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考语文总复习真题研究之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题_第1页
天津中考语文总复习真题研究之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题_第2页
天津中考语文总复习真题研究之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题_第3页
天津中考语文总复习真题研究之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题_第4页
天津中考语文总复习真题研究之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中考语文总复习真题研究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题一、《孙权劝学》【作品简介】《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共294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协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为定稿。内容以“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主,“不特纪治乱之迹”,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全书贯穿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宝元元年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至秦的八卷,得英宗重视,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力陈必要孙权劝学【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孤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一词多义】当当涂掌事(掌管,担当)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序号人物证明或促进1孙权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并现身说法劝他读书学习。正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的“就学”及学有所成。2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3鲁肃鲁肃“与蒙论议”,一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吃惊的长进,鲁肃学识丰富,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证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句子性格作用蒙辞以军中多务。用军务繁重来推托,这里折射出吕蒙之前不读书只尚武的特点。①使文章有起伏;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三次态度就是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吕蒙成长的三个阶段(拒学—就学—成学)。蒙乃始就学。在孙权的教育和指点之后,吕蒙不再推辞并知错就改,这是他实现自我转变的重要一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回应,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充满自信。(一)(23-24七年级下·天津北辰·期中)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D.即更刮目相待

更:更换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B.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成语“孤芳自赏”的“孤”与此义同。C.经,儒家经典,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D.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3.下面对《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积极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23-24七年级下·天津河西·期中)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B.治经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即更刮目相待(另,另外)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哥)5.下列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但是要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B.只是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C.还是要广泛阅读,回顾往事罢了。D.但是要粗略地阅读,回顾往事罢了。(三)(23-24七年级下·天津河北·期中)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咯、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2)及鲁肃过寻阳

及: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8.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四)(23-24七年级下·天津河西·期中)阅读《孙权劝学》片段,完成下面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9.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处在道路中间)B.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C.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D.见往事耳

(历史)10.下列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吕蒙用军中事务多而推托。C.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吕蒙说军中的任务太多了。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蒙乃始就学。(五)(23-24七年级下·天津·期中)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B.但当涉猎

但:但是C.及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D.即更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13.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权谓吕蒙曰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非复吴下阿蒙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4.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B.从孙权的话中,我们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C.本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D.本文详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是一篇劝学的佳作。(六)(22-23七年级下·天津河北·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3)及鲁肃过寻阳()

(4)即更刮目相待()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7.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七)(23-24七年级下·天津红桥·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B.见往事耳

往事:指历史C.但当涉猎但:但是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知晓事19.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B.自以为大有所益

翻译: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C.肃遂拜蒙母

翻译:鲁肃于是告别吕蒙的母亲。D.及鲁肃过寻阳

翻译: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20.下列对《孙权劝学》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吕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了结果,而省略了吕蒙如何学习的过程。B.吕蒙学习前后判若两人,“大惊”是鲁肃吃惊的表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发出的情不自禁的赞叹。这从正面反映出吕蒙学习效果显著。C.吕蒙的变化给了我们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启示。D.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现了鲁肃的敬才和爱才。(八)(22-23七年级下·天津河西·期中)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辞以军中多务

务:事务B.见往事耳

见:了解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D.即更刮目相待

更:更加22.下面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B.鲁肃的“大惊”和“非复吴下阿蒙”的赞叹,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C.本文注重以对话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生动传神,富于情味。D.从孙权的话中,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二、《花木兰》【作品简介】乐府,古代音乐机关,公元前112年,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负责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同“贴”,可译为“粘贴”)【古今异义】(1)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2)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势力大(跟“弱”相对)]【一词多义】(1)市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2)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3)将将军百战死(名词,与“军”连用,可译为“将领”)(4)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词类活用】(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登记)(2)当窗理云鬓(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的)部分段落内容概括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第二部分4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胜利归来第四部分7结尾附文阶段具体内容内容理解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高度概括木兰十来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战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战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修辞手法具体句子作用排比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2)使诗歌语言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民歌通俗上口、易于传诵的特点。互文(1)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顶针(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对偶(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比喻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夸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23-24七年级下·天津滨海新·期中)下面对《木兰诗》一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热情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战地夜景,体现出战地环境的艰苦。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通过天子对木兰的封赏,从正面表现木兰的赫赫战功。D.“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既体现出木兰不贪恋高官厚禄的高洁品质,又体现出木兰的思乡之情。2.(23-24七年级下·天津河北·期中)下列各项对《木兰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唧唧复唧唧”开篇,刻画了木兰无心织布的情状,进而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心事。B.“惟闻女叹息”一句中,木兰叹息的原因是家中无长男,在军官逼迫下不得不替父从军。C.“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四句运用排比、互文的手法,描写了木兰为从军做的准备工作。D.结尾以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未被发现的奥秘。3.(23-24七年级下·天津西青·期中)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时期北方的一首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还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和她心情的急切。C.本诗情节完整,详略得当。“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辞官归乡”“家人团聚”等详写,战斗生活则略写。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拟人手法,别具一格,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4.(23-24七年级下·天津宁河·期中)下面对《木兰诗》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立战功,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B.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实动人。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奔赴战场的喜悦、激动之情。D.结尾以比喻作结,用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5.(23-24七年级下·天津北辰·期中)欣赏诗歌《木兰诗》,理解正确的是(

)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诗中的花木兰在战场上征战十多年之久,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在诗中是一个标准的“女英雄”形象。B.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C.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6.(23-24七年级下·天津武清·期中)下列对《木兰诗》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民歌。B.“东市买骏马……”四句,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准备出征。C.“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轻松自在的战斗生活。7.(23-24七年级下·天津东丽·期中)下面关于《木兰诗》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场景。C.《木兰诗》的简繁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D.“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都是实指而非虚位,意思是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8.(22-23七年级下·天津西青·期中)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B.“火伴皆惊忙”运用正面描写,写木兰恢复女装与火伴相见的场景,是全诗的高潮和结局。C.结尾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雄雌难辨的隐喻,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未被发现的奥秘。D.诗中隐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的心理,赞美了劳动人民出身的巾帼英雄。9.(22-23七年级下·天津·期中)对《木兰诗》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确数。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出发前到各处购买鞍马等战具的紧迫情景。10.(22-23七年级下·天津津南·期中)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写的是战争题材,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战斗过程,繁简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C.“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几句运用互文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家中因木兰回乡而出现的欢乐场面。D.诗歌以双关作结,既描写了眼前双兔在一起奔跑雄雌难辨的样子,又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11.(22-23七年级下·天津东丽·期中)品析《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叙事民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充满传奇色彩。B.“军书十二卷”中的“十二”为虚指,表现了军书卷数之多。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了互文的写法,意思是将军们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战死在沙场,有的得以生还。D.本诗写的是战争题材,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战斗过程,繁简安排极具匠心。12.(22-23七年级下·天津河北·期中)对下面《木兰诗》中这组排比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写出了爷娘不顾年老体衰,到城外去迎接女儿的情景。B.“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写出了姐姐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能去见妹妹,以免妹妹笑话自己丑的心理。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了小弟赶着杀猪宰羊,慰问得胜归来的姐姐忙碌景象。D.这组排比句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写出了家中的欢乐气氛。13.(22-23七年级下·辽宁抚顺·期中)选出对《木兰诗》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人的生活。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14.(22-23七年级下·天津红桥·期中)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B.《木兰诗》是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作品,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古代市场分工严密,每个市场专卖一种物品。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句详写木兰奔赴战场途中的情景,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如画。15.(22-23七年级下·天津津南·期中)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C.全诗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三、《短文两篇》【作品简介】铭“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诫之意。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用来阐述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生卒年772—842字梦得朝代唐籍贯洛阳(今属河南)评价文学家,后世称其为“诗豪”。代表作品《乌衣巷》《竹枝词》《秋词》《西塞山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作者周敦颐生卒年1017—1073字茂叔朝代北宋籍贯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评价哲学家,我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太极图说》《通书》等。【重点词语】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指官府文书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可爱者甚蕃 蕃:多(6)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词类活用】(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2)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3)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4)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陋室铭》(1)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怎样?有何特点?特点请用一个字概括。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特点:幽。(2)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有鸿儒,无白丁。(3)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4)本文标题为《陋室铭》,作者在文中却说“何陋之有”,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明确:不矛盾。标题中的“陋”为房屋的简陋,“何陋之有”中的“陋”为“鄙俗”之意,而屋主人“德馨”,并不鄙俗。《爱莲说》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莲花的品格的?明确: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他运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一)(23-24七年级下·天津河西·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蕃:多B.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庄重D.陶后鲜有闻

鲜:少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喜爱莲的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的超凡脱俗。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照应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含蓄的感叹中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D.作者写菊花的目的是表达对陶渊明独自避世、逃避现实人生态度的批判。2.(22-23七年级下·天津河西·期末)阅读《陋室铭》一文,完成各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

名:出名B.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C.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D.往来无白丁

白丁:贫穷的人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5.翻译画横线的句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22-23七年级下·天津滨海新·期末)阅读《陋室铭》,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B.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C.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D.可以调素琴

素:白色的7.下面“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无案牍之劳形C.何陋之有D.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炼,押韵,读来铿锵有力。B.文章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C.文章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再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无丝竹”二句则突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陋室”就不陋了。4.(22-23七年级下·天津西青·期末)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香远益清

益:更加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庄重 D.陶后鲜有闻鲜:少10.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莲,花之君子者也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水陆草木之花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评论。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僻傲慢的品质。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五)(22-23七年级下·天津东丽·期末)阅读《陋室铭》一文,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字) B.斯是陋室(这)C.谈笑有鸿儒(大) 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2)下面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有龙则灵 B.往来无白丁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B.“调素琴,阅金经”,暗示陋室主人对世俗及官场生活的厌恶。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D.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意蕴无穷,发人深思。(六)(22-23七年级下·天津红桥·期末)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香远益清

益:更加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陶后鲜有闻

鲜:少1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予独爱莲之出于泥而不染”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C.无丝竹之乱耳 D.康肃笑而遣之1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四、《卖油翁》【作品简介】《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写的笔记小说。欧阳修在《归田录·自序》中说:“《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归田录》为笔记小说,每则故事短小精悍,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不刻意褒贬,语言简洁,形式灵活,风格平易闲适,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作者简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各体兼备。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河,其《归田录》《笔说》等都很有名。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风格是多样的。欧阳修还善于论诗,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轻松的漫谈方式评论诗歌,成为论诗的一种新形式。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尤善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重点词语】陈康肃公善射善:擅长(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3)但手熟尔 尔:同“耳”罢了(4)尔安敢轻吾射 轻:轻视【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勺子。【一词多义】(1)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2)之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射箭)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加点词语赏析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得意的情态。睨之久而不去。“睨”写出了卖油翁不在意的神态。但微颔之。“微颔”表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只略微表示赞许。康肃笑而遣之。“笑”表明陈尧咨幡然醒悟。(一)(23-24七年级下·天津滨海新·期中)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小题。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夸B.但微颔之

颔:下巴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2.下列句子中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 B.康肃笑而遣之C.尔安敢轻吾射 D.尝射于家圃3.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写陈尧咨怒形于色,两个设问中的称呼、质问的语气,都显得傲慢无礼。B.“睨之”的“睨”字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康肃射箭技能的高度赞赏。C.文中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陈康肃公因“善射”而自夸其能;卖油翁有娴熟技艺且善讲道理。D.本文告诉我们,人的技艺专长,虽然后天努力起关键作用,但天赋对一个人的成长还是至关重要的。(二)(23-24七年级下·天津河北·期中)课内古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微颔之(点头)

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B.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公亦以此自矜(自夸)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担子)

康肃笑而遣之(打发)D.以我酌油知之(斟酌)

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他,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B.释担而立

结友而别C.睨之久而不去

以我酌油知之 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6.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C.《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谥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三)(23-24七年级下·天津西青·期中)阅读《卖油翁》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

射箭B.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C.以我酌油知之

凭D.康肃笑而遣之

打发8.“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A.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B.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但是对他点头称赞C.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D.卖油翁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B.文章告诉我们做事熟能生巧。C.本文重点写陈尧咨射箭,而卖油翁酌油只是一笔带过。D.陈尧咨的“笑”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自嘲,“笑”“遣”也表现了他通达爽快的一面。(四)(23-24七年级下·天津宁河·期中)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小题。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曾经)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C.以钱覆其口(倒置) D.尔安敢轻吾射(看轻)1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徐以杓酌油沥之B.以我酌油知之 C.康肃笑而遣之 D.以钱覆其口12.关于《卖油翁》这篇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的性格特点,刻画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陈尧咨自矜自傲,卖油翁从容自若、不以为然。B.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本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故事主要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D.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做铺垫。(五)(23-24七年级下·天津武清·期中)阅读《卖油翁》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卖油翁欧阳修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B.但微颔之

颔:点头C.以我酌油知之

以:可以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14.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 B.睨之久而不去C.汝亦知射乎 D.徐以杓酌油沥之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笔记小说集《归田录》中记述的一则故事。B.在陈尧咨与卖油翁的这场冲突中,骄矜暴躁的陈尧咨控制着整个事态的走向。C.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一充满智慧的应对,蕴含了“熟能生巧”的道理。D.本文故事虽短,但记述简洁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浅出。(五)(23-24七年级下·天津东丽·期中)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小题。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去

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B.尔安敢轻吾射

轻:次要的C.以我酌油知之

以:凭、靠D.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17.下面语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D.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18.下面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陈康肃公”称陈尧咨,一是表达尊敬,二是表明陈尧咨已经去世。B.“忿然”这一神态描写,写出了陈尧咨的气愤与骄横无礼。C.“取”“置”“覆”“酌”“沥”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了卖油翁的技艺高超和沉着冷静。D.本文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六)(22-23七年级下·天津西青·期中)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小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廉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有误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

尝:曾经B.睨之久而不去

去:回去C.但微颌之

颔:点头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20.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翻译: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B.尔安敢轻吾射!翻译:你居然敢轻视我射箭!C.以我酌油知之。翻译: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D.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2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傲的个性。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责问显然与卖油翁的态度有关,是卖油翁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C.本文详写陈尧咨射箭,然后由此引出射箭和酌油都是凭手熟而达到的高超技艺:详略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D.卖油翁不仅练就一手倒油的好功夫,还会讲道理,他用一个小绝活“酌油之技”作为例子,进行巧妙类比,让心高气傲的陈尧咨怒气顿消,心悦诚服。(七)(22-23七年级下·天津宁河·期中)阅读《卖油翁》一文,回答问题。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2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B.射:尝射于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C.去:睨之久而不去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D.自: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A.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D.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中靶数。24.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八)(22-23七年级下·天津·期中)阅读《卖油翁》,回答小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2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矜:矜持B.尝射于家圃

圃:园子C.释担而立

释:放下D.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B.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C.但微颔之/但当涉猎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2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尧咨的“笑”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自嘲,“笑”“遣”也表现了他通达爽快的一面。B.文章重点写陈尧咨射箭,而卖油翁酌油只是一笔带过。C.文章告诉了我们做事熟能生巧,为人处世一定要谦逊的道理。D.文章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九)(22-23七年级下·天津·期中)阅读《卖油翁》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2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

善:善良 B.但微颔之

颔:点头C.尔安敢轻吾射

安:怎么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29.下面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C.以钱覆其口 D.徐以杓酌油沥之30.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笔记小说集《归田录》中记叙的一则故事。B.与技艺高超、骄矜暴躁的陈尧咨相比,卖油翁是一个身手不凡、神闲气定的智者。C.文章重点描写了陈尧咨的高超射箭技艺,叙事清楚,线索明晰。D.本文故事虽短,但记述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于小故事中蕴含了“熟能生巧”的大道理。五、《活板》【作品简介】《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该书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作者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者简介】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通假字】①活板(同“版”)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同“以”)【古今异义】薄如钱唇(古义:边缘。今义: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词类活用】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标记)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一词多义】就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就若若止印三二本(连词,如果)若印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动词,印刷)印为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为【特殊句式】①省略句火烧令坚(“令”后省略宾语“之”)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置”后省略介词“于”)②被动句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原句呈现“活”的表现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存放活(一)(22-23七年级下·天津红桥·期末)阅读《活板》,完成下面小题。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1.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B.火烧令坚

火:用火C.瞬息可就

就:靠近D.文理有疏密

文理:纹理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B.以草火烧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C.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D.持就火炀之

木格贮之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