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纺织印染技术操作作业指导书TOC\o"1-2"\h\u2553第1章纺织印染基础知识 493911.1纺织纤维的分类与性质 4133391.1.1天然纤维 4260151.1.2化学纤维 4303121.2印染工艺流程概述 4179211.2.1前处理 5152411.2.2染色 5121381.2.3印花 546131.2.4后整理 5154651.3常用印染设备与器材 5245291.3.1前处理设备 55941.3.2染色设备 5223571.3.3印花设备 5150191.3.4后整理设备 525018第2章前处理技术 6206872.1纺织品退浆工艺 642142.1.1退浆目的 6158022.1.2退浆方法 6308382.1.3退浆工艺流程 6110342.2煮练工艺 6110932.2.1煮练目的 6246082.2.2煮练方法 6264902.2.3煮练工艺流程 6198792.3漂白工艺 677132.3.1漂白目的 7319052.3.2漂白方法 798692.3.3漂白工艺流程 7309602.4丝光工艺 7286712.4.1丝光目的 7256272.4.2丝光方法 7205112.4.3丝光工艺流程 730325第3章染色技术 7148473.1染色基本原理 7109293.2直接染料染色 7189093.3活性染料染色 8284173.4酸性染料染色 813390第4章印花技术 8205204.1印花工艺概述 8234264.2纹样设计及制版 9302544.2.1纹样设计 991344.2.2制版 9183214.3印花浆料调配 9102244.4印花工艺操作 9284594.4.1印花设备准备 9151404.4.2印花操作 987454.4.3固色处理 10154874.4.4后处理 1011965第5章后整理技术 10179045.1拉伸整理 10249575.1.1预热:将织物在拉伸机上进行预热处理,以降低织物内部的应力,为后续拉伸提供条件。 10109015.1.2拉伸:根据织物的品种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拉伸力对织物进行拉伸,以改善其尺寸稳定性。 10323885.1.3固定:拉伸至一定程度后,保持一段时间,使织物尺寸得到固定。 10117145.1.4冷却:将拉伸后的织物进行冷却处理,以稳定其尺寸。 10135225.2定型整理 10244395.2.1预热:将织物在定型机上进行预热处理,以降低织物内部的应力。 10259845.2.2定型:根据织物品种和需求,设置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对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10125875.2.3冷却:定型完成后,对织物进行冷却处理,使其尺寸和风格得到稳定。 1096675.3防皱整理 11118705.3.1预处理: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部分天然油脂,提高防皱整理效果。 11229965.3.2涂层:采用适当的防皱剂对织物进行涂层处理,使防皱剂均匀渗透到织物纤维中。 11241465.3.3固化:将涂层后的织物进行固化处理,使防皱剂与纤维牢固结合。 11307645.3.4清洗:固化后,对织物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防皱剂残留。 11165905.4防缩整理 11163295.4.1预处理: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部分天然油脂。 1197045.4.2涂层:采用适当的防缩剂对织物进行涂层处理,使防缩剂均匀渗透到织物纤维中。 11167115.4.3固化:将涂层后的织物进行固化处理,使防缩剂与纤维牢固结合。 11248675.4.4清洗:固化后,对织物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防缩剂残留。 1123061第6章特殊整理技术 1167506.1防水整理 11312536.1.1整理原理 11213576.1.2操作步骤 1139346.2防菌整理 12121176.2.1整理原理 1243526.2.2操作步骤 12124136.3防紫外线整理 12104906.3.1整理原理 1234146.3.2操作步骤 12160626.4功能性整理 12305286.4.1整理原理 12284096.4.2操作步骤 1219907第7章色彩管理 1388247.1色彩理论基础知识 13185087.1.1色彩三要素 13177657.1.2色彩混合原理 13130697.1.3色彩空间 13269247.1.4色彩感知 13326977.2印染色彩搭配与设计 13119767.2.1色彩搭配原则 13125847.2.2色彩设计方法 1311047.2.3色彩应用实例 1484987.3色彩管理标准与检测 14225117.3.1色彩管理标准 14231007.3.2色彩检测方法 14132407.3.3色彩质量控制 14190197.4色彩重现与修正 1443347.4.1色彩重现方法 149267.4.2色彩修正技巧 14262977.4.3色彩稳定性控制 147957第8章环保与节能 14223728.1环保法规与标准 14140788.1.1国家环保法规 14144798.1.2行业标准 15258418.2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15220168.2.1物理处理技术 15173788.2.2化学处理技术 1530688.2.3生物处理技术 15162898.3能源节约与减排 15320688.3.1节能措施 1513638.3.2减排措施 1526108.4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15175738.4.1清洁生产 1665378.4.2可持续发展 1612245第9章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 1622919.1印染设备日常维护 16227249.1.1设备清洁 1626289.1.2润滑保养 16152619.1.3电气系统检查 1671599.1.4传动系统检查 1630499.2常见设备故障排除方法 16323919.2.1故障诊断 16161279.2.2故障排除 17219029.3设备维修与保养 17264169.3.1维修流程 17232439.3.2保养措施 17197509.4设备更新与改造 17313669.4.1更新原则 17248979.4.2改造方案 1711244第10章质量控制与管理 181152710.1印染产品质量标准 181159910.1.1产品质量概述 182786910.1.2产品质量标准内容 181931710.2质量检测与评定方法 183189510.2.1检测方法 182159710.2.2评定方法 182194210.3质量控制策略与流程 18643010.3.1质量控制策略 18518010.3.2质量控制流程 181633410.4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192445210.4.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92805110.4.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191600210.4.3质量管理体系实施 19第1章纺织印染基础知识1.1纺织纤维的分类与性质纺织纤维是纺织品的基础原料,其分类与性质对纺织品的质量和风格具有重要影响。按照来源,纺织纤维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1.1.1天然纤维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麻、丝、毛等,具有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和舒适度。(1)棉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保暖性,是应用最广泛的天然纤维。(2)麻纤维:具有优良的强度和透气性,适用于制作夏季服装。(3)丝纤维:光泽优雅,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保暖性,适用于高档服装。(4)毛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保暖性,适用于制作冬季服装。1.1.2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1)人造纤维:如粘胶、莫代尔、莱赛尔等,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2)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等,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和抗皱性。1.2印染工艺流程概述印染工艺主要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四个阶段。1.2.1前处理前处理是提高纺织品染色功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退浆、煮练、漂白等工艺。1.2.2染色染色是将染料与纺织品结合,赋予纺织品色彩的过程。根据染料类型和染色方法,可分为直接染色、活性染色、硫化染色等。1.2.3印花印花是通过印花机械将染料或颜料按设计要求施加在纺织品上的过程。印花方法包括直接印花、转移印花、拔染印花等。1.2.4后整理后整理是对已染色的纺织品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提高其功能和舒适度。后整理工艺包括定型、柔软、防水等。1.3常用印染设备与器材印染生产过程中,常用设备与器材包括以下几类:1.3.1前处理设备(1)煮练锅:用于煮练和漂白纺织品。(2)退浆机:用于去除纺织品上的浆料。1.3.2染色设备(1)染缸:用于纺织品染色。(2)高温高压染缸:用于高温高压染色。1.3.3印花设备(1)印花机:用于纺织品印花。(2)转移印花机:用于转移印花。1.3.4后整理设备(1)定型机:用于纺织品的定型处理。(2)柔软机:用于提高纺织品的柔软度。(3)防水机:用于赋予纺织品防水功能。印染生产中还需要使用各类器材,如染料、颜料、助剂、调浆设备、测试仪器等。这些设备与器材的合理选用和操作对提高纺织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第2章前处理技术2.1纺织品退浆工艺2.1.1退浆目的退浆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纺织品上的浆料,提高其后续加工的效率和质量。2.1.2退浆方法常见的退浆方法包括酶退浆、酸退浆和碱退浆等。酶退浆采用生物酶对浆料进行分解,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酸退浆是利用酸性条件使浆料分解;碱退浆则是利用碱性条件使浆料分解。2.1.3退浆工艺流程(1)准备退浆液;(2)将纺织品浸泡在退浆液中,保持一定温度和时间;(3)清洗纺织品,去除残留的浆料和退浆液;(4)干燥纺织品,为后续加工做准备。2.2煮练工艺2.2.1煮练目的煮练工艺主要是去除纺织品中的天然杂质、浆料残留和其他有机物质,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后续加工效果。2.2.2煮练方法煮练方法包括碱煮练、酶煮练和氧化煮练等。碱煮练是利用碱性条件分解杂质;酶煮练采用生物酶对杂质进行分解;氧化煮练则是利用氧化剂对杂质进行氧化分解。2.2.3煮练工艺流程(1)准备煮练液;(2)将纺织品放入煮练液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3)清洗纺织品,去除残留的煮练液和杂质;(4)干燥纺织品,为后续加工做准备。2.3漂白工艺2.3.1漂白目的漂白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纺织品上的色素和残留杂质,提高纺织品的外观质量和白度。2.3.2漂白方法常见的漂白方法有氧化漂白、还原漂白和光漂白等。氧化漂白利用氧化剂分解色素和杂质;还原漂白则是利用还原剂对色素和杂质进行还原分解;光漂白是利用紫外线或可见光对色素进行分解。2.3.3漂白工艺流程(1)准备漂白液;(2)将纺织品浸泡在漂白液中,保持一定温度和时间;(3)清洗纺织品,去除残留的漂白液和分解产物;(4)干燥纺织品,为后续加工做准备。2.4丝光工艺2.4.1丝光目的丝光工艺旨在改善纺织品的表面光泽、强度和手感,提高其品质。2.4.2丝光方法丝光方法主要有碱丝光和酸丝光两种。碱丝光利用碱性条件使纤维素纤维表面发生变化,提高光泽和强度;酸丝光则是利用酸性条件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改性。2.4.3丝光工艺流程(1)准备丝光液;(2)将纺织品浸泡在丝光液中,保持一定温度和时间;(3)清洗纺织品,去除残留的丝光液;(4)干燥纺织品,为后续加工做准备。第3章染色技术3.1染色基本原理染色技术是纺织印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物理或化学作用,使纤维带上所需的色彩。染色过程中,染料首先在染浴中溶解,随后与纤维接触并进入纤维内部,最后在纤维上固定,形成稳定的色彩。3.2直接染料染色直接染料是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和色光稳定性的染料,能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其染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对纺织品进行煮练、漂白等预处理,提高其白度及染色功能。(2)染色:将预处理后的纺织品放入染浴中,控制染浴pH值、温度及时间,使染料均匀吸附在纤维上。(3)固色:通过提高温度或加入固色剂,使染料与纤维之间形成共价键,提高染色牢度。3.3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具有活性基团,能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氨基等反应,形成共价键,具有较好的染色牢度。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对纺织品进行预处理,提高其染色功能。(2)染色:在弱碱性或中性条件下,将活性染料与纺织品进行染色。(3)固色:通过提高温度或加入碱剂,促进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反应,提高染色牢度。(4)清洗:去除未固着的染料,提高染色质量。3.4酸性染料染色酸性染料主要适用于蛋白质纤维如羊毛、丝绸等,其染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对纺织品进行预处理,提高其染色功能。(2)染色:在酸性条件下,将酸性染料与纺织品进行染色。(3)固色:通过调整染浴pH值、温度及时间,使染料与纤维之间形成离子键或氢键,提高染色牢度。(4)清洗:去除未固着的染料,提高染色质量。第4章印花技术4.1印花工艺概述印花工艺作为纺织品的装饰技术之一,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在纺织品表面通过印花浆料施加纹样,经过固色处理,使纹样牢固附着在纺织品上,达到美化纺织品的目的。印花工艺包括直接印花、间接印花、防染印花等几种类型,本章主要介绍直接印花技术。4.2纹样设计及制版4.2.1纹样设计纹样设计是印花工艺的关键环节,设计时应考虑纺织品的使用场合、风格及市场需求。设计纹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纹样应简洁、美观、富有创意;(2)纹样应考虑生产成本,尽量避免复杂工艺;(3)纹样应符合纺织品材质特性,充分发挥材质优势;(4)纹样应与印花工艺相匹配,保证印花效果。4.2.2制版制版是将设计好的纹样制作成印版的过程。制版方法有:雕刻法、腐蚀法、感光法等。制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印版线条清晰、边缘整齐;(2)根据纹样特点选择合适的制版方法;(3)保证印版尺寸与纺织品尺寸相匹配;(4)印版材质应符合印花工艺要求。4.3印花浆料调配印花浆料是印花工艺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印花效果。印花浆料主要由色料、粘合剂、助剂等组成。调配印花浆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印花工艺和纺织品材质选择合适的色料;(2)合理控制印花浆料的粘度、流变功能等;(3)根据纹样颜色和印花要求,调整色料、粘合剂、助剂的配比;(4)保证印花浆料搅拌均匀,无颗粒感。4.4印花工艺操作4.4.1印花设备准备(1)检查印花设备是否正常运行;(2)根据印花工艺要求,调整印花设备参数;(3)清洁印花设备,保证设备表面无油污、灰尘等杂质。4.4.2印花操作(1)将制好的印版固定在印花设备上;(2)将印花浆料均匀涂抹在印版上;(3)控制印花压力,保证印花纹样清晰、均匀;(4)及时检查印花效果,发觉问题及时调整。4.4.3固色处理印花后的纺织品需进行固色处理,以提高色牢度。固色方法有:汽蒸、烘焙、固化剂处理等。根据印花工艺和纺织品材质选择合适的固色方法。4.4.4后处理印花纺织品固色后,还需进行后处理,如水洗、定型等,以提高产品质量。后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水洗温度和洗涤时间;(2)合理选用洗涤剂,避免对印花效果产生影响;(3)定型温度和压力应适中,避免影响纺织品的手感。第5章后整理技术5.1拉伸整理拉伸整理是纺织品后整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改善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和外观。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5.1.1预热:将织物在拉伸机上进行预热处理,以降低织物内部的应力,为后续拉伸提供条件。5.1.2拉伸:根据织物的品种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拉伸力对织物进行拉伸,以改善其尺寸稳定性。5.1.3固定:拉伸至一定程度后,保持一段时间,使织物尺寸得到固定。5.1.4冷却:将拉伸后的织物进行冷却处理,以稳定其尺寸。5.2定型整理定型整理是使织物在经过一系列加工后,恢复其原有风格和外观的重要环节。操作步骤如下:5.2.1预热:将织物在定型机上进行预热处理,以降低织物内部的应力。5.2.2定型:根据织物品种和需求,设置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对织物进行定型处理。5.2.3冷却:定型完成后,对织物进行冷却处理,使其尺寸和风格得到稳定。5.3防皱整理防皱整理是为了提高织物的抗皱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使用功能。操作步骤如下:5.3.1预处理: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部分天然油脂,提高防皱整理效果。5.3.2涂层:采用适当的防皱剂对织物进行涂层处理,使防皱剂均匀渗透到织物纤维中。5.3.3固化:将涂层后的织物进行固化处理,使防皱剂与纤维牢固结合。5.3.4清洗:固化后,对织物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防皱剂残留。5.4防缩整理防缩整理是为了降低织物在洗涤和使用过程中的缩水率,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操作步骤如下:5.4.1预处理: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部分天然油脂。5.4.2涂层:采用适当的防缩剂对织物进行涂层处理,使防缩剂均匀渗透到织物纤维中。5.4.3固化:将涂层后的织物进行固化处理,使防缩剂与纤维牢固结合。5.4.4清洗:固化后,对织物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防缩剂残留。通过以上后整理技术的操作,可以显著提高纺织品的功能和外观,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织物品种和具体要求,合理选择整理工艺和参数,以保证整理效果。第6章特殊整理技术6.1防水整理6.1.1整理原理防水整理是通过在纺织品表面施加一层防水剂,改变纤维的表面张力,从而实现防水效果。整理过程中需保证防水剂与纤维结合牢固,不影响织物透气性。6.1.2操作步骤(1)准备防水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稀释。(2)将纺织品进行预烘,去除水分。(3)将预烘后的纺织品进行防水剂浸轧。(4)控制浸轧速度和压力,保证防水剂均匀涂覆在纺织品表面。(5)进行烘干和焙烘处理,使防水剂与纤维牢固结合。6.2防菌整理6.2.1整理原理防菌整理是通过在纺织品表面施加一种具有抑制细菌生长作用的整理剂,以达到防菌目的。整理剂需具备广谱抗菌性,对人体无毒害作用。6.2.2操作步骤(1)准备防菌整理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稀释。(2)将纺织品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油脂。(3)将预处理后的纺织品进行防菌剂浸轧。(4)控制浸轧速度和压力,保证防菌剂均匀涂覆在纺织品表面。(5)进行烘干和焙烘处理,使防菌剂与纤维牢固结合。6.3防紫外线整理6.3.1整理原理防紫外线整理是通过在纺织品表面施加一种具有吸收或反射紫外线功能的整理剂,降低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整理剂需具有较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6.3.2操作步骤(1)准备防紫外线整理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稀释。(2)将纺织品进行预处理,提高其亲水性。(3)将预处理后的纺织品进行防紫外线剂浸轧。(4)控制浸轧速度和压力,保证防紫外线剂均匀涂覆在纺织品表面。(5)进行烘干和焙烘处理,使防紫外线剂与纤维牢固结合。6.4功能性整理6.4.1整理原理功能性整理是根据纺织品的使用需求,赋予其特定的功能,如导电性、磁性、远红外线等。整理剂需满足特定功能需求,同时考虑纺织品的使用环境和安全性。6.4.2操作步骤(1)根据功能性需求选择合适的整理剂。(2)将纺织品进行预处理,提高其与整理剂的结合力。(3)将预处理后的纺织品进行功能性整理剂浸轧。(4)控制浸轧速度和压力,保证功能性整理剂均匀涂覆在纺织品表面。(5)进行烘干和焙烘处理,使功能性整理剂与纤维牢固结合,实现特定功能。第7章色彩管理7.1色彩理论基础知识本节主要介绍色彩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色彩三要素、色彩混合原理、色彩空间及色彩感知等内容。7.1.1色彩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为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如红、橙、黄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7.1.2色彩混合原理色彩混合分为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加色混合是指红、绿、蓝三种原色光混合,形成其他颜色;减色混合是指青、品红、黄三种原色颜料混合,吸收部分光,形成其他颜色。7.1.3色彩空间常见的色彩空间有RGB、CMYK、Lab等。RGB色彩空间适用于电子显示设备,CMYK色彩空间适用于印刷行业,Lab色彩空间是基于人类视觉感知的色彩空间。7.1.4色彩感知色彩感知是指人对色彩的识别和识别程度。色彩感知受环境、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不同人对色彩的感知存在差异。7.2印染色彩搭配与设计本节主要介绍印染过程中的色彩搭配与设计方法,以提高纺织品的美观性和市场竞争力。7.2.1色彩搭配原则色彩搭配原则包括:对比搭配、相似搭配、互补搭配、三角搭配等。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可以使印染产品更具视觉冲击力。7.2.2色彩设计方法色彩设计方法包括:提取色彩、色彩组合、色彩调整等。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色彩的情感表达、市场趋势等因素。7.2.3色彩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介绍色彩在印染产品中的应用方法,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7.3色彩管理标准与检测本节主要介绍印染行业色彩管理的相关标准与检测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7.3.1色彩管理标准介绍我国印染行业相关的色彩管理标准,如GB/T156082006《色彩测量和评价方法》等。7.3.2色彩检测方法介绍色彩检测的仪器、方法和步骤,包括色差计、分光光度计等设备的使用方法。7.3.3色彩质量控制分析影响印染产品色彩质量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7.4色彩重现与修正本节主要介绍印染过程中色彩重现与修正的方法,以提高产品色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7.4.1色彩重现方法介绍印染过程中色彩重现的常用方法,如色彩校正、色彩匹配等。7.4.2色彩修正技巧分析色彩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修正技巧,包括调整色相、明度、饱和度等。7.4.3色彩稳定性控制探讨影响色彩稳定性的因素,如染料、工艺、设备等,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第8章环保与节能8.1环保法规与标准8.1.1国家环保法规我国纺织印染行业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应关注国家和地方发布的各项环保政策、标准和规定,保证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8.1.2行业标准纺织印染行业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如《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等。企业需关注标准更新,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符合要求。8.2印染废水处理技术8.2.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格栅、沉淀、气浮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脱色等。8.2.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包括中和、混凝、氧化还原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8.2.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厌氧及组合生物处理工艺,用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低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8.3能源节约与减排8.3.1节能措施(1)优化设备选型,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2)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设备运行效率;(3)采用变频调速技术,降低电机能耗;(4)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8.3.2减排措施(1)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2)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提高废水、废气处理效果;(3)推广废物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4)强化员工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管理水平。8.4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8.4.1清洁生产(1)优化原料、助剂和染料选择,选用环保型产品;(2)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3)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降低人为操作失误;(4)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8.4.2可持续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2)推广绿色制造,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3)加强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第9章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9.1印染设备日常维护9.1.1设备清洁每天生产结束后,应对设备表面、内部及传动部位进行清洁,保证设备表面无油污、灰尘等杂物。对于染料、助剂等残留物,应及时清理,避免对设备造成腐蚀。9.1.2润滑保养定期对设备的运动部位进行润滑保养,保证润滑系统正常工作,降低设备磨损。根据设备说明书要求,选用合适的润滑油,并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更换。9.1.3电气系统检查定期检查电气系统,保证电缆、插座、开关等连接部位接触良好,无松动、短路等现象。对电气元件进行清洁、紧固,防止因电气故障影响生产。9.1.4传动系统检查检查传动带、链条、齿轮等传动部件,调整张紧度,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保证传动系统运行平稳,降低故障率。9.2常见设备故障排除方法9.2.1故障诊断遇到设备故障时,首先要进行故障诊断,分析故障原因。可通过观察、询问、检测等手段,确定故障部位及原因。9.2.2故障排除根据故障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排除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如下:(1)重新启动设备,观察故障是否消失;(2)检查并紧固松动的部件;(3)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4)对润滑系统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地测量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络及其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文献目录与信息检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海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安全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奥林匹克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阿拉伯文学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科版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 中国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学会反思》教案
-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四年级-《障碍跑》教学设计
- DB32-T 2860-2015散装液体化学品槽车装卸安全作业规范-(高清现行)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
- T∕CIS 71001-2021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要求规格书编制导则
- 福利院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25页)
-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 第七章 化学物质与酶的相互作用
-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钢筋自动折弯机的结构设计全套图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