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题21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不会审题,不会捕捉选项关键词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易错原因——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找到设错点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字句解读歪曲原意——从“字句解说”的角度辨析错误【攻略二】典故形象分析不当——从典故、意象、意境的角度辨析错误【攻略三】情感观点剖析有误——从思想情感角度辨析错误【攻略四】表达技巧判断有误——从表达技巧角度辨析错误【攻略五】语言风格鉴定不准——从语言风格角度辨析错误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是综合性考题。考题选择项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选择题无所不考,让考生无所适从。基于此,解答选择题,应先明白命题人的错误项设错方式。了解了常见的设错方式,有利于快速辨别选择项的正误。★易错原因——1.没有审清题干2.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找到设错点1.(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答案】A【解析】A项考查对词作整体内容的理解。晁补之《临江仙》全词重在抒写与朋友的深情。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一句,明确表明友人此时并未离去,所以A项是错误的。B项考查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开篇即通过对比"闲愁"与"欢事",一"满"一"稀",形象地写出词人日常的情感状态,"明年"的离别更会增添词人的眷恋。C项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试从"两句,轻盈而细致地刻画了词人屈指数算相聚时光的感人细节,这正是不忍离别、珍惜当下的生动写照。D项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东溪春近好同归"是词人与友人的相约之句,表现了词人对来年春日的憧憬。同时,考生也要从尾句对"柳""梅"的描写中,意识到这是春天的典型景物特征。2.(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答案】C【解析】A项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主要写诗人乘舟归家时途中所见。首联点出诗人悠闲的状态及心理感受,从颔联开始展开对途中景物的描写。诗中分别写到水面上横卧的木桥、岸边倚山而建的寺庙、被桨声惊动从水面上飞起的翠鸟、摇曳在微风中飘散出幽香的红莲,以及不远处林萝遮蔽下的竹篱茅舍、从中隐隐传出的鸡鸣犬吠,恰如一个个分镜头,随着诗人的视野逐次展现在读者眼前。B项考查考生对诗歌描写对象中情感因素的把握。诗的题目已标明"晚归",诗中又反复提到"秋色""晚晴",一种天高气爽、余晖残映的怡人氛围弥散于全诗,而在这种氛围下的各种景物,有的静卧于水上,有的斜倚于峰前,有的掠水飞过,有的随风轻摇;不论是动是静,它们都仿佛有了生命,与诗人发生着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莫名地触发起人心底里的喜乐与欢欣。C项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境界的体悟。诗歌进入尾声,诗人短暂的旅程也接近结束,暮色中已隐约看到湖岸边的人居之地。虽说是人居之地,但这里不同于长街闹市,没有广厦华屋,望中只是错落杂生的林木与纵横缠绕的藤萝,唯有依稀入耳的鸡犬之声提醒这里有人烟存在,几声鸡鸣犬吠不仅不让人觉得喧闹,反倒强化了此地的静谧清幽之感。这里仍然是诗人眼中"蓬瀛"的一部分,诗人的感觉没有被破坏,心情也没有变化。D项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方法的认知。全诗围绕诗人湖上归途的所见展开,但确切地说,出现在诗中的各种景物并不都是诗人"看"到的,而是通过作用于诗人的多种感官被"感知"到的。不必说鸡犬之声作用于听觉,幽幽荷香作用于嗅觉,那都是很容易体会到的;只说那只被诗人的座船惊起、倏然飞过视野的翠鸟,翅膀上抖落的水滴落在湖面上,不是也让人仿佛听到了一道清脆的声响吗?辨析诗歌选择题主要有三步:认真审读题干。确定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题干中有没有提示性的关键词;明确选项设误点;逐一审读,分析选项,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选择项错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1.字句解读歪曲原意——从“字句解说”的角度辨析错误如:(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答案】C【解析】本诗中“不及鸟飞浑自在”一句的主语是谁?这样一问一目了然,结合上下句可知,主语是曾巩而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错误。这类错解诗句意思的题型,其应对措施是联系上下句,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典故形象分析不当——从典故、意象、意境的角度辨析错误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B选项中,“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明显有误。考生对“一衣带水”的典故并不陌生。在《南史·陈后主纪》中,“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一句,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湓浦曾闻似衣带”一句中,从“似”字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为曾经听说“湓浦”蜿蜒好似洁白的衣带在飘动一样。选项中典故分析错误。这类题型,应对措施是借助典故分析诗句含意。3.情感观点剖析有误——从思想情感角度辨析错误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听郑羽人弹琴李中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羽人”,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标题。
B.诗歌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明月当空,山林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的画面,淳古之风油然而生。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空山”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鲜明的对比。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答案】D【解析】D选项中,“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错误。分析诗歌情感时,应该找准抒发情感的诗句,关注言行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这首诗的情感句就是“谁怜太古情”,抒发了思古之情,并非“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4.表达技巧判断有误——从表达技巧角度辨析错误如:(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②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③拘牵雨花社④,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④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第三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水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并未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也没有体现“天涯若比邻”的意思,而是希望友人能够饱览自然的秀美风光。5.语言风格鉴定不准——从语言风格角度辨析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鹅湖①和教授兄韵陆九渊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②岑③。易简工夫④终久大,支离事业⑤竟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主要为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哲学辩论。②泰华:指泰山和华山。③岑:高山。④易简工夫:简单质朴的学说。⑤支离事业:琐碎的理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墟墓兴哀宗庙钦”是说人见到坟墓时,就感觉到很伤感,一到了寺院里边,就显得很肃静。B.颔联借水、石说明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与《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蕴含的道理相同。C.尾联谈自下升高、辨真伪的法门在于“先须辨古今”,其实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D.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作者以充满哲理的笔触为自己的心学张目,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答案】.D【解析】D项,“语言平易”“风格清新”“浓郁的思辨色彩”错误。比如诗中“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蕴含深刻的道理,语言并不平易;浓郁的思辨色彩更无体现,诗中主要强调诗人自己的心学。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①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②香。素娥惟与月,青女③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早年以文才著名,受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赏识,成为王茂元幕僚。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②裛裛(yì):香气袭人。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上句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B.“不饶霜”写“青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少下些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幽怨。C.“赠远虚盈手”一句,诗人感叹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却无人可赠。D.尾联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为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的痛惜之情。2.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诗歌首联是如何达到此种境界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喜雨①杜甫南国②旱无雨,今朝江出云③。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注】①史载,唐代宗永泰元年,自春不雨,四月己巳乃雨。②南国:古代指荆楚地区。③出云:《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写作缘由,巧妙地呼应了标题,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B.颔联采用流水对格式,生动地表现了这场春雨从行云到下雨的迅疾以及惠农之深远。C.颈联写巢中燕子被突降的大雨吓得高飞乱窜,树林里的鲜花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D.全诗质朴无华,却平中见奇,情蕴其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摹写雨景细致入微。2.诗眼是诗歌中最能体现主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说说你的理由。(6分)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吴淞江蒋堂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作者来到吴淞江,卸下了行李对自我的羁绊去追求山野意趣,体现了作者的率性洒脱。B.颔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写作者乘船出游:趁着涨潮扬帆游玩,边喝酒边唱歌,追求自由的生活乐趣。C.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旅途兴尽归来的愉悦,而海鸥伴舞相送则更是令作者感到欣喜。D.整首诗从早出写到晚归,作者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纵情享受自然山水之乐、向往归隐生活的形象。2.诗歌颈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作简要赏析。(6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试题。洞仙歌戴复古①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②,旋簇着③、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一生未入仕途,生活清苦。②团栾:此处指圆桌。③旋簇着:很快地铺设着。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头三句描写了卖花人挑着初开的黄菊边走边叫卖的情景,在卖花声中点明了季节,落笔自然。B.上阕先写重阳街市繁华热闹的美景,转而自叹身世飘零,一个“奈”字,活画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境。C.下阕开头三句直言乡思,“枉把”二字照应上片“奈”字,表达了词人乡愁客怨难以排解的无奈之情。D.下阕写词人喝酒、点唱等,心情转入欢快,“小阁”“团栾”“蔬果”的描写,再现了宋代的酒肆风光。2.这首词语言亲切自然,请简要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秋日田家杂咏(节选)黄燮清【注】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注】黄燮清:晚清诗人,少时贫困,屡试不第,四处充任幕僚,有短暂的为官从政经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句对“豪华子”发出感叹,讽刺他们生活奢侈无所事事,态度立场鲜明。B.百姓生活艰辛,粮食来之不易,与“豪华子”的“安坐”“嗜欲”形成强烈反差。C.七、八两句诗人对比自己舒适的园居生活和农民艰苦的野居生活,内心觉得很惭愧。D.诗歌就稼穑之事发出议论,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具有积极意义。2.诗歌最后两句“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中的“君”指代的人不同,情感表达也会有差异,请对此具体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访妙玉乞红梅[清]曹雪芹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山路梅花[宋]冯山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诗作为一首叙事诗,通过宝玉的视角叙写了一次踏雪寻梅的经历,以“大士”“嫦娥”虚写妙玉,表现了其高洁的情怀。B.冯诗写山路梅花,不添香着色,不写疏影横斜,却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带来的春意,生意盎然,饶有情趣,实属旅途即兴之佳作。C.冯诗思路清晰:先写停车揭帷去赏梅,次写下车后折梅觉春意,再写折梅后产生旅途不时想见梅花绽放的期望,最后写发自内心的赞美。D.两首诗描写梅花各有侧重。曹诗紧扣诗题,侧重写宝玉向妙玉乞取红梅花的过程;而冯诗侧重写自己的感受,流露出一丝怜惜和感伤之情。2.在《红楼梦》中,《访妙玉乞红梅》是贾宝玉所作。在宝玉念出第一句时,黛玉摇头笑道:“起的平平。”宝玉念出第二句时,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请分析第二句为何“有意思”。(6分)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①苏轼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③病有妻。堪笑睢阳老从事④,为余投檄向江西。【注】①本诗为苏轼在“乌台诗案”获释后所写。②少年鸡:贾昌以善斗鸡而得唐玄宗之宠。此诗将“阿世取容的宵小”比作“少年鸡”。③维摩:指佛教徒。④睢阳老从事:指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曾说:“子由闻予下狱,乞以官爵赎予罪。贬筠州(今江西高安)监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交代了苏轼写诗时的处境:因“乌台诗案”入狱大难不死,故曰“蒙恩”。B.首联直说自己由文字惹祸,不再顾惜个人声名,自嘲之中流露心中不平之气。C.颈联前后形成对比,一方面说明自己家庭贫困之苦,另一方面表明有家人陪伴。D.尾联说弟弟苏辙为给苏轼赎罪而请求免官,苏轼认为弟弟为此被贬江西不值得。2.清代汪师韩评价这首诗说:“诗狱甫解,又矜诗笔如神,殆是豪气未尽除。”请结合颔联分析“豪气”的具体表现。(6分)。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秋怀(其二)孟郊①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②,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注】①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为此时所作。②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肌肤上印着席子的花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秋月写起,诗人感觉连可寄托乡思的秋月竟也是颜色冰冷,且自己一生的壮志已经消磨殆尽,景况凄凉。B.第二联采用虚写,寓意深长,既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也写梦想破灭。句中的“滴”“梳”二字妥帖而形象。C.第三联写病和愁,用“印病文”说病卧已久,用“转愁盘”说愁思不断,而第四联则写诗人在无奈中宽慰自己。D.尾联融情于景,以景结情,用枯桐取喻,也是诗人自况,借梧桐树的声音如琴音哀鸣,来寄托诗人心中之情。2.苏轼评孟郊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请简要分析诗中之愁。(6分)九、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须心惊,体现了词人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B.“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C.词人在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D.词人在下阕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辛祐之的深厚情意。2.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请简要赏析。(6分)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送国棋王逢①杜牧玉子纹楸②一路饶③,最宜檐雨竹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伏柱④,鏖兵不羡霍嫖姚⑤。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注】①国棋:指技艺高超的围棋国手。王逢:唐代著名的围棋国手。②玉子纹楸:围棋子和围棋盘。③一路饶:即让一子。④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⑤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入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B.“羸形暗去春泉长”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拟人手法,说明王逢下棋进攻突兀迅速,令人难以招架。D.颈联写出王逢动静相宜的棋风,攻防有序,稳健而凌厉,令人惊叹。2.本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易错题21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不会审题,不会捕捉选项关键词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易错原因——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找到设错点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字句解读歪曲原意——从“字句解说”的角度辨析错误【攻略二】典故形象分析不当——从典故、意象、意境的角度辨析错误【攻略三】情感观点剖析有误——从思想情感角度辨析错误【攻略四】表达技巧判断有误——从表达技巧角度辨析错误【攻略五】语言风格鉴定不准——从语言风格角度辨析错误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是综合性考题。考题选择项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选择题无所不考,让考生无所适从。基于此,解答选择题,应先明白命题人的错误项设错方式。了解了常见的设错方式,有利于快速辨别选择项的正误。★易错原因——1.没有审清题干2.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找到设错点1.(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答案】A【解析】A项考查对词作整体内容的理解。晁补之《临江仙》全词重在抒写与朋友的深情。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一句,明确表明友人此时并未离去,所以A项是错误的。B项考查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开篇即通过对比"闲愁"与"欢事",一"满"一"稀",形象地写出词人日常的情感状态,"明年"的离别更会增添词人的眷恋。C项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试从"两句,轻盈而细致地刻画了词人屈指数算相聚时光的感人细节,这正是不忍离别、珍惜当下的生动写照。D项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东溪春近好同归"是词人与友人的相约之句,表现了词人对来年春日的憧憬。同时,考生也要从尾句对"柳""梅"的描写中,意识到这是春天的典型景物特征。2.(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答案】C【解析】A项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主要写诗人乘舟归家时途中所见。首联点出诗人悠闲的状态及心理感受,从颔联开始展开对途中景物的描写。诗中分别写到水面上横卧的木桥、岸边倚山而建的寺庙、被桨声惊动从水面上飞起的翠鸟、摇曳在微风中飘散出幽香的红莲,以及不远处林萝遮蔽下的竹篱茅舍、从中隐隐传出的鸡鸣犬吠,恰如一个个分镜头,随着诗人的视野逐次展现在读者眼前。B项考查考生对诗歌描写对象中情感因素的把握。诗的题目已标明"晚归",诗中又反复提到"秋色""晚晴",一种天高气爽、余晖残映的怡人氛围弥散于全诗,而在这种氛围下的各种景物,有的静卧于水上,有的斜倚于峰前,有的掠水飞过,有的随风轻摇;不论是动是静,它们都仿佛有了生命,与诗人发生着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莫名地触发起人心底里的喜乐与欢欣。C项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境界的体悟。诗歌进入尾声,诗人短暂的旅程也接近结束,暮色中已隐约看到湖岸边的人居之地。虽说是人居之地,但这里不同于长街闹市,没有广厦华屋,望中只是错落杂生的林木与纵横缠绕的藤萝,唯有依稀入耳的鸡犬之声提醒这里有人烟存在,几声鸡鸣犬吠不仅不让人觉得喧闹,反倒强化了此地的静谧清幽之感。这里仍然是诗人眼中"蓬瀛"的一部分,诗人的感觉没有被破坏,心情也没有变化。D项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方法的认知。全诗围绕诗人湖上归途的所见展开,但确切地说,出现在诗中的各种景物并不都是诗人"看"到的,而是通过作用于诗人的多种感官被"感知"到的。不必说鸡犬之声作用于听觉,幽幽荷香作用于嗅觉,那都是很容易体会到的;只说那只被诗人的座船惊起、倏然飞过视野的翠鸟,翅膀上抖落的水滴落在湖面上,不是也让人仿佛听到了一道清脆的声响吗?辨析诗歌选择题主要有三步:认真审读题干。确定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题干中有没有提示性的关键词;明确选项设误点;逐一审读,分析选项,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选择项错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1.字句解读歪曲原意——从“字句解说”的角度辨析错误如:(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答案】C【解析】本诗中“不及鸟飞浑自在”一句的主语是谁?这样一问一目了然,结合上下句可知,主语是曾巩而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错误。这类错解诗句意思的题型,其应对措施是联系上下句,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典故形象分析不当——从典故、意象、意境的角度辨析错误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B选项中,“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明显有误。考生对“一衣带水”的典故并不陌生。在《南史·陈后主纪》中,“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一句,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湓浦曾闻似衣带”一句中,从“似”字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为曾经听说“湓浦”蜿蜒好似洁白的衣带在飘动一样。选项中典故分析错误。这类题型,应对措施是借助典故分析诗句含意。3.情感观点剖析有误——从思想情感角度辨析错误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听郑羽人弹琴李中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羽人”,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标题。
B.诗歌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明月当空,山林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的画面,淳古之风油然而生。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空山”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鲜明的对比。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答案】D【解析】D选项中,“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错误。分析诗歌情感时,应该找准抒发情感的诗句,关注言行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这首诗的情感句就是“谁怜太古情”,抒发了思古之情,并非“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4.表达技巧判断有误——从表达技巧角度辨析错误如:(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②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③拘牵雨花社④,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④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第三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水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并未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也没有体现“天涯若比邻”的意思,而是希望友人能够饱览自然的秀美风光。5.语言风格鉴定不准——从语言风格角度辨析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鹅湖①和教授兄韵陆九渊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②岑③。易简工夫④终久大,支离事业⑤竟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主要为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哲学辩论。②泰华:指泰山和华山。③岑:高山。④易简工夫:简单质朴的学说。⑤支离事业:琐碎的理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墟墓兴哀宗庙钦”是说人见到坟墓时,就感觉到很伤感,一到了寺院里边,就显得很肃静。B.颔联借水、石说明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与《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蕴含的道理相同。C.尾联谈自下升高、辨真伪的法门在于“先须辨古今”,其实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D.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作者以充满哲理的笔触为自己的心学张目,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答案】.D【解析】D项,“语言平易”“风格清新”“浓郁的思辨色彩”错误。比如诗中“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蕴含深刻的道理,语言并不平易;浓郁的思辨色彩更无体现,诗中主要强调诗人自己的心学。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①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②香。素娥惟与月,青女③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早年以文才著名,受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赏识,成为王茂元幕僚。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②裛裛(yì):香气袭人。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上句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B.“不饶霜”写“青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少下些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幽怨。C.“赠远虚盈手”一句,诗人感叹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却无人可赠。D.尾联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为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的痛惜之情。【答案】A【解析】“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说法不当。“惟与月”的意思是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同样,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来摧折梅花,所以她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宽恕一点,少下些霜。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2.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诗歌首联是如何达到此种境界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亭亭”“裛裛”写出了梅树亭亭直立,梅花花容清丽、香气沁人的特点,诗人通过咏梅展示了自己的品格才华。②“匝路”写梅花傍路而开,没有长对地方。诗人以梅花自比,感叹自己受“牛李党争”的影响而受到排挤,也正是处非其地。③“非时”写梅花在十一月中旬就开放,显得很不合时宜,诗人以梅花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解析】“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来描绘,委婉地再现其形象;同时,也曲折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情。回答该题,就是分析诗人是如何借梅花曲折地传达感情的。因此,理解诗歌意思是关键,同时还应结合诗人的身世经历进行分析。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喜雨①杜甫南国②旱无雨,今朝江出云③。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注】①史载,唐代宗永泰元年,自春不雨,四月己巳乃雨。②南国:古代指荆楚地区。③出云:《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写作缘由,巧妙地呼应了标题,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B.颔联采用流水对格式,生动地表现了这场春雨从行云到下雨的迅疾以及惠农之深远。C.颈联写巢中燕子被突降的大雨吓得高飞乱窜,树林里的鲜花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D.全诗质朴无华,却平中见奇,情蕴其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摹写雨景细致入微。【答案】C【解析】曲解诗意。本诗颈联选取巢燕和林花两个意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春色迷人,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喜雨”的愉悦心情。2.诗眼是诗歌中最能体现主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说说你的理由。(6分)【答案】本诗的诗眼是“喜”字,其理由如下:①久旱逢甘霖。经历长时间的旱情后终于盼来了一场春雨,诗人为农夫们感到无比高兴。②燕飞林花红。燕子兴奋地飞出去啄泥筑巢,林中的花显得更加鲜润迷人,见此撩人春色,诗人的喜悦又进了一层。③晚来声不绝。这场春雨下个不停,诗人禁不住吟诗赞美。【解析】从本诗的首联“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可知,当时南国久旱无雨,作者忽然看到乌云密布,内心充满惊喜之情;从颔联“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可知,当时乌云堆积、大雨迅疾而至,心忧百姓生活的诗人自是欣喜万分;颈联通过写“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描绘了燕子飞出巢去啄泥筑巢,林花经雨更加鲜艳润泽的美景,描绘了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含蓄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尾联“晚来声不绝”,表现了大雨一直到深夜都没有停下来,而“应得夜深闻”是说作者在深夜还听着雨声,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及时雨的喜爱之情。因此,“喜”最能体现主旨,表现力最强,是本诗的诗眼。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吴淞江蒋堂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作者来到吴淞江,卸下了行李对自我的羁绊去追求山野意趣,体现了作者的率性洒脱。B.颔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写作者乘船出游:趁着涨潮扬帆游玩,边喝酒边唱歌,追求自由的生活乐趣。C.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旅途兴尽归来的愉悦,而海鸥伴舞相送则更是令作者感到欣喜。D.整首诗从早出写到晚归,作者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纵情享受自然山水之乐、向往归隐生活的形象。【答案】C【解析】“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错误。诗歌尾联前一句通过“兴尽”“更喜”等词,直接表达了游玩晚归的愉悦心情,但后一句“舞鸥”“烟萝”等景象则采取以景作结的方式来渲染和烘托此时作者的心情,间接表达了游玩晚归的愉悦。2.诗歌颈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①写景视角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沙边历历辨云树”写近景,“岛外溅溅弄月波”写远景,层次安排井然有序。②运用叠词的修辞手法。“历历”写出了周围树木的茂盛,“溅溅”写出了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在微风吹拂下银光闪闪的优美景象。③动静结合。“历历”所述之景为静态景,“溅溅”所述之景为动态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作者晚归所见的吴淞江之景,表现了吴淞江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出作者恬淡的心境。【解析】“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意思是吴淞江边树木茂盛,月光之下江面波光粼粼。写景视角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沙边历历辨云树”,写江边的树木是近景;“岛外溅溅弄月波”,写广阔的江面上空月光明亮,月光之下,江面的流水在闪动,这是远景,从近到远,层次安排井然有序。运用叠词的修辞手法。“历历”,意思是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写出了月光明亮,树木茂盛;“溅溅”写流水,写出了明亮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在微风吹拂下银光闪闪的优美景象,叠词使句子不仅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突出表现了树木和水面的状况。动静结合。“历历”所述之景是茂密的树木,为静态景;“溅溅”所述之景为江水,是动态景,通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作者晚归所见的吴淞江之景,因为作者内心轻松愉悦,所以所见之景也充满了灵性,表现了吴淞江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出作者恬淡的心境。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试题。洞仙歌戴复古①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②,旋簇着③、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一生未入仕途,生活清苦。②团栾:此处指圆桌。③旋簇着:很快地铺设着。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头三句描写了卖花人挑着初开的黄菊边走边叫卖的情景,在卖花声中点明了季节,落笔自然。B.上阕先写重阳街市繁华热闹的美景,转而自叹身世飘零,一个“奈”字,活画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境。C.下阕开头三句直言乡思,“枉把”二字照应上片“奈”字,表达了词人乡愁客怨难以排解的无奈之情。D.下阕写词人喝酒、点唱等,心情转入欢快,“小阁”“团栾”“蔬果”的描写,再现了宋代的酒肆风光。【答案】D【解析】“心情转入欢快”错误。实则借酒浇愁,“笑”与“开怀”都饱含着苦涩之情。这里写寻欢作乐,似是扬笔,其实是以乐景反衬哀情,是更深乡愁的反映。2.这首词语言亲切自然,请简要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答案】①运用清新的口语、俚语,如“说着”“没个”“安排着我”“煞远哩”“抵死”“枉把”等,绘声绘影,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读之感到特别亲切。②结尾处“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以问询点唱作结,像是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互动,读来有亲临其境之感。③以简洁的白描式语言(简净的语言),如“簇簇酒肆歌楼”“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等语,对都市佳节酒肆歌楼加以描绘,生动勾勒凡俗市井生活,读来很有亲切感。【解析】这首词系词人羁旅他乡,适逢重阳佳节,面对都市中的繁华盛景,有感而作。全词语言通俗、亲切自然。首句从侧面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菊蕊初显黄色,说明是金秋季节;花在担上,说明是在闹市之中。此时正是重阳节,不能“虚过”,然而,到处花团锦簇,画阁雕栏,却没有自己的安身之所。一个“奈”字,传达出心中极度的失落。怎么才能不虚过这美景呢?词人以白话告诉我们:“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家乡太遥远了,即使我极尽思量,也只落得个眉头紧锁。倒不如“一笑且开怀”,快快乐乐地打发这日子。于是词人来到一家酒馆,叫上几盘蔬果,听听曲子,以酒乐之欢聊作慰藉。在这种强作笑颜的背后,恐怕只是借酒浇愁罢了。全词就像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那样娓娓道来,不慌不忙。在看似平淡的口吻背后,蕴涵着浓浓的乡愁。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秋日田家杂咏(节选)黄燮清【注】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注】黄燮清:晚清诗人,少时贫困,屡试不第,四处充任幕僚,有短暂的为官从政经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句对“豪华子”发出感叹,讽刺他们生活奢侈无所事事,态度立场鲜明。B.百姓生活艰辛,粮食来之不易,与“豪华子”的“安坐”“嗜欲”形成强烈反差。C.七、八两句诗人对比自己舒适的园居生活和农民艰苦的野居生活,内心觉得很惭愧。D.诗歌就稼穑之事发出议论,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具有积极意义。【答案】C【解析】“诗人对比自己舒适的园居生活和农民艰苦的野居生活,内心觉得很惭愧”错误。通过分析可知,七、八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因为身居田园,所以更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苦,表达的是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2.诗歌最后两句“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中的“君”指代的人不同,情感表达也会有差异,请对此具体分析。(6分)【答案】①可以指代“豪华子”,诗人告诫“豪华子”不能奢侈浪费,要珍惜农民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②可以指代“为政者”,诗人提醒为政者关心民生,尊重劳动者,杜绝浪费行为。③可以指代“读者”,诗人面向读者描绘丰收场景,表达诗人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解析】本诗开头四句先写“素餐”的“豪华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知稼穑之艰难。“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两句写出了农民种田非常辛苦,对他们来说,“豪华子”厌弃的“膏粱”是像宝石一样珍贵的东西。不劳而获的“豪华子”与终年辛勤劳作的农民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流露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认为“君”是“豪华子”的,“君”字刚好承接一、二句“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形成首尾呼应,作者通过“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等诗句的论述,论证了粮食的丰收是农民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告诫“豪华子”不能奢侈浪费,要珍惜粮食。认为“君”是“为政者”的,文章通过前八句,描写了农民丰收的不易,以及“豪华子”不仅不知劳动之苦,还浪费粮食,厌弃膏粱,由此表现出了社会不平等的现实,这是在提醒统治者要关心社会民生,尊重劳动者,杜绝浪费行为。“君”还可以指代读此诗的读者,诗人为读者展现农民丰收的场景,既可以让读者了解劳动者收获的喜悦,更能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即对来之不易的粮食的珍惜和对劳动者的赞美。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访妙玉乞红梅[清]曹雪芹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山路梅花[宋]冯山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诗作为一首叙事诗,通过宝玉的视角叙写了一次踏雪寻梅的经历,以“大士”“嫦娥”虚写妙玉,表现了其高洁的情怀。B.冯诗写山路梅花,不添香着色,不写疏影横斜,却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带来的春意,生意盎然,饶有情趣,实属旅途即兴之佳作。C.冯诗思路清晰:先写停车揭帷去赏梅,次写下车后折梅觉春意,再写折梅后产生旅途不时想见梅花绽放的期望,最后写发自内心的赞美。D.两首诗描写梅花各有侧重。曹诗紧扣诗题,侧重写宝玉向妙玉乞取红梅花的过程;而冯诗侧重写自己的感受,流露出一丝怜惜和感伤之情。【答案】D【解析】无怜惜和感伤之情。2.在《红楼梦》中,《访妙玉乞红梅》是贾宝玉所作。在宝玉念出第一句时,黛玉摇头笑道:“起的平平。”宝玉念出第二句时,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请分析第二句为何“有意思”。(6分)【答案】“寻春问腊”意为在冬天寻找春色,虽不着梅字,但冬天唯有梅花盛开,实也指红梅,这样写梅,可谓妙法。“蓬莱”原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处乃栊翠庵之代词,着实贴切,又为以下的铺写敞开了大门,使全诗结构谨严,因此“有些意思”。【解析】以“春”点红,以“腊”点梅。“寻春问腊”意为在冬天寻找春色,没有“梅”字,在冬天的春色里,又处处盛开着梅花。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开启了下文,使全诗结构严谨。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①苏轼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③病有妻。堪笑睢阳老从事④,为余投檄向江西。【注】①本诗为苏轼在“乌台诗案”获释后所写。②少年鸡:贾昌以善斗鸡而得唐玄宗之宠。此诗将“阿世取容的宵小”比作“少年鸡”。③维摩:指佛教徒。④睢阳老从事:指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曾说:“子由闻予下狱,乞以官爵赎予罪。贬筠州(今江西高安)监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交代了苏轼写诗时的处境:因“乌台诗案”入狱大难不死,故曰“蒙恩”。B.首联直说自己由文字惹祸,不再顾惜个人声名,自嘲之中流露心中不平之气。C.颈联前后形成对比,一方面说明自己家庭贫困之苦,另一方面表明有家人陪伴。D.尾联说弟弟苏辙为给苏轼赎罪而请求免官,苏轼认为弟弟为此被贬江西不值得。【答案】C【解析】“另一方面表明有家人陪伴”表述有误。颈联并没有体现出“陪伴”的意思,而是通过“病有妻”表现出作者及其家人生活的困难,被病痛折磨。2.清代汪师韩评价这首诗说:“诗狱甫解,又矜诗笔如神,殆是豪气未尽除。”请结合颔联分析“豪气”的具体表现。(6分)【答案】自己虽然没有以往建功立业的心,但也不愿再与这些奸佞小人缠斗,在一场残酷的政治迫害之后,苏轼在精神上并没有被压倒,他没有沮丧、没有颓废,而是以坦然的态度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由此可见其“豪气”。【解析】颔联意为:身为好男儿应该到塞上建功立业,不能像贵族子弟游手好闲,斗鸡走马,贪图逸乐。苏轼的一生屡因文字得罪。他在诗中有“平生文字为吾累”这样的话,可知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从这首诗我们要注意分析出苏轼的生活态度、乐观精神和对统治者迫害的轻蔑与嘲笑,由此可见其“豪气”。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秋怀(其二)孟郊①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②,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注】①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为此时所作。②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肌肤上印着席子的花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秋月写起,诗人感觉连可寄托乡思的秋月竟也是颜色冰冷,且自己一生的壮志已经消磨殆尽,景况凄凉。B.第二联采用虚写,寓意深长,既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也写梦想破灭。句中的“滴”“梳”二字妥帖而形象。C.第三联写病和愁,用“印病文”说病卧已久,用“转愁盘”说愁思不断,而第四联则写诗人在无奈中宽慰自己。D.尾联融情于景,以景结情,用枯桐取喻,也是诗人自况,借梧桐树的声音如琴音哀鸣,来寄托诗人心中之情。【答案】B【解析】“第二联采用虚写”错误。应是“虚实结合”,“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这是实;而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这是虚。2.苏轼评孟郊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请简要分析诗中之愁。(6分)【答案】①仕途失意孤单之愁。首联“老客”包含诗人毕生奔波、仕途失意的遭遇,“单”字透露出诗人人单势孤的感慨。②生活穷困难耐之愁。住房破陋,冷风吹骨,寒夜难眠,既实写诗人居处简陋,生活穷困,也喻诗人梦想破灭,为一生壮志、人格消损而寒心。③老病无奈之愁。“席上印病文”,指诗人病卧已久;“肠中转愁盘”,写诗人愁思不断。“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是诗人一种无奈的自我开解。【解析】“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前一句寄情于月,客居异乡的诗人感觉连秋月竟也是颜色冰冷,寒气森森;后一句写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凄凉,“老客”二字包含着他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而一个“单”字,更透露着他人单势孤的无限感慨。所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孤单之愁。“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冷露”“梦破”“峭风”“骨寒”等表面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但其中隐含的是诗人悲泣梦想的破灭,所以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生活穷困难耐之愁。“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是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任机制下的供应链管理创新-洞察分析
- 温病方药药理研究综述-洞察分析
- 《混凝土工程计算题》课件
- 舆论引导政策分析-洞察分析
- 医院消防安全年终工作总结范文(7篇)
- 《工程事故分析及工》课件
- 《砌体施工亮点》课件
- 创新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 以互动为基础的家庭教育新模式探索
- 创新与责任并重打造未来办公室的新模式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践运用
- 2023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二全册重点短语归纳小结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课件
- 扁平化春暖花开教育环保春天主题模板课件
- 吊车安全技术交底
- 《让学生看见你爱》心得体会
- GB∕T 9286-2021 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
- 环境监测所需各类原始记录填写格式模板参考模板范本
- 01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案例
- 天津城建桩基础课程设计
- 备件的ABC分类管理规定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