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连云港市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连云港市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连云港市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连云港市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连云港市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连云港市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

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一一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

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5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

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

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

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

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有删减)

材料二: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

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篇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

降旗的《最后岗位》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

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

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

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

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

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

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

材料三:

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

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

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

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

的耻辱。

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B.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

离的使命,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

C.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D.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

人扬眉吐气的欢快。

2.下列对材料一中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有机融合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

接在一起。

B.降旗的仪式在港督府举行,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C.背景材料井然有序,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D.提到彭定康来到港督府,就引入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让人产生彭定康终将结束对香港的殖民

统治的想法。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

落仪式”的背景,用对比和双关的手法暗示了英国帝国主义的没落。

B.“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一语双关,“很快”,暗示

着殖民者的落魄;“消失”,暗示着历史的屈辱将不再重演。

C.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当降旗的号角声

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把悲伤表现出来。

D.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

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

4.下列关于新闻消息的常识介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

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

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

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别了,不列

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5.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

爷爷的雷雨天

郑俊华

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

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

这时候的爷爷,耳朵突然支棱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一把

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

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

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老奎叔,什么情况?

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撒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

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爷爷也压低声音:撤哪儿去了?

你家!

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谷、

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拧椅角的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

爷爷天天穿梭在山林中……

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大都面黄肌瘦,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清

一色的草鞋,经过荆条子的再三缠裹。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

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迹。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

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

眼就发现了。

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

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

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

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

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

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

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狗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

院的角门溜走了。

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

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

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

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

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

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成子旁,正想就地趴倒,

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

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一息之间,空中落

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

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莹,远远望去,一个个的土包令人难受。

3

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

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了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北上长征的红军。

那片坟莹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最得意的一句口

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会复发。

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儿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

爷爷自是喜出望外。

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

契地主动配合。

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爷爷年轻时是一个身手矫健的猎手,非常熟悉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天天在山林中打猎,可见他能遇到

红军并帮助他们,并非偶然。

B.炸弹将羊肠小道炸成了断崖,这处场面描写惊心动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凶险,也表现了老兵和爷

爷的勇敢,形象鲜活感人。

C.轰炸使得红军队伍牺牲了七个人,爷爷也不幸受伤,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爷爷没有忘记曾经的生死与共,

他将护坟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D.爷爷的事迹感动了寨里的人,“我”要求新家留角门,老爸做老式木头猎枪,寨里的人配合演戏,大

家都对爷爷怀有爱和敬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朵突然支棱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全部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爷爷对周围环境

的高度警惕,也营造了紧张气氛。

B.“我”配合爷爷演打仗的戏的情节在文中多有照应,比如“我”给老奎叔递眼神,老奎叔心领神会,

对爷爷说伤员们撤到了“你家”。

C.“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感叹语气的使用表现了爷爷的自豪,红军队伍作风优良是其自豪的原因

之一。

D.小说情节设置得紧凑、巧妙,开篇直接进入情境,吸引了读者,把读者拉入紧张的战争氛围中,引出

对故事来龙去脉的追述。

8.阅读全文,概括这支红军队伍表现出了哪些令人赞叹的精神品质。

9.这篇小说的题目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妙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

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

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材料二: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月去箧》,以诋皆孔子之徒,以明老子

4

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

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

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

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三: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

日:“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鲍鱼焉。周问之曰:‘酎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

乎?'鲍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

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诺A我B且南游C吴越D之王E激西江F之水G而迎子H可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以……为贵,重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贵”是指地位显要

的人,两者意思不同。

B.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

C.活,让……活下来,使动用法,与“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用法、意思相同。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的句式与“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句式相

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

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没有实事。

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鲍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2)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1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内容。

(二)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云”“青枫浦”是常见意象,白云飘忽是说游子行踪不定,“青枫浦”则常用作离别的景物、处

所,从而引出了离愁别恨。

B.“谁家”“何处”两问句,正说明此情不止一家一处,如此发问让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

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5

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其中“卷”和“拂”用得最为精到,恼人的月色洒在玉户帘

上、捣衣砧上,“卷”不走也“拂”不去,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离愁。

D.诗歌节选部分以月为主体,融诗情、画意为一体,抒写思妇游子以及诗人的离愁别绪,赞叹自然的奇

丽,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

16.“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语言精妙,请结合节选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学诗,无以言”,《论语•阳货》中“,”两句强调了学

习《诗经》对于家庭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2)《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

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

(3)《无衣》中“,”表现了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

同杀敌的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

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

()。如果再推迟,显著升高的气温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

遭受干旱和病虫害,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①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②农谚有

“芒种忙、忙着种”的农业生产谚语,③说明到了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我国古代将芒种

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It(jii)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其中“男聚’指伯劳鸟,喜阴的它现身枝

头,感阴而鸣,诉说春之离愁,也唱响了夏之诗意。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春作物抢种,水稻及时移栽

B.抢种大春作物,水稻及时移栽

C.大春作物抢种,及时移栽水稻

D.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先秦诸子认为,物质

财富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①。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

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丰足,领略精神的高贵,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

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将个人发展与社

会发展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②。

在先秦诸子看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不能因为外

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③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6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中先秦诸子的幸福观,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

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答案与解析

1.B2.D3.D4.B5.①材料一是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

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侧重历史回顾,展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②材料二是英国媒体的报道,

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的角度表现他们经历的这一历史时刻,并表明了英国对香港的贡献。③材料三是

美国媒体的报道,从第三方的角度幸灾乐祸地报道了这一历史时刻,语带嘲讽地揭示了英国的没落,同

时,通过“捉摸不定”等字眼表示对香港前景的怀疑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主要围绕1997年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选取新华社、BBC、美联社的三则新闻

报道,展现了事件的多方面内容。三则报道分别从中国、英国及国际视角出发,描述了香港政权交接仪

式、英国最后一任港督的离别以及国际社会对此事件的关切。通过不同侧面的描写和细节梳理,文章不

仅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也展现了中英两国在权力交替间的复杂情感,具有浓厚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

内涵

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第一段“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

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篇章”可知,应该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

结。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让人产生彭定康终将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的想法”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在以后的近一

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

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可知,提到彭定康来到港督府,引入相关的背景材料,并不

能让人产生彭定康终将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的想法,只是说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

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故选Do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三第四段“英国在世

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可知,已然说成了未然。

故选Do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的能力。

B.“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说法错误,应是“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则新闻的报道者分别是中国官方媒体、英国媒体、美国媒体。

7

(1)从材料一中的“晚6时15分”“7点45分”“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

兵占领了港岛……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在新的一天

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知,中

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报道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侧重历史回顾的重要时刻,带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

神圣感。

(2)从材料二中的“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

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英国

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当

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可知,侧重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经

历的这一历史时刻,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强调英国对香港的贡献。

(3)从材料三中的“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

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和“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

了”“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这个简单

仪式”可知,美国作为与该事件无关的第三方,对交还香港主权的英国充满嘲讽,嘲讽地揭示了英国的

没落,同时,通过“捉摸不定”等字眼表示对香港前景的怀疑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

6.B7.A8.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爱护群众、严格的自律精神。

②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③救助战友和群众、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9.①题目交代了主人公和特殊天气情况。

②用爷爷修饰“雷雨天”,突出了“雷雨天”对爷爷的特殊意义。

③“爷爷的雷雨天”是全文的线索,可以让读者迅速抓住全文主要内容。

④本文主要故事情节发生在“雷雨天”,这种恶劣的环境烘托了爷爷和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以它为题

目有利于读者把握主题。

【导语】小说通过战争记忆和现实的交织,刻画了爷爷这一复杂而感人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红军的坚韧和地方群众的朴实无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爷爷对长征精神的执着和坚守,展现了普

通人对革命的深刻理解和认同,情节紧凑,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表现了老兵和爷爷的勇敢”错误。由原文“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

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可知,表现的是爷爷毫无战斗经验,而不是勇敢。

故选Bo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全部运用动作描写”错误。“眼睛不再浑浊”不是动作描写,而是神态描写。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爷爷“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

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可见,这支队伍不拿群众的东西,有严格的自律精神。

结合“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老兵大喊

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成子旁”“他们白天急行军,晚

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

进”等分析,他们相扶相助,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说笑、哼歌;白天行军,晚上住山洞;遇到危险时

候,不顾一切救助他人,这是一支有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队伍。

结合“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

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那次轰炸牺牲

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拉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

8

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成子旁”等分析,老兵在情急之下救助战友和爷爷,

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他们有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结合“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撒落下了巨石隆隆

作响”“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爷

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等分析,“雷雨天”交待了小说故事发

生的特殊天气情况,“爷爷”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

从人物刻画上看,“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

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

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每当雷雨天气时,爷爷

的言行及乡邻的“配合”,再现了当年他身手矫健、慷慨大度、不避艰险为红军带路的英雄形象及人们

对他的景仰,以此为题,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雷雨天”对爷爷的特殊意义。

从情节安排上看,“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

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一片弹片钻进了爷

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当年“爷爷”为给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军轰炸,右脑重伤,直到现在,每逢雷雨天气,他总会回忆

起当年的战火硝烟,以此为题,不仅设置了悬念,而且串联了情节,是全文的线索。

从主题上来看,以此为题,告诫人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珍惜

现在,不忘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个年代的鱼水情深,时时刻刻保持着对英雄前辈的尊重与敬仰,有利于

读者快速把握主题。

10.AEH11.D12.C13.(1)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

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卿相。

(2)(我)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14.①对待不利之事,

洞察先机预兆;

②对待大事,抓住细节;

③善始慎终;

④注重积累;

⑤不妄为,顺应自然。

【导语】材料一强调在事物萌芽阶段及时管理和调控,如能谨慎始终,将不致失败;主张顺应事物自然

发展的规律,不刻意求取,避免人为干预。材料二讲述庄子拒绝楚威王的邀请,表明甘愿过闲云野鹤般

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受仕途羁绊的态度。材料三讲述庄周家境贫困,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答应以后

借给他大量黄金,但庄周只需要少量水救急,拒绝了监河侯的提议。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

“诺”,同意、答应的话,单独成句,所以A处断开;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主谓宾结构,“且南”为状语修饰谓语“游”,“吴越之王”为宾语,句意完

整,所以E处断开;

“激西江之水而迎子”,连词“而”,表修饰,“激西江之水”修饰谓语“迎”,“子”为宾语,句意

完整,所以H处断开。

故选AEHo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不同。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贵族官僚。句意:不要把难得的财物看得贵重。/怎么能

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

B.正确。

9

C.正确。句意:你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吗?/项伯杀了人,臣救了他。

D.错误,不同。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曾不如早于枯鱼之肆索我”/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

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没有同情心,就不能算是人。

故选D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都是寓言类的”错,根据材料二“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可知是说“大多数”是寓

言类,而非“都是”;”都是虚构的,没有实事”错,根据材料二“作《渔父》《盗跖》《月去箧》,以

诋詈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可知《亢桑子》是虚构

的,没有实事,《渔父》《盗跖》没有说是“空语无事实”。

故选C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第一个“使”,派遣;“厚币”,丰厚的礼物;“为”,出任、担任。

(2)“为……所”,被动句;“羁”,束缚、拘禁;“仕”,仕进、做官;“快”,使动用法,使……

愉快。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①根据“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即采取措施要在事情的变化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治理要在祸乱

没有发生时进行。由此可概括:对待不利之事,洞察先机预兆;

②根据“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意即合抱粗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由此可概括:对待

大事,抓住细节。

③根据“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即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

候却失败了。必须像对待开始一样谨慎地对待结束,那样就不会失败了。由此可概括:要善始慎终。

④根据“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即数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积累起来的;

上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始行走的,由此可概括:注重积累。

⑤根据“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意即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妄加干预。由此可概括:不妄为,

顺应自然。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安稳的局面容易控制,事变征兆未出现时容易策划,脆弱时的事物容易化解,细微时的事物容

易消散。采取措施要在事情的变化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治理要在祸乱没有发生时进行。合抱粗的大树,

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数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积累起来的;上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

始行走的。按自己意志任意妄为的人肯定要失败,强行持有的人肯定要丧失。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妄

为,所以没有失败;不强行持有,所以没有丧失。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必须

像对待开始一样谨慎地对待结束,那样就不会失败了。因此圣人想要别人不想要的,而且不贪恋贵重的

财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删改)材料二:

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

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然而其核心思想却归宗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的十多万字的著作,

大多类似于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月去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

《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辞,铺陈辞藻,阐述

事理,譬喻情状,用来指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言语恣肆纵

横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卿相。庄周笑着对

楚国使臣说:“千金,确实是厚礼;卿相,确实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

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小猪,

10

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

政者束缚,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三:

庄周家境贫寒,因此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将可以得到百姓交来的税粮,到时

候借给你价值三百金的粮食,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愤愤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人在半道

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有条鲍鱼。我问它:'酎鱼过来!你在这里干什么

呢?'(鲍鱼)回答说:'我是东海的水官。你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吗?’我对它说:'行啊。我将

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鲍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

去了我所依赖的水,没有安身的地方。(现在)我只要一点儿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

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节选自《庄子•外物》)

15.D16.①拟人。作者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如“裴回”二字非常传神,月光

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一直陪伴着她,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

②用典。诗人借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的典故,寄托相思之情。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

今也不能传音讯,又该平添多少愁苦。

③巧用动词。多情的月要与思妇为伴,把清辉洒在“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上,这里用“卷”

和“拂”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惆怅和迷惘。

④互文。“谁家”“何处”两句互文见义,诗人以此说明此情不止一家一处,更加突出了思念情感的深

度与广度。

【导语】《春江花月夜》借助月夜美景,以“月”为纽带,描绘游子思妇两地相思之情。诗中白云、青

枫、明月、玉户帘等意象交相辉映,语言柔美细腻,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雅艺术风格和

丰富情感内涵。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赞叹自然的奇丽,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错误,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月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的离愁别

绪,并非主要为了赞叹自然的奇丽。

故选Do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人的

动作和情感,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不肯离开。诗人写出了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

之情,月亮一直陪伴着她,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裴回”二字非常传神。

②“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诗人运用了典故。借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的典故,

寄托相思之情。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不能传音讯,平添了主人公的多少愁苦,典故的运用更加含蓄地表达

了愁苦之情。

③“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巧用“照”“卷”

和“拂”等动词。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

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多情的月要与思妇为伴,把清辉洒在“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上,

“卷”和“拂”这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惆怅和迷惘。

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谁家”“何处”两句互文见义,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诗人用互文的手法说明此情不

止一家一处,更加突出了思念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17.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迩、事、偕。

11

18.D19.C20.②改为“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说法”。(或删除“农谚”,或将

“农谚”改为“民间”。其他改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③改为“说明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或改为“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就到了农业耕种最忙

的时候”)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上文是“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下面要衔接的话,应表述为“芒种里要抓紧时间干什么”,

强调的是动作,而且要注意保持主语一致性,从选项中可看到的句子有“抢种大春作物”“大春作物抢

种”和“水稻及时移栽”“及时移栽水稻”,比较句子会发现,“大春”和“水稻”在句首的句子主语

也随之改变了,重点不是强调动作了,因此应将有这两个句子的选项排除掉,即排除ABC。

故选Do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修辞的能力。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诉说春之离愁,也唱响了夏之诗意”句将“诉说”“唱

响”两个形容人的动作来形容且乳

A.夸张,“扪参历井”,指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

阻。

B.比喻,将节奏紧密、精湛无比的琴声比喻成大小珍珠落入玉盘时那清脆、轻重交织的声音。

C.拟人,写桃花在春风里笑。与文段中使用的修辞相同。

D.对比,这两句的意思是:战士们在沙场上与敌人打得天昏地暗,不知生死如何,而那些将官们却躲在

营帐里,尽情地欣赏女人的歌唱与舞蹈。

故选Co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句“农谚”和“农业生产谚语”语义重复。改为“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说法”;或删除“农

谚”,或将“农谚”改为“民间”。

③句结构混乱,提炼句子成分可得“到了这个时节是最忙的时候”,“到了”和“时候”不搭配,改为

“说明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或改为“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就到了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

21.①精神的快乐更是生活所必须的②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③只有这样22.①

求幸福不能只重物质财富。②求幸福不能自私自利。③求幸福不能丧失操守(或随意改变主见)。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横线前“物质财富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可知,相对于物质财富,精神快乐更重

要、更必须,所以此处的句子可填“精神的快乐更是生活所必须的”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根据语境,应填“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的结果;再结合语

段的整体意思,可知应填“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根据横线前的表述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