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课外文言
文阅读
(2024・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公政教
[明]沈德符
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君奉间,为彰德知府,—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左尚严政。治察郡中
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深究事情,吏民畏冬如神。令民临道屋俱作性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
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尤留心学
校,凡朔望©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巴听诸生说经。诸生皆居学宫,奉早抄多。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
明伦堂。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当是时,簧序®间读书声
洋洋盈耳。丁祭印,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
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
[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③簧(hong)序:古代
学校。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冲,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
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
锐A长身B修髯C顾眄D生威E有权F术G尚严政
4.借助下面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说文解字》:“聪(听),聆也。从耳,壬声”,”声音通顺于耳”。
“听'’的常见引申义有:
①顺从、接受,如“言听计从”;
②治理、处理,如“听讼”;
③任凭、放任,如“听之任之
5.请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简述王锐和宋濂分别使用怎样的方法督促后辈学习。
【答案】LD2.C3.CEG4.他亲自处理政务,底下的官吏就无法进行邪恶的行为。5.《送
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说明学习要勤奋专心,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来督促后辈认真
学习。
王锐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尊师重教,亲自督促后辈学生认真学习,检查学习情况,对不遵守规矩和
违法规定的进行惩戒,使他们认真学习。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词语和句子。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指的是南朝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
被封为康乐公,这并非是皇帝的年号,本项说法不当;
B.“吏民畏之如神”的“之”指的是代词,他,代指王锐。“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无义。两个“之”意义和用法不相同,本项说法不当;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的“修”是“宽敞的”意思。“乃重修岳阳楼”的“修,是“修建”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分析。
C.结合“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亦无以加也?可知:结尾使用对比,用侧面
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本项说法不当。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
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王锐身体高大,长须飘飘,眼神里散发出威严和震慑力,懂得权谋的本领,崇尚严格的政务。可知,
“锐长身修髯”这是王锐的外貌描写,“顾眄生威”这是王锐的神态描写,“有权术”写的是王锐有谋略,“尚严
政”指的是王锐治理特点;故断为: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故选CEG。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
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结合《说文解字》“听”的常见引申义应选②。
本句的重点词还有:
政:政务;亡:无法;奸:邪恶的行为。
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坐大
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
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可知:宋濂通过回忆自己少年时候艰辛的求学经历,最终通过努力学习,终有所成,他又
将现在太学生的优越求学环境和他当时艰苦的求学环境做对比,认为太学生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
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他那样专一,不能说是别人的过错。由此可见,宋濂是通过
自身经历和列举当今太学生优越的求学环境进行对比,表明要勤奋认真学习,珍惜当下的学习资源,持之
以恒,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他以此来督促后辈认真学习。
结合《王公政教》“尤留心学校,凡朔望谒先师庙己,坐明伦堂,听诸生说经”“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
伦堂。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当是时,簧序间读书声洋洋
盈耳”,可知:王锐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以身作则,尊师重教,当他政事闲暇的时候,他亲自考查学生学习
的情况,如果不合格或衣着不得体的都要受处罚,这样学生就认真学习。由此可见:王锐非常关心学生的
学习情况,以身作则,亲自督促后辈学生认真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王锐是永平府迁安县的人,是个进士。在景泰年间,他担任彰德知府。王锐身体高大,长须飘飘,眼神里
散发出威严和震慑力,懂得权谋的本领,崇尚严格的政务。监督和管理郡区的官吏和老百姓严格,他亲自
处理政务,底下的官吏就无法进行邪恶的行为。他深入探究事情本质,当地官吏和民众对他就像神一样敬
畏。他命令靠近道路的房屋都修建宽敞的走廊,在屋檐外挖掘深沟,雨水能够顺畅地排泄出去,道路中间
部分较高,让水流立即流向沟渠中。巷子入口处有一扇树木制成的栅栏门,需要钥匙的,一到晚上就立刻
关闭大门,并且用钉子固定木板加固,整个晚上都有人在敲柝,发出声响,那些坏人不敢进入这个地区。
特别关注学校教育,每月初一和十五参拜先师庙之后,坐在明伦堂,聆听学生们讲解经文。学生们都住在
学宫,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政事稍有空闲的时候,命令仆役拿着几根竹简(筹),前往明伦堂。学生
们拿着竹简来到明伦堂,他亲自考查学生,有的学生背诵书,有的学生完成作文,那些不遵守规矩、衣冠
不整的人,将会受到鞭笞。在那个时候,学校里读书的声音洪亮而悦耳。在举行丁祭时,他会安排钟鼓齐
鸣,弦歌交响,整个仪式显得非常隆重。参政姚龙的高级官员在参观了他的治理情况后,前往看到这一切,
出来赞叹道:“即使是在国家的最高学府,也未必能超过这里。”
(2024•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学者如山阴王雪湖①之画梅焉,斯②可矣。雪湖画梅,闭门端坐,内求诸己,久之能出梅之神情
风韵于五指间。曾画一株在倪中丞③厅壁,期年之后,墨气尚浮,游蜂飞蝶往来采食,华蕊皆?。若是其神
也!
②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④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
③仲房丧志归家,方云阿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构崛@,清古简傲,
横斜倒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轴,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
江右,学谓予日:“吾学画梅二十年矣,向者贸贸⑦焉远而求之雪湖……愈远愈失⑧,不知雪湖之《梅谱》,
近在庭树间也!”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王雪湖:明末清初画家。②斯:连词,乃。③中丞:官名。④游湖涉越:游
历湖州,跋涉到越州。⑤云:语助词,无义。⑥幽特构崛:姿态优雅而结构奇崛,指梅的形态。⑦贸贸:
轻率貌。⑧愈远愈失:越是向远处追求就越是迷失了追求目标。
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尽()(2)岁()(3)尝()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墨气尚浮。
(2)若是其神也!
8.本文借龙仲房学画梅花的故事论学,启示后人。请你把得到的启示概括为一句话,赠送给求学道路上的
同学以共勉。
【答案】6.完,没有了年曾,曾经7.(1)满一年之后,墨的味道还在。
(2)像这样太神奇了!8.示例一:实践出真知。
示例二:观察、反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示例三:求人不如求己。
【分析】6.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1)句意是:画里梅的花蕊都被吃光了。尽:完,没有了;
(2)句意是:已是年末了。岁:年;
(3)句意是:(他)曾经对我说。尝:曾,曾经。
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期年:满一年。尚:尚且,还。浮:现;
(2)若:像。是:这。神:神奇。此句为倒装句,正确语序为“其神也若是!”
8.本题考查阅读启发。
结合第①段“雪湖画梅,闭门端坐,内求诸己,久之能出梅之神情风韵于五指间”,第③段“吾学画梅二十年
矣,向者贸贸焉远而求之雪湖……愈远愈失''可知,王雪湖画梅,关上门端正地坐着,向自己的内心寻求,
时间长了就能从手中画出梅花的神态风韵。龙仲房曾经为了学会画梅花,冒失地跑到很远的地方去王雪湖
那里寻找真谛,越是远处寻求就越是迷失了追求目标。可见真谛往往需要由自己领悟,而不能从他人处获
得,寻求真谛应当从自身的内心探求,即求人不如求己;
结合第③段“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构崛,清古简傲,横斜倒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
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轴”可知,仲房画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于梅花初开的时节,在庭院里观
察到了白雪朗月互相辉映,梅花姿态幽雅而结构奇崛的倒影和那清新古朴而简练孤傲的神韵,由此可知,
细致的观察和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真谛,仅靠学习别人的理论是不够的,即实践出真知,细致的观察才能得
其本质;
结合第③段“尝谓予曰:‘吾学画梅二十年矣,向者贸贸焉远而求之雪湖……愈远愈失,不知雪湖之《梅谱》,
近在庭树间也”'可知,此事之后,仲房对自己学习画梅的经历进行了反思,并认识到自己过去冒失地到很远
的地方去王雪湖那里寻找真谛,才发现越是远处寻求就越是迷失了追求目标,而没有意识到《梅谱》就近
在庭院中的梅树之间,可见仲房善于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这也是我们应当从他身上学习的,即
学习的过程要学会总结和反思。
【点睛】参考译文:
做学问的人能像山阴的王雪湖画梅花,那才可以。王雪湖画梅,关上门端正地坐着,向自己的内心寻
求,时间长了就能从手中画出梅花的神态风韵。他曾在倪中丞厅堂的墙壁上画了一株梅花,满一年过后,
墨上的生气还浮在上面,游来的蜜蜂飞来的蝴蝶来来往往到上面采食,结果画里梅的花蕊都被吃光了。他
画的梅花神奇到这地步!
我的好友龙仲房听说王雪湖有一本《梅谱》,于是游历湖州,跋涉到越州去寻求它,到那儿才发现王
雪湖已死了很长时间了。
龙仲房垂头丧气失意回家,已是年末了。他一个人烦闷地坐在庭院中间,刚好到了庭院里的梅花初开
的时节,白雪朗月互相辉映,梅花的倒影在地上,姿态幽雅而结构奇崛,那神情风韵清新古朴而简练孤傲,
横斜倒插偏侧的姿态就好像画的画一样。龙仲房躺坐在梅花的下面,突然跳起来大喊,伸手拿纸操笔,一
笔就画了好几幅,嘴里还说:“得到了画梅的真谛了。”这以后龙仲房画梅在江右就位居第一了,他曾经对我
说:“我学画梅二十年了,过去冒失地到很远的地方去王雪湖那里寻找真谛……越是远处寻求就越是迷失了
追求目标,却不知王雪湖的《梅谱》就近在庭院中的梅树之间呀!”
(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
[明]王士性
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墓今不知其处,再日浮图◎下,
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而停潘焉。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
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初入,敢整整泉坐吴工试剑亘摩娑为维为医睇而迎是久之。再入,则清
泉白石,新腭@莓奇。犯坂®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石咬水处,为白莲池。近池而灌葬塞焉者,
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梁,望浮图而息焉。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
头石。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胫。千人石古株轮困,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也垂垂。固恍如乘
槎◎泛斗牛@渚也。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
【注释】①浮图:佛塔。②窦:洞。③断腭(yme):像露齿的样子。④银坂:坚硬的坡石。⑤轮困(qun):
盘绕高大。⑥碧落:天空。⑦槎:木筏。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
[唐]张籍
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9.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
吸曰浮图下[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1)_____
墓不当在其下[课内迁移法]m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_____
断腭亚奇[成语关联法]精军求精(3)_____
要以秋月为胜[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4)_____(填序号)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挛/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拳/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C.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攀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D.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挚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11.“剑池无底浸云根”中的“浸”字,有的版本作“镇”字。你觉得哪个字更贴合诗意?请联系诗、文的相关内
容,陈述理由。
12.山并不会移动,但作者却故意说老僧是因担心山移去而锁寺门。请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3.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2)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14.不同人望月有不同的感受。结合《游虎丘以望后五日》《虎丘寺》中相关句子与链接材料,简述望月这
一行为会给人带来哪些感悟或收获。
[链接材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案】9.有人应当更加③10.C11.示例一:“浸”更好。“浸”有浸泡之意,
形象地写出了山石没于剑池水中的景象,突出了剑池水深而清的特点,给人一种宁静、幽美之感。
示例二:“镇”更好。“镇”有压的意思、,写出了剑池崖壁侧立直上的气势。突出了剑池崖高水深,给人以庄严
之感。(言之成理,意对即可)12.老僧锁门是日常动作,作者却故意说老僧是因为怕风景优美的虎丘
山离去。含蓄诙谐地表达对虎丘寺风景的喜爱与赞美。(意对即可)13.(1)(坡石)可以排列几百座
胡床,称作千人石。
(2)(这)又是以前的人所称赞的极为美妙的景色。14.望月时可以欣赏到美景,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月亮引人遐想,望月令人产生丰富想象:望月寄托情感,抒发思念之情:望月发现自然规律,收获人生启
迪。(意对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第一空,上一句“墓今不知其处”意为:如今阖闾王的墓穴已不知道在哪里了。据此可推断“或日浮图下”一句
应是对阖闾王墓位置的推测,意为:有人说在塔的下面。“或”在此处意为“有的人”。
第二空,《陈涉世家》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意为:应当立为国君的是公子扶苏。“当”在这句话中意为“应
当”。据此可推断该句意为:吴王的墓穴应当不在剑池下面。“当”意为:应当。
第三空,精益求精:意思是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益”意为“更加”。
据此可推断该句意为:石缝间龊牙咧嘴的怪石更加奇特。“益”意为:更加。
第四空,该句意为:但要以秋天来游览最为美好。这句话中“胜”修饰“秋月”,应作形容词,意为:美好、美
景,故选“③”。
1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
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该句意为:先喝了憨憨泉的泉水,再坐在试剑石上,用手摩拳着石头的缝隙,长时间地凝视着并陷入深深
的沉思。
“酌憨憨泉”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完整的动作,应独立成句。“坐吴王试剑石”是一个地点状语,“坐”是动
词,而“吴王试剑石”是地点状语中的宾语,表示作者坐在了试剑石上,也是一个独立的部分,需要断开。“摩
攀石缝”描述了坐在石头上的人正在摩拳石头的缝隙,与“坐吴王试剑石”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因此需要分别
断开。“为凝睇而沉思久之”是一个完整的表述,表示因为长时间凝视而陷入深思,且持续了一段时间,是在
上一动作之后的又一个动作,因此应该作为一个整体。
据此可断句为: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拳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故选Co
1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答案不唯一,结合“浸”或“镇”字的本意,体会其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分析其贴
合诗意的合理性,言之有理即可。
“浸”字意为泡在液体里,在诗歌中形象地描绘了剑池仿佛深不见底,仿佛能够浸入到云层的根部,给人一种
深邃、幽远的感觉。联系文章第一段“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而停滞焉”可知,王
士性用简短的一句话就表现出剑池的雄伟壮丽。诗歌中用“浸”,这种描绘使得剑池显得神秘而壮丽,与周围
的山川云雾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浸”字也带有一种湿润、浸透的意味,表现出剑池水
深而清的特点,给人一种宁静、幽远的感觉。
“镇”字含有镇压,用强力压服的意思。在诗歌中,“镇”字可以解读为剑池的气势能够镇压住云层的根部,显
示出一种强大而威严的力量。联系文章第一段“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可知,剑池作为吴王阖闾墓的
象征,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息。使用“镇”字,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这种氛围,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
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沉。据此,“镇”不但写出了剑池“侧立十仞”的气势,突出其山高水
深,更能给人庄严肃穆之感。据此任选角度作答即可。
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前两句意为:诗人登上虎丘寺的楼阁,眺望远方,只见海气弥漫,月色朦胧。剑池深不见底,连云彩
的根部都浸没其中。诗人在前两句中详细描写了剑池的壮丽景色,而“老僧只恐山移去”一句是夸张的表达,
巧妙地以老僧担心山移去而锁寺门的情节作为点睛之笔。虽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山是不会移动的,
但作者在此处用诙谐的手法,故意将老僧每天晚上锁门的日常动作说成是他因为害怕美丽的风景从虎丘山
离开,才在日暮时分先锁寺门。从中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对虎丘寺优美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
词的翻译。重点词:
(1)罗:排列;百座:虚数词,指几百座;号:称作。
(2)昔:从前,过去;称:称赞;绝景:美好无比的风景。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第三段“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
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可知,王士性在登上虎丘塔顶时,看到苍茫的原野,远望湖天之间,一轮明月高悬,
遍照苏州城。通过望月,他看到了前人所称赞的美好景象。这说明望月可以让人欣赏美景,获得美好的情
感体验。
根据《虎丘寺》中“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浸云根”可知,诗人由望月看到了海气弥漫、月色朦胧的美好
景象,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仿佛看到了云彩浸没在剑池的奇景。这说明望月可以引人深思,产生丰富的遐
想。
根据材料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知,作者既写景,也点明节候。那是在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令
人顿生寒意。诗人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
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深刻地表现
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说明望月可以寄托情感,抒发思乡之情。
根据材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知,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
样,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常态。作者借此启示我们要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无常和变化,珍惜眼前
人、事、物,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这说明望月可以让我们发现自然规律,收获人生哲
理。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虎丘山,是吴王阖闾用“扁诸”名剑埋葬自己的地方,有白虎蹲踞在墓上的气势,秦始皇曾在这里寻找
过宝剑,因此留下了奇异的传说。如今阖闾王的墓穴已不知道在哪里了,有人说在塔的下面,有人说在剑
池的下面。剑池的两岸像刀劈开似的,直立的石壁高达十多丈,大概是天然形成的石头裂缝。寒冷的泉水
从裂缝中涌出,积水成为深潭。吴王的墓穴应当不在剑池下面,大概是靠近塔的地方。
从阊门进去,雇小船到虎丘山,走五里路就到了虎丘寺的大门。刚进去以后,先喝了憨憨泉的泉水,
再坐在试剑石上,用手摩挛着石头的缝隙,长时间地凝视着并陷入深深的沉思。再进去,就看见清澈的泉
水、洁白的石头,石缝间龊牙咧嘴的怪石更加奇特。一块平整的大石头像磨刀石一样,可以排列几百座胡
床,称作千人石。石头正对着泉水的地方,是一个石砌的池塘,池塘中开着白色的莲花。近池塘的地方有
灌溉用的水闸,像门一样,叫做“放生池”,通向虎丘山的石桥,就在闸门的上面。走过石桥,登上虎丘山,
向右转,走过剑池、石桥和坟墓,就到了虎丘塔前。参观完后,我们又下山来到可中亭,观赏生公点头石。
再往上走,又品尝了陆羽泉的泉水,泉水的石窦和慧山相似,但味道稍逊一筹。
这地方游览的人众多,但要以秋天来游览最为美好。在千人石上,古老的树木盘根错节,我们举杯向
月,醉了就枕着石头躺下,仰望碧空如洗的天空,这时,我们好像已经驾着小船,在斗牛星和织女星的中
间遨游了。如果登上虎丘塔顶,可以看到苍茫的原野,远望湖天之间,一轮明月高悬,遍照苏州城,又是
以前的人所称赞的极为美妙的景色。
(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青城山记
[明]焦维章
成都之西,名山水以十数,而灌①胜;灌之山以百数,而青城尤胜。
时嘉靖二载季春三月,予友冯廷器目:“青城之秀甲于益州,望之蔚然。予将披石穿云,候君于青霄
白石间,亦胜事也。“予偕诸友刺舟渡江,渐近山下。一时林壑之美,已觉胜绝。过横山,望青城山长生观
等处,尚在翠微烟霭间。少焉,阴雨冥;蒙,作潇潇声。南行一里余,雨亦等。由长生观西北行,凡数转,
抵建福宫。且暝,不可前矣,遂宿焉。迨晚,风雨大作,且饮且怅,以为天师洞陡绝,扳跻尤难。吾友鲜
宗申日:“不可止也!其勿贻谢灵运之愧。”夜分,雨止。
厥明②,日光苍凉,掩映云际。行巨壑间,每大啸,秀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西升崇岭,罗磴如立,
仰首拊膺而上。远望有梨花一株,灿如素锦,云即洞所在也。道甚湫隘,才可尺许,旁皆邃谷,易于坠蹈。
凡行四五里,得至洞下,洞在石壁十余丈上。悬为栈道,沿入洞中,三十六峰次第呈露,黛色如螺。左试
剑石等山,远近朝拱,浮岚往来,在我襟袖。天下之奇观爸矣。
寻建福宫故道,将谋归路。会冯廷器延饮其家,诸友亦醉饱连日。吾曹虽铅巢③之素业未休,而江湖
之志壮尤甚。故太史公必登龙门,探禹穴,而后为文豪宕有奇气。朱、张二儒④,远临衡岳,一时高迈之怀,
岂潦倒嚣哗者之能与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五十五,有删节)
【注】①灌:灌县,今都江堰市。②厥明:天亮。③铅槊:指读书作文。④朱、张二儒:宋代大儒朱熹、
张械。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雨亦等霁:(雨)停
B.迨晚迨:趁着
C./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类:好像
D.天下之奇观备矣备:齐全
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予将披石穿云,候君于青霄白石间,亦胜事也。
(2)会冯廷器延饮其家,诸友亦醉饱连日。
17.在作者的“青城之游”中,除了秀美景色,还有什么引发了他在文末的慨叹?请结合全文分析作答。
【答案】15.B16.(1)我将越过山石,穿过云雾,在蓝天白石之间等候您,(这)也是美好的事。(2)
恰好冯廷器邀请(我们)(到)他家饮酒,诸位友人也连续多日醉饮、饱餐。17.①战胜崎岖险阻的经
历。途中遇雨,道路陡峭狭隘,都未让他们退却。②在山水间提升精神境界的体验。登临天师洞俯瞰高峻
的群山,增添豪壮之气。
【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B.有误。“迨晚”的意思是“到了晚上”;“迨”:等到。
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1)予:我,指作者自己;披:穿越、通过;候:等待,等候;胜事:美好的事情。
(2)会:恰逢,正好遇到;延:邀请,招待;饮:喝酒,宴饮;诸友:各位朋友。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由“行巨壑间,每大啸,类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西升崇岭,罗磴如立,仰首拊膺而上”可知,作者一行人在
巨大的山谷中行走,面对陡峭如立的山路,他们依然仰头挺胸,奋力攀登。这种战胜崎岖险阻的经历让他
们更加坚定和勇敢,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
由“凡行四五里,得至洞下,洞在石壁十余丈上。悬为栈道,沿入洞中,三十六峰次第呈露,黛色如螺。左
试剑石等山,远近朝拱,浮岚往来,在我襟袖”可知,作者登上天师洞后,俯瞰到高峻的群山和壮丽的景色,
这种体验让他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豪迈。
由此可知,在作者的“青城之游”中,除了秀美景色,还有战胜崎岖险阻的经历和在山水间提升精神境界的体
验引发了他在文末的慨叹。
【点睛】参考译文:
在成都的西边,有名的山水数以十计,但其中灌县的山水景色最美;灌县的山数以百计,但青城山又
是其中更胜的。
当时正值嘉靖二年三月末春,我的朋友冯廷器说:“青城的景色在益州(今成都)是最秀丽的,看上
去蔚为壮观。我将越过山石,穿过云雾,在蓝天白石之间等候您,这也是美好的事。”于是我与几位朋友乘
船渡江,渐渐靠近青城山下。一时间,林木山谷的美丽景色,已经让人觉得非常迷人。过了横山,远望青
城山的长生观等地,它们还隐藏在翠绿色的山岚和云雾之间。不久,阴雨绵绵,细雨声潇潇。我们往南走
了一里多,雨也停了。从长生观西北方向走,经过多次转弯,抵达了建福宫。天色已晚,不能前进了,于
是我们就住在那里。到了晚上,风雨大作,我们边喝酒边感叹,认为前往天师洞的路陡峭险峻,攀登尤其
困难。我的朋友鲜宗申说:“不能停下来!我们不要让谢灵运那样的人笑话我们。”到了半夜,雨停了。
第二天,阳光透过云层,显得清冷而明亮。我们在巨大的山谷中行走,每当大声呼喊,就好像有人在
空谷中回应我们。我们爬上西边的高山,山路陡峭如同立起的石阶,只能仰头挺胸向上攀登。远远望见有
一株梨花,洁白灿烂如同素色的锦缎,据说那就是天师洞所在的地方。道路非常狭窄,只有一尺多宽,旁
边都是深谷,容易坠落。我们走了四五里路,才到达洞下,洞在十几丈高的石壁之上。我们沿着悬挂在崖
壁上的栈道进入洞中,三十六座山峰依次显露出来,山色青黑如螺。左边的试剑石等山,远近环绕拱卫,
山间云雾飘动,仿佛就在我的衣襟衣袖之间。天下的奇观都具备了。
我们寻找回建福宫的原路,准备返回。恰巧冯廷器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连续几天,我和朋友们都吃
得饱饱的,喝得醉醺醺的。我们虽然还是像往常一样从事着写字刻字的职业,但我们的江湖志向却更加壮
烈。因此,司马迁一定要登上龙门,探访禹穴,然后才成为文风豪放、气概不凡的文豪。朱熹和张械也曾
远赴衡山,他们当时的豪迈情怀,岂能是那些失意和喧嚣的人所能相比的呢?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
《平山堂记》节选
郑兴裔①
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
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卓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
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有向往焉。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
迹,而荆榛?塞道,荒葛胃涂@,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癸未周君淙@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
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蹒,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
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艘@之哉?无怪乎斯堂之及圮◎也。
(节选自《郑忠肃奏议遗集》,有删减)
【注】①郑兴裔,宋朝人,曾任扬州知州,有政绩。②荆榛,灌木树丛。③涂,道路。④隆兴,南宋孝宗
的年号。⑤周君淙,即周淙,曾在扬州驻军抗金。⑥朴斫而丹腹,修缮装饰。⑦圮,毁坏、坍塌。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为堂于蜀冈之上()
(2)延四方之名俊()
(3)心切向往焉()
(4)无怪乎斯堂之庭圮也()
1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
20.翻译句子。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21.作者详细描述平山堂优美的风光和欧阳修等先贤的“风流逸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18.建造邀请私下不久,随即19.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
20.平山堂的左右,碧绿的大树耸入云端,清风慢慢地吹来,即使是最炎热的盛夏,也感觉不到暑热。
21.体现平山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表现诗人对历史文化古物被破坏而无人维护的惋惜以及对战争
的厌倦之情,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为:建造;
(2)句意:邀请四面八方的知名才俊。延:邀请;
(3)句意:我内心私下很是向往。窃:私下;
(4)句意:怪不得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旋:不久,随即。
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安闲自在地在其中游乐,不喝醉不回去,带着月光返回。“徜徉乎其中”句意完整,写欧阳修与宾客们
尽情沉醉游玩之中的惬意;“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为人们游玩结束返回时描述;
故断句为: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
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之:的;参天:高悬或高耸于天空;徐:慢慢地;虽:即使;亦:也;暑:酷热。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可知,描写欧阳修在镇守该地时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并解释平山堂命名的由来,体现平山堂悠久的
历史文化底蕴;
结合“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
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可知,作者描写山堂优
美的风光以及欧阳修与知名才俊们在此采摘邵伯湖的荷花,传递花朵饮酒,分韵赋诗,安闲自在地在其中
游乐,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之情;
结合“访平山故迹,而荆榛塞道,荒葛胃涂,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癸未周君淙重新之日,不
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蹒,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
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腹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可知,作者描写去扬州任职
后寻访平山堂,看到平山堂被破坏,满目衰败凄凉。进而联想到国家动乱对先贤遗迹的影响和破坏,表现
诗人对历史文化古物被破坏而无人维护的惋惜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天地间没有长久而不毁坏的东西,那些还有留存的,必定是被人所关注,而人去保存它。不是这样的话,
历经变故、经过岁月,即使是金石的质地,也还是不能跟天地一样长久不毁坏。
庆历年间,庐陵的欧阳先生(欧阳修)实际上镇守这个地方,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背靠着高处眺望
远方,江南的众多山峦,在栏杆前拱手作揖,好像与堂是平齐的,所以取名叫平山堂。平山堂的左右,碧
绿的树木高耸入云,清风缓缓吹来,即使是盛夏也感觉不到它的暑热。政事处理完后的闲暇时间,邀请四
面八方的知名才俊,采摘邵伯湖的荷花,传递花朵饮酒,分韵赋诗,安闲自在地在其中游乐,不喝醉不回
去,带着月光返回,也是风流潇洒的事迹啊,我内心私下很是向往。等到到扬州任职,探访平山堂的旧迹,
却是荆棘堵塞道路,荒草覆盖路途,残垣断梁,大多已经破败腐烂无法支撑。距离隆兴癸未年周淙重新修
建的日子,不到三十年就凋零残破到了这种地步。唉!自从国家多有变故,兵马践踏,先贤遗留的地方,
一半成为砍柴放牧的区域,文人雅士,很少有经过而询问的,又有谁去保护和爱惜它,去砍伐整理和涂饰
它呢?怪不得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
(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蜀君子日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①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
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
公卿士大夫多传之其三子举进士背衣商座亦以丈学卷于时。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
而温温似不能言,咚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
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职方君三子:日澹,日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
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
始大发愤,涉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
叹目:“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学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
治乱成败、圣贤,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日:“可矣!”由是下笔,顷刻
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
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节选自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注]①信:通“伸”,伸张,这里是影响的意思。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B.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C.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D.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23.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E硕的一项是()
A.由课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推知“及即之”中“及”字意义为“与,和”。
B.联系成语“闭门谢客”,可以推知“啰其素所往来少年”中“谢”字的意义为“谢绝”。
C.查字典,“究”有“探究”“追究”等义项,“大方百家之谢'中“究”应选择“探究”。
D.由名句“穷则独善其身“,可以推知“方达出处'‘中"穷’’字意义为"困厄,处于困境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在家修养自己的品行和德义,影响到家乡的父老们,后来在整个蜀郡也颇有声名。
B.苏洵的两位兄长都凭借才学中举,而他年少时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才发奋努力。
C.苏洵参加科考,屡试不中,感叹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有五六年时间不写文章。
D.苏洵为人温和,大器晚成,写文章有真知灼见,京师的学子们都尊崇他,效法其文。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2)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答案】22.B23.A24.C25.(1)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2)因为他
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
【解析】22.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文章印刷后,公卿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并且都在前列,在当时也因文
采学识而受到人们的赞许。“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都
是独立的主谓句,故断为: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故选B。
2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及即之:等到接近了他。及:等到。故选A。
2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C.“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意思是: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可知,“感叹自己还没
有足够的能力学习”错误,故选C。
2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1)句中的“悉(全部)、为(写)、焚(烧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俱(都)、知名(出名)、号(称)”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眉山县人。苏君的品行和道义,在家里修养而成,在家乡
广为传播,在蜀地的百姓中出名已经很久了。在至和、嘉佑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来
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把它献给了朝廷。文章印刷后,公卿士大夫们争
相传阅。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并且都在前列,在当时也因文采学识而受到人们的赞许。苏洵的文
章广博雄辩,气势宏大,读到的人感到惊讶并由此想到他(神采飞扬)的样子。不过,见到了他,却温和
得好像不会说话。等到接近了他,跟他相处越久,就会发现他越发可爱。
他的父亲名序,曾被朝廷授予尚书职方员外郎之职,苏序有三个儿子,长子苏澹,次子苏涣,两人都靠文
章考中了进土,苏洵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道读书。他的父亲也放任他而不过
问,乡邻和亲戚都感到奇怪,有人询问原因,他的父亲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而苏洵本人也依然我行我素。
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
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还是没有考中。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
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于是潜心地研究了百家的学说,考证古今太平与动乱、
成功与失败的变迁和圣贤们的挫折、顺利、出仕、退隐的原因,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
抑制着不表达出来。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慨地说:“可以了!”从此文思敏捷,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
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
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
别他们。
(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业①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库,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④北苦寒,人多眼毡崩@,业俱挟纱®,
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
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释:①业:杨业,又名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的将领。②代:州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③毡腐
(ji):毛织品。④纺(kuang):丝棉絮。⑤殆:几乎。
2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忠烈武勇,有智谋谋:谋略
B.人多服毡匾服:名词作动词,穿
C.业但挟纺但:但是
D.众皆感泣不肯去去:离开
2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
28.战败之际,众士兵不肯离开杨业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概括。
【答案】26.C27.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儿女,同我一起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你们可以突围
而逃,回去报告天子。28.杨业训练作战时,与士兵同甘共苦;在代北苦寒之地,他作为统帅关爱士
卒,让士兵穿毛制品的衣物,自己只是披着绵制的衣物,忍受严寒艰苦,“怡然无寒色”,对待部下多有恩惠;
朔州战败时,他体恤士卒多有家眷,让大家先离开,自己坚守以身殉国。
【解析】2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C.加点词解释有误。“业但挟纺”句意:杨业只披着丝棉絮(做的棉衣)。但:只。
故选C。
2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注意句中重点字词“汝等
(你们),妻子(妻子和儿女),俱(一起,全),无(没有),益(益处,好处),走(跑),还(回去)”要
理解正确。
28.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可知,杨业练习攻战,能与士兵同甘共苦;
结合“代北苦寒,人多服毡崎,业但挟纺,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
可知,在代北苦寒之地,杨业作为统帅关爱士卒,让士兵穿毛制品的衣物,自己只是披着绵制的衣物,忍
受严寒艰苦,“怡然无寒色”;他处理政务简约平易,对待部下多有恩惠,所以士兵们乐于为他效力;
结合“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可知,朔
州战败后,杨业体恤属士卒多有家眷,让他们突围出去不要与他一起死在战场。故战败之际,众士兵不肯
离开杨业。
【点睛】参考译文:
杨业没有读过书,但忠诚刚烈,英武勇猛,富于智谋,练习攻战,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代州以北天寒地
冷,人们大多穿上了毛织物,而杨业只披着丝棉絮(做的棉衣),坐在露天下处理军务,身旁不摆火炉。侍
卫冻得差不多要倒扑在地上,而杨业却怡然自乐,毫不怕冷。他处理政务简约平易,对待部下多有恩惠,
所以士卒乐于为他效力。朔州战败时,部下还剩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儿
女,同我一起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你们可以突围而跑,回去报告天子。”大家都感动得热泪直流,没有
一个人愿意离开。
(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
至。先君少师①特爱李之,故遣吾听读。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家贫甚,不自经理。有一
妻、二儿。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少间,必卑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蒙
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喜作诗,有数百篇。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
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
宽。“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③延笃:人名,著名经
学家。④靳侮:戏弄。
2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特爱事之重:
(2)必卑履慢声曳:
(3)震其后听之蹑:
3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29.器重拖、拉跟随30.(1)学生中有的偷偷地模仿和戏弄他,他也不生气。
(2)我的父亲多次称颂他,现在的老读书人没有比得上他的。31.生性质朴诚实;博学;勤勉乐教;
乐观大度;安贫乐道。
【解析】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特别爱惜重视他。重:器重。
(2)句意:一定拖着鞋,拉着长声。曳:拖,拉。
(3)句意:(学生们)追随着他背诵。蹑:跟随。
3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或:有的人;窃效:私下模仿;靳侮:戏弄。
(2)先君:对自己父亲的称呼;数:多次;称赏:称颂欣赏;未有其比:没有比得上他的。
31.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从首段“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可知,乐君出生在巴水峡谷之间,和中原读书人接触
不多,生活情状十分质朴不被约束,但(乐君)非常博学。可知他是个生性质朴,非常博学的人;
从尾段“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不绝”可知,在近五十年
中,他每天早起都在外面教授学生诵《经》,亲口吟诵数百遍,从不厌倦,是个勤勉乐教的人;
从尾段“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可知,学生们追随着他背诵,听见他是在背诵延笃的书。学生中有的偷
偷地模仿和戏弄他,他也不生气。由此可见,乐君还是个乐观大度的人;
从首段“家贫甚,不自经理。有一妻、二儿。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可知,他
的家里非常贫穷,乐君在城西向学生传授知识,那里有三间草庐,用其中的两间储存日常所用,另一间留
给妻子孩子居住。可见他是个安贫乐道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乐君,是达州人,出生在巴水峡谷之间,不太和中州的人打交道,生活情状十分质朴不被约束,但(乐君)
非常博学。官至少师的先父特别爱惜重视乐君,所以派遣我去听学(于乐君)。到现在我还大致能背出《六
经》,都是乐君亲口传授的。乐君的家里非常贫穷,也不经常打理。(家中)有一个妻和两个儿女。集聚学
生的地方在城西,有三间草房,用其中的两间储存日常所用,妻子儿女居住在其中一间。
在近五十年中,他每天早起,都在外面教授学生诵《经》,亲口吟诵数百遍,从不厌倦。过一会儿,他一定
拖着鞋,拉着长声,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学生们)追随着他背诵,听见他是在背诵延笃的书。学生中
有的偷偷地模仿和戏弄他,他也不生气。他喜欢写诗,有几百篇。先父在世时,担任司理,还记得他赠送
的一副对联:“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还有《寄故人》诗中有“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
虚宽”的句子。我的父亲多次称颂他,现在的老读书人没有比得上他的。
(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
②出无云则丕秀无空则丕越无道路则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行动的指南 第七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1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案 教科版
- 2024年新闻宣传新闻采编专业及理论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2024年视角下的《长恨歌》:教学课件的创新解读
- 2024年《咏鹅》主题摄影比赛征稿启事
- 2024年世界杯赛场上值得期待的新星
- 吉林省通化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探索2024年新趋势的《语言学概论》教案设计
-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工业控制项目(TD19)技术文件
- 如何优化2024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 教案设计新方向:《信条》公开课研究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员工奖惩通知单
- 画法几何 (210)标高投影
- 期中考试班会PPT
- (完整word版)小学开展仪式教育的策略研究.
- 步兵班战术教案(全)
- 推荐塞上风情笛子简谱
- 布鲁纳《教育过程》
- 样品承认书标准版
- 田间生产管理记录档案
- 智慧城市建设论文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