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市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内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材料三:对于教育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就是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弘扬工匠信仰坚定、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弘扬工匠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典型引路、正向激励等多种措施,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着力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主流意识,真正让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价值追求,让劳动者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人。工匠的成长路径和事迹表明,一勤天下无难事,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只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就能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传播工匠故事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工匠进学校、工匠讲堂等活动,组织老师学生聆听工匠事迹,弘扬工匠精神,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工匠的事迹引导青年大学生勤勉为人、勤奋学习、勤恳工作。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建立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重师德激励,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摘编自李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弘扬工匠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丰富了人类文明。B.坚守“工匠精神”,要以强化中国制造,传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力量为落脚点。C.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继承,时移世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D.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心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须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B.新时代工匠大多承担大机器生产下众多工序中的一环,产品须靠团队协作生产。C.培育工匠精神,教育重点要放在政治素质、劳动情怀、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方面。D.学校践行“工匠精神”,要强化思想引领,也要传播工匠故事,还要践行工匠品格。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A.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造就斧斤单面砍,休从墨线两头弹。栋梁有榫知轻重,案几无钉试易难。鸡翅紫檀精品鉴,勾心斗角悟方圆。B.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春秋梓庆削钟鐻,簨业兽形工鬼神。爵禄不怀名利澹,巧拙已忘敬畏真。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C.今逢华诞意如潮,放眼中华尽舜尧。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D.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欺心。曲突徙薪治未患,琢磨切磋郢匠斤。邀利目前失大义,内诚外信可为根。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5.材料一和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B2.A3.C4.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②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③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④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5.①材料一侧重从个人、企业、国家层面论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②材料三侧重论述践行工匠精神在教育层面的实践路径。(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炭河(节选)韩振远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铁锁嘟囔:请什么假?爹说:涨河了,捞炭。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啥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地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铁锁说:我爹让请假。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师傅说:铁锁不能去。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臭蛋是师傅的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锁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锁觉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岸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的一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的,什么都不顾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艄公,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C.铁锁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D.从“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岸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通过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几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始末,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D.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小说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8.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第一次“愣神”,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②第二次“愣神”,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③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去下河捞炭。9.①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铁锁爹是壮实淳朴的艄公,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铁锁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②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③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人情勾连,人们的生活虽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答案】10.C11.C12.A13.(1)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2)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④行路难。[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④“剑歌”:指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浩大空洞,苍凉萧索。这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B.“荣华东流水”与李白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他不顺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所致,自己似“浮云”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结尾诗人唱着陶潜的辞官而去,学冯谖,弹剑高歌,感叹世道艰难。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把荣华比作流水,化无形为有形,表现了荣华的已逝,和命途多舛。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白日即将西落,浮云出没不定,遮掩着落日的光辉,借用比喻,表现作者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如今燕子和麻雀竟然在罕见的梧桐树上筑巢,反而鸳鸯只能栖在长着刺的枳棘之上,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诗人的壮志难酬。④感叹世道艰难(或感慨自己失意)。“剑歌行路难”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世道艰辛的感慨。(三)(7分,每空1分)16.名篇名句填空(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有仙人穿着七彩仙衣御风而来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有的仙人在音乐的引导下乘车而来的景象。(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战场上,展现了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霓为衣兮风为马②.虎鼓瑟兮鸾回车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羽扇纶巾⑥.谈笑间⑦.樯橹灰飞烟灭三、语言文字运用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促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A.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峰回路转,______,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天下的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不要做涧底静止的石子,任时光如水自梦里流泻而过。不要做空中游移的白云,让浮生飘蓬留不下一点碧痕浅波。要做就做那奔腾千里的河,______,汇吐聚纳,日夜向着大海进发。要做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