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新乡市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是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必然要求。根据2020年“七普”数据测算,在“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总量预计突破3亿大关。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仍以低年龄段为主,高龄化问题尚未凸显。低龄老年人口规模迅猛增长是快速人口老龄化的第一驱动力。“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前,老龄化与高龄化交织并进的问题暂未充分显现,低龄老年人口仍然占据主体,由此,这一时期成为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窗口期。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有助于平衡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减轻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减小、结构老化,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典型特征。到2035年,社会保障支出压力陡增,“退休潮”叠加“领养老金潮”。目前,我国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十分庞大,而其在文化素质、健康水平等方面与相对大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并无显著差异。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有利于填补就业需求缺口、优化市场供需关系,夯实财富储备基础、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从而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能力。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既有助于实现老年人口自身劳动价值,也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口精神健康,增强老年人口认知能力。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抑郁等为代表的精神健康问题处于相对较高发生水平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约有6%的老年人口(约合15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失智老年人口规模约1500万人。以上两者不仅会让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下降、功能障碍增加,也会带给全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摘编自李龙《建构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有利环境》)材料二:“在没有退休之前,希望早点退休。但真正退休之后,虽然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了,生活也变得空虚了,每天遛弯看到匆匆赶路的年轻人,甚至有点失落。”家住北京朝阳区的65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希望能找个工作继续上班,给自己找点儿事做,但年龄成为最大的限制。”2022年10月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根据调研,46.7%的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的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在我国,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对于不断延长的人均预期寿命而言,五六十岁的低龄老人仍有精力和活力。”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突然完全闲下来并不适应,还有参与社会的需求。这些‘新’老年人或是发挥专业所长,或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是希望奉献社会,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发挥余热的意愿。”虽然不少像李先生一样的“银发族”渴望重返职场,但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少,对口合适的岗位更少,导致老年人择业范围狭窄。“老年人就业市场尚不健全,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尚未面向老年人开辟专区,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寻找工作。”陈教授表示,“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如对社会而言,减轻社会养老保险负担,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劳动力减少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个人与家庭而言,既增加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又增加了老年人收入,还维持了老年人‘老来还有用’的价值感。”社会上也有部分声音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会加剧青年就业难的趋势。对此,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表示,“年轻人就业和老年人发挥余热并不冲突。一些岗位因工资待遇、休假制度、晋升渠道等无法达到年轻人的心理预期,而老年人更看重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并非首位,这与年轻人恰好可以形成互补。有些岗位注重经验积累,例如医院会邀请老专家、老教授,这些老年人重返职场,并不影响年轻人职业发展。”(摘编自网络)材料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纵观国际社会,鼓励延迟退休和退休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减轻养老负担的普遍做法和共识。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在65岁以上。比如,英国实施逐年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到2050年将延长到70岁。瑞典采取弹性的退休年龄制度,法律上确定两个“退休年龄”,一个是领取基础退休金的年龄,一个是“有权利工作到的年龄”。第一个“退休年龄”到2027年将提高到64岁;第二个“退休年龄”到2023年将提高到69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性政策。首先,建立更加有激励的延迟退休制度。其次,增强老年人就业参与的法律保障,出台更加灵活的退休人员再就业政策,鼓励高学历、有能力、有意愿的低龄老年人回到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劳动法,消除老年人就业的制度障碍,对再就业或继续就业的老年人给予充分的权益保障,使老年人在应聘过程中不受歧视。另一方面,对雇主从税收等方面给予激励,促进吸纳老年人再就业的企业和部门大力发展。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特别是一些组织老年人从事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的社会组织,吸收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参加志愿者服务。其三,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优质的就业公共服务,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摘编自《让低龄老人更好发挥余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秉持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B.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增长,既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大原因,也是开发老年人口人力资源的重要动力。C.许多老年人仍然有就业的意愿,一方面是想补贴家用,提高消费水平,同时也愿意为社会发光发热。D.老年人在就业中与青年人的心理预期不同,老年人不在乎工资待遇和休假,他们只想实现自我的价值。2.下列对材料三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举欧洲部分国家延迟退休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国内政策在延迟退休方面有些落后。B.材料三第三段论证条理清晰,逐条列出几点应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激励机制和政策。C.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激励延迟退休,增强法律保障,提供更好的就业公共服务。D.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可对雇主进行税收方面的激励,也可以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吸收。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材料论据的一项是()A.目前我国60岁以下劳动人口占比是60%。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是19.8%,差不多是三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恐怕今年就会步入中度老龄化。B.2022年是中国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年末全国内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未来人口也会越来越少,我们正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的元年。C.金先生退休后闲不住,62岁的他总想找点事情做。于是,他让儿子托人帮忙留意适合的工作。“不管钱多钱少,不至于闲着。”D.目前日本老龄人口的比例高居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第一名,我们必须以日本老龄化现状与趋势为参考,积极应对中度和重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4.材料二是如何论证观点的?请简要概括。5.部分人认为开发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没有必要,甚至会增加年轻人就业压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A3.D4.①首先运用举例论证,以65岁的李先生希望继续上班为例,指出当前社会低龄退休人士希望再就业的现象;②接着通过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烈;③最后引用专家看法,阐述老年人再就业对社会和个人的益处,并指出老年人再就业不会增加年轻人就业压力的观点。5.①许多低龄老年人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再就业可以填补市场的就业缺口,减轻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②老年人再就业可以提高其自我价值感和精神健康水平,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③一些就业岗位不吸引年轻人,而老年人重视自我实现,可以与其形成互补,使劳动市场更优化。【解析】【导语】这篇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文章通过多组材料论述了中国面临的快速老龄化问题以及如何积极应对。材料一从低龄老年人口的增长和人力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分析,强调其现实背景和必要性。材料二提供了具体案例和数据,描绘了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强烈意愿及其现实困境。材料三则讨论了国际经验和政策建议,提出了延迟退休、法律保障和社会激励等措施。综合各方面内容,文章具有较强的论证力和政策指导意义。【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老年人不在乎工资待遇和休假,他们只想实现自我的价值”错,根据“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而老年人更看重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并非首位”可知,老年人在就业中的心理预期并不是只想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也有要求。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是为了证明国内政策在延迟退休方面有些落后”错,材料举出欧洲部分国家延迟退休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证明“鼓励延迟退休和退休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减轻养老负担的普遍做法和共识”。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提供了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占比的数据,能够支撑材料一的观点。B.人口负增长,即代表人口老龄化,能够支撑材料一的观点。C.退休后的金先生想重新工作,能够支撑材料二老年人再就业的观点。D.2035年前我国低龄老年人口占据主体,因此可以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这是材料一的观点。日本老龄化现状与趋势与我国情况有所不同,不适合作为参考,无法支撑材料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采用了数据统计、专家观点、具体事例等论证方法,全面论证了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以记者采访的北京朝阳区的65岁的李先生为例,指出当前社会上低龄退休人士希望再就业,但“年龄成为最大的限制”的现象;接着通过《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的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烈;随后引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教授的看法,“老年人就业市场尚不健全,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尚未面向老年人开辟专区,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寻找工作”,指出老年人就业存在的困难;“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阐述老年人再就业的益处,并指出“年轻人就业和老年人发挥余热并不冲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我国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十分庞大,而其在文化素质、健康水平等方面与相对大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并无显著差异。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有利于填补就业需求缺口、优化市场供需关系,夯实财富储备基础、缓解社会保障压力”可知,低龄老年人口在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上与劳动年龄人口差异不大,他们可以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故可以概括为“许多低龄老年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再就业可以填补市场的就业缺口,减轻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根据“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如对社会而言,减轻社会养老保险负担,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劳动力减少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可知,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有助于减轻老龄化带来的经济负担,开发低龄老年人口资源既有利于个人和社会,故可以概括为“老年人再就业可以提高其自我价值感和精神健康水平,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一些岗位因工资待遇、休假制度、晋升渠道等无法达到年轻人的心理预期,而老年人更看重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并非首位,这与年轻人恰好可以形成互补”可知,老年人再就业的多重益处,年轻人对岗位的要求与老年人不同,不会产生竞争冲突,故可以概括为“一些就业岗位不吸引年轻人,而老年人重视自我实现,可以与其形成互补,使劳动市场更优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凳吴佳骏每天的向晚时分,他都会坐在小街的那条石凳子上,等待黑夜的降临。石凳子的旁侧,生长着一棵皂荚树。那棵树已然很老了,树干的一大半边都失去了水分。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爬到树上去眺望远方。每次爬树,他都能感觉到树的水分在流失。他将这个秘密告诉在树上筑巢的鸟儿,劝它们迁徙到小街后山的更加繁茂的树上去定居。可那些鸟儿根本不听他的话,仍旧年年都飞来繁衍子嗣——它们比他还离不开这棵树。几十年过去,现在的他跟那棵皂荚树一样老了,他身体里的水分也已流失,像血液一样流失。他再也爬不上树,对远方也失去了兴趣。他现在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坐在皂荚树下的石凳子上,成为一个让时间打不败的“常胜将军”。大概是他坐的日子太长了吧,以至小街上的人都称呼他为“树中的老人”。树是他的灵魂,他是树的肉身。只要他们靠在一起,时间仿佛就是静止的,光阴就会停止流转。他和树都是小街上的孤独者。孤独者唯有孤独可以依靠。这不是残忍,而是规律。不管是树是人还是别的什么,都无法逃脱这规律,就像孤独无法逃脱孤独的幽禁、围剿和追杀。那条石凳子是见证了树和他在孤独中的相互依偎的它是孤独的第三者。仿佛它的存在,本就是为了接待他和他的孤独。向晚的风吹着逐渐来临的夜色。他坐在石凳上,用拐棍不停地敲击皂荚树的躯干。他每次都是以敲击的方式来替代抚摸。他知道树不会再疼痛,故敲击得十分用力。可从内心来说,他又极其希望树能感知到疼痛。有感知就说明树是醒着的,还能吸收到水分、空气和阳光,还能感觉到他这个老朋友的存在。如此一来,他的敲击就变成了召唤和祈福。“梆梆梆”的敲击声擦着夕阳、云朵和晚风,也擦着记忆、年轮和哀悼。敲过一阵之后,他必然会对树展开滔滔不绝的诉说——在他的认识里,这棵皂荚树就是一个处于昏迷状态的病重的友人。他企图以回忆往事的方式,来帮助它重新长出绿叶。他从最最遥远的往事讲起——那时候,他还只是小街上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贫穷使他如一只燕子,只能在黄昏的边沿低低地、孤单地、迷惘地乱飞。他多次挣扎着想像其他鸟雀一样飞高飞远,但他的稚嫩的翅膀上总是沾满了煤灰和雾水,稍稍振翅,就会撕裂出血滴。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青春被染成红色,孤苦难耐的时候,他就爬到皂荚树上去,用眺望去抵达他在现实中无法抵达的远方。每次上树,他都会摘下一片树叶作为眺望远方的纪念。他房间的那个旧木抽屉里,藏满了大大小小的树叶。遇到阳光静好的天气,他会手拿那本当时唯一的也是他最心爱的书,跑去树底下反复地、忘我地阅读。他使用的书签就是他摘下的树叶。有时,他读得困倦了,浓浓的睡意征服了他,他就靠在树干上呼呼地打起鼾来。在睡梦中,他看见自己被一张巨大的树叶托着,在苍穹上漫无目的地飞翔。而那从书页里散落出来的密密麻麻的方块字,印满了天空的肚皮。这一幕,被他那干活回家的父亲看到了。他的父亲没有文化,一个字都不认识,却是小街上著名的石匠。他喜欢看儿子捧着书睡着的样子,也心疼儿子被树荫遮蔽住的窘相。那之后不久,他的父亲便凿出一条石凳子,安放在皂荚树的下面。从此,他也就开始坐在那条石凳子上读书和遐想,顺便聆听树上的鸟鸣,观察树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有一天下午,他竟然清晰地听到皂荚树在嘤嘤地哭泣,哭声跟他那本书中的女主人卖掉女儿时的哭声酷似。他不知如何是好,他从未听见树哭过,心里非常恐慌。他曾将这个发现讲给树上的鸟儿听,讲给刮过树梢的风听,讲给白天的太阳和夜晚的月亮听,可它们都没当回事,将他的诉说当作一个无知孩童的天真的谎言。他想给树一点安慰,就天天跑去坐在石凳子上陪着树。哪知道,他这一坐就坐了几十年,把自己从一个年轻小伙坐成了一个耄耋老人。这期间,发生了许多许多的事,他的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姐姐离开了这个世界,连他的弟弟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当他在送走一个一个亲人的时候,他其实也在一天一天送走这棵树。一家人在树底下生活久了,家中的每个成员也都成了树的一部分,都是从树干上长出来的枝丫。因此一个人的死亡都是一棵树的死亡。他还在继续着他的回忆。他企图以回忆的方式来帮助一棵病重的树生长出绿叶。只是他也已经很老很老了,而他的回忆太多又太漫长,他没有把握能支撑到将回忆全部讲完的那一刻。他和树都是孤独的。孤独者唯有孤独可以依靠。这不是残忍,而是规律和宿命。讲着讲着,他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像幼年时一样坐在石凳子上睡着了。黑夜已经降临。在他那或许醒来或许不再醒来的梦中,他终于把自己挂在了树上,把孤独挂在了树上,把死亡挂在了树上,把永恒挂在了树上。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树中的老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人在孩童时期便已和皂荚树相识,从以前爬树眺望远方,到现在坐在树旁等待夜幕,几十年的光阴匆匆而逝。B.老人慢慢变老,同皂荚树一样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只能孤独地坐在树下石凳上,这是他不想做却唯一能做的事。C.树的孤独与老人的孤独是一样的,他们都一直无人依靠,无人理解,也无人关注,在互相陪伴中获得温暖与安慰。D.皂荚树的树叶,承载着老人年少时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他自卑于家庭的贫穷,无法从困苦的现实中挣脱。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以简短的几句话描写“他”每天独坐石凳、等待黑夜的场景,既引发读者联想,又为下文故事的讲述设下悬念。B.“水分在流失”暗示生命的衰老,石凳子“见证”树与人的故事,敲击声“擦着”夕阳、晚风,这样的表述新奇而独特。C.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者如同故事的亲历者,向读者慢慢讲述老人与大树互相陪伴的一辈子,细腻再现人物的心理世界。D.文章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贴切,如将年老的皂荚树比喻为病重昏迷的病友,将曾经的自己比作迷茫乱飞的燕子。8.老人为何每次都要用力地“敲击”皂荚树?9.文章在网上发表后,文章标题引发了留言区几位读者的争论,有人认为以“凳”为标题,非常合适,但有人认为应改为“树中老人”,你赞同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A7.C8.老人每次用力“敲击”皂荚树,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树不会再疼痛,回忆和树相伴的时光,所以他敲击得十分用力;另一方面,他又极其希望树能感知到疼痛,以此证明树还“醒”着,还能感觉到他这个老朋友的存在,表达了老人对树的关怀、召唤和祈福。9.我赞同以“凳”为标题。(1)石凳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意象,贯穿全文。它见证了老人和皂荚树相依相伴的一生,“凳”这个标题能够突出石凳在老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石凳是老人精神寄托。它不仅是老人读书、观鸟、沉思的地方,也是老人孤独情感的寄托所在,通过石凳,老人与皂荚树的关系显得更加深刻和鲜活。(3)以“凳”为标题更具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老人的人生历程,也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生命的流逝和坚守。【解析】【导语】文章通过描写一个老人与一棵皂荚树的相依相伴,表达了对生命与孤独的深刻思考。老人从童年到老年,无论贫苦还是孤独,都与这棵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他们的关系寓意着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流逝与永恒。文章在文字表达上十分细腻,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生动再现了一个普通人生命中的孤独与坚守,传递出深沉的人生哲理。【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这是他不想做却唯一能做的事”错误。文中说“他现在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坐在皂荚树下的石凳子上,成为一个让时间打不败的‘常胜将军’”,并非不想做,而是一种与时间的对抗方式。C.“他们都一直无人依靠,无人理解,也无人关注”错误。说法太绝对,文中虽强调孤独,但没有提到完全无人依靠、理解和关注。D.“他自卑于家庭的贫穷,无法从困苦的现实中挣脱”错误。文中“每次上树,他都会摘下一片树叶作为眺望远方的纪念”可知,更多的是表现少年对远方的向往以及现实的无奈,而非自卑。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叙述者如同故事的亲历者”错误。文章采用第三人称,但叙述者并非故事的亲历者,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讲述老人与大树互相陪伴的一辈子。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相关内容,理解文本情感的能力。老人每次用力“敲击”皂荚树,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树不会再疼痛,“梆梆梆”的敲击声擦着夕阳、云朵和晚风,也擦着记忆、年轮和哀悼,回忆让他不停地敲击皂荚树的躯干,敲击得十分用力;另一方面,从内心来说,他又极其希望树能感知到疼痛。有感知就说明树是醒着的,还能吸收到水分、空气和阳光,还能感觉到他这个老朋友的存在;“在他的认识里,这棵皂荚树就是一个处于昏迷状态的病重的友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代替抚摸,唤醒皂荚树,来帮助它重新长出绿叶,如此一来,他的敲击就变成了召唤和祈福。【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我赞同以“凳”为标题。(1)石凳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意象,贯穿全文。这条石凳子是老人与皂荚树孤独中的陪伴者,是孤独的“第三者”,它见证了树和老人在孤独中的相互依偎,见证了老人的一生。从少年时父亲为他凿出石凳,他在石凳上读书、遐想,到老年坐在石凳上回忆往事、陪伴皂荚树,石凳子贯穿了整个故事。“凳”这个标题能够突出石凳在老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石凳是老人的精神寄托。“他也就开始坐在那条石凳子上读书和遐想,顺便聆听树上的鸟鸣,观察树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可知,石凳是老人依偎在树下的座位,是老人坐着读书、观鸟、沉思的地方;“他想给树一点安慰,就天天跑去坐在石凳子上陪着树”可知,更是老人孤独情感的寄托所在,通过石凳,老人与皂荚树的关系显得更加深刻和鲜活。(3)以“凳”为标题更具象征意义。文章开头“每天的向晚时分,他都会坐在小街的那条石凳子上,等待黑夜的降临”,文章结尾“他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像幼年时一样坐在石凳子上睡着了”可知,它象征着老人的人生历程,象征着老人与树相互依靠、共度孤独的见证者,也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生命的流逝,再现了一个普通人生命中的孤独与坚守。相比之下,“树中老人”虽然也能体现老人与树的关系,但较为直白,缺乏“凳”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晏子聘鲁,上堂则趋,授玉则跪。子贡怪之,问孔子曰:“晏子知礼乎?今者晏子来聘鲁,上堂则趋,授玉则跪,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见我,我将问焉。”俄而晏子至,孔子问之,晏子对曰:“夫上堂之礼,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趋乎?今君之授币也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礼中又有礼。赐,寡使也,何足以识礼也!”《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晏子之谓也。(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材料二: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晏子入,复曰:“有术客与医俱言曰:‘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公喜,遽起,曰:“病犹可为乎?”晏子曰:“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君请屏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公曰:“诺。”屏而沐浴。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公作色不悦,曰:“夫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敛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竖刁而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且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行伤则溺己,爱失则伤生,哀失则害性,是故圣王节之也。”公曰:“寡人不识,请因夫子而为之。”晏子复曰:“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仲尼闻之曰:“星之昭昭,不若月之噎噎。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谓欤!”(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有删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请屏A洁B沐浴饮食C间病者D之E宫F彼亦将G有鬼神之H事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与《师说》中“其可怪也欤”的“怪”用法相同。B.“其有方矣”与《五石之瓠》中“请买其方百金”的“方”意思不同。C.“而君无听焉”与《兼爱》中“焉能治之”的“焉”用法不同。D.“请因夫子而为之”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因”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到鲁国访问,在朝堂上的表现令子贡不理解,子贡便询问孔子,孔子也不喜欢晏子的做法,便在和晏子相见时,询问他为何如此做。B.齐景公把爱妾婴子的尸体放在席子上,不让抬出去;晏子来到宫中,假说有术士和巫医能救活婴子,让齐景公回避,然后趁机将婴子入殓。C.晏子回复齐景公,说:“巫医也不能医治您的爱妾,现在已经将婴子装棺入殓,我不敢不回复您。”齐景公听后,变了脸色,有些不高兴。D.孔子对晏子的评价很高,孔子认为子贡很少出使他国,不懂得晏子的礼数,借此夸赞晏子;孔子也赞同晏子阻止齐景公不埋葬爱妾的行为。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上堂之礼,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趋乎?(2)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谓欤!14.材料二中,齐景公有没有接受晏子的建议?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答案】10.ACF11.A12.A13.(1)上堂的礼节,国君走一步,臣子走两步。现在国君走得快,我怎敢不快步走呢?(2)君子的错误,胜过小人的正确。大概说的就是晏子吧!14.齐景公接受了晏子的建议。晏子劝说齐景公要节制自己的哀伤,因为古代圣王蓄养私宠不伤害行事,为死者送葬不失去对生者的爱,为送葬而悲哀不伤害本性。齐景公听后说自己不懂得这些道理,请晏子按照他说的去做,并且晏子还让齐景公在哭祭婴子时要有所节制,因为国内的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都在外面,齐景公表示会听从晏子的建议。【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展示了晏子的智慧和礼仪。材料一中,晏子在鲁国表现出对礼仪的深刻理解,孔子对此高度评价,认为晏子懂得在礼仪中灵活应对。材料二中,晏子巧妙地劝谏齐景公,利用假托巫医之术将景公的爱妾入殓,避免了景公因过度哀伤而失礼。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晏子在处理国家事务和人际关系中的智慧和机智,展现了他作为贤臣的风范。【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请您退避,并清洁身体、洗澡吃饭,离开病人的宫室,他将向鬼神祈祷。“君请屏”是一个完整的祈使句结构,“屏”是被请求的具体动作,意为“退避”,所以A处断开;“洁沐浴饮食”是承前省略句,共同做“君请”的谓语结构,句意完整,应在“饮食”后C处断开;“病者之宫”是“间”的宾语,且“彼”是后句的主语,故应在“彼”前F处断开。故选AC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用法相同”错误。“其可怪也欤”的“怪”解释为“奇怪”,不是意动用法。句意:子贡觉得很奇怪。/这种现象可真奇怪啊!B.正确。原因/药方。句意:这一定是有原因的。/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C.正确。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肯定,不译/副词,于是。句意:但是景公一点也不听。/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D.正确。依靠/于是。句意:请允许我依靠先生您处置这件事。/于是写了这首诗,作歌用来赠给她。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孔子也不喜欢晏子的做法”说法错误。孔子并不是不喜欢晏子的做法,而是想通过向晏子请教来了解原因。孔子在听完晏子的解释后,对晏子的做法非常赞赏,认为晏子很懂礼仪,而子贡则不如晏子。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行一”,走一步;“疾”,快,迅速;“趋”,快步走。(2)“非”,错误;“贤”,胜过,超过;“是”,正确;“其晏子之谓欤”,宾语前置句,即“其谓晏子欤”。【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二“公曰:‘寡人不识,请因夫子而为之’”可知,齐景公确实接受了晏子的建议。当晏子用古代圣王行为作为例子,指出圣王们即使对待私宠也会保持一定的限度,不会因此而影响到国家大事和个人品行,齐景公听后表示自己对此并不了解,并请求晏子帮助他按照正确的做法行事。晏子进一步建议齐景公在哀悼婴子的同时也要注意节制情感,考虑到当时有许多士大夫和宾客在场,这不仅关系到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涉及到作为君主的形象和责任。齐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观点,并表示愿意遵循晏子的建议行事。这表明齐景公不仅在言语上接受了晏子的建议,在实际行动上也做出了改变,体现了他对晏子意见的重视和采纳。参考译文:材料一:晏子访问鲁国,在堂上小步快走,君王授玉时跪下来接。子贡觉得很奇怪,问孔子说:“晏子懂得礼节吗?今天晏子来访问鲁国,在堂上小步快走,君王授玉时跪下来接,为什么呢?”孔子说:“这一定是有原因的,等他来见我时,我会问问他。”过了一会晏子就到了,孔子就此事询问晏子,晏子回答说:“在堂上的礼节,君王走一步,臣子要走两步。今天君王行走非常迅速,我敢不小步快走吗?今天君王授玉的时候很谦卑,我敢不跪着接以便比君王还要卑下吗?”孔子说:“太好了!礼仪之中又有礼数。子贡,很少出使他国,怎么能懂得出使的礼节啊!”《诗经》上说:“仪礼全都合乎法度,笑语全都合乎时宜。”说的就是晏子这样的人啊。材料二:景公的宠妾婴子死了,景公守着她的尸体,一连三天不吃饭,坐在席子上不离开。身边的人禀报事情,景公一点也不听。晏子进去禀告说:“有个懂道术的客人跟医生一起到来,说:‘听说婴子死了,希望允许把她治活。’”景公很高兴,赶紧起身说:“婴子的病还可以治好吗?”晏子说:“据客人说,他是一个高明的医生,请让他试试看。请您暂时退避,并清洁身体、洗澡吃饭,离开病人的宫室,他将向鬼神祈祷。”景公说:“好吧。”于是退出去洗澡。晏子命令管棺材的人把尸体收敛起来,等到收殓完了,向景公禀报说:“医生不能治活婴子,已经把尸体收殓起来了,不敢不把这事告诉您让您知道。”景公变了脸色,不高兴地说:“先生您以拿医生的话命令我,不让我看,要收殓尸体,却不告诉我让我知道。我当君主,只是徒有其名罢了。”晏子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任用管仲,因而称霸诸侯,宠爱竖刁,因而遭到灭亡。现在您对待贤德之人的礼节很轻慢,而对宠妾的哀痛却很深切。况且,古代的圣贤君主,他们养活自己宠爱的人,但不妨害自己的行为;收殓死了的人,但不过分亲爱;为死了的人送葬,但不过分悲哀。行为受到妨害就会使自己沉溺在私欲中,过分亲爱就会伤害身体,过分悲哀就会伤害本性,因此,圣贤的君主对这些都加以节制。”景公说:“我不知道这些道理,请允许我依靠先生您处置这件事。”晏子又禀告说:“我国的士大夫以及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您哭的时候还是加以节制吧。”仲尼听到这件事以后,说:“星星的光明,不如月亮的阴晦。做小事做成了,不如做大事做不成。君子的缺点,胜过小人的优点。这些大概说的就是晏子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白鸥①(节选)王安石江鸥好羽毛,玉雪无尘垢。雄雌屡惊矫,机弋②常纷纠。飘然纷华地,此物乖隔久。白发望东南③,春江绿如酒。【注】①本诗作于熙宁三年(1070年),时王安石为宰相,新法推行艰难,且王安石本人饱受朝臣攻讦。②机弋:泛指猎取禽类的器械。③东南:王安石是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鸥的羽毛比作玉石和落雪,赞叹了白鸥羽毛的美丽。B.诗歌表面写白鸥的遭遇,实则有所寄寓:“白鸥”象征诗人本人,“机弋”则借指守旧势力。C.诗人借白鸥羽毛洁白的颜色及其孤高的品性,表明了诗人不染污浊、坚持自我的坚定心志。D.整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诗人自身的形象并未在诗中直接展现。16.学者吕青云认为,王安石的《白鸥》一诗流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导向,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答案】15.D16.①因变法难以推行,自己饱受攻讦而产生的苦闷;②虽然饱受争议,但志向不改,像白鸥一样保持自身的坚贞高洁;③自己本性难以与世俗融洽,年老力衰,产生思归之情。【解析】【导语】《白鸥》通过描写白鸥的美丽羽毛及其屡遭惊扰的处境,寄托了诗人王安石的政治遇冷和孤高自许。诗人以玉雪般洁白的白鸥象征自身清高、不染污浊,而“机弋”则隐喻守旧势力对自己的排挤,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和故乡的思念。整首诗托物言志,兼具抒情和讽刺。【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诗人自身的形象并未在诗中直接展现”错,尾联“白发望东南”写的就是诗人的形象,写诗人满头白发眺望家乡的方向。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夸赞白鸥“好羽毛”,赞美它毛色洁白,像玉石、像白雪,不沾染一丝尘垢。这里的白鸥象征的是诗人高洁坚贞的品格,尽管变法难以推进,但他志向不改,坚贞不屈;颔联写鸥鸟屡次受惊飞起,原来是有人拿着猎取禽鸟的器械屡屡威胁它们。此句的白鸥象征的也是诗人自己,根据注释①可知,王安石的新法推行艰难,他本人饱受朝臣攻讦,鸥鸟的“屡惊矫”象征的是王安石处境的艰难;颈联中“纷华地”指的是世俗中的红尘,“物”指白鸥,而“乖”是违背之意,“隔”则是白鸥与这世俗之地无法融洽。此联是写王安石被朝廷中的反对变法攻讦甚至孤立,处境艰难;而尾联的“白发”一是写他年岁已大,也是因变法无法推行而苦闷所致,理想难以实现,使它产生了归乡的想法,“春江绿如酒”则是想象中家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2)小刚最近很爱看央视的《朝闻道》节目,他觉得这个节目的命名很好,让他想起了《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名言。(3)武汉大学的校训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小刚看到“弘毅”两个字时想起了《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答案】(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朝闻道夕死可矣(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个地方总有它独特的神采。几年前,我移居长沙,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市民。此后,我特意去探访了一次它的“城心”——袁家岭。许多老长沙人一定对芙蓉区的袁家岭①。袁家岭文化院团聚集,也是长沙最早的商业中心,有太多可以言说的元素集合在这里,弹丸一样的地方有着独特的神采。二十八年前我第一次到长沙,印象就留在了袁家岭。那个时候,长沙城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除了长沙火车站的朝天火炬,就是袁家岭新华书店。走出火车站,踏上五一路,去往城市的其他角落,袁家岭都是必经之地。1986年开业的四千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摆了几万种琳琅满目的图书的袁家岭新华书店在当时全国的新华书店中算是体量很大的。记得那个时候走进书店,里面总是门庭若市。早上店门一开,楼道两侧就有读者②地“占座”,开始一天的读书时光。我有不少书是从这里买的。记得1996年第一次在袁家岭书店买到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孤独》,从此打开了我阅读外国文学的一扇窗。可以说,袁家岭成了我走上文学之路的出发地,那里有我一段③的文学记忆。时过境迁,如今,网络购书便捷,我却仍然怀念上书店买书、看书的日子。每每经过袁家岭,看到熟悉的建筑,总觉得亲切,仿佛时光在倒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此句中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答案】18.①了如指掌;②迫不及待;③刻骨铭心19.1986年开业的袁家岭新华书店,营业面积有四千多平方米,摆了几万种图书,琳琅满目,在当时全国的新华书店中算是体量很大的。20.比喻:把袁家岭比作“弹丸”,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袁家岭地方小的特点。

夸张:“弹丸一样的地方”运用夸张手法,强调袁家岭面积极小,与后文“有着独特的神采”形成反差,凸显即使地方小却魅力独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许多老长沙人对袁家岭很熟悉,所以用“了如指掌”恰当。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就像把手指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②读者急切地“占座”开始读书时光,用“迫不及待”能体现出读者的急切心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③袁家岭有“我”走上文学之路的记忆,用“刻骨铭心”能突出这段记忆的深刻。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原句较长,中心语是“袁家岭新华书店”,前面“1986年开业的四千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摆了几万种琳琅满目的图书的”都是定语成分,多重定语叠加使得句子结构复杂。拆分定语,将原句中长长的定语拆分成几个独立的短句,使每个短句分别突出书店的一个特点。如“1986年开业的袁家岭新华书店”,单独点明书店的开业时间,让读者首先明确书店的历史起点。“营业面积有四千多平方米”,单独强调书店的营业面积之大,使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书店的规模。“摆了几万种图书,琳琅满目”,突出书店的图书种类丰富和品质高,用“琳琅满目”形象地描绘图书的状态。按照“书店—开业时间—营业面积—图书情况—体量评价”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使句子的表达更加清晰流畅。【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弹丸一样的地方有着独特的神采”这句话中,把袁家岭比作“弹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家岭地方小的特点;“弹丸一样的地方”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袁家岭面积之小,与后文“有着独特的神采”形成强烈反差,强调了即使地方很小却有着独特魅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消毒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有效地消毒也成为热议话题。有公众提出,紫外线消毒杀菌率高达99%,用于降低病毒传染致病性0.3秒的时间就足够了。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家庭防疫,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是否靠谱?紫外线位于光谱中紫色光之外,为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①,例如在太阳底下晒被子就是典型的利用紫外线消毒的例子。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告诉记者,紫外线可以根据波长,由长到短划分为UVA、UVB、UVC三种波段。由于紫外线的波长与光子能量成反比,因此当紫外线的波长越短时,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