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分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以下哪个文献被称作“中国近代宪法的开端”?A、《天演论》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宪法大纲》D、《中国民主革命纲领》3、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思想文化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为此,他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重用法家思想B、推行均田制C、实行盐铁官营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显著。下列哪一项是这一时期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因素?A、汉化政策B、重文轻武C、闭关锁国D、大一统5、题干: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推动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关键因素是()A.铜矿资源的丰富B.玉器的广泛使用C.正规的文字记载出现D.高温炼铜技术的掌握6、题干:以下哪项事件反映出宋代科技在民用方面的巨大贡献?()A.宋代火药的广泛使用B.宋代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C.宋代指南针的发明D.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7、题目:唐朝时期,我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中,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B.唐玄宗时期,唐朝与突厥关系紧张,发生多次战争C.唐朝与契丹的关系一直紧张,直至唐朝灭亡D.唐朝与吐谷浑的交往主要在文化交流方面8、题目: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始?A.青铜器的出现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9、南宋时期,民族关系比较紧张,以下哪一场战争的发生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A、杨家将抗辽B、岳飞抗金C、郾城大捷D、绍兴和议10、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被称为什么?A、承包制B、租佃制C、机户机工制D、合作制11、东汉时期,为什么光武帝刘秀能够成功恢复汉朝政权?A.由于他的军事才能高超B.因为得到了豪族的广泛支持C.采取了“柔道”治国,减轻农民负担D.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12、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A.科举科目更加多样化B.应试者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C.科举考试更加严格,录取标准提高D.重视诗文辞赋,忽视经学教育1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德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A.东北三省B.山东半岛C.广东地区D.河北地区14、下列哪一项不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能够上台的原因?A.袁世凯个人军事实力强大B.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C.南方革命党人的妥协D.清朝皇帝的支持1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16、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康有为B.梁启超C.梁启超D.张之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二题题目:结合所学,分析以下历史事件,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事件回顾:19世纪末,德国在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德意志帝国的战略目标是密切相关的。要求:1.简述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目标。2.分析德意志帝国推行这一战略目标的原因。3.评价德意志帝国战略目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三题题目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同时面临新的挑战。这一时期,政府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题目内容:1.概述明清两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8分)2.分析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初期,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12分)要求:请在答题时注意条理清晰,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线】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朝建立,商朝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历史事件】1.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2.商朝建立,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统治。3.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问题:1.根据材料一,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2.简述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更迭的原因。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其他选项虽然也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但它们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2、以下哪个文献被称作“中国近代宪法的开端”?A、《天演论》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宪法大纲》D、《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答案:C解析:《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宪法的开端,它由孙中山于1912年颁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天演论》是严复的著作,主要阐述进化论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国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提出的革命纲领。3、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思想文化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为此,他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重用法家思想B、推行均田制C、实行盐铁官营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确实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即通过推崇儒家思想而压制其他学说,以此来加强思想上的统一。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显著。下列哪一项是这一时期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因素?A、汉化政策B、重文轻武C、闭关锁国D、大一统答案:A解析:汉化政策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民族融合措施,通过推行汉化政策,许多少数民族逐渐接受了汉文化,在语言、风俗等方面与汉族趋同,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5、题干: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推动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关键因素是()A.铜矿资源的丰富B.玉器的广泛使用C.正规的文字记载出现D.高温炼铜技术的掌握答案:D解析:青铜时代之所以能够兴起,主要是因为人类掌握了高温炼铜技术,能够将铜与其他金属合金化,制造成更加坚硬耐用的工具和武器。因此,推动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关键因素是高温炼铜技术的掌握。选项D正确。选项A虽然与青铜有关,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选项B是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但与过渡时期关系不大。选项C,文字的出现在青铜时代之后,与题意不符。6、题干:以下哪项事件反映出宋代科技在民用方面的巨大贡献?()A.宋代火药的广泛使用B.宋代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C.宋代指南针的发明D.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答案:D解析:在民用科技方面,宋代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整个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宋代在科技方面对民用领域的巨大贡献。选项D正确。选项A和B虽然是宋代的重要科技成就,但更多地体现在军事和工程领域。选项C,指南针的发明主要集中在航海领域,对民用影响相对较小。7、题目:唐朝时期,我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中,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B.唐玄宗时期,唐朝与突厥关系紧张,发生多次战争C.唐朝与契丹的关系一直紧张,直至唐朝灭亡D.唐朝与吐谷浑的交往主要在文化交流方面答案:A解析:唐朝时期,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采取宽容和接纳的态度,与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而选项B、C、D中的描述均与历史事实不符。唐玄宗时期与突厥的关系虽有紧张,但并非多次战争;唐朝与契丹的关系在唐太宗时期已建立友好关系;唐朝与吐谷浑的交往不仅限于文化交流,还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因此,正确答案为A。8、题目: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始?A.青铜器的出现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始。在此之前,我国处于诸侯割据、战国纷争的时期,社会处于分裂状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开启了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选项A、B、D虽然都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但它们并不是封建社会开始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为C。9、南宋时期,民族关系比较紧张,以下哪一场战争的发生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A、杨家将抗辽B、岳飞抗金C、郾城大捷D、绍兴和议答案:D解析:绍兴和议是宋金和议的简称,也是宋金两国签订的长期和平条约,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因此选择D。10、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被称为什么?A、承包制B、租佃制C、机户机工制D、合作制答案:C解析:机户机工制是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是指机主拥有机具、原料,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因此选择C。11、东汉时期,为什么光武帝刘秀能够成功恢复汉朝政权?A.由于他的军事才能高超B.因为得到了豪族的广泛支持C.采取了“柔道”治国,减轻农民负担D.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答案:C解析: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够成功恢复汉朝政权,主要是因为他采取了“柔道”治国策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这种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选项C正确。虽然他的军事才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当时,民心向背是胜利的关键。B和D选项虽然也是刘秀的政策之一,但不是他成功恢复政权的最主要原因。A选项虽然部分正确,但不全面。12、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A.科举科目更加多样化B.应试者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C.科举考试更加严格,录取标准提高D.重视诗文辞赋,忽视经学教育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应试者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在隋朝的基础上,唐朝进一步放宽了考试资格,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这一政策扩大了官僚队伍的来源,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因此,选项B正确。科举科目确实有所增加,但不是本质的发展;科举考试确实更加严格,但这是为了保证选才的质量,而不是主要发展方面;选项D与史实不符,唐朝时期科举考试仍然重视经学教育。1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德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A.东北三省B.山东半岛C.广东地区D.河北地区答案:B解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加剧,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德国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获得了山东半岛的胶州湾作为租借地,并将其作为自己在华的主要势力范围。14、下列哪一项不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能够上台的原因?A.袁世凯个人军事实力强大B.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C.南方革命党人的妥协D.清朝皇帝的支持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之所以能成为民国初期的实际领导人,主要是因为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外国列强的认可以及南方革命党人为了尽快结束清朝统治而作出的政治妥协。而清朝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后被迫退位,失去了实权,因此不可能支持袁世凯上台。1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使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从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16、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康有为B.梁启超C.梁启超D.张之洞答案:D解析:张之洞(1837年-1909年)是中国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这一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康有为和梁启超也是近代思想家,但他们的主张与此不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颁布“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1953年,中国颁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完成: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将民营企业转变为国营企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先后建立了鞍钢、武汉长江大桥等重要工业项目:增强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2.农业建设:土地改革完成:1950年完成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合作化运动:1953年启动农村互助小组,逐步推进合作社,至1956年基本实现初级社和高级社,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3.交通运输领域的进步:第一条铁路干线——宝成铁路:1952年全线通车,连接了西南地区与内地。青藏公路:1954年建成通车,解决了青藏地区的交通难题,为边疆地区的开发提供了交通保障。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7年正式通车,极大地改善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答案解析:经济发展的背景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面临着经济重建、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为了改变落后的工业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发展国民经济。影响分析:1.促进了国家工业化进程: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大加速,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2.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化使得农业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组织化,改善了农民生活。3.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的完成,不仅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之,这一系列成就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题题目:结合所学,分析以下历史事件,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事件回顾:19世纪末,德国在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德意志帝国的战略目标是密切相关的。要求:1.简述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目标。2.分析德意志帝国推行这一战略目标的原因。3.评价德意志帝国战略目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答案:1.德意志帝国的战略目标是:争夺世界霸权,实现欧洲的中心地位。2.原因:德意志帝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迅速崛起,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渴望通过战争拓展国际影响力。德国统治者追求军事扩张和民族主义,对国际和平局势视而不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欧洲传播,德国试图通过战争消除社会主义力量。3.影响评价:正面影响:德意志帝国在战前确实现代化、军事化,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负面影响:德国的侵略扩张行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战后,德国被迫放弃海外殖民地,国际地位严重下降。此外,德国的战败也为法西斯主义崛起埋下了隐患。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目标,并从原因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评价。在回答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战略目标时,要明确表述德国的目标是争夺世界霸权,实现欧洲的中心地位。2.分析原因时,可以从德国经济增长、统治者追求扩张、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反社会主义立场等方面进行说明。3.评价影响时,要全面考虑正负面影响,如战争导致的严重后果和德国国际地位的损失等。第三题题目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同时面临新的挑战。这一时期,政府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题目内容:1.概述明清两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8分)2.分析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初期,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12分)要求:请在答题时注意条理清晰,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参考答案1.概述明清两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8分)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设内阁,加强皇帝对中央政府的控制。同时,通过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僚体系的监督和管理。(4分)清朝沿用了明朝的一些制度,并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如雍正年间创设军机处,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核心机构,削弱了内阁的权力,加强了皇权。(4分)2.分析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初期,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12分)特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限制私人海外贸易,但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方海上远航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乃至非洲一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4分)清初,由于东南沿海反清势力的存在,以及防范西方殖民者的考虑,清政府延续并强化了海禁政策,限制外国商船来华贸易,直到鸦片战争前,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4分)影响: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错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技术进步缓慢,经济结构单一化。(2分)同时,这种封闭状态也保护了国内相对落后的自然经济免受外来冲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明清两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特点及其影响的认识。回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