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复习指导》(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第5单元 复习指导》(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第5单元 复习指导》(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第5单元 复习指导》(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第5单元 复习指导》(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单元复习指导》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地理信息系统中,GPS技术主要用于:A.分析地形地貌B.获取遥感图像C.提供实时位置服务D.测量地质断层2、以下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一?A.经济发展B.社会进步C.文化繁荣D.环境友好3、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自然资源的分布决定了某些产业的地理位置B.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种植的种类C.地形障碍对交通建设没有影响D.水源的丰缺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规模4、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将普遍提高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B.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出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C.温度升高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周期D.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农田无任何影响5、题干: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地区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西北地区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B.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D.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全年低温少雨6、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形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B.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C.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农业发达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7、题目:下列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描述中,哪一项不是地球特有的条件?A、适宜的温度范围B、液态水的存在C、稳定的光照D、适中的大气成分8、题目: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可以综合描述为:A、全年温暖湿润B、全年炎热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9、【题干】黄河流域中,下列哪个地貌特征与植被过度破坏、水土流失密切相关?A.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湖泊沼泽化C.河西走廊的沙丘沙丘链D.珠江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10、【题干】下列我国地理现象中,属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质现象是:A.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B.河流流水携带泥沙形成的三角洲C.雨水侵蚀形成的溶洞D.陆地板块运动形成的青藏高原1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温度升高可能延长某些地区的生长季节。B.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水模式改变,影响农作物生长。C.全球变暖将使得所有地区农业产量增加。D.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洼地区的农业生产。12、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下哪个选项表述最准确?A.可持续发展仅关注经济的增长。B.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C.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D.环境保护应当牺牲经济发展来实现。13、【题目】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寒冷干燥B.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C.西藏高原地区气候特点是高寒,全年降水量较少D.黄河中游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集中在夏季14、【题目】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相对较小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C.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D.我国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较高15、关于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用于天气和气候的监测B、不能识别地物类型C、能监测大面积范围内的地物差异D、只能夜间工作16、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关于碳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释放二氧化碳C、化石燃料燃烧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D、海洋无法吸收二氧化碳,只能释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某地区利用丰富的地形地貌特点,发展了攀岩、漂流、徒步等多种户外运动。分析该地区发展户外运动的优势条件。第二题题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地理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同样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本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于中国主要区域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的理解。题目描述1.请简述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主要环境变化,并提出至少三项应对措施。2.分析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并举例说明。3.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来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第三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某城市为缓解交通拥堵,拟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下表所示。措施具体措施增加交通主干线修建快速路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完善交通设施建设立体交通设施规范交通秩序实施交通管制(1)请根据材料,分析该城市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措施对缓解该城市交通拥堵的具体影响。《第5单元复习指导》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地理信息系统中,GPS技术主要用于:A.分析地形地貌B.获取遥感图像C.提供实时位置服务D.测量地质断层答案:C解析: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提供实时、精确的位置信息和服务,因此在地理信息系统中,GPS技术常用于提供实时位置服务。选项A、B分别涉及的是地形地貌分析和使用遥感图像,这两项通常与GIS中的遥感和地理数据库技术相关。选项D的地质断层测量则可能与地质勘探技术相关。因此,正确答案是C。2、以下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一?A.经济发展B.社会进步C.文化繁荣D.环境友好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理念,它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实现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因此,经济发展(A)、社会进步(B)和环境保护(D)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文化繁荣(C)虽然是一个积极的价值追求,但它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因此,正确答案是C。3、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自然资源的分布决定了某些产业的地理位置B.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种植的种类C.地形障碍对交通建设没有影响D.水源的丰缺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规模答案:C解析:地形障碍对交通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山区需要修建更多的隧道和桥梁来克服地形带来的挑战,这会增加交通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因此选项C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4、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将普遍提高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B.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出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C.温度升高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周期D.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农田无任何影响答案:B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确实可能导致某些地区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而选项A、C、D都是错误的表述,因为全球变暖可能在一些地区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温度升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周期,加速或延缓其发育过程;海平面上升会对低洼的沿海农田造成盐渍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因此,本题选B。5、题干: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地区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西北地区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B.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D.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全年低温少雨答案:C解析:A项错误,我国西北地区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东部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但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相对较少;B项错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但不是所有南部沿海地区都如此;C项正确,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D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全年低温,但降水分布不均匀,不是全年少雨。因此,正确答案是C。6、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形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B.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C.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农业发达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答案:C解析:A项正确,黄土高原地表确实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B项正确,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C项错误,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描述中提到农业发达并不全面,四川盆地农业发达主要得益于盆地内的水资源和气候条件;D项正确,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因此,不正确的描述是C项。7、题目:下列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描述中,哪一项不是地球特有的条件?A、适宜的温度范围B、液态水的存在C、稳定的光照D、适中的大气成分答案:C解析:地球上能够支持生命的条件包括液态水、适宜的温度范围、必要且稳定的能量来源以及适宜的大气层等。稳定的光照虽然对于生命的演化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是地球所特有的,其他星球如金星和火星都有类似的光照条件,只不过光照条件并不稳定或不适合生命存活。选项C不是地球特有的条件。8、题目: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可以综合描述为:A、全年温暖湿润B、全年炎热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答案:D解析:东亚季风气候是一种典型的季风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在夏季由于气压带的移动和地形因素影响,来自海洋的温暖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形成炎热多雨的天气;而在冬季,气压带北移后,干燥的冬季风带来了寒冷干燥的气候。因此,选项D准确描述了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9、【题干】黄河流域中,下列哪个地貌特征与植被过度破坏、水土流失密切相关?A.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湖泊沼泽化C.河西走廊的沙丘沙丘链D.珠江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答案】A【解析】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植被过度破坏,导致土壤暴露,在多雨季节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进而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因此,选项A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有直接的关系。选项B涉及的是水网变化,选项C涉及的是风力侵蚀,选项D描述的是河流携带物质沉积形成的地貌,与植被破坏关系不大。10、【题干】下列我国地理现象中,属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质现象是:A.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B.河流流水携带泥沙形成的三角洲C.雨水侵蚀形成的溶洞D.陆地板块运动形成的青藏高原【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的形成是陆地板块运动导致的,特别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挤压作用,使得青藏高原隆起。选项A描述的是河流侵蚀作用,选项B描述的是流水沉积作用,选项C描述的是溶蚀作用,这些都是地质作用,但并非直接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选项D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故为正确答案。1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温度升高可能延长某些地区的生长季节。B.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水模式改变,影响农作物生长。C.全球变暖将使得所有地区农业产量增加。D.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洼地区的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虽然全球变暖可能会对某些特定区域的农业生产产生积极影响,如延长生长季节,改善某些作物的生长条件等,但总体来说,全球变暖并不会使得所有地区的农业产量都增加。实际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会严重影响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导致产量下降。12、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下哪个选项表述最准确?A.可持续发展仅关注经济的增长。B.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C.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D.环境保护应当牺牲经济发展来实现。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即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长期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福祉。因此,选项C正确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13、【题目】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寒冷干燥B.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C.西藏高原地区气候特点是高寒,全年降水量较少D.黄河中游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集中在夏季【答案】B【解析】选项A中,秦岭-淮河一线确实是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但南方气候并非只有温暖湿润,北方气候也并非只有寒冷干燥;选项C中,西藏高原地区气候特点是高寒,但全年降水量并非较少;选项D中,黄河中游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选项B正确。14、【题目】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相对较小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C.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D.我国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较高【答案】C【解析】选项A中,我国地形确实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相对较小;选项B中,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选项D中,我国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较高。但选项C中,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并非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选项C不正确。15、关于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用于天气和气候的监测B、不能识别地物类型C、能监测大面积范围内的地物差异D、只能夜间工作答案:C解析:遥感技术是一种监测和研究地表环境的技术,能通过电磁波来识别和分析地物的不同特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自然灾害监测等方面。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各种地物类型并进行分类,能够监测白天和夜间的大面积范围内的地物差异,适用于各种天气条件。16、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关于碳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释放二氧化碳C、化石燃料燃烧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D、海洋无法吸收二氧化碳,只能释放答案:D解析:碳循环是地球上碳在生物体、大气、土壤、地壳以及海洋之间移动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如动植物遗体)则释放二氧化碳回大气中;而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会大幅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而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碳库,能够吸收一部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海洋不仅是吸收二氧化碳的场所,还能通过海洋生物的代谢过程释放二氧化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某地区利用丰富的地形地貌特点,发展了攀岩、漂流、徒步等多种户外运动。分析该地区发展户外运动的优势条件。参考答案:1.丰富的地形地貌:该地区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如山地、峡谷、高原等,为攀岩、漂流等活动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场地。2.气候条件:该地区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有利于户外运动的进行。3.交通便利:该地区交通网络发达,便于游客前来游玩。4.旅游资源: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5.旅游资源的影响力: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有利于吸引游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户外运动发展条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该题时,应结合题干中提到的“丰富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该地区发展户外运动的优势条件。具体解析如下:1.地形地貌:丰富的地形地貌为攀岩、漂流等户外运动提供了理想的场地,是该地区发展户外运动的重要优势。2.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有利于户外运动的进行,避免因天气原因影响游客体验。3.交通便利:交通便利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户外运动的推广。4.旅游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有助于提高该地区户外运动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5.旅游资源的影响力:知名度的提高会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户外运动的发展。综上所述,该地区发展户外运动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丰富的地形地貌、适宜的气候条件、交通便利、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旅游资源影响力。第二题题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地理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同样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本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于中国主要区域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的理解。题目描述1.请简述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主要环境变化,并提出至少三项应对措施。2.分析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并举例说明。3.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来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参考答案1.东北地区的环境变化及应对措施:环境变化:全球变暖导致东北地区冬季温度升高,积雪减少,春季提前到来。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特有的冰冻景观,也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影响,如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率增加等。应对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择耐热性和抗逆性强的品种;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预测能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正面影响: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