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课内文言文知识点(选择题每小题2分;释义题每小题1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共2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曲罢悯然沦落天涯枫叶荻花 B.虽有槁暴漂伦憔悴锲而不舍C.恬然自安跂而望矣沉吟放拔 D.习其句读宁绝不通轻拢慢捻【答案】A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B.声非加疾也疾:快、快速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答案】B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或句子。①戚戚_______________;②艰难苦恨____________;③暧暧_______________;④非利足也____________;⑤左迁_______________;⑥采采芣苡____________;⑦訇然_______________;⑧枉用相存____________;⑨敛容_______________;⑩不拘于时____________;【答案】①.哀伤的样子。②.极恨,极其遗憾。③.昏暗,模糊。④.脚走得快。⑤.贬官,降职。⑥.茂盛的样子。⑦.形容声音很大。⑧.屈驾来访。⑨.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⑩.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不良风气的束缚。4.课内文言文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2)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二、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调查题3分。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除此之外,“端午奇炒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_________,带给观众_________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书简阅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节目。这些节目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基础上,用匠心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已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_________,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_________,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拍手称快耳目一新厚积薄发美轮美奂B.叹为观止耳目一新厚积薄发熠熠生辉C.拍手称快焕然一新蓄势待发熠熠生辉D.叹为观止焕然一新蓄势待发美轮美奂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荡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B.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激扬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C.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D.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答案】5.B6.C7.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行人的回答,用一句话概括对幸福的调查结论。Ⅰ.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Ⅱ.调查记录:(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2)忙碌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4)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5)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6)高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17)轮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8)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Ⅲ.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答案】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三、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多年前,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石破天惊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百年来,这句话总是让无数男儿热血沸腾。事实上,它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门第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的意志品质与后天努力才是最为可贵的。如今,一些行为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恰恰验证了中国的这句古老名言所蕴涵的道理。行为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对于卓有成效的领导人而言,关键问题不在于天生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方法、技能和“行为逻辑”特征等因素,而且这些因素能够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加以培养。根据对不同行业的几百家公司中的6000多位经理和职业人士进行调查的结果,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一个成年人,领导者们完全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领导行为不受领导人的性格或他们的领导理念的支配,而是受到他们自己内在的“行为逻辑”的支配。也就是说,当领导人的权力和安全受到挑战时,从坚强而高效的领导素质方面而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解释其周围世界的方法和最终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这项研究进行的调查显示,领导人的行为逻辑可以分为7种不同的类型——机会主义者型、外交官型、专家型、成就型、个人主义者型、战略家型和炼金术士型。最为常见的行为逻辑类型就是受到逻辑和专业知识支配的“专家型”,这一类型的领导寻求的是以理性的方式来工作,这种专家型领导大约占整个领导群体的38%,并且常常是那些对业务工作和组织协调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人士。大约只有5%的人属于“战略家型”,这个类型的领导具有某些能够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有效地大力推行改革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设法逐渐了解自己特性的人,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转变成一个更加能干的领导人。主持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为整个领导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性建议。它揭示出,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在培养和最大限度地开发我们的领导能力方面是能够大有作为的。”由此看来,企业家们特别应当记取的建议就是:他们必须心甘情愿地将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作为他们经营工作的核心之一,并且把这作为提升自己经营绩效和优化自己命运的强大力量。8.根据原文,以下与“为整个领导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性建议”无关的一项是()A.方法、技能和行为逻辑特征等才是领导者们获得卓越成效的关键因素。B.领导人可以分为专家型、战略家型和炼金术士型等7种不同类型。C.包括领导者在内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培养和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领导能力。D.企业家们经营工作的核心应该包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两千多年前的陈胜、吴广就已经懂得“门第不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道理,因此他们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B.作为成年人的领导者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因为方法、技能等因素能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加以培养。C.支配领导者领导行为的行为逻辑,指领导者自己内在的、解释其周围世界的方法和最终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D.无论哪种类型的领导人,都有提高自己领导能力的可能;而那些设法了解自己特性者,则有可能成为更加能干的领导人。10.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意志品质与后天努力比门第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也正是两千多年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振奋人心的原因之一。B.“专家型”的领导寻求的是以理性的方式来工作,所以工作业绩最优秀的领导者通常也就是这种类型的领导。C.领导人行为逻辑的7种类型中,“战略家型”只占到5%,这说明这一类型的领导者缺乏提升自己领导能力的计划。D.企业家不去逐步提高自身领导能力,不仅无法优化自己的命运,所经营的企业也必将面临困境甚至陷入绝境。【答案】8.B9.A10.A(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与直觉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11.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12.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13.“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11.C12.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诗的境界的形成过程中,思考与联想必不可少。思考、联想愈周密、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而且,通过思考与联想,“直觉的知可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而思考和联想又都属于“名理的知”,由此可见,诗的境界的形成主要靠“直觉的知”,但也离不开“名理的知”。因此,题目中说“诗的境界”的形成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一说法有误。这种说法正确。因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靠的是“直觉的知”,读者要将全副精神专注于诗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觉中形成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诗的境界”。13.从“见”升华为“诗的境界”需要用“直觉”见出来,经过思考之后,豁然贯通,“诗的境界就会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四、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2分;简答题4分;翻译每小题4分。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庐山草堂记[唐]白居易①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面峰腋寺,作为草堂。②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③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①,不知其然而然。④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下铺白石,为出入道。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②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③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⑤一旦蹇剥④,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司马岁秩满⑤,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⑥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选自《白氏长庆集》)注释:①嗒然:失意、沮丧的样子。②覙缕:语言委曲详尽而有条理,这里指“概括”。③骄稳:志得意满。④蹇剥:时运不济。指被贬江州司马。⑤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异时:以后某天。岁秩:规定的任职年限,犹任期14.可填入第1段末尾方框处的虚词是()A.因 B.而 C.其 D.则15.对第4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4段以空间方位转换交代了草堂由来、位置、南北东西的环境景物。B.第4段细致铺叙描写了方池平台、山竹野卉、飞泉悬瀑、杂木异草等。C.第4段生动展示草堂景色四季早晚阴晴显晦变化,声色兼具气象万千。D.第4段用“故云甲庐山者”收束写景,转入议论,表达迷恋不返之情。16.《庐山草堂记》与《琵琶行》都创作于作者贬官期间,但是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耐人寻味。联系全文及作者经历,对此加以比较分析。17.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⑵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答案】14.A15.A16.《琵琶行》借琵琶女身世表达无辜遭弃、落魄自伤、沦落天涯、同命相怜之情。《庐山草堂记》在对草堂景色、陈设的描写中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表达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的喜悦,以及厌倦公务渴望回归山水书画生活的愿望。大段景物描写,对遭贬自伤一带而过,表面并无自伤落魄之意。《庐》文在叙事描写中寄予的情感更加复杂、多元、幽微,耐人寻味。17.(1)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2)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参考译文: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的寺庙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漆琴一张,和儒、释、道书籍各三两卷。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自问其缘故,回答说: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积约十丈,中间有平台,是平地面积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比平台大一倍。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之围,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就这飞泉和植茗来烹茶,可以终日不去。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草堂的西边,靠近北面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脉管一样分出水流,细水从上流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连接不断像成串的珍珠,细微水点飘散的样子像雨露一般,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随风远去。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唉!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间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张竹席,而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自负之态。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草堂周围的美景纷至沓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接触什么样的景物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过我为闲散的官职所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累,时去时回,没有闲暇安宁地住下来。等到哪天官职任期满了,外出做官还是在家不仕,都能顺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发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证人。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等二十二人,准备了斋食摆设了茶果点心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二)(7分)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1)这首诗写了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①.重阳节②.“九日”、“登高”、“菊”(2)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以及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用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三)19.名句默写⑴郦道元《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⑵《短歌行》中慨叹时光易逝,当珍惜人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这一主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⑷《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若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的结局。【答案】①.(则)素湍绿潭②.回清倒影③.譬如朝露④.去日苦多⑤.羁鸟恋旧林⑥.池鱼思故渊⑦.羽扇纶巾⑧.樯橹灰飞烟灭⑨.封狼居胥⑩.赢得仓皇北顾五、写作(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便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长津湖战役更是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请以“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为题目,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师范大学《文创产品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原著选读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明学院《过程分子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文娱产业融资考核试卷
- 医疗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考核试卷
- 木片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应用考核试卷
- 文具行业法律法规解读考核试卷
- 电子专用胶粘剂与密封材料考核试卷
- 煤炭批发企业品牌形象塑造考核试卷
- 电缆线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技术考核试卷
-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互动课堂教学设计宝典(统编版2024)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21校初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 白石洞等四座水库水资源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
- 2025年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5A
- 《民航飞机航电设备故障检测与诊断》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广东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试题及答案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19904
- 防极端天气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2025湖北随州国资本投资运营集团限公司人员招聘2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四川烟草商业系统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