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真实进行艺术虚构的产物。从媒介形态来划分,历史剧可以用话剧或影视剧的形式呈现;从风格类型来划分,历史剧又有“正说”与“戏说”的区别。但究其共性,它们都是基于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展开的。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历史剧以“历史”为修饰,就杜绝了完全虚构的可能。如果一个故事毫无疑问是虚构的,那么观众不会向创作人责问其是否真实。如《步步惊心》《宫》这类穿越剧被限定在“奇幻”一隅,这是因为剧中的穿越情节消解了历史框架,解构了观众对于历史真实的意义期待。那么,历史剧应该对历史忠实到何等程度呢?这一向是戏剧评论家们争论的课题。诸多论者都论及这个“度”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厘清“度”的形式边界。比如,有的论者认为这个“度”体现了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一旦失去这个“度”,就有可能改变“正说”的本质,而完全走向“戏说”:有的论者认为历史剧虽然应该严格遵循历史,但不等于不可虚构,只是要注意把握住“度”,即莱辛所说的“历史内在的可能性”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可能发生的事”。前者以“度”来划分正说与戏说,后者以“度”来评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二者都强调了“度”在历史剧创作中的关键性,但都没有说清楚可供判别的标准。所以,类似于“适度的戏说、隐射、反讽、戏仿,有助于让历史人物脱掉过于僵化刻板的面具”这种说法,往往又会遭遇“过度戏说以致消解历史”的批评。由此来看,文本类型与观众阐释之间始终存在着形式边界与解释策略的关系问题:这就需要着力探讨历史剧在建构真实上的叙述策略,即“度”的形式特征。真实与虚构的意义判定无法交由个体,毕竟任何文本都会被一些人视作“事实”,而被另一些人视作“虚构”。再者,意义判定的标准也在流变,虚构的边界随着历史的发展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着的。例如,远古神话被先民视为历史真实,如今却被判定为艺术虚构。因此,对于真实与虚构的意义判定只能交由整个阐释社群。但是,阐释社群提供的意义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阐释社群会随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成员范围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的真实与虚构时要有一种动态的视域。历史真实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片段的、存有矛盾与秘密的,这些空白可以经由剧的内容来串联,丰富与自洽。历史剧有意创造了一个自洽的可能世界,并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景观。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与细节为历史剧的虚构提供了底本,在此基础上的推演、改造,填充,既保证了情节要素的正确,又差异化地再现了某种可能真实。最终的结果是,历史剧的真实与虚构需要确立各自的意义限度,即通过一系列叙述策略去建构彼此之间的形式区隔,既不能消解观众对于历史真实的期待,更不能陷入消解历史的虚无。历史剧中的虚构也只是有限度地去改编历史真实,历史真实也需要为其中的虚构部分提供必要的理据支撑:而在真实与虚构博弈过程中生成的形式特征,恰恰是需要通过学理辨析才可以廓清的。(摘编自陈文斌《真实与虚构:历史剧中的符号区隔及其文化效应》)材料二:“失事求似”的创作理念,为历史剧创作插上了浪漫主义的翅膀。郭沫若说:“剧作家的任务是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由,他可以推翻历史的成案,对于既成事实加以新的解释、新的阐发,而具体地把真实的古代精神翻译到现在。”在历史剧《屈原》的创作中,郭沫若对史料进行了提炼加工,运用丰富的想象,去推测历史的必然,发掘历史的精神,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虚构。他有意削弱屈原忧郁彷徨的一面,而突出其刚毅坚定的一面;削弱屈原忠君的一面,强调其反抗的一面,并且将屈原放在抗秦反媚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郭沫若根据个别史料进行想象,把宋玉写成一个小人。张仪的形象,也不完全符合历史真实。这些艺术创造,都尽可能有史实的依据,既不失历史真实的限制,又能凸显历史人物的精神,满足现实斗争的需要。《屈原》的演出在当时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剧中的屈原与现实生活中坚持抗日、进步的爱国者和民族志士,面临的矛盾和遭遇有神似之处。因此,屈原所受的冤屈、陷害,以及他的愤怒、他的抗议,便极能叩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灵,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这部作品更具战斗性和时代性。(摘编自宁爽《浅析郭沫若话剧(屈原)的艺术特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剧可以按照媒介形态或风格类型进行划分,但这都基于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展开,兼具真实与虚构这两个特征。B.莱辛等人认为历史剧的创作要体现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也就是要遵循历史内在的可能性,叙述可能发生的事。C.当代艺术研究者未必认同远古先民眼中的历史真实,因为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是动态的,可能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D.“失事求似”的理念为历史剧创作摆脱历史事实的束缚提供了可能的途径,也有助于把真实的古代精神翻译到现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历史剧中真实和虚构的关系,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B.历史真实与虚构意义判定无法交由个体,这导致个体不能判断历史剧情节的真伪。C.历史剧《屈原》根据个别史料进行虚构创作,充分体现郭沫若所要表现的历史精神。D.历史剧若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便能引发当代观众的共鸣,体现战斗性和时代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黑格尔把历史剧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文本类型,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历史剧创作的重要原则。B.《红楼梦》采用了“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特征。C.俄罗斯文学家阿·托尔斯泰在《论文学》一书中说:“戏剧的本质就是大家在一起,创造性地把虚构变为真实。”D.历史剧《胆剑篇》取材于“卧薪尝胆”的历史记载,但是作者曹禺在原有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虚构与加工。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在即,同学们准备依据教材中《屈原列传》《离骚》等作品,创作历史课本剧《屈原新传》参加汇演。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同学们创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答案】1.B2.A3.D4.材料二围绕历史剧《屈原》的实际创作,首先引用郭沫若的论述阐释“失事求似”的创作理念,接着以屈原等人的形象塑造为例介绍其艺术处理方法,最后以演出效果与其观点形成呼应。5.①确立历史真实与虚构各自的意义限度,实现情节要素正确与差异化再现某种可能真实之间的统一;②发掘历史精神,呼应时代需要,在不失历史真实的限制下观照当下,实现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莱辛等人认为历史剧创作要体现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错误,原文“有的论者认为这个‘度’体现了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有的论者认为历史剧虽然应该严格遵循历史,但不等于不可虚构,只是要注意把握住‘度’,即莱辛所说的‘历史内在的可能性’”,可见莱辛等人是认可第二种观点,并不要求“创作要体现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导致个体不能判断历史剧情节的真伪”错,原文是“真实与虚构的意义判定无法交由个体,毕竟任何文本都会被一些人视作‘事实’,而被另一些人视作‘虚构’”,历史真实与虚构的意义判定无法交由个体是因为个人认知有差别,因此无法确定统一的标准,而不是说个体不能判断历史剧情节的真伪,“导致”的说法强加关系;C.“充分体现郭沫若所要表现的历史精神”错,原文是“既不失历史真实的限制,又能凸显历史人物的精神,满足现实斗争的需要”,可见郭沫若要表现的是现实精神;D.“若……便能……”说法绝对,原文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这部作品更具战斗性和时代性”,是针对《屈原》这部剧而言的,选项以偏概全,且“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并非引发当代观众的共鸣,体现战斗性和时代性的充分条件,还应该有其他因素。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真实进行艺术虚构的产物,历史剧的真实与虚构需要确立各自的意义限度。A.只强调历史剧创作的“真实”,不能做材料一的论据。B.“真事隐去,假语存焉”表明它是虚构的,消解了历史框架,不属于历史剧范畴。不能做材料一的论据。C.“把虚构变为真实”中的“真实”指的是反映现实,不是历史剧中历史的“真实”,不能做材料一的论据。D.取材于“卧薪尝胆”的历史记载,在原有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虚构与加工,体现了历史剧创作基于历史真实进行艺术虚构的特点,能够做材料一的论据。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失事求似’的创作理念,为历史剧创作插上了浪漫主义的翅膀。郭沫若说……”先指出屈原的创作理念“失事求似”;然后以其创作的历史剧《屈原》为例介绍这个艺术处理方法,如“他有意削弱屈原忧郁彷徨的一面,而突出其刚毅坚定的一面……同时,郭沫若根据个别史料进行想象,把宋玉写成一个小人。张仪的形象,也不完全符合历史真实”;最后写了演出效果,“《屈原》的演出在当时的国统区产生了三大的影响”“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这部作品更具战斗性和时代性”。可见材料二围绕历史剧《屈原》的实际创作,首先引用郭沫若的论述阐释“失事求似”的创作理念,接着以屈原等人的形象塑造为例介绍其艺术处理方法,最后以演出效果与其观点形成呼应。【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观点“历史剧的真实与虚构需要确立各自的意义限度”“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与细节为历史剧的虚构提供了底本,在此基础上的推演、改造、填充,既保证了情节要素的正确,又差异化地再现了某种可能真实”可得出:确立历史真实与虚构各自的意义限度,实现情节要素正确与差异化再现某种可能真实之间的统一;由材料二“在历史剧《屈原》的创作中,郭沫若对史料进行了提炼加工,运用丰富的想象,去推测历史的必然,发掘历史的精神,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虚构”“这些艺术创造,都尽可能有史实的依据,既不失历史真实的限制,又能凸显历史人物的精神,满足现实斗争的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这部作品更具战斗性和时代性”可得出:发掘历史精神,呼应时代需要,在不失历史真实的限制下观照当下,实现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丫头她妈林斤澜丫头她妈没有名字,可是有个秘密。这个秘密她的男人袁相舟不知道,斜对面卖鱼丸的女人家溪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矮凳桥街上有少数人——说是少数,不过两只手是数不过来的——起了个名字也叫不开,连个外号都没有人肯费心思,只叫做癞头、跛脚、缺牙齿,若是女人,就叫做她妈、他婶、阿嬷、阿婆……矮凳桥历代田少人多,老古话说一方土养一方人,矮凳桥这方土,却是养不活矮凳桥人。农田上的“生活”,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去做。袁相舟家里的几分田,就是承包在丫头她妈一个人身上,她妈说,喂不饱几张嘴,用几个人做什么?顶多插秧时候,儿子去甩甩秧苗。收割时节,丫头去捆捆稻草。挑粪水担化肥凡是肩膀吃力的,她妈决不指使儿女,袁相舟是什么也不插手,哪怕街上没有生意好做,她妈也宁肯叫男人家笼着手坐着。做饭,也是她妈的事。煮熟了饭,热了菜,她妈告诉一声丫头盛起来吃,自己却走到街上来,经常过街走到斜对面,在溪鳗的鱼丸摊子那里,帮忙洗洗碗,添添火,说一会儿话,再回家去吃剩饭剩菜。她妈的食量很好,什么都吃,吃什么都有滋味。她妈煮熟了饭自己走开,起先是困难时候,她觉着坐下来只张半张嘴,筷子只点点盘边,倒不如剩多剩少做一口咽下去的好。后来,成了习惯。到街上站一站,屋檐下听听新闻,摊边说两句话,成了她的文化生活,她的唯一的娱乐。不过有时候也说几句,说的是梦。这梦不是有文化的人,那种诗意的东西,也不是哲理,也不是比喻。这算不算一个秘密呢!“昨天晚上我梦见下大雨了。”丫头她妈常常只用一句话,就把她的梦说完。溪鳗心里有一本梦书,是个圆梦专家。她手里忙着,也不妨碍心里翻到梦书的下雨篇,接着查问细节:“你在屋里还是屋外?”“屋里。”“屋里漏不漏?”“不漏。“那还好。”“我和你说了吧,只许放在心里,不许挂在嘴上。只怕是个劫数,人会饿着,矮凳桥会墨黑,地面上会精光。不过你不要紧,你屋里不漏,你一家人都会热过来的。”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溪鳗的鱼丸摊子也“割”掉了。街上的店面都上了门板,再后来“困难时期”来了,街里街外都寻不着吃..她妈觉着溪鳗的圆梦,句句灵验,算得半个神仙。内乱武斗的年头,溪鳗只开半扇小门,没有特别的事情不让人进屋。丫头她妈来站一站,也是一个门槛里一个门槛外说几句话。溪鳗接着说:“前天车钻他妈来说,上面挑飞机兵。车钻样样及格,就是肩膀头多一块肉,那是从小挑担叫扁担压出来的,人家不要。”过后一天,丫头她妈挑着两梦番茄回家来,正好遇见儿子,儿子见妈妈脸都挣红了,拿过扁担来挑了走。走出去十多步,她妈忽然想起什么,叫道:“放下,放下。”儿子不明白。她妈抢上前来挑走了。从这以后,父子俩休想帮忙。实在当忙时候,丫头倒还可以打个下手。袁相舟有回问道:“我总比丫头多一把力气。”她妈说:“你总会有转运的一天,不要运是转了,当老师又不要你了。“袁相舟以前是中学教师,袁相舟也只笑笑,谁知转运时候当真到来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一下来,本地土话叫做“声叫声应”,矮凳桥街上马上活泼起来,一转身,闹成了专业的钮扣市场。不用说袁相舟,连那么个丫头坐着点点数,装装塑料口袋,贴贴招牌,也成把地抓钞票。钞票钞票,满街地飞钞票,说钞票赚钞票。只有丫头她妈,还是泥里来水里去,也还是填不饱自家几张嘴,若论钞票把人分三六九等,她妈人前人后连个屁也放不响。有天,她照旧到溪鳗那里站饭前的一站。溪鳗店门大开。里边有两个木匠师傅在装修吊脚楼,一番大干的景象。“我昨天晚上,梦见发大水了。”“发吧发吧,你看看街上,不和发大水一样了。……丫头她妈,你要转运不要,要,听我一句话:种菜。”丫头她妈笑眯眯走回家来,多少年圆梦都没有这一回开心。不过她还是和家里的谁也不商量,管自种了菜,种出莱来就要挑上街叫卖,她不会叫,只把莱筐放在溪鳗店门口,过不了几天,她的菜挑子一上街,就有开饭馆的大师傅大声叫住,就有发了财的“大好佬”当街拦住,他们专挑新鲜细菜,不在价钱。她妈从小种田,现在才觉着种出来的东西,珍贵。在众人眼里,旺俏。她先把旧萝换成新筐,敞口,好把细菜摆开。她的菜都要洗过涮过,青菜要显出青是青白是白,萝卜不带泥,红的红黄的黄。叶子要挺着,一张是一张,不夹带黄的萎的。不该带根的齐根砍掉,该带根的齐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样。她原本头不梳脸不洗,也不怕站在街上听新闻。现在要换上干净鞋袜,有时穿上紫红毛线衫挑上菜筐,不怕磨损。她现在很爱面子,讨价还价,若是还的价不是行情,她连理都不理。真正是新上市的好货色,她还言不二价哩。后来市场管理把农副产品,规定在东口。丫头她妈的菜担随便钻小巷走屋檐下,都可以抄近路走到东口去。她不,还是从西口进街,穿过整条街,让人们看着她的成果,喷喷的嘬牙花,又决不违反规定一路走一路卖。让开饭馆的着点急,只能预定三捆两捆的。让吃鲜货的“大好佬”差不多是夹告给留下一把两把。当然,溪鳗做鱼丸鱼饼用的小葱姜,鱼汤头里用的小白菜、寸把长的蒿菜,那是不用招呼给送上门的。不过有人说她是不是摆起架子来了?叫声丫头她妈给留点菜,她总是嘴皮动动的,说句什么话听也听不见,脸上还板板的,倒像保守着什么秘密。袁相舟听见人家这么说,哈哈一笑,说,要说她妈有秘密,天晓得,她的秘密就是做梦。她妈听见这话,也不和袁相舟理论,倒和溪鳗说:“什么做梦哩。人家叫我丫头她妈,我嘴皮动动是说,我有名姓。我妈妈梦见发大水生的我,起个名字叫王梦水。”(选自《矮凳桥风情》系列,有删改)文本二: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和林斤澜跟文学青年一起聊小说,问起小说的结构,汪曾祺答曰:“结构的原则:随便。”林斤澜心想我讲了一辈子的结构,岂不是白讲?就追问了一句:“随便?”汪曾祺于是从容补充:“苦心经营的随便。”林斤澜不再追问,显然对这个机智的、辩证的、悖论般的补充颇为满意。在我看来,这正是汪、林两位短篇小说名家小说观的汇聚之处,同时也是其分驰之处。“结构”并非小说的全部,却最能见出作家对小说的基本看法。既然小说的诸要素是结构化地组织、表达和呈现的,那么小说家对结构的“经营”就灌注了他对小说的完整理解。(节选自黄子平《汪曾祺林斤澜论小说》)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写溪鳗的店铺不断变化,寓示了时代变迁的大背景,溪鳗解梦,这一迷信行为侧面表现出当地的落后。B.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他笔下的袁相舟,就是一个与他妻子形成鲜明对照的、脆弱又不负责任的形象。C.困难时期,丫头她妈煮熟了饭就走到街上去站站,再回家去吃剩菜剩饭。作者浓墨重彩地,表现人物任劳任怨的品格。D.本文叙述不动声色,采用第三人称,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7.关于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丫头她妈》一文中除了丫头她妈之外,还写了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可以说是以群像塑造的方式展示了矮凳桥的民俗风情。B.文本二中所说的“苦心经营的随便”在《丫头她妈》中表现为三个怪诞的“梦”,看起来随意,实则不仅串联了故事,也推动了情节发展。C.小说与沈从文的《边城》一样具有散文化色彩,营造真实情景,通过描写优美的自然风光寄托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D.开头说“丫头她妈没有名字,可是有个秘密”,设置悬念;又在结尾点明“秘密”的内容,首尾呼应,结构完整。8.赏析文中划横线段落的语言特色。9.林斤澜在他的“矮凳桥系列小说”中,自觉地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请结合“丫头她妈”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D7.C8.①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短句活泼灵动、节奏简洁明快,也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如“她妈从小种田,现在才觉得种出来的东西,珍贵。在众人眼里,旺俏”。②雅俗结合,以俗为主:口语质朴,如“青是青,白是白”“红的红黄的黄”“一张一张挺着”;书面语优美,如“该带根的齐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样”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蔬菜新鲜,根须洁白,丫头妈卖菜码放整齐的特点。9.①所谓对女性的深切关怀是指发现肯定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尊重属于女性独立自由的审美等。我认为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正是借丫头她妈这一角色来表现对女性的深切关怀。②借助“家里的几分田,就是承包在丫头她妈一个人身上,决不指使儿女,也不让丈夫插手”等内容,作者肯定了一位任劳任怨(或勤劳能干或勤恳持家)、质朴慈爱的传统女性形象。③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丫头她妈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从一位传统的女性转变为敢于展示自我、实践自我社会价值的独立人;从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到强调自己的名字,颂扬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人尊严的追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这一迷信行为”错。梦的内容增添了文章象征意味和民间文化的神秘色彩,不可粗浅地理解为“迷信”。B.“对比手法”“脆弱又不负责任”错。文中的袁相舟与妻子并未形成对比。从选文可知,袁相舟曾经是个老师,在溪鳗告诉丫头她妈关于车钻的事情后,丫头她妈就什么事情都不要儿子和丈夫做,为了他们以后能转运。这是突出丫头她妈任劳任怨,勤恳持家的特点。C.“浓墨重彩”错。困难时期,丫头她妈煮熟了饭就走到街上站站,再回家吃剩菜剩饭,作者没有进行浓墨重彩地刻画出人物任劳任怨的品格,而是举重若轻地刻画,看似淡淡一笔,实则极重。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分析的能力。C.“小说与沈从文的《边城》一样》……通过描写优美的自然风光寄托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错。《边城》里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美好的画面描绘出湘西边境上名为“茶峒”的小山城的优美风光,人的淳朴、善良与孤独,演绎着美与善的哲学,在边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习俗中表达出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寄托。而本篇小说通过丫头她妈自己种田、卖菜,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优美;她跟溪鳗关系好,两人说梦,后来溪鳗指点她种菜等,体现了人情的淳朴美好。丫头她妈没人叫她的名字,但是后来她卖菜“发达”了,希望人家知道她的名字,故事象征意味浓厚,凝聚思想感情和独特感受。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语段多用短句,如“珍贵”“旺俏”“敞口”“萝上不带泥”“叶子要挺着”等,也运用了一些有明显停顿的长句,这样长短句结合,语言简洁、精炼。分析语句内容,所写的是丫头她妈种菜的事情,如换筐,洗涮菜,整理菜根等,语句直白浅显易懂,没有用一些华丽的辞藻,不事修饰。文中也夹杂着“在众人眼里,旺俏”分析,“旺俏”就是畅销,受欢迎的意思,这是方言,富有地域特色。结合“该带根的齐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样”分析,运用比喻修辞,把菜根子比作老人家的胡子,突出其整齐的特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从词义上看,所谓“对女性的深切关怀”,是指发现肯定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尊重属于女性独立自由的审美等。而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正是借丫头她妈这一角色,来表现对女性的深切关怀,突出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结合“家里的几分田,就是承包在丫头她妈一个人身上……她妈也宁肯叫男人家笼着手坐着”“做饭,也是她妈的事。煮熟了饭,热了菜,她妈告诉一声丫头盛起来吃,自己却走到街上来,经常过街走到斜对面……”等内容可知,作者肯定了一位任劳任怨、勤劳能干、勤恳持家、质朴慈爱的传统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丫头她妈完成了自身的蜕变,由“她原本头不梳脸不洗,也不怕站在街上听新闻。现在要换上干净鞋袜,有时穿上紫红毛线衫挑上菜筐,不怕磨损”可知,丫头她妈从一位传统的女性转变为敢于展示自我、实践自我社会价值的独立人;由“她妈听见这话,也不和袁相舟理论,倒和溪说:‘什么做梦哩。人家叫我丫头她妈,我嘴皮动动是说,我有名姓。我妈妈梦见发大水生的我,起个名字叫王梦水’”可知,丫头她妈从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到强调自己的名字,颂扬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人尊严的追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唐柳先生集》后序穆修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道未极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能崒①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非先生之文则谁与?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余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忘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志欲补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外,文始几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真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②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韩之巨文与!书字甚朴,不类今迹,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蘼③灭,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呜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选自《才子的散文》)【注】①崒(zú):险峻。②夔州:指刘禹锡。刘曾为夔州刺史,故称。③蘼(mó):切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或他书A不暇B持C独赍韩D以自随E幸F会人所宝G有H就假取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中的“相”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初七及下酒,嬉戏莫相忘”用法相同。B.“常病柳不全见于世”中的“病”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故病且怠”中的“病”用法不同。C.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文中“二纪”即二十四年。现在多指历史上或人类发展的一个时代或时期,如“中世纪”“二十一世纪”。D.“不类今迹”中的“类”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中“类”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禹锡在《唐柳先生集》卷首已作序,穆修于是在集子的卷末作序,故称为“后序”。B.文章开篇高度评价了韩愈、柳宗元在继承古代散文传统和创造新散文中的历史地位。C.本文详尽叙写了穆修寻访、辑补和校对韩柳文的艰辛历程,流露作者对韩柳文的推崇。D.作者在文中不仅表达了自己获得韩柳文的欣喜之情,而且批判了不学韩柳文的风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真文而不大耀也?(2)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14.请简要概述作者对韩柳文推崇备至的原因。【答案】10.CEH11.A12.D13.(1)而只有柳宗元的文学主张,我怀疑它未能在当时放出光芒,为什么真文隐藏而不能广泛显耀?(2)开始拿韩文满足我,接着用柳文喂饱我,说老天爷不厚待我,难道不是诬蔑吗?14.①语言与思想表里一致(语言严谨文义严密);②可以帮助学者“立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或者别的书无暇读,就只随身带着韩文,如果幸运地遇到他人手中的宝物,就借来订正。“他书”是“不暇持”的对象,中间不断开,“不暇”修饰“持”,也不断开,C处断开;“赍韩”的目的是“自随”,中间用“以”连接,不断开,E处断开;“幸”是说“会人所宝有”这件事很幸运,中间不断开;“宝有”是像宝贝一样地保存,与“所”构成所字结构,不断开;而“就”是遇到前面情况后的做法,其前H处断开。故选C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互相;偏指一方,这里指“我”。句意:他们的语言与内容表里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杂。/初七及下九,玩的时候不要忘了我。B.正确。担忧;困苦。句意:常担忧柳文不能完全地出现于世间。/所以困苦又疲劳。C.正确。D.正确。都是“像”。句意:不像现在的。/很像个女孩子。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而且批判了不学韩柳文的风气”错。文中没有触及“不学韩柳文的风气”,只是告诫“学者”要学习韩柳文。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道”,主张;“未克光明于时”,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时未克光明”;“伏”,隐藏。(2)“餍”,满足;“不吾厚”,宾语前置句,不厚吾;“诬”,诬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可知,作者认为韩愈、柳宗元的文章语言与内容表里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杂,语言与思想表里一致。由原文“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可知,作者认为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可以帮助学者“立言”。参考译文:唐代的文章,一开始并未去除掉周、隋、五代的气息。中间值得称道的是李白、杜甫,他们的才气开始施展,成为一道美景,但只在歌诗方面称雄,文章之道尚未十分浑厚完备。到韩愈、柳宗元兴起,这以后才能大量创作古文,他们的语言与内容表里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杂。如韩愈的《元和圣德》《平淮西》、柳宗元的《雅章》之类的文章,都是语言严谨文义严密,表达如经书一样,能够使唐朝的美德高立于盛汉之前而无所愧让,如果不是韩柳先生的文章,那么还能有谁?我少时特别爱看韩柳二家的文章,常担忧柳文不能完全地出现于世间,那出现于世间的,残破零落才有一百多篇。韩文虽然看得到全部,但文句文字的缺失,尤以编纂成集的最严重。我有志于补充修正然后把它传播开去,于是多方寻访善本,前后积累了几十本,找到好的,就加以注释和修改。遇到出远门,或者别的书无暇读,就只随身带着韩文,如果幸运地遇到他人手中的宝物,就借来订正。共在这方面花费力气,已超过二十四年,文稿才差不多定下来。而只有柳宗元的文学主张,我怀疑它未能在当时放出光芒,为什么真文隐藏而不能广泛显耀?四方寻求无所收获,就在心中放弃这事了。没想到晚年,竟见到了柳宗元的书,串联起来有八九厚册。刘禹锡在书的前面有序,按卷目共分四十五编,真真地能和韩愈的巨著相配!书上的文字很朴拙,不像现在的,大盖是过去的藏书。从考证角度看,有的整卷没有遇到脱漏和错误,有一两个废字,也是由于陈旧而磨掉,阅读也没有什么损害,还能帮助研究考证来求真相。于是核对旧本,记为别本,和陇西李之才参读几月,考证详尽后才停下来。哎!老天爷对我太优厚了。开始拿韩文满足我,接着用柳文喂饱我,说老天爷不厚待我,难道不是诬蔑吗?世上求学的人,如果不立志于学古文就算了;如果有志于学古文,那么实现著书立说的领域,若放弃二位先生不学,即使说他有才能,这不是我所敢苟同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①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②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①午桥:在洛阳城南。②二十余年:二十多年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紧扣词题,着重忆旧。先写群友共饮,再写吹笛天明,可见词人当年意气风发、豪情万丈。B.“杏花”两句,尽显当年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顺承上文追忆,引出下片感慨,令人击节赞赏。C.“闲登”句中的“闲”字,荡开一笔,转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写出词人悠闲的生活,表现其旷达的心境。D.结尾两句,把古往今来的人间万事,融入午夜的渔歌声中,意境苍凉,以旷达语出之,寄慨无穷。16.《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与此词“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都将声音与背景融合,而意境有别,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清角吹寒”的背景是黄昏和空城,与军中号角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空虚的意境,表达词人面对残破衰败的扬州城,心中的悲伤和感慨。②“吹笛”的背景是“杏花疏影”,将花、树和月色融合,“天明”既点明时间的持续,也落笔曙光已现,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柔美的意境,表达诗人年青时和友人聚会,心情欢乐而恬淡。【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写出词人悠闲的生活”错误。“闲登”句是说:我闲散无聊地登上小阁,观看这雨后新晴的月色。此时作者人到中年,心情失落,并非闲适自在。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背景是黄昏、空城,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表达了词人对扬州城今日荒凉的悲叹。“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词人和朋友们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背景是“杏花疏影”,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表达了词人年青时和友人相聚时的欢乐而恬淡的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文人往往具有开拓精神和牺牲精神,屈原在《离骚》中也有这样的表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借鉴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和谢朓“澄江静如练”,写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木欣欣以向荣②.泉涓涓而始流③.乘骐骥以驰骋兮④.来吾道夫先路⑤.落木千山天远大⑥.澄江一道月分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涓”“骐骥”“驰骋”“道”“澄”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一阁”之名源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承之”。阁主范钦性喜读书,宦游各地时悉心搜集各类典籍,经多年累积,所藏典籍超7万卷。后长子范大冲自愿放弃其他家产的继承权,而继承父亲收藏的7万余卷藏书。自此,一场愚公移山般的使命便随着家族的繁衍而代代传承,以一家一姓之力,于风雨飘摇中护一楼数百年安宁。历经430余年的天一阁是宁波藏书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生动象征,如今已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宁波的“书房”。天一阁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以地方志、登科录等史料性书籍居多,珍藏善本8万余卷。天一阁现存的古籍善本大都以明代的刻本或抄本为主,有的已成为海内孤本,藏品中最稀有珍贵的是明代的地方志和科举录,可以堪称镇楼之宝。天一阁凭借独树一帜的藏书文化脱颖而出,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清幽雅致的山水格局,宽闲静谧的人文氛围,可称“阁有书卷、园存雅趣”。置身天一阁,角落的花花草草,斑驳的旧墙苔痕,记载着岁月,浓缩了历史,显露出经百年风雨后的温存与风雅。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搜集”指指有目的的搜索并汇集在一起,与收集相比,搜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方向性。B.“愚公移山”寓意为: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这里可以换成水滴石穿。C.“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突出了范钦一家在守护“天一阁”过程中的不易。D.“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很多,如朝着、挨着、沿着……19.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引号一致的一项是()A.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掏出腰中带着铁链子)(《茶馆》)B.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阿Q正传》)C.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拿来主义》)D.“芦柴棒”急着要把大锅里的粥煮开,但冒出来的烟让她剧烈咳嗽起来。(《包身工》)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答案】18.D19.A20.天一阁现存的古籍善本大都为明代的刻本或抄本,有的已成为海内孤本,藏品中最稀有珍贵的是明代的地方志和科举录,堪称镇楼之宝。【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B.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用来写以一家之力守护7万余册图书的艰难和坚持而取得的成就,使用恰当。D.“朝着、挨着、沿着”都是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这三个都不属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引号为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引用;C.表示反语;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大都是”与“以……为主”杂糅造成结构混乱,改为“大都是……”或“以……为主”;二是“可以堪称”成分赘余,“堪”就是“可以”,应删去“可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就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而言,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①,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都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②,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青年诗人许劲草继承了前辈诗人以诗写音乐的传统,推出了诗集《音乐女神》,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③,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20个字。【答案】21.①后来虽然分了家②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③其中的诗分两类22.①诗歌与音乐最密切;②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鸣;③《音乐女神》的音乐和诗结合得最好。【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由句①后面的句子“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可以推知“诗”和“音乐”已是独立的个体,但是还有联系;再由句①前的内容“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可判断,句①处应填的句子为“后来虽然分了家”。从句②前的内容“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可以捕捉到信息:有描写音乐的诗存在;句②后的内容“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意思是历朝历代描写音乐的诗歌就有很多,这是作为例证来证明前面观点的。所以推知句②处应填的内容为“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由句③前的内容“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推知,《音乐女神》是一部描写音乐的诗歌集;再从句③后的内容“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可推知句③应填的内容为“其中的诗分两类”。【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第一段:根据相关句子“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可知,本段论说的是音乐与诗歌之间最密切的关系。故第一段意思为“诗歌与音乐最密切”。第二段:根据相关句子“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可知本段论说的是诗人更容易受到音乐的触发而写出诗。故第二段的意思为“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鸣”。第三段:根据相关句子“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可知在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中,只有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中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2017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度灯具安装施工合同
- 出国留学贷款代理服务协议2024
- 二零二四年度云计算平台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度建筑施工合同标的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2篇
- 拆墙施工2024年度合同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农业种植与技术指导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服务合同标的及履行细则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合同(含演出及广告代言)
- 二零二四年度碧桂园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合同
- (正式版)JTT 1496-2024 公路隧道施工门禁系统技术要求
- 2024春期国开电大《工作分析实务》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技术文件编写格式标准
- 家电以旧换新应急预案和危机处理机制
- 投标书中供货实施方案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 代码审计与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 低钾血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
- 时间管理的意义、原则与方法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酒店管理和数字化运营
- 大学语文 课件 勤奋、诚实、有选择地读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