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知识点】

第一节疆域

1.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3.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5.我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6.我国分为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

区,简称黑,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云、

桂、粤、台)。

第二节人口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3.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人口东多西少。

★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①自然条件:东部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

人口密度大;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活的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②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

输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③开发历史: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第三节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9个):壮族、满族、回

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全国的西北、东北、西南地区。

5.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知识点】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主要地形区

A.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一阴山山脉一燕山;昆仑山脉一秦岭;大别山;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六盘山;贺兰山。

(3)东北一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脉一武夷山

脉;台湾山脉。

(4)西北一一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唐古拉山脉。

B.主要地形区和特点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最严重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一一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天府之国”

准喝尔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丰富,号称“聚宝盆”

东北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号称“北大仓”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之称。

3.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地形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稠密,城镇集中,交通发达。

(3)地形对当地民俗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4.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

第一、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一祁连山脉一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二、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5.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和交通、河流水能的影响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有利于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流向和交通的影响: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地势对河流水能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

极为丰富。

第二节气候

1.气温

(1)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一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

分布。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3)温度带

①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②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秦岭一一淮河一线

2.降水

(1)分布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800nlm年等降水线的分布:秦岭——淮河一线。

(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

地中的托克逊。

(4)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我

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植被农业

湿涧区800毫米以上以森林为主水田农业,种植

水稻

半湿润区400毫米一800毫米森林和草原早地农业,种植

小麦

半干旱区200毫米一400毫米以温带草原为主我国重要的牧区

干旱区200毫米以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3.气候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2)东部沿海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从南到北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3)五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

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3)地形: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第三节河流

1.以外流河为主

(1)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2)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结冰期

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

2.长江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入东海。

(2)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

库”之称。

(3)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一一三峡水利枢纽工

程就位于长江上游。

(4)对荆江的治理

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该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I,有“九曲回

肠”之称,因而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治理该河段的措施:①河道裁弯取直;②加高加固两岸堤防;③建立荆江蓄洪区等。

(5)长江干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河段危害表现危害成因解颊施

上游水土流失陡坡垦殖、乱砍滥发、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泥沙淤积上游水土流,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上游植树造林,中游裁弯取直

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暴雨时各

中、下游洪涝灾害支流往往同时涨水;中游围湖造田,湖退田还湖、疏浚河道

泊蓄洪能力下降

水污染工农业生产废水、废渣眺瞅防治水污染

3.黄河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注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被誉为“母亲河”。

(2)黄河干流依次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

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3)黄河的贡献

①塑造了广阔的平原

②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③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中上游)

④创造了悠久的华夏文化

⑤提供了美丽丰富的旅游资源

(4)黄河的忧患和治理

河段忧患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干县,草地退化,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植树种草,退耕还

上游:

荒漠化座重•有凌度放牧,破坏植被;纬度林还草,合理放牧),兴修水库,及时疏

源头一河口

汽高,结冰或解冻时间不一浚河道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

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

植被破坏严重,水中且多暴雨,乱垦滥伐,过

河口一桃花草,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梯田),

二流夫汪童度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植

峪兴修大型水利枢纽,防洪与治沙并举

,地上河”易决堤改泥沙入河,抬高河床;结冰

中游:

道,形成涝灾,有或解冻时间不一;经济发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跨流域调水,

桃花峪一入

凌汛,污染严重.达.三洁、生产需水量大.合理分配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海口

易断流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第四节自然灾害

1.定义: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

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防灾减灾

防灾:

(1)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2)修建大量的防灾工程。

救灾:

(1)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

(2)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生活中自然灾害发生时,紧急避灾方法:

(1)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

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2)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3)台风来临时,应及时躲避到房间内,关闭门窗。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知识点】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如

土地、阳光、水、森林等。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举例:土地、阳光、森林、水资源等

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举例:天然气、煤炭、石油、铁矿等

合理利用:注意珍惜和节约使用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主要措施

(1)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2)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3)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

(4)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5)加强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自然资源。

(6)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和保护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类型齐全、草地比重较大、耕地比重小。

2.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1稣J用类型在的干湿地区主

水田湿润区平原

半湿润区平原、高原、丘陵

孰干旱区、半干旱区高原、山地

械湿润区、半湿润区山地、丘陵

难以利用的土地干旱区、半干旱区高原、山地、丘陵

3.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减少

(2)草场退化

(3)水土流失

(4)土地污染

4.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

一项基本国策。

5.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等。

第三节水资源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

水资源的分布特措施举例

解决措施

时间上(季分配不均,夏秋三峡、小浪底

兴建水库

节)多,冬春少

分布不均,南丰由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入晋、

空间上跨流域调水

北缺,东多西少引黄济青

3.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问题: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和水污染严重。

解决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农业:

(1)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2)改良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3)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

(1)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

(2)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3)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

(1)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2)推广节水器具

(3)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

第一节交通运输

1.意义: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交通运输的运用

(1)管道运输主要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2)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多由航空运输。

(3)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的,多采用公路运输。

(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5)客运要考虑的因素:价格、时间、目的地。

货运要考虑的因素:价格、时间、目的地、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6)一般情况下,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容

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

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三横五纵)

主要东西向干线:京包线一一包兰线;陇海线一一兰新线;

沪杭线一一浙赣线一一湘黔线一一贵昆线。

主要南北向干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一一京广线;

太焦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