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食物生产方式是:A.渔猎采集B.农耕生产C.家畜饲养D.商业贸易2、下列哪种农作物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粟类作物:A.稻B.大麦C.小麦D.菜子3、在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耕作农业B.水稻农业C.渔猎采集D.畜牧业4、下列关于原始农业的特点,错误的是:A.生产力水平较低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C.依赖自然条件D.出现了定居生活5、最早的人群获取食物的方式是()。A、种植农作物B、饲养家畜C、食物采集D、狩猎捕鱼6、食物生产的出现大约在()。A、公元前10000年B、公元前8000年C、公元前6000年D、公元前4000年7、下列关于原始人类社会食物采集活动的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以群居、集体劳动为主B.男性妇女共同负责采集C.采集回来的食物要经过简单的加工和储藏D.采集食物种类多样化8、古代农耕文明的一大特点是依托地形条件发展农业,这主要得益于人类()A.铜石并用工具的应用B.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C.对动物、植物的驯化D.对火的使用9、题干: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畜牧业B.水稻种植C.粟作农业D.畜牧业与狩猎相结合10、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农业生产的特征?A.生产的周期性B.生产的季节性C.生产的连续性D.生产的多样性1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课中,农业的起源主要发生在哪个大洲?A、亚洲B、非洲C、美洲D、欧洲12、根据《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内容,以下哪种作物不是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初期常见的作物?A、小麦B、大麦C、水稻D、玉米13、下列关于农业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初期B.农业的起源与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增加有关C.农业起源于世界各地,但有相对集中的起源中心D.农业的起源是由于人类学会了畜牧业而不仅仅是农业14、以下哪种农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食物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A.玉米B.大麦C.水稻D.大豆15、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出现农业生产的迹象,以下哪项不是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A.粮食作物的种植B.饲养家畜C.从事渔业生产D.养殖家禽16、以下关于原始农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始农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B.原始农业的发展使人类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C.原始农业的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D.原始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简述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题材料:某历史学家在分析农业文明发展之初的食物生产方式时,指出:“原始社会的食物采集基于天然来源,生产力水平低下,且食物种类和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种植粮食作物,畜牧活动也逐渐发展,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粮食产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农业文明发展初期食物生产方式转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村落中的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材料二:在原始农业时期,人们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粟等作物。随着耕作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石制、骨制和陶制的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材料三: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2)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3)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开始形成。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第四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一步。原始人最初依靠食物采集为生,在食物资源匮乏的时代,采集活动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当人们开始尝试种植作物,将采集行为转化为生产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就开始显现。材料二:农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食物的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农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如出现了职业分工,而且导致了家庭单位和社群的形成,以及贸易的发展。然而,农业社会初期,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依然依赖自然资源。问题:1.分析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6分)《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食物生产方式是:A.渔猎采集B.农耕生产C.家畜饲养D.商业贸易答案:A解析:最早的食物生产方式是渔猎采集。在这个阶段,人类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的方式来获取食物,没有形成稳定的生产方式。2、下列哪种农作物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粟类作物:A.稻B.大麦C.小麦D.菜子答案:A解析:稻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粟类作物之一。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国古代先民在农业发展早期就已经开始栽培稻米。其他选项中的作物虽也有较早的栽培记录,但不是最早的粟类作物。3、在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耕作农业B.水稻农业C.渔猎采集D.畜牧业答案:C解析:在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渔猎采集,人类通过狩猎动物和采集植物来满足食物需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学会了耕作和种植,但渔猎采集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选项A、B、D都是在渔猎采集之后出现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正确答案为C。4、下列关于原始农业的特点,错误的是:A.生产力水平较低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C.依赖自然条件D.出现了定居生活答案:B解析:原始农业的特点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较低、依赖自然条件、出现了定居生活等。在原始农业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们主要依赖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选项A、C、D均符合原始农业的特点。而选项B中提到的“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是不准确的,因为原始农业时期除了种植农作物,还包括狩猎和采集等活动。因此,正确答案为B。5、最早的人群获取食物的方式是()。A、种植农作物B、饲养家畜C、食物采集D、狩猎捕鱼答案:C解析:最早的古人类为了生存,主要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捕猎动物作为食物来源。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是农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现象。6、食物生产的出现大约在()。A、公元前10000年B、公元前8000年C、公元前6000年D、公元前4000年答案:B解析:食物生产,即农业的兴起,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一时期,人类开始进行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标志着从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7、下列关于原始人类社会食物采集活动的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以群居、集体劳动为主B.男性妇女共同负责采集C.采集回来的食物要经过简单的加工和储藏D.采集食物种类多样化答案:B解析: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食物采集活动主要由妇女负责,因为女性更能耐心细致地寻找和识别可用食物。男性则主要从事狩猎和防御等劳动。因此,选项B“男性妇女共同负责采集”是不符合事实的。其他选项中,A项群居、集体劳动,C项简单的加工和储藏,以及D项食物种类多样化,都是原始社会食物采集活动的特点。8、古代农耕文明的一大特点是依托地形条件发展农业,这主要得益于人类()A.铜石并用工具的应用B.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C.对动物、植物的驯化D.对火的使用答案:B解析:古代农耕文明的一大特点是依托地形条件发展农业,这是因为人类根据地形条件不同,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耕作,实现因地制宜。这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是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9、题干: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畜牧业B.水稻种植C.粟作农业D.畜牧业与狩猎相结合答案:D解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狩猎采集,后来逐渐发展为畜牧业与狩猎相结合的方式。这一阶段,人类开始驯养动物,同时继续狩猎野生动物,这是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过渡阶段。因此,正确答案是D。10、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农业生产的特征?A.生产的周期性B.生产的季节性C.生产的连续性D.生产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特征:生产的周期性、生产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的区域性。其中,生产的连续性是指农业生产需要长时间的持续耕作,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收获。而生产的多样性是指农业生产涉及的作物种类繁多。选项C中的“生产的连续性”实际上属于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不属于不属于农业生产的特征。正确答案是C。1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课中,农业的起源主要发生在哪个大洲?A、亚洲B、非洲C、美洲D、欧洲答案:A解析:农业的起源主要发生在亚洲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国黄河流域以及印度河流域。这些地区因为地理环境适宜,自然资源丰富,使得食物采集活动逐渐发展成为较为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12、根据《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内容,以下哪种作物不是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初期常见的作物?A、小麦B、大麦C、水稻D、玉米答案:D解析:玉米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四五千年以后才在中美洲出现的作物,而在《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课讨论的农业起源初期,主要作物包括小麦、大麦和水稻等,这些作物都是新石器时代初期常见并已得到广泛种植的。13、下列关于农业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初期B.农业的起源与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增加有关C.农业起源于世界各地,但有相对集中的起源中心D.农业的起源是由于人类学会了畜牧业而不仅仅是农业答案:D解析:答案是D,因为农业的起源并不仅仅是由于人类学会了畜牧业,而是由于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学会了种植和驯化植物,这一过程包括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综合发展。其他选项均正确描述了农业起源的相关内容。14、以下哪种农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食物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A.玉米B.大麦C.水稻D.大豆答案:A解析:答案是A,玉米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产量高、适应性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非常巨大,对人类食物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麦、水稻和大豆也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玉米的影响更为显著。15、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出现农业生产的迹象,以下哪项不是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A.粮食作物的种植B.饲养家畜C.从事渔业生产D.养殖家禽答案:C解析: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包括粮食作物的种植、饲养家畜和家禽。从事渔业生产虽然也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内容,但并不是农业生产的特征,因此选项C正确。16、以下关于原始农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始农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B.原始农业的发展使人类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C.原始农业的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D.原始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答案:D解析:原始农业的发展确实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使人类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并导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然而,阶级分化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现象,而非原始农业发展的结果,因此选项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简述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转变大约发生在距今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一转变不仅直接导致了人类定居生活的形成,还为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农业的重要性:食物供应的稳定性:农业生产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耕种作物,获得一种更为稳定、可预测的食物来源,不再完全依赖自然资源的波动。人口增长的基础:稳定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因为人们能够更轻松地喂养更多的家人和后代。社会组织的雏形:聚居在一起的人们开始形成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出现了分工合作和等级制度。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定居生活的产生:没有农业,人类往往会随季节变化迁徙,而农业使得人类得以下地定居,这也促进了城市的形成。技术进步:为了改进农业技术和增加产量,人们开始发展新的工具和技术,如耕犁、锄头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传播: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贸易和交流的增加,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交换产品或是学习对方的技术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变化:农业的出现带来了剩余产品的出现,从而使得商品交换成为可能,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变。解析:本题重点在于理解农业转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答题时可以从农业的重要性入手,如食物供应的稳定性、人口增长的基础等方面进行阐述。接下来,围绕这一转变对社会结构、技术进步、文化交流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题目要求简述,因此需要言简意赅地说明每一点,并尽可能清晰地展示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题材料:某历史学家在分析农业文明发展之初的食物生产方式时,指出:“原始社会的食物采集基于天然来源,生产力水平低下,且食物种类和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种植粮食作物,畜牧活动也逐渐发展,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粮食产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农业文明发展初期食物生产方式转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意味着个体劳动逐步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2.粮食产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增长成为可能,为农业文明带来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3.食物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职业的生产者和商人应运而生,推动了社会的专业化水平。4.食物生产的发展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提供了条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农业文明发展初期食物生产方式转变的分析。考生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转变对生产方式、人口增长、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Societaltransitionfromfoodcollectiontofoodproductionhadbroughtaboutsignificantimpacts.的影响。解答时,考生应依次阐述以下几点:1.生产方式:食物生产方式转变导致个体的劳动逐步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生产力得到提高。2.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3.社会分工:食物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不同职业的生产者和商人涌现,推动了社会的专业化水平。4.私有制和阶级:食物生产的发展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社会的阶级分化提供了条件。考生需要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村落中的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材料二:在原始农业时期,人们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粟等作物。随着耕作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石制、骨制和陶制的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材料三: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2)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3)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开始形成。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答案: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以下影响:1.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村落中的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2.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村落逐渐扩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结构。3.农业生产的增加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4.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形成,不同地区形成了各自的经济特色和产业优势。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农业的发展使得村落形成,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结构稳定。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物质基础,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形象策划与推广补充合同
- 二零二四年林地租赁协议样本
- 大学员工入职合同(2篇)
- 医药公司合同(2篇)
- 化验室师徒协议书范本(2篇)
- 反三违目标协议书(2篇)
- 股权分配的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地质勘查项目实施及管理合同
- 员工合同及保密条款解析
- 出纳信息真实性保证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2024~2025学年中考数学重难创新题 二次函数性质综合题含答案
-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课件
- 2007数模竞赛B题,城市公交线路选择优化模型论文
- DL∕T 5782-2018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后评价导则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CJT 526-2018 软土固化剂 标准
- 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报告课件
- 人教版数学教育教学论坛
- 4、怎样加快溶解(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