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知识梳理论点与论证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知识梳理论点与论证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知识梳理论点与论证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知识梳理论点与论证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知识梳理论点与论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知识梳理论点与论证论点与论证(议论文的灵魂与血肉)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它指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向;论证,是议论文的“血肉”,它运用各种论据和论证方法,使论点“站得住脚”,令读者信服。只有论点鲜明、论证有力,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掷地有声,征服阅卷老师。

一、精准审题:找准“靶心”,避免“脱靶"

审题,犹如“瞄准”,它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瞄准了正确的目标,才能射中“靶心”,否则就会“脱靶”,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命中目标。高考作文的审题,不仅要“读懂"题目表面的意思,更要“读透”材料的深层含义以及出题人的意图,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一)“三步走”,让你“明察秋毫”,洞悉题意:

1.审文体:首先要明确作文的文体要求,是写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还是写书信、演讲稿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如果“张冠李戴”,必定会丢分。例如,2020年全国II卷要求写的是“主持词”,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写成了议论文,即使内容再精彩,也无法得到高分。

2.审材料:材料是作文的“源泉”,它是提炼论点的“根据地”。

(1)要抓住关键词句,仔细揣摩这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2)要明确材料的写作对象,即材料是写给谁看的,针对哪些人?例如2020年全国I卷,材料中提到了“复兴中学”,并且要求“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语言风格和对象,不能写得太书面化或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3)要理解材料的内涵,思考材料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并找出最核心的那个含义,在它的基础上立意立论,这样才会“有的放矢",写出来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例如2020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中国面孔"并非指中国人的五官,而是指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人物,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3.审要求: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给出材料以外,还会提出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

(1)要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例如有些题目会明确指出“不要谈及其他”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立意时不能“天马行空”,要“有的放矢”,围绕指定的范围展开论述,避免“跑题"。

(2)要注意内容安排的侧重点,例如有的题目会问“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就暗示考生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选择感触最深的那个角度进行重点论述,才会“言之有物"。

二、锤炼论点:确立“旗帜”,指引写作方向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它是文章的核心,统领全文,指引着写作方向。好的论点,犹如“旗帜”,鲜明醒目,凝聚人心,指引方向。

(一)好论点“四要素”,让你“一语中的”,直击人心:

(1)贴合材料:论点不能“无中生有"或“天马行空”,它必须来源于材料,且要“言之有据"。也就是说,论点必须是材料所表达的内涵的提炼和升华,是对材料的“升华和深化”,不能偏离材料,更不能“偷换概念"。

(2)正确鲜明:论点必须旗帜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表达得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好的论点要像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你的思想主张。

(3)简洁凝练:论点是议论文的“总纲”,它统领全文,引导着读者理解文章的思路。如果总纲过于“啰嗦”,就会造成思想含混,文章缺乏条理。所以好的论点应该是简洁扼要、概括性强的,避免长篇大论。

(4)立意新颖:好的论点应该是“见解独到、耳目一新"的,让人“眼前一亮”或“茅塞顿开”,产生“原来如此”或“还可以这样想"的感慨,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四步走”,教你“炼就火眼金睛”,锤炼好论点:

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句:认真阅读材料,圈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并思考它们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确定立意,连词成句:根据关键词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你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初步确定论点。

3.多中选优,完善表达:可能会有很多种表述方式,但要从中选择最能体现材料内涵、最切合题意的句子作为论点,并用简洁准确、概括性强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4.对照检查,确定论点:最后要对照“好论点四要素",对写好的论点进行“审查”,看它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模棱两可”“空洞乏味"老生常谈”等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就要及时修改,直到论点精准、鲜明、凝练、新颖为止。

三、巧用论据,为论点“添砖加瓦”,搭建“论证大厦”

论据是论点的支撑,就像建造房屋需要“砖瓦"一样,只有论据“真实可靠”“逻辑清晰"论证有力”,才能支撑起“论证大厦",令你的论点“牢不可破”。

(一)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为论点提供“弹药":

1.事实论据:犹如“炮弹”,是指来自现实生活、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中的真实材料,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说服力,能让你的论证“直击人心"。

(1)现实事件:发生在人们周围的新鲜事物或重大事件。(示例:中国女排夺冠,弘扬女排精神)

(2)历史事实: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示例: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说明正义必胜)

(3)统计材料:通过调查、统计得来的数据材料。(示例: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数据,可以作为论证“改革开放成就巨大”的论据。)

(4)具体数字:用数字来说明问题的真实性,使论证更加准确、可信。(示例:“中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毕业”,可以作为论证“就业压力巨大”的论据)

2.理论论据:犹如“子弹”,是指来自权威书籍、经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公认的科学原理、法则、公式等,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概括性,使你的论证“言之有理”。

(1)科学原理:已被科学验证过的定理、法则、公式,可以作为论证的依据。(示例:“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名人说过的富有哲理的话。(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用来论证“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古诗文名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词歌赋,能够使你的文章更有文化气息和说服力。(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用来论证“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二)“五步走”,教你“运筹帷幄”,合理使用论据:

1.论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论据要经得起推敲,不能胡编乱造,也不能使用没有权威来源的“野史"或者道听途说的“传闻”作为论据,否则就会让文章“失之偏颇”,甚至有“造假”之嫌。

2.论据必须能够证明论点:

(1)所使用的论据要紧密围绕着论点展开,并且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的正确性,避免“答非所问"或“风马牛不相及”。

(2)选择论据时,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选择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才能让论点“立得住”。

3.论据要具有逻辑性:

(1)多个论据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也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要有合理的排列顺序,例如:

(2)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从古到今),让文章“顺理成章”。

(3)也可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让论证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4.论据不必“贪多嚼不烂":论据并非“多多益善”,一两个“精兵强将"足以“以一当十”,让你的论点“坚不可摧"。论据过多,容易造成“堆砌”之感,反而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让论证过程显得冗长乏味,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5.论据要简明扼要,高度概括:使用论据时,要学会“提炼"和“概括”,用“概括性"的语言对其进行概述,避免“长篇大论”或者“事无巨细"的详细描写。

四、灵活运用论证方法,使论证“滴水不漏”

论证方法是“逻辑推理"的具体体现,它能把“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论点“站得住脚”。不同的论证方法,就好比“作战"中使用的“战术”,只有灵活运用不同的“战术",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一)六种常用论证方法,助你“排兵布阵",攻克“论证难关”:

1.例证法:犹如“重炮轰炸”,运用典型、具体、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能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常用于直接证明或间接证明论点。(示例:要证明“读书可以明智”这个论点,就可以列举古今中外那些“博览群书"最终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2.引证法:犹如“精确打击"引用名言警句、权威数据、公认的科学原理、法则、规律来论证观点,能使文章更具权威性,增强说服力,多用于间接证明论点。(示例:要证明“实践出真知”这个论点,可以引用马克思关于实践的经典论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3.喻证法:犹如“润物细无声”,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更易理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示例:要论证“学习要持之以恒”,就可以使用“滴水穿石”“绳锯木断"这样的比喻,来说明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4.比较法:犹如“镜鉴明得失”,将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事物两面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示例:要论证“细节决定成败”,可以举“重视细节而获得成功的案例”,也可以举“忽略细节而导致失败的案例”,通过对比,更能突显主题。)

5.假设法:犹如“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通过假设推理,来揭示、凸显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示例:要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以假设韩信没有“忍胯下之辱”,而是“意气用事”,结果很可能就不会有后面的“封侯拜将”,从而得出“只有‘忍辱负重’,才能成就‘大业’的结论"。

6.因果法:犹如“追根溯源,探寻本质”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问一个“为什么",沿着这条线“顺藤摸瓜”、追根溯源,最终“拨开云雾”,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链条”,得出“水落石出"的结论。可以“以因证果”,也可以“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示例:要证明“环境污染危害巨大",就可以分析环境污染带来的一系列“恶果”,例如“雾霾肆虐,疾病频发",从而得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结论)

(二)“三个锦囊”,让你灵活运用论证方法,“战无不胜”:

1.论点为宗:无论采用哪种论证方法,都要牢记论点,一切从论点出发。哪种论证方法更有利于论证论点、更容易让读者信服,就用哪种方法。就好比“排兵布阵”,要根据具体的“战况”选择合适的“兵种”,才能“克敌制胜”。

2.便宜为度: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要根据你所掌握的论据情况来决定,不能“削足适履"。例如你想用“对比论证”,但只掌握了正方素材,却没有有力的反方素材,那就要果断放弃这种论证方法,选择更适合你“排兵布阵"的论证方法,避免“浪费弹药”。

3.组合为法:论证方法并非“单打独斗",多种论证方法组合使用,能让论证更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