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上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高2024届)【命题学校:开州中学命题人:严凤珍审题人:黎光琴】(本试卷共9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核心概念,出自孔子,其核心是“温柔敦厚”。历史地看,诗教是他为中华民族开创的一种诗歌教育传统,并深刻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走向。诗教由“诗”和“教”组合而成,其意是以“诗”为“教”。②在孔子看来,《诗经》所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通过阐释而传播,以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通过人们的广泛参与实现对社会政治、伦理的建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不仅如此,在《论语·为政》里,孔子称《诗经》“思无邪”;在《论语·雍也》里,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以,“不学《诗》,无以言”。这些是孔子的《诗经》观,也是其诗教观。孔子之后的儒者,诸如孟子、荀子、郑玄、孔颖达、朱熹等,不断注疏、阐述并践行这些理念,在中国诗歌教育史、文化史上形成“诗教”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③所谓诗教传统,简言之,就是孔子以降,以《诗经》为底本,以孔子的《诗经》思想为原则,延续两千多年的教诗、传诗以言志的文化传播、生产机制,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维系社会结构稳定的文化传统,其内容包括诗教实施主体、诗教原则、诗教方式、诗教目的,以及诗教性质等。诗教实施主体,由春秋战国以降两千多年里以儒者为主体的不同阶层成员构成,多数人默默无闻,也包括赫赫有名的经学大儒,诸如孔门弟子、孟子、荀子、孔安国、董仲舒、司马迁、毛苌、卫宏、郑玄、孔颖达、程颐、程灏、朱熹、王阳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康有为,等等。他们既是接受者,又是阐释者、传播者,其人生和思想构成了两千多年来诗教的重要内容。将“温柔敦厚”定位为诗教核心,要求以“义理”教化民众,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中国社会的人格建构和诗歌发展。“温柔敦厚”、“思无邪”、“兴观群怨”、“止乎礼义”、美刺讽谏等,是被历代儒者反复倡导的最重要的诗教原则。④诗教是借《诗经》言志,其方式是赋诗、教诗和引诗。三种方式各具千秋,各有特色。赋诗偶为新作,多为吟诵《诗经》中的篇章;教诗就是教授《诗经》,阐述《诗经》之义:引诗基本上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赋诗、教诗、引诗均以《诗经》为底本言说己志。孔子在《论语·泰伯》中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论语·子路》中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从起源上说,诗教就是要以礼义教人,规范人的言说,培育君子人格。诗教的本质就是政教。在先秦的政治外交生活中,人们往往以赋诗述政治目的,这在《诗大序》中表述得很清楚:“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教旨在维系社会伦理秩序,具有政治道德教化功能。张少康概括说:“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这种思想贯穿中国诗教史,不只是对《诗经》的阐释,其他种类的文学也渗透这种政教思想。⑤特别是宋代以后,“温柔敦厚”说也用于文之教。杨时在《龟山集》中认为“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文以载道”应运而生。朱自清甚至认为宋以后“文以载道说不但代替了诗教,而且代替了六艺之教”。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文以载道”的覆盖面。不过,宋以后,诗教的含义确实泛化了,其“诗”不再仅仅指《诗经》,而是指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诗歌作品,诗教的外延更为广大,凡是以诗歌作品为底本对人进行教育,传扬“温柔敦厚”“思无邪”等观念,以礼义规范人的言行,维护政治伦理秩序,使社会机体得以有序运行的行为,都属于诗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诗教不断演变成为中国诗歌创作与传播的一大特点,并最终沉淀为中国诗歌和教育的重要传统。(摘编自方长安《中国诗教传统的现代转化及其当代传承》)材料二:传统诗教追求美善统一的原则延续到当代,有着调节自我、和谐身心的实用价值。当代诗教应重视诗的教化作用和对心灵的引导作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文精神及相关艺术遭受了巨大冲击,受到严重削弱。写作赋予了作者和读者张扬个性和人文精神的关怀。对普通读者而言,相较于诗的教化功能,诗的治疗功能更为重要。诗疗功能也是诗的审美功能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诗教提出的“群”“怨”思想就是力图和谐人际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以及释放内心压力、净化心灵的审美实践。“群”是以温柔敦厚的诗教实现人与群体的和谐相处,达到宗法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联系和情感沟通。《诗经》作为教材,多以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亲朋等社会关系为主题,目的在于营造互敬互爱的理想社会。对当代诗教来说,除了依托校园打造诗教的第一课堂,还需要在社会上打造各类型的诗词文化活动、晚会以及相关网站等“软环境”,使普通群众(平民诗人)通过切磋诗艺加强交际,友好相处。(摘编自郭晨光《传统诗教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诗教的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非常看重《诗经》,在他看来,作为情感表达的结晶,《诗经》具有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构社会政治、伦理的积极作用。B.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自春秋战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实施主体多为赫赫有名的经学大儒。C.诗教的核心是“温柔敦厚”,但是到了宋代以后,人们认为“温柔敦厚”已经过时,用“文以载道”取而代之。D.美善统一是传统诗教的原则,这个原则对当代诗教仍具借鉴价值,当代诗教更应发挥诗的教化功能,不仅要在校园打造诗教第一课堂,还要在社会上营造诗教的“软环境”。2.根据材料内容,不属于材料一使用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A.引用论证 B.举例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历代儒者传承的赋诗、教诗、引诗等阐释、传播活动,就不可能形成“兴观群怨”等诗教原则。B.诗教本质是政教,即诗教担负着政治道德教化功能,以达成维护社会伦理秩序,培育君子人格等目的。C.随着时代更替,诗教含意泛化,“诗”指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诗歌作品,“诗教”外延也因之扩大。D.“孔子诗教”提出的“群”“怨”思想,对于当下时代的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个体减压等都有积极意义。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诗教传统”下一个简要的定义。【答案】1.D2.C3.C4.文章先提出诗教的概念,指出其出处、核心和意义;接着从诗教观的来源,诗教传统的定义及其内容、原则等,诗教的本质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诗教最终沉淀为中国诗歌和教育的重要传统。5.中国诗教传统是以《诗经》为底本,以孔子的《诗经》思想为原则,以诗教实施主体、诗教原则、诗教方式、诗教目的,以及诗教性质为内容,以“温柔敦厚”、“思无邪”、“兴观群怨”、“止乎礼义”、美刺讽谏等为诗教原则,以春秋战国以降的儒者为传播主体的的教诗、传诗以言志的文化传播、生产机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橘子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只是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的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圈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伏击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了一阵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的臂膀,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主动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当作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八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八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又在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及时推开狱友,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左腿。他获准减刑四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丈夫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得,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模糊不清。他捧着钱和报纸哭了,跪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到“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人。B.“他”三次来到水果摊,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第二次来是想对摊主表示感谢并想再要几个橘子,第三次来是为了自首。C.“他”故意将报纸放在水果摊上,是因为举报有赏金,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摊主感激之情。D.小说结尾“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这一处理颇有深意,深化了小说主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很成功,尤其善于人物刻画,文笔细腻,情绪、心理描写拿捏有度,于情于理入木三分,人物跃然纸上。B.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甚离奇,但叙事紧凑而不散乱,颇具匠心,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C.小说情节发展引人入胜,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增强了阅读兴趣。D.小说语言平实而精炼准确,叙述似娓娓道来,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8.小说以“橘子”为题,妙在何处?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通缉犯),也有人认为是摊主,试结合文本,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探究,说一说你的看法。【答案】6.B7.D8.①从内容上说,正是摊主的橘子、摊主的善良感动了通缉犯,唤醒了他内心的善良,给了他重新做人的勇气。②从结构上说,橘子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始于通缉犯出现卖橘子的小摊前,终于出狱后通缉犯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卖起了橘子,首尾呼应情节结构完整。③以“橘子”为题,看似平淡无奇,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9.观点一:主人公是摊主。①小说的主体内容,是围绕摊主用橘子打动通缉犯,唤醒其内心深处的善良面展开的。②摊主一开始无偿赠送橘子的善良之举,到拨通报警电话的理智之举,再到最后送还赏金的求实不贪之举,串连起小说的情节。③摊主是小说正面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但却展现了人性中善良、不贪、踏实的美好品质。④通过摊主这一人物形象,深化小说的主旨,善意产生善行,善良的人在行善的时候也能把善意传播开去,呼吁我们能够多向人表达善意,多施与善行,社会会更和谐美好。观点二:主人公是通缉犯。①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通缉犯,文章用了大量的语句对其进行了外貌、神情、动作、心理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②小说的内容主要围绕通缉犯展开,他受到触动而选择特殊的方式报恩,并且下定决心做一个良的人;他在劳改农场挺身而出,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卖起了橘子。③通过通缉犯这一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主旨,善意能呼唤善行,善良又能得以延续,使小说主题陡然升华,有了思想的高度和深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建中,字得中,其先京兆人。曾祖逢,唐左卫兵曹参军。祖稠,梁商州刺史,避地入蜀。建中幼好学,十四丁外艰。会蜀平,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携文游京师,为王佑所延誉,馆于石熙载之第,熙载厚待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荐其能,再迁著作佐郎,监潭州茶场,改殿中丞,历通判道、郢二州。柴成务领漕运,再表称荐,转太常博士。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会考课京朝官,建中旧坐公累罚金,漏其事,降授殿中丞。苏易简方被恩顾,多得对,尝言蜀中文士,因及建中,太宗亦素知之,命直昭文馆。建中父名昭文,恳辞,改集贤院。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建中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前后三掌西京留司御史台,尤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自称岩夫民伯。加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建中善修养之术,会命官校定《道藏》,建中预焉。大中祥符五年冬,命使泗州,奉御制《汴水发愿文》,就致设醮。使还得疾,明年卒,年六十九。建中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科斗文字,有诏嘉奖。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有集三十卷。子周道、周士并进士及第。周士历侍御史、江东、陕西转运、三司盐铁判官,赐金紫,终工部郎中。(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B.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C.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D.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艰,古代丧制名,又称“丁家艰”“丁忧”,指遭逢父母去世。在这里“丁外艰”指父亲去世。B.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布衣”即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我国古代对百姓的称谓还有黔首、黎民、苍生、氓等。C.年号是我国从有帝王开始就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年号。如文中的“大中祥符”即宋朝皇帝宋真宗的年号。D.赐金紫,指赐予“金印紫绶”。唐宋后指赐给金鱼袋及紫衣,以示皇帝对臣子的恩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建中才能卓越,受人赏识推荐。他先后受到王佑、李惟清、柴成务,苏易简等人的赏识推荐,不仅声名远播,受到他人优待,还官路亨通,一直受到朝廷的提拔重用。B.李建中性情简约沉静,喜爱自然风情。他喜欢游玩山水,尤其喜欢洛中的风土人情,并就地修建了池塘园林,为之命名“静居”。C.李建中博学多识,多才多艺。他善修养之术,喜好收藏古器名画,擅长写诗,尤擅书法。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受到人们的喜爱追捧,还受到皇帝的认可嘉奖。D.李建中门庭赫奕,世代簪缨。他曾祖、祖父都曾在朝为官,到他的下一代,两个儿子都进士及第,尤其是周士,坐到了工部郎中的位置。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携文游京师,为王佑所延誉,馆于石熙载之第,熙载厚待之。(2)会考课京朝官,建中旧坐公累罚金,漏其事,降授殿中丞。14.后世之人提及李建中,多以“北宋书法名家”相称,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他在书法上颇有成就的表现。【答案】10.A11.C12.A13.(1)他携带文章在京城游历,获王祐赏识推荐,住在石熙载的府第,石熙载给以他优厚的待遇。(2)适逢朝廷对在京的官员进行考核,李建中旧时因公事多次被罚款,漏报该事,因此被降为殿中丞。14.①擅长运笔②时常创作新的书体;③草书、隶书、篆书、籀书、八分书都写得十分精妙,人们常临摹学习他的作品,争着获取以作为书写的典范;④他曾经手抄郭忠恕的《汗简集》来献给朝廷,(用的)都是蝌蚪文字,皇帝下诏书称赞并奖励他。参考译文:李建中字得中,他的祖先是陕西西安人。曾祖父李逢,曾任唐朝左卫兵曹参军。祖父李稠,曾任后梁商州刺史,后来躲避战乱进入蜀地。李建中小时候就喜爱学习,十四岁时遭逢父丧。蜀被(宋)平定时,李建中侍奉母亲,迁居洛阳,开设学馆来维持生活。他携带文章在京城游历,获王祐赏识推荐,住在石熙载的府第,石熙载给以他优厚的待遇。宋太平兴国八年,李建中考中进士甲科,入仕担任大理评事,后来担任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举荐他,他两次升迁担任著作佐郎,监管潭州茶场,后改任殿中丞,历任道、郢二州的通判。柴成务主管漕运,两次上表称赞推荐他,李建中转任太常博士。当时上书言事的人大多是为了权势利益而进谏的,李建中上表陈述当时朝政的利弊,列述王道霸业的谋略。太宗赞赏他,于是在便殿召见询问,赏赐他绯衣和鱼符袋。适逢朝廷对在京的官员进行考核,李建中旧时因公事多次被罚款,漏报该事,因此被降为殿中丞。苏易简正受到皇帝恩宠眷顾,时常能(入宫)答对,曾经说起蜀中的文士,于是提到李建中。太宗也一向知道李建中,便任命他在昭文馆当值。李建中因为父亲的名字是昭文,所以恳切地推辞,于是改任集贤院。几月后,他出京担任两浙转运副使,后两次升迁任主客员外郎,历任河南府通判,曹、解、颍、蔡四州知州。李建中生性素简沉静,风姿神采高雅不俗,淡泊名利,前后三次请求担任当时的闲职西京留司御史台,他特别喜爱洛阳风土人情,就地构筑园池,命名为“静居”。他爱好吟咏,每游览山水,常题写诗文,自称“岩夫民伯”。后来加官任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李建中善于修身养静之术,适逢朝廷让官员校订《道藏》,李建中参与了此项工作。大中祥符五年的冬天,他受命出使泗州,奉皇命作《汴水发愿文》,就地传达设坛祭祀。出使回来后患病,第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李建中擅长写书札,尤其长于运笔,常巧构新体,草书、隶书、篆书、籀书、八分书都写得十分精妙,人们常临摹学习他的作品,争着获取以作为书写的典范。他曾经手抄郭忠恕的《汗简集》来献给朝廷,(用的)都是蝌蚪文字,皇帝下诏书称赞并奖励他。他喜好古文字,勤于学习,收藏了很多古器名画。有作品集三十卷。李建中的儿子李周道、李周士一起考中进士。李周士先后担任侍御史、江东陕西转运、三司盐铁判官等职务,皇帝赏赐他金鱼袋和紫衣,最后任职工部郎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清明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①,上相闲分白打钱②。紫陌乱嘶红叱拨③,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注]韦庄(约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长安;光启元年(885年),李克用又进逼京师。经过多年的战争洗劫,长安城早已满目疮痍。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至乾宁元年(894年),韦庄在长安应进士试。此诗即作于此时。①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皇帝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以示对臣民的恩宠。②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称“白打钱”。③红叱拨:唐天宝年间,大宛进汗血马六匹,名红叱拔、紫叱拨、青叱拨、黄叱拨、丁香叱拔、桃花叱拨,这里泛指骏马。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长安一派迷人的春日景象:春雨霏霏,芳草青青,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喜爱和留恋。B.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宫内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群臣尽享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展现了朝臣们悠闲快乐的状态。C.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的热闹景象。郊野的道路上,骏马嘶鸣,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一“乱”一“高”尽显环境的热闹喧嚣、人们内心的快乐。D.这首诗歌写清明的人事和景物,语言清新,笔调细腻,直抒胸臆,情感浓烈。16.清代姚鼐在《五七言今体诗钞》中评价此诗“伤乱而作此,故佳。若正序承平而为是语,则无味矣”,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答案】15.C16.这首诗通过写清明节时的人事和景物,表现了乱世初定后人们沉溺于短暂安乐的景象,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诗人用冷峻的目光,看似闲淡地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三)(本题共1小题。6分)17.名篇名句默写。(1)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手法,感伤天地间个人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告诉人们若不重视积累,就难以到达远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人们爱自己的孩子,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种老师往往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答案】①.寄蜉蝣于天地②.渺沧海之一粟③.故不积跬步④.无以至千里⑤.择师而教之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同的书像不同的花散发着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我们的心境沉静下来;______________的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热情;______________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幻想;美丽隽永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让我们仿佛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读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闻得______________的书香。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便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那样的书,不仅谋取了创作者的权益,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书香默默入心来,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人,______________之中透出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里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有一种气质,会从书韵中获得升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气吞山河引人入胜沁人心脾举手投足B.气贯长虹娓娓动听感人肺腑举手投足C.气吞山河引人入胜沁人心脾一颦一笑D气贯长虹娓娓动听感人肺腑一颦一笑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腐蚀我们的心灵,从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B.这种书切不可进入我们的视野,腐蚀我们的心灵,从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C.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腐蚀我们的心灵,进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D.这种书切不可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