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期中试卷及答案-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期中试卷及答案-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期中试卷及答案-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期中试卷及答案-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期中试卷及答案-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地理区域的重要分界线?A、秦岭—淮河线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东经120°经线2、题干:在农业生产中,以下哪种地形不利于发展灌溉农业?A、平原地区B、山间盆地C、高原地区D、河谷地带3、关于区域发展条件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区域的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B.自然条件是影响区域发展的基础性因素C.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D.区域的发展条件一成不变,具有静态特征4、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B.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C.产业转移有利于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产业转移使转入地的就业机会减少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地貌D.人类活动6、关于季风气候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降水均匀B.冬季多雨夏季干旱C.夏季高温多雨D.春秋季节温差小7、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湿润,属于地中海气候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全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8、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B、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C、南北分布着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D、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9、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是()A、夏季高温热浪增多B、冬季降雪频率增加C、全球范围内更强的台风、飓风频繁出现D、暴雨、洪涝灾害加剧10、关于冰川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塑造地貌,如冰蚀谷、冰蚀平原和角峰等B、影响古气候分布,通过冰芯分析古环境信息C、形成湖泊,如堰塞湖等D、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加,所有生物都能适应寒冷环境11、在地理信息系统中,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获取地球表面的经纬度信息,以下关于GPS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于车辆导航B.用于地震监测C.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D.用于手机定位12、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河流水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B.北方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C.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D.西南地区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大,分布广的特点13、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B.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C.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似,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有自然环境的,也有经济、社会等人文因素的14、关于中心地理论,叙述正确的是()A.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数目多B.低级中心地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C.中心地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目越少D.一个高级中心地只服务一个低级中心地1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地形B.洋流C.经济发展水平D.大气环流16、在下列河流中,哪一条河的水量季节变化最小?A.尼罗河B.亚马逊河C.长江D.黄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众多,气候湿润,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该地区发展旅游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材料二:近年来,该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恢复湿地等。同时,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意义。(6分)第二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第三题分析以下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请说明该地区主要的山脉走向,并指出该山脉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的原因。(2)分析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解释该特征对该地区气候产生的影响。(3)介绍该地区地形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地理区域的重要分界线?A、秦岭—淮河线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东经120°经线答案:D解析: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都是中国地理区域的重要分界线,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气候类型、植被分布和地貌特征。而东经120°经线并不是一个地理区域的重要分界线,它主要是为了方便经度的测量而设立的一种经度参考线。因此,正确答案是D。2、题干:在农业生产中,以下哪种地形不利于发展灌溉农业?A、平原地区B、山间盆地C、高原地区D、河谷地带答案:C解析:平原地区、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由于地表水分条件较好,适合发展灌溉农业。而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地形起伏大,水源相对匮乏,不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因此,正确答案是C。3、关于区域发展条件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区域的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B.自然条件是影响区域发展的基础性因素C.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D.区域的发展条件一成不变,具有静态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区域发展条件评价的理解。选项A,区域的发展条件通常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这些都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故A正确。选项B,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是影响区域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对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条件有重要影响,故B正确。选项C,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人类通过技术手段来减弱或克服,因此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故C正确。选项D,区域的发展条件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时间、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并非一成不变,故D错误。4、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B.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C.产业转移有利于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产业转移使转入地的就业机会减少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选项A,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大量人口的迁移和生产活动的改变,这些都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建筑风格、土地利用方式等,故A正确。选项B,一些产业在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将环境污染也一并转移,尤其是那些污染较重的产业,可能会对转入地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故B正确。选项C,产业转移通常意味着转出地将资源或产业向更适宜或更有利的地区转移,这有助于转出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故C正确。选项D,产业转移往往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转入地,因为新的产业或企业入驻,需要招聘大量的员工来支持生产运营,所以产业转移通常会使转入地的就业机会增加,而非减少,故D错误。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地貌D.人类活动答案:D解析: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虽然人类活动对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大范围气候模式的主要因素。6、关于季风气候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降水均匀B.冬季多雨夏季干旱C.夏季高温多雨D.春秋季节温差小答案:C解析: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温度较高且降水量丰富;而冬季则相反,干燥且温度较低。因此,夏季高温多雨是对季风气候特征的准确描述。7、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湿润,属于地中海气候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全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答案:C解析: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因此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选项A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B描述的是地中海气候,D描述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均不符合我国气候特点。因此,正确答案是C。8、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B、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C、南北分布着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D、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答案:C解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这是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特点。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选项A、B、D均正确描述了我国的地形分布。而选项C中提到南北分布着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实际上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因此C选项的叙述不正确。正确答案是C。9、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是()A、夏季高温热浪增多B、冬季降雪频率增加C、全球范围内更强的台风、飓风频繁出现D、暴雨、洪涝灾害加剧答案:B解析:选项B冬季降雪频率增加并不一定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全球气候变暖通常会导致气温升高,理论上平均温度升高可能会使得冬季变暖,从而减少降雪量。因此,这不属于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10、关于冰川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塑造地貌,如冰蚀谷、冰蚀平原和角峰等B、影响古气候分布,通过冰芯分析古环境信息C、形成湖泊,如堰塞湖等D、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加,所有生物都能适应寒冷环境答案:D解析:选项D不正确,尽管冰川作用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但生物的适应性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能适应寒冷环境。冰川作用在某些地区可能还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种类,特别是对于某些敏感物种来说,极端寒冷可能会构成威胁。11、在地理信息系统中,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获取地球表面的经纬度信息,以下关于GPS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于车辆导航B.用于地震监测C.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D.用于手机定位答案:B解析:GPS主要用于车辆导航、手机定位等,也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地震监测通常依赖于地震仪等设备,而不是GPS。因此,选项B描述不正确。12、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河流水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B.北方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C.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D.西南地区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大,分布广的特点答案:D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尤其是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开发潜力大和分布广的特点。南方河流虽然水能资源丰富,但青藏高原并非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北方河流水能资源不如南方丰富;长江流域水能资源虽丰富,但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因此,选项D正确。13、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B.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C.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似,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有自然环境的,也有经济、社会等人文因素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区域概念的理解。选项A,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但“其内部某些特征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表述有误,应为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似,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因此A错误。选项B,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它既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经济单位,但选项中只提到了它是空间单位,未提及经济单位,表述不完整,因此B错误。选项C,虽然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且其内部某些特征相似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但选项中“其内部某些特征相似”表述不够准确,因为区域划分的依据是综合性、主导因素明确的,应更强调区域内部某些主导因素的相似性,因此C错误。选项D,区域划分的指标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环境的,也有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因素,这符合区域划分的实际情况,因此D正确。14、关于中心地理论,叙述正确的是()A.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数目多B.低级中心地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C.中心地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目越少D.一个高级中心地只服务一个低级中心地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选项A,高级中心地由于提供的服务种类多、质量高,因此其服务范围通常较大,且由于服务门槛较高,数目相对较少,所以A错误。选项B,低级中心地主要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种类相对较少,且服务范围也较小,以满足周边居民的基本需求为主,所以B错误。选项C,中心地的级别与其服务范围、提供的服务种类以及数目都有直接关系。级别越高,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质量越高,因此服务范围也就越大。同时,由于高级中心地的设立门槛较高,因此数目相对较少,所以C正确。选项D,一个高级中心地通常会服务多个低级中心地,形成一定的服务网络,以满足更广泛区域的需求,所以D错误。1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地形B.洋流C.经济发展水平D.大气环流答案:C解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局部小气候可能有影响,但不是主要的气候影响因素。16、在下列河流中,哪一条河的水量季节变化最小?A.尼罗河B.亚马逊河C.长江D.黄河答案:B解析:亚马逊河流域降雨丰富且分布较为均匀,加之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因此其水量季节变化较小。相比之下,尼罗河、长江和黄河受季风影响较大,水量季节变化明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众多,气候湿润,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该地区发展旅游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材料二:近年来,该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恢复湿地等。同时,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意义。(6分)答案:1.优势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4分);独特的文化(4分)2.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2分)(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2分)(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景观资源,而独特的文化则为旅游业增添了吸引力。2.根据材料二,该地区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恢复湿地等措施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为旅游业提供更好的自然景观。(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地区形象,吸引游客,从而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第二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答案】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增加了地表径流。植被覆盖度低,土壤保护能力差。人类活动历史久远,长期植被破坏。人为因素:过度开垦导致地表裸露,减少了地表对降水的保护。乱砍滥伐严重,减少了植被覆盖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轮荒),破坏土壤结构。工矿活动和城市化建设的不合理开发。2.水土流失的影响生态环境方面: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方面:土壤有机质损失,影响农作物产量。经济方面:粮食生产减少,流失的泥沙给下游带来灾害。社会文化方面:加剧贫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3.防治措施生物措施:种植树木和草类,增加植被覆盖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拦沙坝、沟道坝等,减少径流和土壤侵蚀。农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