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著《经典常谈》2024中考复习热点试题(解析版)
一.(情境化)《经典常谈》人选教材名著导读后,李老师在班级里组织阅读。下面是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
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作品内容,记录各位同学的发言。
李老师: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
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同学们在阅读了《经典常谈》后,有什么收获?
甲同学: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人们常常提到的“四书”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四书”是指《》,其
中《》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乙同学: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我重点阅读了《《史记》《汉书》第九》,了解到除《史记》
《汉书》以外的二十二部“正史”,都采用了《》的体制,断代为书
丙同学: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汉书》表、志由和
马续补成。
丁同学:我了解了汉宇的起源及其演变,了解了我国古代《诗经》《楚辞》以及诗歌的发展脉络,获益匪
浅。阅读《经典常谈》,我们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
整体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答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汉书班昭(曹大家)
二.(阅读方法)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
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
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这种阅读方法是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是《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
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人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届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
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
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
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
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
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
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
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
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也有节奏,手
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
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
不着废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
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
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选自朱自清著《经典常谈》)
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
2.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
3.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传唱,
后者借助文字记录。
四.阅读下面说明文字,完成小题。
宋代的“话本”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
佛家的影响。唐代佛家向民众宣讲佛典故事,连带说唱,本子夹杂“雅言”和口语,叫做“变文”,“变
文”后来也有说唱历史故事及社会故事的。“变文”便是“说话”的源头;“说话”里也还有演说佛典这
一派。“说话”是平民的艺术;宋仁宗很爱听,以后便变为专业,大流行起来了。这里面有说历史故事的,
有说神怪故事的,有说社会故事的。“说话”渐渐发展,本来由一个或几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短故事,引
出一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长故事的,后来却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
一个大进步。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
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
而不是话本了。就中《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水浒传》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
《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
分的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的。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
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
“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
(选自朱自清著《经典常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段提供的相关信息,仿照示例,为“近代长篇小说”下一个定义。
示例:章回小说是由“说话”发展、将许多同类且相关联的短故事组织起来的一个长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介绍了白话小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2.示例:近代长篇小说是指由文人撰写、组织严密(或:“故事联贯”“一以贯之”)的章回小说。(近代
长篇小说的性质“章回小说”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经典常谈》序(节选)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
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
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
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
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
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
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
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
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
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
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囱冏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
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
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
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
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一一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一一应该尽可能的采取
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的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
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
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
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
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
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
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1.说说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你怎样理解“文化”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概述学习经典的重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分析它为什么是“经典”。(不超过50字)
《诗经》《史记》《红楼梦》《百年孤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总领全文,阐明论点。
2.层层逼近,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3.适合时代的,适合学生的合适的内容。
4.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的必要项目;见识经典。
5.略。
六.女性成长
【口语交际】【名著综合】班级老师与同学围绕所读的《经典常谈》《简•爱》《儒林外史》展开了一系
列巧妙的探究,请你回顾三本名著,一边参与探究,一边完成答题。
老师:《经典常谈》中的十三个篇目是这样划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
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你们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小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宝:朱自清先生把《说文解字》排在第一,就是认识到文字学对于学习古代经典的重要意义,《说文解
字》提到的“六书”,我们一定要知晓。例如“女”字(见图1),从造字法看,属于象形字,指跪坐、双
手交叉、能生育的女性。而“安”字(见图2)属于②(填造字法),指家室中有主内的贤惠女性。
以伊
图1图2
小安:哦,原来“安”字是指家室中有主内的贤惠女性啊,那我觉得简•爱成为桑菲尔德庄园的女主人挺
好的,她就是一个很贤惠的女性啊。
小宝:但是可惜的是,简•爱因为无法接受③(填《简•爱》中的情节),愤然
离开桑菲尔德庄园,这正是她④示例:(填性格特点)的体现。
光明:这样说起来,《儒林外史》中唯一有完整姓名的女性⑤(填人物名)和简•爱还有性格上
的相似之处,她进府下轿后,没有新嫁娘的故作羞怯之态,而是以一通责难审问之词给宋为富当作“见面
礼”,“请你家老爷出来!我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
龙华:虽然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但《儒林外史》中也有潇洒的真儒能尊重女性,与
女性平等相处。比如杜少卿⑥示例:(填《儒林外史》中的情节)。
小宝:是的,经过对三本名著的系列探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要去理解名著的选材和编排,熟悉名著的
情节和人物形象。
【答案】小安:①示例:《经典常谈》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意
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
小宝:②会意
③一罗切斯特已经结婚且妻子还在世④示例: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自尊(填性格特点)的体现。
⑤沈琼枝
⑥示例: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喝酒(填《儒林外史》中的情节)。
七.古诗苑漫步
在班级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打算结合《经典常谈》一起进行研讨。请你参
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第十二》的内容和所学过的诗人、诗歌知识,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
A.李白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这说明了他的人和他的诗。
B.宋诗的散文化,到苏轼而极。他的诗气象洪阔,铺叙宛转。他还将禅理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
C.陆游是一个爱君爱国的诗人,他作诗重真率,轻“藻绘”。我们学过他的《游山西村》和《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其二)》。
D.千古“隐逸诗人之宗”指刘禹锡,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进诗里的
【答案】D
【解析】千古“隐逸诗人之宗”指陶渊明,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进诗里的。故选D。
2.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中提到杜甫“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你学过的杜甫诗
歌进行简单的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同意朱自清的观点。①后世称杜甫为“诗圣”,称杜诗为“诗史”,其实就是杜甫诗歌
“反映真实历史”的体现。杜甫的《石壕吏》叙述了安史之乱中官兵夜晚去一户百姓家抓丁的事情,真实
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普通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真实地再现了诗
人穷困潦倒、屋漏遇雨的悲惨境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社会民生造成的破坏。②同时这两首
诗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体现了诗散文化的特点,因此我认为朱自清关于杜诗这个特点的表述是确的。(答
案不要求全,能举例说明杜甫诗歌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这个层面即可)
八.语文老师在班里组织了一场’《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同学们都畅所欲言,请你从下面两个任务
中任选一项,参与讨论。
(1)将下面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经典常谈》是为青少年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篇,
介绍了《》、《》等经典著作,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2)请从《经典常谈》一书中任选一章,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感悟。
【答案】
(1)朱自清13周易《经典常谈》中的任意两篇即可)
(2)示例:我选择《诗第十二》,在本篇中,朱自清说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杜甫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和时代悲剧,他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我们如今虽身处美好时代,但也应学习
杜甫,心系国家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经典的识记与理解。根据题干要求,本题应结合《经典常谈》内容和题干提示,将文段
内容补充完整。《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
文解字第一X《周易第二X《尚书第三X《诗经第四义《三礼第五X《春秋三传第六X《四书第七X《战国
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X诸子第十义辞赋第十一X诗第十二X文第十三》这十三篇。全书见解精辟,史笔卓越,
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题干要求从《经典常谈》一书中任选一章,与同学们分享阅读感
悟。《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第
一》《周易第二》X《尚书第三X《诗经第四X三礼第五义《春秋三传第六X四书第七X《战国策第八》X
《史记汉书第九》X《诸子第十X辞赋第十一》X《诗第十二》X《文第十三》这十三篇。答题时需结合文
章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选择《诸子第十》。在本篇中,朱自清说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授徒的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第
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孔子为了维护日渐崩坏的礼制,推广教育,使得许多平民百姓都能上学,这令我
感动不已。同时,我也要珍惜现在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
九.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
(1)《经典常谈》是①为中学生提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
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②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③《》,这
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2)班级开展以介绍“中国古代诗歌”为主题的活动,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篇目,说说你对中
国古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备选篇目:《《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朱自清仓额说文解字
(2)示例1:《《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示例2:《辞赋第十一》介绍属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属原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
歌的源头。
示例3:《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
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
【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
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
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
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
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
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仓颌:原姓侯冈,名颌,俗称仓颌先师,又史皇氏,又日苍王、仓圣。《说文解字》《世本》《淮南
子》皆记载仓额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
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
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结合《诗经第四X《辞赋第十一X《诗第十二》的内容进行分析,
谈自己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第四》专门介绍这一诗歌总集,先读它能了解中国古代
诗歌发展的起源;《楚辞》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
发展过程,其次读它我们能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浪漫主义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
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再读它能了解中
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
十..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按文后的要求作答。
诗的源头是歌读。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
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作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使用歌唱:一唱三
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一指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降起来了,脚也路起来了,反正要将助儿使到了家。
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制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拔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
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
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检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
问。若完全没有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
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误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I)《经典常谈》的作者是;上面文段所在篇章主要介绍的经典名著是《》
(2)阅读上面文段,回答:上古时候的歌谣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经典常谈》的作者是朱自清;上面文段所在篇章主要介绍的经典
名著是《经典常谈》。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筛选。由“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
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
十一.名著阅读。
回忆《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经典常谈》也可以
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______",也不平铺直而是以流利杨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2)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仪礼》和《周
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这一段时
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
E.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的。
(3)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一一《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并完成下
表
经典“谈”经典
①《—是我国现存的第•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
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H,经典和别的字肉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
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乂是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__)据说是点子本人和弟广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K中说“仁”兼说分辨
“义一‘利"甚严二
(4)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大。”请你
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I)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
普及性和通俗性《经典常淡》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
平铺直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妮道来。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
ACD.正确;B.有误,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
为“四书”。E有误,结合《经典常谈》原文“宋代的话本”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可知,E错误。
故选:BEo
(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①《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
通史。②《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
十二.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仪礼》
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使是《战国策》记录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B.“唐代出现了'话本'”有误,应是宋代出现“话本”;故选Bo
十三.下列对《经典常谈》一书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氐碘的一项是()
A.不要把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表示,古代称作隐语,类似后世的谜语。
B."赋、比、兴”是前人概括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C.李白变换五言诗格调,从此"温柔敦厚"之外,又开了“沉着痛快"一派。
D.柳宗元的文深幽精洁,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他与韩愈并称"韩柳"。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中的文化常识"李白变换五言诗格调"有误,是杜甫变换五言诗格调;故选C
十四.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材料
他游说秦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
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
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
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战国策》)(D上文中的“他”是
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属于派
(2)“他”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国相卬像他一样的游说之上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阅读《〈战国策〉第八》一章,概括战国时期游说的策士苏秦和张仪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苏秦合纵
(2)当时各国之间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外交办得好,就能避免战祸;即使不得不战,也能通过外交与别国
联盟而担任外交任务的,就是像苏秦•样的游说之士
(3)
①苏秦和张仪是战国策士,是游说之士他们有智谋和辩才,他们因人、因地进言,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
的机智
②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顺从君王的意志,迎合君王的
喜好
【详解】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据“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
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孔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
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等情节的叙述可知,
讲述的是苏秦发奋读书,终于成功游说六国合纵,功成名就的故事,故文中的“他”是苏秦当时分连横派
和合众派连横合纵的实质就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
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和齐国兼并弱国;
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为随从强国进攻其他弱国就是秦国或齐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其他
的一此弱国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属于合纵派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苏秦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国相印像他一样的游说之士受各国君主重视的原因
分析,可从当时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当时诸侯国并立,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兼并土地,随时可能爆发战争,这
时候就亟需像苏秦、张仪这样的游说之士,在国与国之间游说、互通外交,若外交处理得好,就能避免战
争,即使最后不得不战,有苏秦这样的游说之士,可以通过外交与其他国家结盟,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
人,增强自己的实力而这些国与国之间的沟通都需要苏秦这样的游说之士,因此他们能得到各国君主的重
视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本题结合《〈战国策》第八》一章,概括战国时期游说的策士苏秦和张仪的
人物形象从职业特点分析,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他们有勇有谋,有极强的辩才,懂得因时
因势因地向君主进言,因此他们知识广博、聪明机智;同时,他们以游说之士的身份游走在六国之间,因
此他们没有理想,没有主张,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求揣摩君主的心理,顺从君王的意志,以某得名与利,
实现人生抱负这从苏秦的经历可见一斑,苏秦一开始主张秦王连横,但是不被重用在燕昭王求贤之时赴燕
国,被重用,帮助燕国强盛并转而开始游说各国合纵攻秦合纵攻案失败后在齐国任相,并暗中帮助燕国游
说各国合纵伐齐,并取得一定成功
十五.请阅读《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小相想收集关于“苏秦”“张仪”的故事,他应该阅读()
A.《史记》B.《诗经》C.《战国策》D.《尚书》
(2)《诗经》中有田园之美,有山水之美;有桃之天天,有兼葭苍苍;有柏树泛流,有鹤飞于天……,心
中有自然,厚德载物透过诗经,我们看见并拥抱自己,请结合《诗经》的诗句,谈谈你收获的精神力量
【答案】(1)DC(2)合乎题意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A.《史记》中有“苏秦”“张仪”的列传,但《经典常谈•〈史记〉》中没有
关于二人的介绍;B.《诗经》是收集的诗歌下限为春秋时期,不可能有战国时“苏秦”“张仪”的故事;C.
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中,对战国时的外交家进行了介绍朱自清介绍了苏秦、张仪等几个
谋士的事迹后,评论道“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
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
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D.《尚书》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
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成书在战国之前,没有“苏秦”“张仪”的故事;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启示要求结合《诗经》的诗句,谈谈你收获的精神力量可选择你最有感悟的诗句来
谈如,《兼葭》中,“所谓伊人,在水i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唉”,“伊人”
是本诗主人公日夜思念的意中人,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
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生人公的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
希望是永恒的由此,我联想到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如学业、理想、前途,虽然困难重
重,但永远不要放弃梦想成真的愿望
十六.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片段一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
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泅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
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
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
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
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
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
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
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片段二人最宝
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
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
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
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1)结合片段一,当儿子成功之时,做父亲的一定非常高兴激动,说说父亲究竟都为什么而感到高兴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二是保尔柯察金经历儿次死里逃生一直践行的生命诺言,请结合著作,概括保尔几次死里逃生的
经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参考答案为孩子赢得了成功而高兴;为孩子能替祖国争光而高兴;为孩子演奏的音乐能使更多人快乐
而高兴;为儿子能够在成功时保持谦卑,坚强而高兴
(2)参考答案第一次是在与波兰向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
中,•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爆炸,头部受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使他不
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第四次写保尔战胜自杀
也可以)
【详解】
(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依据材料•中的“要是我们在会场匕定会禁不住涕泅横流的世界上最高
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
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
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
来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
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
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概括为为孩子取得了成功而高兴;为孩子能替祖国争光而高兴;为孩
子演奏的音乐能使更多人快乐而高兴;为儿子能够在成功时保持谦卑而高兴;为孩子能为为被胜利冲昏了
头脑的坚强品质而高兴
(2)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
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
故事其四次生死经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
队的战斗中,•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寒的保
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这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保尔
顽强的生命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十七.《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
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请你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
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比、兴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濡谏”,不直陈而用譬
喻(piyii比喻,打比方)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谴谏”(juejian委婉地规谏)说的人无罪;听的人
却可警诫自己《诗经》里许多譬喻就在比、兴的看法下,断章断句地硬派作政教的意义了比、兴都是政教
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
(1)《诗经》“六义”指的是:、>、赋、比、兴。
(2)根据以上文段的理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的是(A.赋B.比C.兴)手法,类似的句
子还有我们学过的““
【答案】(1)风雅颂(2)C示例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详解】1考查文学常识《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
法2考查表现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意为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结合”《诗经》里许
多譬喻就在比、兴的看法下,断章断句地硬派作政教的意义了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
做兴”可知,本句用的是兴的手法,故选C类似的句子还有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十八.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
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
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i样苏秦说连横不成,
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
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1)以上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典常谈》是一本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
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菱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纵横家只图功名富贵,没有是非观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
(2)示例“谁用他们就帮谁”等句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地指出了纵横家“翻覆”的本
性
【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根据题干内容分析和“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
的提示,可知,“他们”指的是“纵横家”从“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
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可知,他们只图功名富贵,没有是非观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
好
(2)本题考查名著特色从题下“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
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可知,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从选段中选取通俗易懂的句子即可,如“谁用
他们就帮谁”等句运用II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地指出了纵横家“翻覆”的本性
十九.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
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
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
智慧”了
(1)为什么说歌谣是“多人的智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始歌谣或《诗经》中多含有重叠内容,但后世的诗歌却少有重叠,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歌谣在被使用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动,这样下来,一首歌谣就包含着多人
的智慧了
(2)因为早期的歌谣或诗歌的节奏最主要是靠重叠,而后世的诗歌往往字数整齐、韵脚协调,诗歌因为它
们就有了节奏,便不再像以前那样靠重叠了
【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结合本文”随时拣•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
删•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
本的”可知,人们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来修改歌谣,所以一首歌谣可能经过了众人的修饰,所以说歌谣是“多
人的智慧”
(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结合《经典常谈》原文“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
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
肠荡气”可知,早期的歌谣或诗歌为了充分地表达感情,重叠的内容一唱三叹荡气【可肠更能展现其节奏;
而后世的诗歌在丰富的文字组合之下,能够做到上下句字数一致和句式上还能做到对称,同时还可采取押
韵来提升其节奏感,所以后世的诗歌少有重叠
二十。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
名富於;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
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止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
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
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战国策〉第八》)
(1)以上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典常谈》是一本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
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芨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纵横家
(2)示例“谁用他们就帮谁”等句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地指出了纵横家们“翻覆”的
本性
【详解】
(1)本题考杳名著常识根据语段中“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
时候也许害你”“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的提示,可知,“他们”指
的是“纵横家”
(2)本题考查名著特色从题干“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
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可知,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从选段中选取通俗易懂的句子即可如“帮你的
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地指出了纵横家“翻覆”的本
性楚辞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
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膜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他乂用了许多神话里的
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
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铿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做学问要精益求精投我以桃,报之以
李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
①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冰
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的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
要求。
二十一。班级开展"一起'谈'经典"阅读交流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阅读整本书时,读者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或带着某个具体目的进行选择性阅读。请你根据
小语和小文的关注点,向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合适的章节。
推荐章节:A.“三礼”第五B.“春秋三传”第六
C.《战国策》第八D.辞赋第H^一
人物关注点推荐章节
小语游说之士在古代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通常口才极①_____________
佳,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我很感兴趣。
小文我通过端午节知道了屈原,感动于他的爱国之情,想对②_________
他有更深入的了解。
【答案】①C②D
二十二。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
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
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
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楚辞》是中
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也
补充介绍了《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
程及其成果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二十三。《经典常谈》作为一部具有导读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朱自清的写作深入浅出,让
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经典。下面请一起完成“这里经典常谈”活动吧!
1.【这里经典常谈•语言艺术】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经典语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协议书(2篇)
- 高中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食品标准与法规》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翰林国际(原曹妃甸科教城共享居住及配套)土地固化施工组织设计
-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 gkh说课稿第课时
-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 租地合同范本(2篇)
- 苹果商店所有地区价格和等级表
- 【参考】华为腾讯职位管理0506
- 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1Getupontime!教案陕旅版
- 风机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三角形钢管悬挑斜撑脚手架计算书
- 剪纸教学课件53489.ppt
- 旅游业与公共关系PPT课件
- 劳动法讲解PPT-定稿..完整版
- 彩色的翅膀_《彩色的翅膀》课堂实录
- 假如你爱我的正谱
-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检测报告可修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