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2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3

考点一明清时期的经济和交通.................................................3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3

考向1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6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交通状况(选必二)................................................7

考点二明清时期的文化和科技................................................8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文化延续............................................................8

考向1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9

考向2小说与戏曲...................................................................10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选必二)...............................................10

考向3明清科技....................................................................11

知识点3明清时期文化传承(选必三)..................................................13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14

考情清视•目标导航

考点要求考题统计备考建议

选择题:广东卷、甘肃卷、全国甲

卷、全国新课标卷、山东卷、浙江卷

2024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题型

1月;

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关注

非选择题:浙江卷1月

一些命题关键词:高产作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交通选择题:天津卷、福建卷、河北卷、

(3年18考)物、多种经营、开设工场、

2023江苏卷、北京卷、新课标卷、

白银货币、商业资本聚集、

非选择题:江苏卷、全国甲卷

商帮、商业市镇、“一条鞭

选择题:江苏卷、全国乙卷、

2022法”、摊丁入亩、人身依

非选择题:广东卷

附、生产模式、钱铺、陆王

选择题:浙江卷6月、全国甲卷、北

心学、西学东渐、京剧、市

2024乐卷

民文学、文艺世俗化等这一

非选择题:湖南卷

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

明清时期的文化和科技

选择题:广东卷、海南卷、全国甲卷

步巩固时期,复习时多关

(3年14考)2023

非选择题:天津卷、辽宁卷

注。

选择题:河北卷、北京卷、湖南卷

2022

非选择题:河北卷

复习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变化。

2、关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发缓慢发展,科技进入总结阶段的内容。

寓2

〃和识导国•思维引航\\

爵经济发展的局限①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

期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一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②日益僵化

的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看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中照清时期的交通状况(选必二)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也界航海史的壮举)

昭清时期的文化延续一昭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

文李时珍《本草纲目》(医药学).徐

的一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选必二)—光启《农政全书》(农学)'宋山星

文《天工开物》(工艺学)

①昭清出现了T比著名的减书家和M书楼

胆清时期文化传承(选必三)—②昭IB中期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

家藏书的代表

㈤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明清时期的经济和交通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D新农作物品种的输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

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玉米、马铃薯、甘薯:①明朝: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

东南沿海地区;②清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③清乾隆、嘉庆:得到大规模推广;④鸦片战争前夕:

遍布全国。

番茄:①明万历:引入,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光绪: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明朝: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2)多种经营的发展: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

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历史解释】明清农业生产发展的特点?

史料: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

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

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

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土地制度: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2)农业发展趋势: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

棉花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3)人地矛盾: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开垦荒地,土地面积增加。

(4)总体特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手工业: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

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3、商业:

(1)国内

①市场:明清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②货币: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促进了长途和大

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纲上P84)O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纲下

P41)

③商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④商人:地域性商人群体一商帮(徽商和晋商)

⑤市镇: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⑥信贷:

北朝

r-一r---

_钱

■飞

实物

停簧

当铺

I_I才I

_铺

行贷

_I,

一L

L合

_-一-L

一I

一一L

-一

)-一

⑦城市、集镇

•I清江浦

①明初:只是一片与汉阳城紫禁相连的荒滩,人还罕至(江苏淮安)

②明成化:汉水改道而成为天然避风良港,市场开始出现

③明末: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京杭大运河

④清嘉庆、道光:市场规模更加扩大,商业分工日趋繁细,疏通而现起

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涌现出叶开泰药店、汪玉霞茶运

食店、永兴和粮行等风格独特的名店名铺

苏州

太湖

汉口镇河

(湖北武汉)盛泽镇

丝织业兴盛(江苏吴江)

工商业市镇石门镇I.

(浙江崇德)干家窑镇

分布地区: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浙江嘉泽)

__________

功能:经济功能为主

榨油业发达

特点:专业分I:细密、商业活跃、人II“民多业陶”

密集,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杭州

【史料实证】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

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

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史料二: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

棉花等经济作物……嘉定县(今嘉定区)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

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银(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

模的商人。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货币经济活跃: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3)工商业市镇兴起:在运河沿岸和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5)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从业者地位提高,生活得到改善,人身自由基本得以实现。

(6)商人地位提高: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市民文化进入鼎盛时期。

(2)对外贸易

①商品

输出:瓷器(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群神宴》中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

的第一批中国瓷器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选三55);丝绸棉

布(16世纪,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生丝转运到欧洲和日本长崎销售;16世纪,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运

载大量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到墨西哥销售(纲下41);茶(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

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选三)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选二)输入:钟表(16世纪中期,钟

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选三)鸦片(英国和美国等国大量向中国

走私鸦(选二)②外贸类型(选一)明清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民间贸易和走私贸

易也屡禁不绝

③管理机构(选二)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

“十三行”行商代理。

④海禁政策

明清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选二)明朝前期对日本实行经

济封锁,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中期以后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纲上)

乾隆帝拒绝马戛尔尼使团对外开放市场的请求,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纲上)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

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2)以友好交往为主。我国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畅销海外,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交融。外国商人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回族的

前身回回。

(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汉朝至明前期积极开放友好往来。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

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6)朝贡贸易。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4.赋税制度(选必一)

(1)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

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2)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

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经济发展的局限

①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②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了向高察J]

考向1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典例】(2024•广东卷)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

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

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经营方式改变B.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C.商业资本集聚明显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变式训练1】明代官营手工业生产所需的物料,最初由各地上供,名曰"岁办”。“岁办”不足,方由官

府出钱“采办”。随着各处解京物料折银上纳的增多,嘉靖时,“召商置买”制度开始形成并推广。该变化

表明()

A.政府的社会汲取能力下降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生产结构

C.官营手工业开始走向衰落D.赋税制度改革影响商品生产

【变式训练2】清代民众在进行各类物质消费时,偏好那些带有字号招牌的商品:“货多而帮众,往来不一,

奚能尽悉其真伪。有字号以记之,则不问其商人之何姓何名,而但以字号为问。凡货之高下,价之贵贱,

俱可随字号以定。”这可用于说明()

A.奢靡的消费观念B.白银货币化出现C.技术工艺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交通状况(选必二)

一、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世界航海史的壮举)

1、时间:150前期(14051433)明成祖

2、地区: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和平交往、厚往薄来

4、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政治目的,非经济目的)

5、影响:积极:①宣扬明朝威望,建立外交关系。②开拓海外贸易,加强中央文明交流。

消极:加重财政负担,耗费了明朝的国力,未能持续

6、全面认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在郑和船队历时28年的航海活动中,只出现过三次短暂

的自卫性质的战事,且没有占据海外国家的一寸土地,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

②郑和下西洋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官方贸易,贸易采取议价成交的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贸易

原则和精神。

③郑和下西洋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敢于探险、不畏艰险、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也代表

了中国历史上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的社会意识。

7、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

人物郑和哥伦布达伽马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比较结果

性质友好交往义举殖民扩张运动

时间1405~14331492~150414971498时间最早

次数7次4次1次次数最多

人数27800人1500人60人人数最多

到达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达美洲到达印度范围最广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

影响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成殖民灾祸

【历史解释】明朝的“海禁”政策:

①概念:海禁是明朝政府对海事活动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从明朝初年到隆庆年间,实行了近

200年。明朝政府规定,严禁民间私人对外通商贸易,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②解除:隆庆年间,明朝政府宣布解除“海禁”,但是仅开放一处港口,并且禁止对日贸易,史称“隆庆

开关”。

③性质:是明朝的一项具有锁国性质的基本国策。

④评价:“海禁”政策的实施,虽然有利于明初政治的稳定,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西方殖民者的骚扰,但是

也严重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对外交流与发展。

二'邮驿(选二P72)

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客邮: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

三、西方殖民贸易交通(纲下P41)

1、葡萄牙开辟了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2、西班牙开辟了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交通,横跨太平洋东西两端。

考点二明清时期的文化和科技

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文化延续

一、明清时期的思想

(一)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

1、李贽:①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②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2、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

本”。

3、顾炎武;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二)评价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进步性:①反映时代的要求,有利于人性解放。②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专制思想,起到一定的启蒙

作用。

2、局限性:①从内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②从地位看:无法动摇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③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

【历史解释】陆王心学的历史影响

史料一: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史料二: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

(1)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2)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的绝对权威,客观上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冲破了理

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3)陆王心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之后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

二'小说与戏曲

(-)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成就:

1、小说:

作品作者地位与评价

《水浒传》施耐庵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西游记》吴承恩神话小说的杰作

《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小说的杰作

《红楼梦》曹雪芹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2、戏曲:

①传奇:明清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

等。

②昆曲: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③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

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考向洞察J]

考向1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典例】(2024•浙江卷6月)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

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

后治化兴,锦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

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

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

C.促使重农推商政策转变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变式训练1】清朝学者戴震曾说:“古人之学在行事,在通民之欲、体民之情,故学成而民赖以生。后儒

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不知,天下自此多迂儒,及其责民也,民莫能辩。彼

方自以为理得,而天下受其害者众也,”这一思想()

A.否定了宋明理学的学术价值B.凸显了重视人伦日用的经世济民情怀

C.代表了市民阶级的价值取向D.突破了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小民命运

【变式训练2】“良知不学不虑,本来具足,众人之心与尧舜同”,“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

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该主张()

A.纠正程朱理学空谈心性之弊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C.隐含一定的平等和个性色彩D.反映了明朝伦理道德的崩坏

考向2小说与戏曲

【典例】(2024•全国甲卷)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同时出现了满文版

本进行刊印。而对于清政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这导致

了()

A.世俗文化发展停滞化B.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

C.政府的思想专制僵化D.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

【变式训练1】明清时期涌现出很多不同题材类型的世情小说,这些小说取材于稗史或传说,故事情节曲

折,主题多为因果报应、惩恶扬善。这些小说多出自萍踪浪迹的幕僚文人之手,其才可上可下,其品亦雅

亦俗。这些小说()

A.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B.突显出离经叛道的倾向

C.反映出社会风气的开放D.适应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变式训练2】《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描写:店家切了一盘熟牛肉,烫了一壶热酒,请林冲吃。林冲又自买

了些牛肉,吃了数杯酒,后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用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

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小说中对林冲购物的描写()

A.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实际B.体现出宋代商品经济活跃

C.反映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D.受到作者生活时代的影响

知识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选必二)

一'传统科技成果

1、重要科技著作:

①代表:李时珍《本草纲目》(医药学)、徐光启《农政全书》(农学)、宋应星《天工开物》(工艺学)

②特点: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

2、地理: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二'西学东渐

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

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3、目的: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

4、贡献: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永乐大典》: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①重经验总结,缺乏理论探索。

②实用性强,缺乏逻辑分析和概括。

③主要服务于农业。

【历史解释】明清文化传播与中外交流?

史料:明清之际,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一方面,

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

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图说》《火攻挈要》等书的翻译以及世界地图的传入,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和

了解“西学”的窗口,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

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

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传教士是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双向交流;内容广泛;欧洲受益更大。

影响:对中国,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

观念。对西方,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影响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和认识?

(1)特点

①唐朝中期前以陆路贸易为主,唐朝中期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朝至唐朝中期,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同

西亚、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与交流;唐朝中期至明朝,海路对外交往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②对外关系以友好交往为主流。隋唐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

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

港异常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③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一些封建统治者实行对外通好政策。清前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封

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2)认识

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条件。

②包容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③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了中外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的交流,符合历史

发展的趋势。

考向洞察J]

考向3明清科技

【典例】(2023•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7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

等12个门类。徐光启撰写6万多字,皆为亲身体验所得。他在书中转录了大量前代和同时代的农业文献,

并附有自己的见解或评论。

17世纪末至18世纪,《农政全书》传至日本和朝鲜。日本学者据《农政全书》整理、编写了“救荒本

草”“野菜谱”“甘薯记”,此后,这些内容在日本应对历次大饥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后,《农政全书》仍然受到重视,为推进现代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等编写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等中国科技典籍的

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中国桑蚕织造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法英两国丝织业的发展。

18〜19世纪,俄国翻译了《农政全书》,推广了中国的桑蚕织造技术。

——摘编自《科学技术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农政全书》的基本特点;说明该书在国外的传播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对明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状况的认识。

【变式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欧洲人在地

理大发现中获得的世界地理新知识。利玛窦本人在中外文著述中都说《坤舆万国全图》是他亲手绘制的,

明代科学家李之藻等人在《坤舆万国全图》的序文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沅泰元《两仪玄览图》序文中亦提

及此事。但近年来,美洲郑和学会会长李兆良提出,《坤舆万国全图》并不是利玛窦的作品,而是郑和为

了准备第七次下西洋绘制的,“成图时间为14281430年”,该图''证明明代中国人比哥伦布先抵美洲”。

李兆良所有演绎的逻辑起点是:《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以奥特里乌斯的1570年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

的”,但《坤舆万国全图》上面共有“1114个地名,全部是中文标注,比奥特里乌斯的世界地图增加了几

百个”,《坤舆万国全图》上这些多出来的几百个地名是从何而来的呢?他的结论是:这些多出来的地名

“只能得自中国资料”,即15世纪前期郑和环球航行时所绘的中文世界地图。李兆良此处所说的“奥特里

乌斯的1570年世界地图”,指的是奥特里乌斯(AbrahamOrtelius)所编地图集《地球大观》中的一幅世

界地图。《地球大观》于1570年首次出版,是世界史上第一部近代地图集。李兆良还写道:“《坤舆万国

全图》有原本藏在南京,官吏们密谋以利玛窦顶替作者”,“官员们在原图上添加序言和有限地名,利用

利玛窦名义公开”。李兆良主要依据两种文献:一是明代梁耨的《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二是《利

玛窦中国札记》。对照一下梁辑原文,没有一个字可以支撑李兆良的观点。

——摘编自龚缨晏《〈坤舆万国全图〉与“郑和发现美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李兆良的“新发现”谈谈史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变式训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携带地理学家奥特里乌斯绘制的欧洲地图来华,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等

人提供了长江、黄河、长城等详细的明朝地理资料,并与利玛窦协作绘成现存最早的中文彩绘世界地图一

一《坤舆万国全图》,以木版刻印出版。此图按万历皇帝授意,以中国版图为中心,展现了世界整体的轮

廓。依据经纬度绘制椭圆横版地图,全图标注世界1114个地名,绘有五大洲(当时澳洲还未被发现)、四

大洋,附注各国地理志异,绘有风俗禽兽,四方各置“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月食图”等。1608年,

万历皇帝下令临摹12份传世,原本随葬明定陵。至晓明,该图已被官员、士人当做奇巧之物。清代士大

夫质疑大西洋“荒渺莫考”,认为“夫人顶天立地……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无人着意于此图的技法和

价值。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皇帝派姚莹询问中英、中俄之间的距离、方位时,《坤舆万国全图》就藏在

深宫之中。2014年,地理学家郝晓光绘制的竖版世界地图公开出版发行,克服了传统横版地图不适合表达

南北半球地理关系的缺陷,用多元和多角度的方式,全面客观展现世界的地理关系。同年,国家主席

习近平访欧期间,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赠送的礼物,正是奥特里乌斯绘制的地图。此时,欧美也开始采用郝晓

光竖版地图,并纷纷效仿绘制。从利玛窦到郝晓光,“西方一东方”“东方一西方”的轮回走了

400多年。——摘编自黄时鉴、龚缨晏《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坤舆万国全图》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影响。

知识点3明清时期文化传承(选必三)

明末清初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翻译、撰写了许多介绍天文、历算等方面知识的

书籍

书籍,还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典籍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①明清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

图书馆

②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

【唯物史观】怎样理解明清是中国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阶段?

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限定了国家疆域的基础。

②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并缓慢发展。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及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发展,中国较西方相比,开始落后于

时代发展潮流。

③思想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呈现出强烈的专制色彩;另一方面出现了

反专制的民主思想;文化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京剧)成为文学艺术主流;传统科技依然领先,

出现总结性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出现西学东渐,但未产生近代科学。

【唯物史观】明清时期的特征:停滞与发展并存

领域停滞发展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政治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重农抑商,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经济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

理学束缚人性;文艺世俗化;传统科技大成;

文化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