世纪的最后一年,辛丑是20世纪的最初一年。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场农民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使列强认识到中国尚有无限蓬勃生气”可知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主张扶清灭洋,C项正确;有田同耕、反清灭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张,排除AB项;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烧圆明园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④虎门销烟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④①②③,C项正确;①②③④、②①④③、③②①④的排序不符合时间先后顺序,排除ABD项。故选C项。13.“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材料意在强调三民主义(

)A.主张推翻清朝 B.指导了辛亥革命C.坚持以民为本 D.核心是民权主义【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民有、民治、民享”“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强调人民,也就体现了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C项正确;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行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中这番讲话强调的是三民主义的内涵,没有提及辛亥革命的意义,排除B项;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但题干中这番讲话强调的是三民主义的内涵,排除D项。故选C项。14.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位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与发展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孙中山、武昌起义”和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为集中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要求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题干示意图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与发展的过程,B项正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题干反映的只是探索之一,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C项;题干的示意图中没有提到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1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近代“自觉化”进程,初步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政治与社会基础。下列描述与该学者观点一致的是(

)A.从“革命”到“建设” B.从“封闭”到“开放”C.从“王朝”到“国家” D.从“天下”到“世界”【答案】C【解析】据题干“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近代‘自觉化’进程,初步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政治与社会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成立了中华民国。因此,辛亥革命是从“王朝”到“国家”,C项正确;从“革命”到“建设”是中共八大的召开,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从“封闭”到“开放”是指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从“天下”到“世界”是指新文化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A.黄花岗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蔡锷领导的这场斗争史称护国战争,C项正确;黄花岗起义是在辛亥革命以前,排除A项;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C项。17.下图是一幅绘制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的民国的青年人。该漫画反映出(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D.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四年”即1915年,图片中象征着帝王的龙钳住了民国的青年人等信息,反映了面对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在文化领域里制造尊孔复古的逆流等问题,启迪国人的觉悟推行思想解放势在必行,D项正确;当时并不存在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的事实,清朝覆亡后,并未出现大的复辟行动,排除A项;袁世凯的立宪没有得到民众支持,排除B项;民国四年旧势力的强大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革命派并未广泛地发动群众,因此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18.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文学革命 B.弘扬传统文化 C.提倡自由平等 D.否定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可知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B项正确;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弘扬传统文化,非提倡自由平等,排除C项。辜鸿铭的言论没有否定西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19.下面是五四运动爆发后社会各界的反应,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学生:用切实方法,挽救危亡工人:自愿全体齐心,即行罢工商人:吾辈牺牲光阴、金钱,纯自出良心救国之主张……A.凝聚了民族力量 B.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C.改变了社会习俗 D.抨击了旧道德旧文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和商人都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这次运动凝聚了民族力量,A项正确;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排除B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抨击了旧道德和旧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20.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轮廓”。这反映()A.新文化运动的逐步兴起 B.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和所学可知,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有利于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理解,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项正确;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与材料“1920年春”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的结论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21.有学者说,曾一度梦幻般的中国在19世纪中期被无情地蒙上了肮脏、落后的阴影,中华民族一直在屈辱中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步履蹒跚】材料一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而英国人却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作了周密的准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屈辱深重】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1861年4月,英国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的女王而命名为维多利亚港,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探索艰辛】材料三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造成近代前夜中英双方在经济上差距的原因。(4分)(2)简述英国占领“维多利亚港”的历程,并从社会性质角度说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4分)(3)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以其独特的武装斗争方式进行救国道路探索。请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分)【答案】(1)原因: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中国仍然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4分)(2)历程: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从而控制海港。(2分)从社会性质角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步滑落到文明的底部。(2分)(3)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2分)【解析】(1)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的对比,可从经济形态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中国仍然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2)历程:根据材料二“1861年4月,英国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的女王而命名为维多利亚港”,可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分析,例如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从而控制海港。从社会性质角度: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影响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步滑落到文明的底部。(3)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三“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并结合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22.近代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拆铁道,拔线杆,紧急破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经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会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1)结合材料一,评价“义和团运动”,并指出其性质。(4分)材料二

“洋务运动如同打开了潘多拉匣子一样,不自觉地引发了中国从防务现代化向其他领域的现代化纵深发展的历史潮流。”——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2)结合材料二,列举史实说明洋务运动从防务现代化向其他领域的现代化纵深发展。(4分)材料三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3)结合材料三,指出方案核心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4分)【答案】(1)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以及愚昧性;义和团运动展现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分)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2分)(2)说明:在民用工业方面,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现代化。此外,洋务派还注重人才培养,创办了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有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持。(4分)(3)核心:发展资本主义。(2分)理由: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要求改革封建制度,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戊戌变法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抨击了封建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因此说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2分)【解析】(1)评价:根据材料一“拆铁道,拔线杆,紧急破坏火轮船”可得出,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以及愚昧性;根据材料一“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可得出,义和团运动展现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性质: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的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2)说明: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如同打开了潘多拉匣子一样,不自觉地引发了中国从防务现代化向其他领域的现代化纵深发展的历史潮流”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可知,除了防务现代化,洋务运动还推动了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发展。在民用工业方面,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现代化。此外,洋务派还注重人才培养,创办了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有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持。(3)核心:根据材料三“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可得出,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理由:结合所学戊戌变法的知识,可从其历史地位和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第一次要求改革封建制度,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戊戌变法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抨击了封建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因此说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23.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诸多英雄,他们的精神传承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禁烟壮举】材料一

(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销毁大批鸦片,……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摘编自□□□纪念馆·生平简介(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这一壮举有何历史意义。(3分)【甲午忠魂】材料二

(邓)世昌乘致远。……战既酣,致运弹将罄,世昌誓死敌。……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摘编自《清史稿》(2)材料二与哪一战役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3分)【革命义举】材料三

革命党人……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伏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摘编自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3)依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是怎样看待黄花岗起义的。(2分)【精神千古】材料四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摘编自《邓世昌》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摘编自林觉民《与妻书》(4)材料四表现了近代史上英雄志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答案】(1)人物:林则徐。(1分)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分)(2)战役:黄海海战。(1分)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清政府军备废弛;日本国力强大。(2分)(3)评价:黄花岗起义使革命党人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同时革命党人的浩然正气震动了全国,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2分)(4)精神品质: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视死如归的精神。(2分)【解析】(1)人物:根据材料一“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销毁大批鸦片”和结合所学知识,林则徐主张禁烟,并于1839年在虎门集中销毁收缴的鸦片。意义:根据材料一“表现了伟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