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02古诗词鉴赏
中考一般考察2小题,以主观题为主。重点考查常识记忆、重点语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
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近几年有由考查知识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
满分技巧
在备考中,要注意:①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
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②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
语言类赏析。如何鉴赏诗歌形象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步:感受客观生活图景。
①了解物象的性质:乌鸦象征着凄凉,柳和送别有关,浮云象征着游子等等。通过看物象的性质把握
诗人的感情主旨。②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联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
感受生活图景的性质。③分析写景用了哪些技巧,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粗线条白描,还是浓墨重
彩、精雕细刻,有没有铺垫、衬托等。
第二步:体会感情。
①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基调是“乐情”还是“哀情”,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格调是高昂还
是低沉,对事物是褒还是贬。②具体抒发了什么感情,为什么。③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第三步:体会形象对读者的感染作用。
是轻松愉悦、心旷神怡,还是惊心动魄、热血沸腾,或是慷慨悲歌、勇气倍增等。
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其中形象类、情感类
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古诗中感情最多的大概一下五种:
1、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慧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5、生活杂感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限时检测
一、请运用比较阅读法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榔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
狼山晓行
[明]江一山①
晓起向南麓②,星河落涧桥③。
鸡声红日近,雁影白云遥。
江静晨光发,山明雨意悄。
丈夫踪迹远,未许混④渔樵⑤。
【注】①江一山:字子云,南通人。②南麓:狼山南坡。③洞桥:山石之间架起的桥梁。狼山从海中逐渐
成陆,初时上山须过渡,后来须过洞桥。④混:混杂其中。⑤渔樵:渔夫和樵夫,这里指普通人。
4.异中求同。两首诗的正文均未出现“早”字,但运用相同的手法写出了“早”。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5.同中求异。两首诗都写了早行所见,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4.两首诗都抓住早晨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体现“早”。如甲诗描写鸡声瞭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
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纯然写景,体现了“早”。乙诗通过写“星河”“鸡声”“红日”“晨光”等
景物,体现了“早”。5.《商山早行》棚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山野的情趣冲淡了羁旅的辛苦,却
无法抑止思乡的愁绪。《狼山晓行》写晓行途中所见,江村景物优美,气候宜人,流露出诗人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但诗人之意却不在于山水之间,作为男儿理应志在四方,建功立业,而不能与渔夫、樵夫这类普
通人混杂在一起,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解析】4.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与古诗内容的分析能力。阅读两诗可知,这两首诗虽然未提及“早”,但却
运用具体的鲜明的事物表现“早”结合诗歌。
《商山早行》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首联“晨起”直接点题“早行”,颔联通过霜、茅店、
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写出了雄鸡报晓,夜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
经到处都是人迹,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了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体现了“早”;《狼山晓行》由颔联“鸡
声红日近,雁影白云遥”颈联“江静晨光发,山明雨意悄”等内容可见,鸡声、红日、雁影、晨光等形象,体
现了“早”。综上可见:两首诗通过典型情景,运用视觉、听觉等表现“早”。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比较分析能力。
《商山早行》中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
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
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
照。眼里看的是“棚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可见全诗写出了作者羁旅的辛苦,抒发了游子在
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狼山晓行》则通过对狼山清晨“星河落涧桥”“鸡声红日近”“雁影白云遥”“山明雨意悄”的美丽景色和宜人气
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狼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由“丈夫踪迹远,未许混渔樵”等内容可见,诗人认
为作为男儿理应志在远方,而不能与渔夫、樵夫这类普通人混杂在一起,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吉祥寺赏牡丹①
苏轼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6.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7.阅读诗歌,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
8.林语堂说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下列不属于苏轼“乐天派”行为是()
A.村舍外,古城旁,林攀卷”转斜阳。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畛喷且除什。
C.胡花须帮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D.田厨飨巾,谈笺间,橘橹灰飞烟灭。
【答案】6.“羞”的意思是羞怯,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簪着牡丹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
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7.诗人沉醉归来,头簪牡丹花,走路东倒西歪,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醉酒的太守。8.D
【解析】6.本题考查赏析和炼字。作答时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从写作手法和情感主旨上来分析即可。
“花应羞上老人头”意思是说花不愿上老人的头。由此可知中的“羞”字的意思是“羞怯”,这里赋予“花”以人的
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簪花之趣,“人老簪花”,非常人行为;人老簪花而“不
自羞”,还要醉过闹市,更非常人心境,写出了诗人狂放不羁和豁达的胸襟。从而增添了不少情趣。
7.本题考查诗歌情景的描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例如: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头上插花,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
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8.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乐天派”是指遇到什么事都不会烦恼、不会忧、总是乐观、积极地面对生
活、处世抱乐观态度的一类人。
A.“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意思是: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
已是夕阳。这是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鹏鹃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
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虽然被贬,但作者依然能够保持闲适的心境,因此这一句是属于苏轼“乐
天派”行为;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
而行。这是出自苏轼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借雨中潇洒徐行的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
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旷达乐观的胸襟,因此这一句是属于苏轼“乐天派”行为;
C.“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的意思是: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
日之景。这是出自苏轼的词作《定风波(重阳)》,这首词里作者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他不消沉,不
伤感,依然把酒言欢,菊花插头,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因此这一句是属
于苏轼“乐天派”行为;
D.“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
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这是出自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对昔日英雄人物
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没有体现苏轼“乐天派”行为;故选D。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下登金山
陈继信
江平秋万里,山静月三更。
仿佛寒烟外,瓜州有雁声。
北固山看大江
孔尚任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注释】铁瓮:铁瓮城,镇江城别名,言其坚固如金城,故名。
11.两位作者均在秋天游览大江风貌,前者观于月明之夜,后者观于o
12.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的想象之景。前者想象,后者想象o(用诗中语句回答)
13.两首诗怎样运用衬托的手法来写长江?写出了长江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11.傍晚(或“黄昏”、“日落时分”、“夕阳西下时”、“落晖之时”、“落日余晖时”等,意思对即
可)12.瓜州有雁声青天却似向西飞13.前者:以雁声衬托山静,突出长江的波平浪静。后者:
以青天西飞映衬江水东流,突出长江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迅猛气势。
【解析】1L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北固山看大江》“绝顶高秋坐落晖”中的“落晖”可知,作者观于傍晚。
12.本题考查想象理解。要求用诗中语句回答。
(1)根据《月下登金山》“仿佛寒烟外,瓜州有雁声”中的“仿佛”,可知“瓜州有雁声”是想象;
(2)根据《北固山看大江》“青天却似向西飞”中的“却似”可知,本句为想象。
13.本题考查手法及内容理解。
《月下登金山》中“仿佛寒烟外,瓜州有雁声”好像在寒冷的烟雾意外,远远的瓜州有大雁的声音。结合“山
静月三更”可知,此处用想象中的雁声衬托金山的静,烘托长江月下的波平浪静。
《北固山看大江》中的“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意思是滚滚长江向东奔流,一直流向大海,青天
白云却似乎向西飞驰。用青天向西飞映衬江水滚滚东流,突出了长江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迅猛气势。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①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②,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③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注释】①黄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②天汉滨:汉江边。③楚虽三户:战国时,秦攻楚,占领了楚国
不少地方。楚人激愤,有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
定能报仇灭秦。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14.“提刀独立顾八荒”与《行路难》中“拔剑四顾心茫然”都用了“顾”字。请说说“顾”字之妙。
15.有人评论说此诗情感基调是“悲凉与壮美同声”,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4.两个“顾”字是“环顾、环视”之意,都描绘出作者四处张望、观看之状,同时又都表现了作者的
内心情感:“提刀独立顾八荒”中的“顾”不仅体现出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体现出他自傲自雄的
豪迈气概,“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顾”则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苦闷、迷惘。15.示例:“悲凉与壮美同声”
指理想成空的悲愤与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融合在一起。在诗歌中,作者“提刀独立”却无用武之地,只能“顾
八荒”,流露出内心的无奈,“功未立”“耻无名”是对功名未立的悲叹,令人心生悲凉。“共生死”“报天子”及
最后一句则流露出的是同仇敌性,杀敌建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和“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声势雄壮,意
气慷慨。
【解析】14.考查诗歌词语赏析。两个“顾”字意思相同,都有是“环顾、环视、四处张望”之意,“顾”这个动
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动作,又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提刀独立顾八荒”意思是手提战刀迎风独
立傲视天下。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有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拔出剑
来,四下一看,心中茫然不知所措,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15.考查诗歌情感基调。在理解诗歌内容都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情感基调是“悲凉与壮美同声”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诗前两句,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
人形象。而从内在意蕴上说,又对提刀人的身份和志趣起着一种映衬作用,实质暗示了宝刀无用武之地,
英雄无报国之门。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有三层意思:“提刀独立”写提刀人的动作,显出其急欲上阵杀敌;“顾
八荒”写提刀人的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丈夫五十功未立”则慷
慨直陈,向天浩叹,更显出了提刀人的胸怀大志。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写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虽只是略施点染,但雪光与刀光相辉
映,却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大大增色,最终还是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
引用战国时“楚虽三戾,亡秦必楚”的楚车民谣作比,用反诘句表明:汉族人民定有英雄人物能赶走女真统治
者收复中原。表达了诗人坚信中国有人,定能完成北伐事业,其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故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凉与壮美同声”,即理想成空的悲愤与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融合在一起的。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采桑子•九日①
[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②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③迢迢。六曲屏山④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②[绝塞]极远的边塞。③[乡路]这里指通往家乡
的路。④[六曲屏山]代指家园。
(1)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所展现的画面。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南雁归时更寂寥”中的“更”。
【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深秋乡思图: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
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2)诗人身处塞外,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作者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适逢重阳佳
节,看到大雁南飞,一个"更''字,更渲染出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其次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形象,
抓住画面,用流畅、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偏离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意象,诗歌上片的意象有:绝塞、木叶、乡路、家园、梦。其次找出意象的修饰语,
看看这些意象呈现出了怎样的意境,由“深秋”可知作者描述的是处在深秋时节的边塞;由“萧萧”一词可知树
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了萧萧的响声;由“迢迢”可知作者身处边塞归家路途遥远;由“遥”可知作者归家的日
子目前还像梦境一样遥不可及。将以上意象连缀成画面,可知上片描述的是一幅深秋思乡图:深秋十分,
作者身处遥远的边塞,树叶发出萧萧的响声,回乡的路千里迢迢,家乡和梦境一样遥不可及。
(2)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的思路,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了什么手法(释
含义、明手法),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
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
“更”字有更加,更进一层的意思,语句“南雁归时更寂寥”描述的是诗人身处塞外,远离家乡,恰逢重阳佳节,
看到大雁南飞,一个“更”字让诗人更增添了一层想家的情绪,渲染出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六.阅读朱弁①的《春阴》,完成小题。
关河迢递②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释】①朱弁(biAn):南宋诗人,曾出使金国,因不肯屈服被金国拘留十五年,此诗就写于他被拘禁期
间。②迢递,高远的样子
(1)曹老师说:“‘春阴'这个标题真是太贴切了,诗中之景哪有一点儿春日明媚之感啊!”请你结合颔联谈谈对
曹老师这句话的理解。
(2)诗人觉得自己“诗穷”,写不出“愁如海”,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浩荡如海的“愁”因何而来。
【答案】(1)示例一:“花带露”“草连云”本是美好旺盛之景,诗人却用“寒”“暗”二字让人感到凄寒、昏暗,没
有春日的生机与明媚;
示例二:“无戏蝶”已让春日少了蜂围蝶阵的热闹,偏偏在暗云笼罩的草丛中还“有藏鸦”,更添阴森不祥之感,
与标题“春阴”二字相符。
(2)“黄沙,,”阴风,,”寒露’,“暗云,,,异国的凄凉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愁思;“酒薄难将梦到家”,本想借醉梦家,无
奈酒力太薄,可见有家难回的愁绪太深;“鬓边华”则是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的愁苦;“关
河迢递”是诗人回国的阻碍,可见对故国深深的思念;“绝域”表达诗人长期被拘的苦痛(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诗歌颔联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正好相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
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十分阴森恐怖,“花带露”和“草
连云”应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却用“寒”和“暗”来形容,让人顿时有阴冷、黑暗的感觉,更让人感到凄寒,
毫无春日的生机与明媚之感。正如曹老师所言“诗中之景哪有一点儿春日明媚之感啊”,与标题“春阴”二字相
符。
(2)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
诗歌的前两联极力写愁思,“黄沙”“阴风”“寒露”“暗云”,异国的凄凉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愁思。后两联却笔锋
一转,“莫写”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难将梦到家”则更是难堪,诗人想回故乡除
非是在梦中;要做美梦只好喝酒,可酒薄无力;一场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真是“酒无通夜力”,“梦
短不到家”。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十分深沉。我们还可以结合古诗的创作
背景和内容来分析。从注释可以了解到此诗作于诗人背井离乡,被拘禁期间。首联中“关河迢递”写出了家乡
的远,回家的难,“绝域”表达诗人长期被拘的苦痛,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再如“酒薄难将梦到家”,诗
人想要借酒醉梦回家乡,但是因为酒力太薄,无法梦见,体现了诗人有家难回的愁绪,诗中还有很多表达
愁绪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②。
注:①[秦楼人]汉乐府《陌上桑》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处以秦楼人指代妻室。②[赋登楼]东
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
18.下面选项中和“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感情基调裁然不同的一项是()
A.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9.这首词的下阕画线部分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8.C19.主要写作手法,用典。情感:①对友人此行能够获得成功的期盼;②对自身有志不伸、
怀才不遇的感慨;③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导致友人和自己这样的有识之主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沉痛愤懑;④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想乡,落得孤独寂寞的感叹。
【解析】1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意思是: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满身的离愁
乘船而去。词人即将送别友人,写友人带离愁而去,间接表达对友人离开的不舍,充满离愁别绪;
A.“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写作者与友人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
似乎不忍离去;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带有离愁别绪;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
人。送别友人之时饮酒话别,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带有离愁别绪;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此句情调
豪迈,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与“明
夜扁舟去,和月截离愁”感情基调(离别时的感伤)截然不同;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友人已经离开,作者还注视着雪地上的马蹄的痕迹,运用留白的手法,展现了与友人分离的依依不舍之情,
带有离愁别绪;故选C。
19.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情感。
下片“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意思是:饱读诗书,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运用典故,
伊尹得遇商汤,吕尚得遇周文王,点明伊尹、吕尚得遇明主,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辅助君王成就伟业,
借此写作者希望友人饱读诗书能够像伊尹和周公一样得到重用为国效力,表达了对友人此行能够获得成功
的期盼。“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意思是:不要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即使能够万里封侯,
也会长期的滞留边疆,到老才能回来。运用典故,借班超戍守边疆有家难回的事迹,劝慰友人不要一味为
了功名富贵而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联系“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及注释“东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
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可知,借王粲避难荆州登城作《登楼赋》表达思
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来写自己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愤懑,满是怀才不遇的慨叹,间接表现对朝
廷不能重用人才致使有识之主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批判,写自己没有依附,独自孤独寂寞,表现
了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想乡,落得孤独寂寞的感叹。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燕堂睡起
〔宋〕陆游
歌凤①平生类楚狂②,山城迟暮得深藏。
洗春雨过清阴合,掠水风生绿藻凉。
晨几砚凹涵墨色,午窗杯面聚茶香。
功名到手浑闲事,此兴他年未易忘。
[注释]①歌凤:典出《论语注疏•微子》,后世用“歌凤”指代避世隐居。②楚狂:楚国佯狂的一位隐士。
20.结合颈联,简要概括诗人晚年隐居山阴时的生活场景。
2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20.示例:晨光熹微时,诗人研磨洗砚,泼墨挥毫;午后睡起,静坐窗边,悠悠品茗。21.隐
居避世,寄意山水;视逐名官场为“闲事”,淡泊名利。
【解析】2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
此诗是陆游晚年隐居山阴时所作。全诗字字雕琢、句句留情,别有几分逸趣。颈联对首联隐居生活进行具
体描述。潇潇细雨之后,天朗气清,万里晴明,水中波光激涌,微风徐徐吹来,水面层层叠叠的绿藻铺衬
着一片无垠的深绿,远远相望,令人平生一股凉爽之意。晨光熹微时,诗人研墨洗砚,恣意挥毫;午后静
坐窗边,悠悠品茗,更颇有生活情趣。据此概括。
21.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首联诗人以“楚狂歌凤”的典故为引,借“楚狂”而起势,表明自己避世归隐是由于厌倦官场。交代了自己避世
隐居、怡然而乐的现状,“山城迟暮得深藏”中“深藏”表明了放翁隐居避世、不再为红尘烦扰的决心。尾联诗
人发出了“功名到手浑闲事,此行他年未易忘”的感慨。功名利禄不过是平常之事,而这种寄意山水、挥毫品
茗的闲情逸致却不易得,哪怕此去经年也不会忘却。“浑闲事”“未易忘”造句精致,“功名”与“此兴”对比强烈,
两相衬托,更突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与寄意山水的旷达畅意。因此,晚年的陆游是看轻功名利禄
并对官场表示厌倦,隐居避世,寄意山水;沉醉其中、自得其乐。
九.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①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
世称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
(1)穷:穷困、困窘,通:通达。请简要分析“穷通”二字在词中的作用。
(2)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说明。
【答案】(1)统领全诗。上片主要写伊吕两人的前半生,所谓“穷”。下片写二人的后半生,在所谓“通”。
(2)这首咏史词作,以史托今,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希冀。作者对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
千古的功业,感慨颇深,通过回忆商汤、周武重用伊吕的史事,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
持变法。蕴含作者称赞明君知遇,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详解】(1)本题考查词文内容理解。
上片首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意思是: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题干已
点明,,穷(穷困、困窘)”“通(通达)”的意思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统摄全篇,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
变化。上片主要写“穷”;“一为钓叟一耕佣”意思是: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佣工。点明伊尹、吕尚身份
低微、生活穷困。“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意思是:如果两位英雄都没有遇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
老死于山野之中。强调因缘际会的变化,引出下片内容。下片主要写“通”;“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
只在笑谈中”意思是: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遇,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在谈笑之间就
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点明伊尹、吕尚得遇明主,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辅助君
王成就伟业。“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写其事迹流传千古。可见两人先“穷”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
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首句“穷通”二字总领全词。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本词主要写的是伊尹与吕尚的际遇;上片“一为钓叟一耕佣”点明伊尹、吕尚身份低微、生活穷困;下片“汤
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写伊尹、吕尚得遇明主,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辅助君王成就
伟业。本词创作背景: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
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可能是推行新法取得初步
成功时的作品。可见本词借古喻今,以史托今为咏史词作,借伊尹得遇商汤,吕尚得遇周文王的事迹(通
过回忆商汤、周武重用伊吕的史事),间接表达作者(王安石)也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
支持变法。同时又含有感念赵宋君王的知遇之恩,希望能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展现其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十.阅读王维的《观猎》,完成下题。
风劲角弓①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②处,千里暮云平。
【注】①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②射雕:据《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
人称“射雕都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先声夺人,下笔不凡,先写角弓鸣响,箭飞劲疾,渲染出紧张肃杀的气氛,然后再点明猎者和
猎所。
B.“鹰眼疾”“马蹄轻”两词对仗工整,细节处着手,写出了猎物收获之丰,从而侧面表现出将军狩猎技艺的
高超。
C.颈联中“还归”照应“忽过”,画面具有飞动之感,诗人于此下一“忽”字,把将军之勇敢,猎马之神态描绘
得淋漓尽致。
D.整首诗以一个“猎”字贯穿全篇,结构分明。前四句为狩猎过程,后四句写傍晚狩猎回营的情景。
(2)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评王维诗“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意思是说,其诗形象具体,意境深远而含
蓄不尽。请结合本诗中的“细柳营”进行分析。
【答案】(1)B
(2)本诗中“细柳营”虽指地点,却用典故,不禁让人联想到西汉周亚夫,形象具体,宛在眼前。诗人崇尚英
雄,含蓄地表达了对将军高超武艺的赞美,以及渴望像历史上的英雄那样效命沙场,期盼建功立业之情,
可谓意境深远。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古诗。
B.根据诗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可知,“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不
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写的是捕猎的
场景。本项“写出了猎物收获之丰”表述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细柳营”出现在本诗的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其意思是:瞬息间已驰过新丰市境,猎罢后又回到
细柳军营。“细柳营”本是指汉代周亚夫屯兵之地,在这里运用,让诗句多了一重意味,好像在说诗中的狩猎
主人公也像汉代的周亚夫一样骁勇善战,和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风声疾劲传来角弓弦鸣,是将
军在渭城射猎驰骋)”,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枯后猎鹰眼更显锐利,雪融化骏马蹄跑得更轻)”
所营造的那种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将军形象相吻合,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将军高超武艺的赞
美;同时既写出猎骑的场面,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待建功立业的心情。
十一.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久
白云依静渚②,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①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②渚:水中的小洲I。
(1)道人所隐之处是怎样的环境?请引用诗中具体的词句进行简析。
(2)诗人“寻”到所寻之人了吗?请说明理由。
(3)诗人“相对亦忘言”,陶渊明“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两种“忘言”有何相同?
【答案】(1)示例:“莓苔”“屐痕”“白云”“静渚”“闭”“闲”都可见环境静幽、恬淡,“白云”“芳草”“松色”“溪花”
都可见环境秀美、清新。
(2)示例:诗人寻人不遇。因为主人不知所踪,“闭”门。
(3)示例:两种“忘言”都是一种冥想的精神境界,诗人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美好的自然交融为一,闲适而
自得,惬意而忘我。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意思是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
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意思是白云依偎安静沙洲I,
春草环绕道院闲门。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
淡逸的氛围。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
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过雨
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诗人仅用一“过”字表示雨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溪花
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在幽溪深涧边摇曳的野花,可见隐居之处景色幽美。
(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结合“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的意思“白云依偎安静沙洲I,春草环绕道院闲门”,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
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门扉,近看贝心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可知
作者寻隐者不遇。
(3)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理解。
这首诗尾联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
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
的物象交融为一。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
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诗人言明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
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
“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
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
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
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小重山①.端午
【元代】舒项(出)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③凉。
【注】①小重山:词牌名。②沅(yuan)湘:二水名,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
长期流浪沅湘间。③午阴: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
(1)这首词描写了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结合上阕内容,简述众人和词人在端午节时的不同表现。
(2)下阕划线句以景结情,情在景中,起到余韵缭绕的效果,试简要分析。
【答案】(1)众人:到处采撷艾蒿、蒲草,合家团圆共度佳节,手臂缠绕五色丝带。词人:因世人淡忘屈原
而独自惆怅。
(2)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抒发了词人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词人
对屈原的怀念以及对其忠义气节的崇敬。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这首词上阕的意思是端午时节,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
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由上阕中“碧艾春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
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可知众人的繁忙地为阖家团圆共度佳节做着准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喜庆,手臂
缠绕五色丝带;由“空惘怅,谁复吊沅潮”,可知作者因世人淡忘屈原而独自惆怅。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千年已过,便是何等
的悲歌大义,又能被几人记得呢?便是记得,又有几人能解?树转午阴凉,端午之时的燥热天气,能得一
份的凉意已是不易,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吗?结尾由情归景,景中又似有余情,大有余音不绝之意。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本诗前两句如何描写景物?表现春天怎样的特点?
⑵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答案】(1)通过视觉和嗅觉角度描写景物,或通过色彩、香味来描写景物。表现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的特点。
(2)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
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示例二:“惹”是招引(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前两句的意思是: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其中
提到的景物有草、柳、桃花、李花。“青青、黄”为视觉,写颜色。“香”为嗅觉,写味道。多种描写角度,表
现了春天草色绵延,桃李争春的盎然生机。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春日偏能惹恨长”的意思是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一个“惹”字,把“春日”人格化,这是拟人
的修辞。同时“惹”又是招引的意思,用词准确生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为春日勾起了自己的愁绪,产
生了春日难捱之感。联系前一句中的“愁”可知,春日风光正好,但作者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致来,一想到自己
被贬的经历,心中的愁绪在春光的映衬下,变得更加浓稠了几分,这种愁绪实在是得不到排遣啊。
十四、阅读下而的诗,完成题目。
蓟中作
鬲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2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所展现的画面。
29.全诗最后写到“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28.边城一带是多么的萧条啊,日光惨淡,白云昏黄。29.对边塞萧条冷落现状的伤感;对边
患深重频仍的愁绪;对报国壮志无法施展的怨恨;对诸将腐败无能的愤怒。
【解析】28.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发挥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即可。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意思是:边城一带如此萧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34-2024棉花间作轮作技术要求
- GB/T 27621-2024马鼻肺炎诊断技术
- 延安大学《外国文学(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生日庆祝活动的创意设计计划
- 烟台大学《初级朝鲜(韩国)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软件工程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计划
- 徐州工程学院《软件项目管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班级工作计划
- R1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理论试题及答案(1000题)
- 2024年北京市大兴国资委事业单位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医院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 苹果手机采购合同(2024版)
- 小鹏营销策略研究
- 阜阳2024年安徽阜阳市人民医院自主招聘64人 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寄考点剖析含答案附详解
- 健身房私教与健身房合同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建筑)
- 养猪场合作协议书
- 个人转让储藏室协议书范本
- 《巴以冲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