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模拟测试四语文试卷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宣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就在乡村。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一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尽相同。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显然,没有农民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养之间循环利用文化就难以存在。三是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中央强调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在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有助于维系农耕文化的代际传递,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生活有助于维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何排斥农民主体地位,试图把本来的主人变成看客的做法,都必然失败。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材料二: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的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注乡村的空间形态、生产方式和乡村生活,将有助于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B.乡村文化建设要在理解乡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并要坚持农民自主等原则。C.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D.乡村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要跟上物质建设的脚步,否则物质文化也难以长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由多种不同景观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B.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乡村生活有助于乡村文化建设,所以要尊重农民的基层经验。C.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好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就能落实坚持保护好村落这一原则。D.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在协作的过程中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并使其发挥作用。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故宫文创深深地根植于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具有强大的品牌感召力和消费吸引力。B.“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攻坚克难,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C.自2023年5月贵州榕江县“村超”开赛以来,这场乡村足球联赛的热度持续攀升,引发了一场“世界波”。D.感动中国人物杨宁突破重重压力,带领村民按照“稻+鸭+鱼”共作模式,探索发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传统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密不可分,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为乡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B2.C3.C4.①材料二首先提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②接着从文化角度,提出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③最后提出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有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5.①发掘蕴藏在乡村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充分发掘各种文化资源,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促进乡村振兴;②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③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实现乡村的和谐有序发展;④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文化创新,借用新媒体等传播途径,发展适应时代的乡村新文化。【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共同探讨了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材料一详细阐述了乡村文化的四大类及其载体,并强调了农民主体和保护村落的原则。材料二则从文化赋予生活意义的角度,强调文化先行的重要性,指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需并重。两则材料相辅相成,全面论述了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和具体实施路径。【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要坚持农民自主等原则”说法错误,原文中的表述为“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不能把“农民自主”等同于“农民主体”。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就能落实坚持保护好村落这一原则”范围缩小。保护好村落原则不仅仅包括这些方面,还涉及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等多方面内容,仅做到这几点不能确保完全落实该原则。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主要论述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相关原则等内容。A.故宫文创与乡村文化建设无关;B.“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发展经济,重点在经济方面而非乡村文化;C.贵州榕江县“村超”属于乡村文化活动,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观点;D.杨宁带领村民发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也是侧重于经济脱贫。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开篇指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强调了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关键地位。比如文中提到“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形象地说明了乡村文化的重要性。接着,从文化角度展开论述,提到“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如“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通过对比西方国家和东方社会在乡村发展中的不同路径,突出了保护乡村文化对于东方社会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要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有序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如“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作用和方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材料一中提到乡村文化总体分为四大类,包括农耕文化、乡村手艺、乡村景观文化和乡村节日与习俗等,这些都是乡村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掘这些文化资源,如农耕文化中的农学思想、乡村手艺中的生存智慧等,可以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促进乡村振兴。②材料一强调坚持农民主体原则,“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有助于维系农耕文化的代际传递,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生活有助于维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如通过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等方式,让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③材料二提到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实现乡村的和谐有序发展。④在继承传统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创新。如材料中虽未明确提及新媒体等传播途径,但在当今时代,可以借用新媒体等手段,发展适应时代的乡村新文化。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创新,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军树程多宝也不知怎么了,一家老老小小虽然一睁眼就没完没了地苦做,却照样穷得揭不开锅。喜忠想不通的时候,就倚靠在那棵树旁,对着大山放开嗓子,一顿狂吼。在给东家放牛的路上,靠着那棵树吼上几声,哪怕曲不成曲歌不成歌,心里也畅快。有天,山下突然过大兵,长长的队伍扛着枪,拉着几门小山炮,更多的人扛着大刀、长矛啥的。大兵穿着清一色的蓝不蓝灰不灰的粗布大褂,帽子上一枚用红布缝的五角星闪烁着,让人看着心生暖意。喜忠眼瞅着这支队伍沿着山道进了井冈山,没过些日子,又看到有些兵下山挑粮。有个中年人模样的带头,挑的担子比后面的兵们挑的还要沉,嘴里唱出的歌子欢快着呢。喜忠听人家喊那人军长,更不明白了:军长,那得多大的官!怎么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喜忠的眼神和牛群的目光,开始追随这支挑粮的队伍。喜忠跟在队伍后面学唱他们的歌子。一来二往,喜忠居然学会了几首。①他一亮嗓子,那位军长夸奖他时的表情,像极了父亲高兴时的模样。秋天一过,喜忠放牧的那些耕牛都被东家拉到田里抢种抢收。白天里的喜忠,有了好些时间自己打发。可是,喜忠的心跟着歌声飞了,时不时地,总想倚靠着那棵树唱上一段。歌声一起,说不定他又能遇见军长他们呢。那天,山下过的大兵里好多人成了伤兵,有几个躺在路旁呻吟,嘴里还唱着歌,仿佛歌声能止痛似的。有个医生模样的人看见喜忠,便截住了他:“你不是那个喜伢子吗?朱军长可喜欢你了!能不能帮我们借扇门板?坡地不平坦,做手术不稳当,伤员要截肢,没门板不行啊!”截肢,那就是锯手锯腿啊。喜忠还没缓过神来呢,他接过医生递来的几块钢板,转身跑进山里,借来了一扇门板。等到那扇门板上的血迹快要干掉的时候,怀揣的那几块铜板正热乎着……后来,那支队伍悄然钻进了山里,喜忠一个放牛娃哪知道呢,大山深处的那场黄洋界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从这以后,仗越打越远,越打越惨烈。有消息灵通的人从城里得到消息,说那位姓朱的军长带着队伍一路往西南撤退了。后来,井冈山的人才知道,朱军长和队伍的那次撤退,其实是战略转移,史书上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喜忠自然是不知道的。②当时的他,只记着那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军长一脸慈祥地叮嘱:“我们为穷苦人打天下,流血牺牲算什么?很重要的一条是守纪律:守纪律的军队,得民心得天下。”对,咱都会唱军长教的歌了,当然得守纪律。当时喜忠只想快点赶回去,给老乡上门板:虽然军长没有答应让咱当红军,咱守一回纪律,将来也算是当过红军的人啦。没想到的是,那扇门板一时上不回去。喜忠背回来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门轴那端折了一截。“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两项,喜忠想起来了。他连忙递上医生给的几块铜板,但那个老乡根本不敢接:“喜伢子,你可把天捅了个窟窿。东家以后不会让你放牛了。”东家真的不雇喜忠放牛了,喜忠只得进山打柴。累了的时候,他就倚靠在那棵树旁,唱上几嗓子。哪知道这边刚一唱,就引来了几个黑洞洞的枪口。那几个陌生人,喜忠不认识。一声“犬吠”炸雷一般响起:“别唱了,再唱一句,老子崩了你!”“就唱!就唱!”倚靠在那棵树上的喜忠,真不知道哪来的劲儿,他怒吼出的歌声如奔涌的潮头,冲得对方腿肚子一抖一抖的,差点站不稳了:太阳出来一地红穷人光景满眼红铁心跟着朱毛红星火燎原万山红……“砰——”嘶哑的声音从其中一个黑洞洞的枪口逃窜出来,淡淡的青烟飘曳着,有了些蓝,还有了些红。喜忠细细的身子滑向大地的时候,③脑海又闪过那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军长。鲜血沿着树干流淌,染出了一地鲜红,历经多年,永不褪色。后记:1956年的秋天,一位肩挂陆军少将军衔的将军奉命到井冈山一带调研卫生防疫工作时,突然间若有所思。将军有个请求:能不能带他到喜忠牺牲的地方走一走?这位从红军医生一路成长起来的将军,时任某大军区后勤部部长。陪同人员里,有该县的地方志编写人员小陈。小陈向将军汇报了喜忠牺牲时的经过。将军的眼睛蒙眬了,语气低沉了许多:“我记得有这么个喜伢子,需要的话,我可以作证。1928年秋天那会儿,一场遭遇战过后,就是这个喜伢子,给我们扛来了一扇门板,多亏了这扇门板啊。实不相瞒,部队实在付不起租门板的钱,当年给他的那几块铜板,还是朱老总攒下的伙食尾子,交给我们医院以备急用的。那时候的井冈山四面环敌,几天吃不到一点儿盐味,苦啊!朱老总经常亲自下山挑粮。”一行人来到喜忠当年倚靠的那棵树旁,如今的它几人伸开臂膀都抱不过来,树下的那圈土,几十年下来,依然红彤彤的。“为了保护好这棵树,县里想征集树名。”小陈说。“我们当地人早就叫惯了,把这棵树叫作红军树。”随行的一位村民脱口而出。“可是,喜忠⋯⋯他并没有参加过红军啊!”小陈的嗓音细得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没承想,将军转过身来,朝这棵沉默无语的大树敬了一个军礼:“对,就叫红军树,我们的——红——军——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喜忠在“那棵树”下唱歌,遇到红军,最后又牺牲在树下,说明他一生所有的事迹都与“那棵树”有关系,人与物关系密切。B.文中“帽子上一枚用红布缝的五角星闪烁着”“沿着山道进了井冈山”等语句,都暗示了小说中“大兵”的具体身份。C.喜忠牺牲前“太阳出来一地红”的歌声,既突出了他爱唱歌的特点,也说明他在红军影响下思想已经觉悟。D.小说记叙了一个普通少年与红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军民鱼水般的浓厚感情,富有启示意义。7.关于文中后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补充叙述喜忠牺牲后发生的事情,与前文中他的事迹相照应,强化其牺牲的意义。B.让将军以当事人的身份回访,意在突出将军的英雄形象,同时增加故事的真实性。C.小说后记这部分内容,与当下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相契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D.后记部分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前文情节的继续,也明确紧扣了小说标题。8.文中画横线部分写“像父亲一样的军长”,分别表现了喜忠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小说以“红军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A7.B8.第①处写喜忠眼中像父亲一样的军长,是军长在他学唱歌红军歌时,像慈父一样夸赞他,让他沉浸在亲情般的愉悦之中。第②处写喜忠聆听像父亲一样的军长的叮嘱,受到教诲,自觉遵守红军纪律,想快点归还借的门板,表明他的思想变得成熟起来。第③处是喜忠中弹牺牲前脑海中闪过像父亲一样的军长,表现了他对军长的惦念与不舍之情。9.①在情节上,以“红军树”为标题,准确地体现了故事情节,再现了时代的背景特点,能迅速地将读者拉入特定的时代之中。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以“红军树”为标题,能更好地塑造喜忠这一人物,突出其具有红军战士的品质。③在主题上,以“红军树”为标题,能更好地突出红军和群众血水相融以及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解析】【导语】《红军树》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少年喜忠与红军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喜忠在红军的影响下,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心怀革命理想的少年,尽管未能正式加入红军,但他用行动诠释了对红军的忠诚与热爱。小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突显了红军纪律严明、与民同甘共苦的形象。后记部分将历史与现实连接,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A.“一生所有的事迹都与‘那棵树’有关系”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喜忠一生有很多重要时刻与“那棵树”有关系,但不能说“一生所有事迹都与‘那棵树’有关系”。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意在突出将军的英雄形象”错误。主要目的不是突出将军的英雄形象,而是通过将军的回忆和对“红军树”的认可,进一步深化主题,强调红军与百姓的关系以及红军精神的传承。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第①处:喜忠作为一个穷苦的放牛娃,生活中充满了苦难与无奈,“没完没了地苦做,却照样穷得揭不开锅”。当他唱学会的红军的歌时,军长像慈父一样夸奖他,这让喜忠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认可,这种如同来自父亲的夸赞,使他沉浸在一种亲情般的愉悦之中,也让他对红军产生了亲近感和好感。第②处:此时的喜忠听到军长像父亲一样的叮嘱,明白了红军为穷苦人打天下的伟大使命以及守纪律的重要性。这一番话如同长辈的教诲,让喜忠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开始认识到纪律的意义,并且自觉地想要遵守红军纪律,“只想快点赶回去,给老乡上门板”“咱守一回纪律,将来也算是当过红军的人啦”。这表明喜忠在军长的影响下,变得更加成熟,有了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第③处:喜忠在中弹牺牲前,脑海中闪过像父亲一样的军长,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军长的惦念与不舍之情。在喜忠的心中,军长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领导,更是像父亲一样给予他温暖关怀和人生指引的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军长的思念,也反映出他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和向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情节方面:“红军树”在小说中贯穿始终,喜忠想不通时倚靠在树旁狂吼,后来又多次在树旁唱歌,最后在这棵树旁被敌人杀害,鲜血染红了树旁的土地。可以说,这棵树见证了喜忠与红军的一系列故事,准确地体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同时,“红军树”这个标题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让读者一看到标题就能联想到那个特定的革命战争年代,迅速将读者拉入特定的时代之中,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氛围。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喜忠虽然只是一个放牛娃,没有正式参加红军,但他与红军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跟在红军队伍后面学唱歌,为红军借门板,遵守红军纪律想要归还门板,甚至在面对敌人威胁时勇敢地歌唱红军的歌,最后英勇牺牲。“红军树”成为喜忠活动的重要场景,也象征着喜忠对红军的向往和追随。通过与“红军树”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喜忠具有勇敢、正直、守纪律等红军战士的品质,使喜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③主题方面:小说中,喜忠为红军借门板、遵守红军纪律等行为体现了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而红军军长对喜忠的夸奖、叮嘱以及将军对喜忠的回忆和认可,则体现了红军对群众的关怀和影响。“红军树”作为连接红军和群众的象征,更好地突出了红军和群众血水相融的主题。几十年后,将军对着“红军树”敬军礼,村民们早已习惯把这棵树叫作“红军树”,这表明“红军树”这个标题承载着红军精神的传承,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先生名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十三四岁时,即以能赋诗古文名。弘治壬戌,登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与大梁李梦阳、信阳何景明、武功康海、东吴徐祯卿、鄠杜王九思,以古文倡天下。先生于国朝典章、时政机宜,尤究心焉。以直忤时,谪亳州判。识薛蕙于稠人中,亲授以成其学。寻知高淳,晋御史。督学北畿,有权阉三王、二刘者以赂于先生,引使者于庭,焚其书,王、刘衔之。及按陕西时,权阁廖镗出镇,腹削无度,先生严禁裁抑。镗诬奏,王、刘协力相构,逮系诏狱。九卿科道抗章论救,谪赣榆县丞。历升提督四川、山东学政。自御史历兹,盖三督学政,皆正学术,严考校。晋湖广按察使,数决疑狱。平李见寇乱以山东布政。居母忧,著《丧礼备纂》。起,巡抚四川。沙保猖獗,三巴震撼,率兵剿除,悉降其众。绩奏,赐皇书褒嘉,晋兵部侍郎。召掌都察院事,仍原职提督十二团营。一日,肃皇帝谕群臣,欲令太子监国,以便颐养。人心错愕,不知所出。先生奏:“太子春秋方幼,知识未定,一旦御事恐事失分别且壅蔽将自此而生后虽觉无及。”疏入,其事报罢。寻加太子太保。先生位九列,弟与子犹布衣。所亲尝间以为请,先生曰:“以吾之窃厚禄而载高位,亦足庇弟子矣。彼学既无成,强冒朝廷名器,其将谓何?”与人处,凡可济人事,无不为之,而不自以为德。至于一字许可必慎,一介取与必谨。好集书,老不释卷,以身心为体验。凡有益国事,有补圣学,虽负天下之谤不恤。嘉靖中,严嵩秉政,贿赂公行。时灾异,先生应变自陈,疏言:“大臣法,小臣廉。”刺嵩甚切。其守坚定,不避权焰类如此。卒年九十一。隆庆初赠少保,谥肃敏。(节选自汤斌《洛学编·王浚川先生》)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方框内。一旦A御事B恐事C失分别D且壅蔽E将自此而生F后G虽觉H无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指主管,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词义相同。B.诏狱,文中指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有时也指奉诏审讯的案件。C.猖獗,指任意胡作非为,与成语“猖獗一时”中的“猖獗”意思相同。D.取与,指取得,“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指劳作,二者皆为偏义复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廷相少年时已擅长诗歌古文,入仕后又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倡导写作古文。除爱好文学外,他对本朝的制度、政事等都曾用心研究。B.王廷相督学北畿时,拒绝了宦官三王、二刘的索贿;巡按陕西时,又严禁宦官廖镗的不法行为。廖镗和王、刘协力构陷,捏造罪名陷害王廷相。C.王廷相率军剿灭了作乱的沙保等人,降服了全部余党。因为功绩卓著,他受到皇帝的玺书褒奖,晋升为兵部侍郎,后又执掌都察院事务。D.王廷相位列九卿,但兄弟、儿子还是平民百姓,亲近的人希望他多关照兄弟和儿子。王廷相却认为他们学无所成,不能勉强承受朝廷的官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识薛蕙于稠人中,亲授以成其学(2)与人处,凡可济人事,无不为之,而不自以为德。14.如何理解王廷相奏疏中的“大臣法,小臣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0.BDF11.A12.B13.(1)在稠人广众中发现薛蕙非同常人,亲自教授来成就他的学问。(2)与人相处,凡是能够成就别人的事,(先生)没有不去做的,但不自认为对别人有恩德。14.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只有大臣守法,小臣才会廉洁。②这句话其实是对严嵩的强烈讥刺,之所以“贿赂公行”,是因为严嵩执政,带头贪赃枉法。【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记述了明代官员王廷相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在政治、学术和个人品德方面的卓越表现。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如拒绝贿赂、严禁不法行为、剿灭叛乱等,突显了王廷相的刚正不阿和忠诚爱国的精神。同时,文中也描绘了他对学术的热爱和对亲人的严格要求,体现了他严谨治学和廉洁自律的品格。整体而言,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事例,塑造了一个忠诚、正直、学识渊博的官员形象。【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一旦处理国事,恐怕事务轻重、疾徐不分,而且阻塞意见、欺骗隐瞒的事情将由此而生,后来即使察觉也无法补救。“一旦”作“御事”的状语,之间不断开,B处断开。“事失分别”是主谓关系,之间不断开,共同作“恐”的宾语,阐明了太子监国的后果,“且”表递进关系,引出下文,D处断开。“壅蔽”作“将自此而生”的主语,之间不断开,“后”领起最后一种后果,作状语,故其前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一词多义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词义不同。主管/通“智”,智慧、知识。句意:不久主管高淳县的事务。/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B.正确。C.正确。句意:沙保任意横行。/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D.正确。句意:一毫的取得,必定小心。/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拒绝了宦官三王、二刘的索贿”错误。从原文“有权阁三王、二刘者以赂于先生”来看,实际上是三王、二刘贿赂王廷相,不是向王廷相索取贿赂。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识”,发现;“成”,成就;“识薛蕙于稠人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稠人中识薛蕙”。(2)“处”,相处;“济”,成就;“德”,恩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段含义及作用的能力。①“大臣法”:指大臣应当遵守法度,依法办事。“小臣廉”:指小官员应当廉洁自律,不贪污受贿。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只有大臣守法,小臣才会廉洁。②依据“嘉靖中,严嵩秉政,贿赂公行”“刺嵩甚切”可知这句话其实是对严嵩的强烈讥刺,之所以“贿赂公行”,是因为严嵩执政,带头贪赃枉法。参考译文:(王)先生名廷相,字子衡,是(河南)仪封人。十三四岁时,就以能赋诗、作古文有名。弘治壬戌年,考取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兵科给事中。与大梁李梦阳、信阳何景明、武功康海、东吴徐祯卿、鄠杜王九思,在全国倡导古文。先生对本朝规章制度、时政方针决策,尤其用心。因为人正直而不合流俗,被贬谪为亳州通判。在稠人广众中发现薛蕙非同常人,亲自教授来成就他的学问。不久担任高淳知县,晋升御史。督学北畿,有权势的宦官三王、二刘向先生行贿,(先生)将使者带到庭中,烧毁了他们的书信,王、刘怀恨在心。等到(先生)巡按陕西时,有权势的宦官廖镗到陕西协助镇守,肆意剥削百姓,先生严厉禁止,痛加遏制。廖镗捏造罪名向皇帝告发,王、刘协力构陷,(先生)被逮捕,关押在诏狱之中。朝廷百官上书直言,论事营救,(先生)被贬谪为赣榆县丞。先后升任四川、山东提督学政。自担任御史以来,三次督导学政,都整饬学术,严明考校。晋升湖广按察使,多次决断疑难案件。凭借山东布政使身份,平定李见叛乱。遭逢母亲丧事,撰写了《丧礼备纂》。守制期满,起用为四川巡抚。沙保任意横行,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也泛指四川地区)震动不安,(先生)率兵剿灭,降服了所有余党。功绩上奏朝廷,(皇帝)赐诏褒奖,(先生)晋升兵部侍郎。后诏令掌管都察院事务,以原职提督十二团营。一天,肃皇帝告谕群臣,想要令太子监管国事,以便(自己)颐养天年。众臣子仓皇惊愕,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先生上奏:“太子年龄尚幼,辨识能力还没有形成。一旦处理国事,恐怕事务轻重、疾徐不分,而且阻塞意见、欺骗隐瞒的事情将由此而生,后来即使察觉也无法补救。”奏疏呈入,太子监国之事作罢。不久加任太子太保。先生位列九卿,兄弟与儿子还是平民百姓。亲近的人曾在合适的时候为此向他请求,先生说:“我领取厚禄,窃居高位,(这)也足够庇护兄弟、儿子了。他们既然学无所成,勉强承受朝廷官爵,别人将怎么议论呢?”与人相处,凡是能够成就别人的事,(先生)没有不去做的,但不自认为对别人有恩德。至于一字的许可,必定谨慎;一毫的取得,必定小心。喜好收藏书籍,至老手不释卷,(对书中所讲的道理)身体力行。凡是有益于国家之事,有补于孔子之学,即使承受天下人的指责也要去做。嘉靖年间,严嵩执政,贿赂公然进行。当时发生了灾异,先生为应对灾异陈述自己的见解,进呈奏疏说:“只有大臣守法,小臣才会廉洁。”讥刺严嵩非常激烈。先生操守坚定,不避权势,大多就像这样。(先生于)九十一岁去世。隆庆初年追赠少保,谥号肃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登泗州岭九首(其一)①邓肃带雨梨花看上马,问人底事②匆匆。于飞③有愿恨难从。大鹏抟九万④,鹦鹉锁金笼。忽忽便为千里隔,危岑已接高穹。回头那忍问前踪。家留烟雨外,人在斗牛中。【注】①北宋政和年间,词人从家乡福建北上汴京,入太学攻读,途经泗州岭时作此词。②底事:何事。③于飞:本指鸟类比翼齐飞,后比喻夫妇和睦同心。④大鹏抟九万:《庄子·逍遥游》记载,“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带雨梨花”化用了“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比喻妻子美丽的容颜。B.“大鹏”二句分写词人与妻子,自己应像大鹏展翅,妻子不妨深处闺中。C.“忽忽”句承上启下,倏忽间自己已与妻子相隔千里,置身于异地他乡。D.“危岑”句扣题,并与下阕尾句呼应,两句都用夸张手法极写山岭之高。16.钟嵘《诗品》曾用“儿女情”“风云气”来评诗。请简要分析本词的“儿女情”和“风云气”。【答案】15.B16.①儿女情长。离别时,妻子泪如雨下,词人也希望与她长相厮守;旅途中,词人回首远眺,思念在家的妻子。②风云之气。词人身为大丈夫,不愿做笼中鹦鹉,而要做展翅大鹏,奋勇翱翔,所以毅然离去。在泗州岭上,尽管思乡,仍然充满“风云之气”。【解析】【导语】这首《临江仙》通过描写词人离家北上求学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雄心壮志。上阕写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对妻子的牵挂,下阕则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词人心怀大志、志在千里的豪情。全词情景交融,既有“儿女情”的细腻柔情,又有“风云气”的豪迈壮志。【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大鹏’二句分写词人与妻子”“妻子不妨深处闺中”错误。“大鹏抟九万,鹦鹉锁金笼”是用比喻、对比手法表达词人的远大抱负与豪迈气概,词人要学习展翅翱翔的大鹏,不愿做身锁金笼的鹦鹉,是说诗人自己的选择,并非说妻子。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人思想情感的能力。钟嵘《诗品》中的“儿女情”通常指诗歌中表现的男女之间的深情厚意,而“风云气”则多指诗歌中展现的豪迈、壮志凌云的气概。①儿女情:词的起句“带雨梨花看上马,问人底事匆匆’中,通过描绘妻子泪如雨下的场景,表现了夫妻之间难舍难分的深情。词人临行时看到妻子泪眼婆娑,心中充满了不舍。在“匆匆便为千里隔,危岑已接高穹”中,词人描述了旅途中回首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对远在家中的妻子的思念之情。这种回望和思念,正是儿女情深的体现。②风云气:词中“于飞有愿恨难从。大鹏抟九万,鹦鹉锁金笼”一句,词人通过对比大鹏和鹦鹉的不同命运,表达了自己不愿做笼中鹦鹉、渴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的豪情壮志。这种气概正是“风云气”的体现。即便在泗州岭上,面对远离家乡的现实,词人仍然保持着这种豪迈的气概,词中的“危岑已接高穹”和“人在斗牛中”等句,都展现了词人面对困境依然壮志凌云的精神风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听完弟子们“言其志”后,反应不一,其中对曾皙的回答既有“_______”的神情反应,也有“_______”的语言赞叹。(2)对既有观点的怀疑往往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强大的动力,在苏轼的《石钟山记》中,苏轼怀疑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使语言表达更加活泼、新奇。如“_______,________”中就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答案】①.夫子喟然叹曰②.吾与点也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所在皆是也⑤.歌台暖响⑥.春光融融(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喟”“铿”“融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年来,各类“吃播”节目备受社会关注。在社交平台上,网络主播们通过直播、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展现各种美食、促进餐饮消费。然而,为了吸引流量、博人眼球,有的主播在探店时A,每道菜却只吃一两口,直播完直接倒掉;有的主播以荒诞、怪异的方式,将好好的食材做得无法下咽。然而,很多人对这种直播乱象好像习以为常似的。浪费粮食、糟蹋食物,种种另类“吃播”行为,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格格不入。①遏制“吃播”浪费,②要注重发挥协同效应。③当每逢探店主播有可能超量点餐时,④餐厅有责任进行适当提醒,⑤教导其适量点餐,或者换成半份菜、小份菜。⑥平台方尤其需要加强价值引领,⑦加强对美食类直播内容的审视,⑧对“吃播”内容进行细化管理,⑨当用户搜索相关内容时应提示“拒绝浪费,合理饮食”,⑩当主播出现浪费粮食的行为时要按违规程度进行处罚。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方便广大消费者随时反映B。在享受美食、倡导健康饮食文化时,广大网络主播应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做坚决抵制餐饮浪费的先行者、倡导者,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将各式菜品摆满桌面B.餐饮浪费等问题19.语句③可修改为:当探店主播有可能超量点餐时。语句⑤可修改为:引导其适量点餐,或者换成半份菜、小份菜。语句⑦可修改为:加强对美食类直播内容的审核。【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结合“每道菜却只吃一两口,直播完直接倒掉”可知需要补充的是主播在探店时的具体行为,语境强调有的主播为了吸引流量点了许多菜,这样能与后文的“每道菜却只吃一两口”形成对比,突出浪费行为。因此可填写:将各式菜品摆满桌面。B.前文提到“浪费粮食、糟蹋食物”,后文提到“投诉、举报渠道”,可知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消费者反映的内容,结合上下文,此处应补充“相关问题”,这样能与前文的“浪费粮食、糟蹋食物”相呼应,指代主播在直播中的不当行为。因此可填写:餐饮浪费等问题。【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第③句“当每逢探店主播有可能超量点餐时”成分赘余,应去掉“每逢”,改为“当探店主播有可能超量点餐时”。第⑤句“教导其适量点餐”搭配不当,“教导”指教育指导,餐厅并没有权限去“教导”主播,应改为“引导其适量点餐”,更符合语境。第⑦句“加强对美食类直播内容的审视”搭配不当,“审视”指仔细查看,这里应是指平台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查核定,应改为“加强对美食类直播内容的审核”,更符合语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李、小刘离开小分队的第一天晚上,宿在一片茫茫宽旷的草原上。因为带形草原的加宽,所以东西两侧的山林显得那样的矮小。他俩喂上马匹,就在雪地上筑成上面露天的四面雪墙,铺上狗子皮,盖上军用大衣,紧紧搂抱在一起,互相用体温来取暖。在这空旷的大草原上,他俩只占着不到两平方米的面积,四周外没有一点活气,听不到小分队的欢笑,听不到林海的风涛,只有四壁雪墙,和满天的星斗陪着他们。黑夜寂静得可怕,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们想着,低语着,想着他们刚离开的二○三首长,想着活泼的小白鸽,想着叔叔般的杨子荣,以及小分队全体的伙伴。想一会儿,谈一会儿,想一遍又一遍。虽然他俩刚离开小分队只有十个钟头,可是好像离开很久很久似的。想着想着,他俩索性爬起来,一面喂马,一面遥望着小分队走的方向。两人猜测着,谈论着,可能小分队这样,可能小分队那样。一会儿,他俩冷了,在雪地上跺跺脚,蹦蹦高。一会儿又靠到马身上取暖。草原上的冬夜是这么漫长,等呀,等呀,愈等愈不亮,好像故意在跟他俩为难。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茫茫”“紧紧”“跺跺”,说说它们和“茫”“紧”“跺”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好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然而,很多人对这种直播乱象好像习以为常似的。(2)虽然他俩刚离开小分队只有十个钟头,可是好像离开很久很久似的。【答案】20.①“茫茫”表示很广阔,比“茫”更能突出草原的辽阔;②“紧紧”表示非常用力,比“紧”更能突显两人相拥的力度;③“踩跺”意为用脚反复踏地,而“踩”指用脚使劲踏地,用“跺踩”更符合他们因天冷而用脚反复踏地取暖的语境。21.画横线处的两个逗号将“等呀”“等呀”独立出来并形成反复,起强调作用,突出了他们在草原里等待的时间之长。22.①句子(1)用“好像……似的”表示猜测,加强了表达的语气;②句子(2)用“好像⋯⋯似的”来进行比较,突出了虽然他们离开小分队的时间不长,但在他们的心里却感觉很漫长。【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茫”主要表达一种模糊、不清楚的状态或者广阔但程度较弱的感觉;而“茫茫”则强烈地突出了草原广阔无垠、没有边际的状态,给人一种宏大、浩渺的视觉冲击,更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紧”可以表示用力、贴近等状态,但程度相对单一;“紧紧”则进一步强调了两人拥抱时用力的程度非常大,传达出他们在寒冷环境中相互依靠、彼此取暖的紧密程度,增强了画面感。“跺”只是简单地表示用脚踩踏的动作;“跺跺”则体现出他们在寒冷中为了取暖而反复、多次地用脚踩踏地面的动作,更生动地描绘出他们在草原冬夜为了保持体温而不断活动的情景。【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横线部分中,“等呀,等呀”原本只是简单的表述等待,但加上两个逗号后,将其独立出来,形成了一种反复的表达效果。这种反复强调了他们等待的过程漫长而难熬,突出了他们在草原上等待天亮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增强了读者对他们等待状态的共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1)中的“好像……似的”,这里主要是一种对人们对直播乱象态度的猜测。这种猜测中带有一种疑惑和批判的意味,用“好像……似的”加强了语气,表达出作者对人们对不良直播现象习以为常这种态度的不满和担忧。(2)中的“好像……似的”,则是一种比较的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比较,强调了两人虽然实际离开小分队的时间很短,但在心理感受上却觉得离开很久很久。这里的表达更加突出了他们对小分队的思念之情,以及在新环境中的不适应感和孤独感。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③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达·芬奇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学生写一篇以“青春·运动”为主题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S 7815-1:2025 E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Telematics applications for regulated commercial freight vehicles (TARV) using ITS stations - Part 1: Secure vehicle in
- 精馏塔苯甲苯课程设计
- 统计信源熵课程设计
- 移动通信秒表课程设计
-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概要
- 2024招聘考试高频考点题库试题含答案
- 线描狗狗创意课程设计
- 山地自行车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大赛
- 学校班主任的食品安全教育策略计划
- 2025共团永康市委下属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驻团市委机关人员招聘2人(浙江)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目
- 智能 检测与监测 技术-智能建造技术专01课件讲解
- 网络版权合同范例
-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4篇)
- 各类骨折病人体位护理
- GB/T 750-2024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 邮政行业事故隐患监测与奖励机制
- 人脸识别系统采购安装规定合同范本
- 重庆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 传感器课程设计超声波传感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