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工作指导书_第1页
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工作指导书_第2页
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工作指导书_第3页
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工作指导书_第4页
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工作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工作指导书TOC\o"1-2"\h\u986第1章精准扶贫产业开发概述 3275001.1精准扶贫背景与意义 3237531.2产业开发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399601.3精准扶贫产业开发的现状与挑战 427285第2章产业选择与规划 48662.1产业选择原则与方法 4285932.1.1原则 482062.1.2方法 589062.2产业规划与布局 5174172.2.1产业规划 5299882.2.2产业布局 5122192.3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6125292.3.1产业链构建 626382.3.2产业链优化 622380第3章政策支持与资金筹措 6214763.1政策支持体系 694013.1.1政策制定原则 6190543.1.2政策支持内容 640613.1.3政策实施与评估 7241523.2资金筹措渠道与方式 739063.2.1财政资金 7320943.2.2社会资金 7283333.2.3政策性金融 7279773.3资金使用与监管 7106373.3.1资金使用原则 7321063.3.2资金使用范围 753823.3.3资金监管机制 819720第4章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 8161774.1技术支持体系 856604.1.1技术研发与创新 8218504.1.2技术服务平台 8100004.1.3技术推广与普及 8126234.2人才培养与引进 8192954.2.1人才培养 8281514.2.2人才引进 887744.3技术推广与应用 996714.3.1技术推广 971404.3.2技术应用 920955第5章产业扶贫项目管理 9226555.1项目策划与申报 9139965.1.1项目筛选与定位 9170935.1.2项目可行性研究 9296415.1.3项目申报 9177315.2项目实施与监管 9138145.2.1项目组织与管理 9154655.2.2资金管理 10183325.2.3技术指导与服务 1045615.2.4监督与评估 10229035.3项目评估与验收 1047755.3.1项目中期评估 10281245.3.2项目末期评估 10251865.3.3项目验收 10253615.3.4评估与验收结果运用 1013358第6章农村电商与产业扶贫 10157596.1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 1022266.1.1发展现状 1064376.1.2发展趋势 11233326.2电商扶贫模式摸索 1182736.2.1直播扶贫 11163176.2.2社交电商扶贫 1190386.2.3供应链扶贫 11181896.2.4电商平台合作社/基地贫困户 11298636.3电商扶贫政策支持与推广 11217026.3.1政策支持 1180166.3.2政策推广 1119951第7章产业扶贫与金融创新 11272817.1金融扶贫政策与工具 12249907.1.1政策背景 125877.1.2金融扶贫工具 1222277.2金融扶贫产品与服务 1236787.2.1扶贫小额信贷产品 12317797.2.2产业扶贫贷款 1267097.2.3互联网金融服务 1278877.2.4绿色金融服务 12301487.3金融扶贫风险管理 12325197.3.1风险识别 13172867.3.2风险评估 13299867.3.3风险防范 13172007.3.4风险监测与处置 1320435第8章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 13100378.1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与途径 13174398.1.1社会力量概述 13295318.1.2参与模式 13179638.1.3参与途径 1353488.2社会组织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 14228308.2.1资源整合 14105268.2.2项目管理 1462278.2.3技术支持 14198008.2.4社会监督 1418718.3企业社会责任与产业扶贫 14275278.3.1企业社会责任 14289148.3.2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途径 14207798.3.3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意义 142817第9章产业扶贫案例解析 1526049.1成功案例经验总结 1546309.1.1案例一:省县特色农产品产业扶贫 1519899.1.2案例二:省市光伏产业扶贫 15259549.2失败案例教训分析 1571039.2.1案例一:省县养殖业扶贫 15106179.2.2案例二:省市乡村旅游扶贫 16211289.3可借鉴模式与启示 16293359.3.1模式一:产业链延伸模式 16191719.3.2模式二:利益联结模式 16148519.3.3模式三:多元化发展模式 1624651第10章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工作展望 161623810.1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162591810.2产业扶贫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171601510.3未来发展路径与建议 18第1章精准扶贫产业开发概述1.1精准扶贫背景与意义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问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精准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策略,旨在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实现扶贫资源的精准投放,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产业开发,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2产业开发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产业开发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环节,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开发能够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产业开发通过发展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3)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产业开发有助于培养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发展观念和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4)优化资源配置。产业开发有助于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1.3精准扶贫产业开发的现状与挑战当前,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以下现状与挑战:(1)产业基础薄弱。贫困地区产业开发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2)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地区扶贫资源分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影响产业开发的实效性。(3)贫困人口参与度低。部分贫困地区群众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不高,依赖心理严重。(4)市场风险与竞争压力。贫困地区产业开发面临市场竞争,部分产业存在市场风险。(5)政策支持与保障不足。部分贫困地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开发缺乏持续稳定的政策保障。(6)人才与科技支撑不足。贫困地区普遍缺乏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和科技支持,制约产业开发的深入推进。第2章产业选择与规划2.1产业选择原则与方法产业选择是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关乎到扶贫工作的成效和可持续发展。在选择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2.1.1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民族文化等特色,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2)市场需求原则:充分考虑市场对产业产品的需求,保证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3)扶贫效益原则: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扶贫带动作用,能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产业。(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5)科技创新原则: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2.1.2方法(1)实地调查: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资源、环境、人口等基本情况,为产业选择提供依据。(2)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产业选择的论证和指导,提高产业选择的科学性。(3)数据分析: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产业发展前景、市场需求、扶贫效益等进行预测和评估。(4)案例借鉴:参考其他地区成功的产业扶贫案例,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产业选择。2.2产业规划与布局产业规划是对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安排。产业布局则是根据产业规划,合理配置产业资源,促进产业高效发展。2.2.1产业规划(1)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产业发展目标,保证产业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2)确定产业发展重点: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明确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3)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参与产业发展。(4)建立健全产业扶贫机制:创新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贫困人口受益。2.2.2产业布局(1)空间布局:根据贫困地区的地理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2)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3)产业配套设施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3产业链构建与优化产业链构建与优化是提高产业扶贫效益的关键环节,旨在实现产业上下游的紧密衔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2.3.1产业链构建(1)延伸产业链: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拓展产业环节:鼓励发展产业相关的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提高产业附加值。(3)培育产业链主体: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链主体,发挥其带动作用。2.3.2产业链优化(1)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各环节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2)品牌建设:加强产业品牌培育,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3)产业协同: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4)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产业链优化提供有力保障。第3章政策支持与资金筹措3.1政策支持体系3.1.1政策制定原则政策支持体系围绕精准扶贫产业开发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3.1.2政策支持内容(1)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贫困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主导产业;(2)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基础;(3)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参与精准扶贫;(4)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技能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5)完善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6)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业附加值。3.1.3政策实施与评估(1)建立健全政策实施机制,保证政策落地生根;(2)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3)建立政策实施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3.2资金筹措渠道与方式3.2.1财政资金(1)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精准扶贫产业开发;(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3)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2.2社会资金(1)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精准扶贫,捐赠资金和物资;(2)发挥慈善组织作用,开展公益扶贫项目;(3)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精准扶贫提供资金支持。3.2.3政策性金融(1)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为贫困地区提供长期、低息贷款;(2)推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合作,扩大贷款规模;(3)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3.3资金使用与监管3.3.1资金使用原则(1)坚持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用于精准扶贫产业开发;(2)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证资金使用透明。3.3.2资金使用范围(1)支持产业发展,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2)支持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就业和创业;(3)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4)支持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3.3.3资金监管机制(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责任;(2)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督,保证资金安全;(3)建立资金使用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社会监督;(4)对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第4章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4.1技术支持体系为保证精准扶贫产业开发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技术支持体系。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技术支持体系:4.1.1技术研发与创新(1)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开展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技术研发。(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技术创新。(3)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4.1.2技术服务平台(1)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平台,为贫困地区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2)加强技术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4.1.3技术推广与普及(1)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推广计划,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技术水平。(2)通过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力量支持等多种方式,加大技术推广力度。4.2人才培养与引进4.2.1人才培养(1)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技能。(2)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3)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4.2.2人才引进(1)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贫困地区工作。(2)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发挥人才在产业开发中的关键作用。(3)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4.3技术推广与应用4.3.1技术推广(1)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活动,如技术培训、现场演示等。(2)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用,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3)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贫困地区产业技术水平。4.3.2技术应用(1)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益。(2)加强技术指导,保证技术应用效果。(3)建立健全技术评价体系,及时调整和优化技术方案。通过以上措施,为精准扶贫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人才保障,助力贫困地区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第5章产业扶贫项目管理5.1项目策划与申报5.1.1项目筛选与定位在进行产业扶贫项目策划时,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以及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可持续性和扶贫效益的产业项目。项目定位要明确,既要符合市场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5.1.2项目可行性研究对筛选出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分析、技术论证、经济效益评估、社会影响评估等方面。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具备可行性和可持续性。5.1.3项目申报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结果,制定项目申报书,明确项目目标、实施计划、投资预算、预期效益等内容。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将项目申报材料提交给有关部门审批。5.2项目实施与监管5.2.1项目组织与管理成立项目实施组织,明确项目负责人和相关职责,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目标顺利进行。5.2.2资金管理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保证资金安全、合规、高效。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和检查,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5.2.3技术指导与服务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加强对项目参与者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5.2.4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机制,定期对项目进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5.3项目评估与验收5.3.1项目中期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中期评估,对项目进度、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为项目调整提供依据。5.3.2项目末期评估项目实施结束后,进行末期评估,全面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5.3.3项目验收根据项目评估结果,组织项目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过程、成果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验收合格的项目,可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后续管理和扶持。5.3.4评估与验收结果运用将项目评估与验收结果作为今后项目策划和实施的参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产业扶贫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第6章农村电商与产业扶贫6.1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6.1.1发展现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电商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形成了以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为主的业务模式。同时农村电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电商扶贫成效显著。6.1.2发展趋势(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持续优化。(2)电商巨头加速布局农村市场,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升级。(3)农产品上行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化、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4)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助力精准扶贫。6.2电商扶贫模式摸索6.2.1直播扶贫通过电商平台开展扶贫直播,展示贫困地区的风土人情、特色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6.2.2社交电商扶贫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构建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的营销体系,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农民收入。6.2.3供应链扶贫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6.2.4电商平台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平台与合作社、基地合作,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品牌包装、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产业扶贫。6.3电商扶贫政策支持与推广6.3.1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2)优化电商扶贫政策体系,激发市场活力。(3)加强电商人才培训,提高贫困地区电商运营能力。6.3.2政策推广(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电商意识。(2)开展电商扶贫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典型。(3)搭建电商扶贫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与合作。第7章产业扶贫与金融创新7.1金融扶贫政策与工具7.1.1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金融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金融手段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7.1.2金融扶贫工具(1)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人口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的小额信贷。(2)扶贫再贷款:人民银行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低利率的再贷款,支持其扩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3)扶贫产业基金:引导设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4)政策性农业保险:为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降低贫困人口因灾致贫的风险。7.2金融扶贫产品与服务7.2.1扶贫小额信贷产品针对贫困人口特点,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如“扶贫贷”、“惠农贷”等,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融资成本,满足贫困人口生产经营资金需求。7.2.2产业扶贫贷款金融机构针对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产业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7.2.3互联网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贫困地区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如网络支付、网络贷款、网络保险等,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7.2.4绿色金融服务针对贫困地区生态保护需求,金融机构推出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支持贫困地区绿色发展。7.3金融扶贫风险管理7.3.1风险识别金融机构应充分了解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识别信贷风险,合理制定贷款政策和利率。7.3.2风险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扶贫贷款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保证贷款资金安全。7.3.3风险防范通过政策性担保、贷款保证保险等方式,分散和转移金融扶贫风险。7.3.4风险监测与处置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及时发觉和处置风险,防止信贷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保证金融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第8章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8.1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与途径8.1.1社会力量概述社会力量是指除以外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的模式与途径多样,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8.1.2参与模式(1)捐赠模式: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资金、物资、技术等方式,直接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2)合作模式:企业、社会组织与贫困地区的部门、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共同开展产业扶贫项目。(3)投资模式:企业和社会组织以投资的方式参与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4)志愿服务模式:志愿者组织和个人为贫困地区提供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无偿服务,助力产业扶贫。8.1.3参与途径(1)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介、服务支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2)社会组织协调: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搭建平台,协调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将产业扶贫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体系,通过投资、捐赠、合作等方式,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4)个人参与:个人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为产业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8.2社会组织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8.2.1资源整合社会组织具有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的优势,可以为产业扶贫项目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8.2.2项目管理社会组织在项目策划、执行、监督等方面具有专业能力,可以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8.2.3技术支持社会组织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服务,帮助贫困群众提高生产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8.2.4社会监督社会组织参与产业扶贫,有利于提高项目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项目资金和资源真正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8.3企业社会责任与产业扶贫8.3.1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产业扶贫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认同度。8.3.2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途径(1)投资贫困地区产业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为贫困地区提供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3)与贫困地区合作,共同开发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4)通过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为产业扶贫提供支持。8.3.3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意义(1)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参与产业扶贫,拓展市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2)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为贫困地区提供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助力脱贫攻坚。(3)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产业扶贫,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第9章产业扶贫案例解析9.1成功案例经验总结9.1.1案例一:省县特色农产品产业扶贫省县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产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培训等方式,成功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主要经验如下:(1)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发挥地区优势,打造特色品牌;(2)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贫困户产业技能;(4)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9.1.2案例二:省市光伏产业扶贫省市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展光伏产业,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来源。主要经验如下:(1)结合当地资源优势,选择适合的产业项目;(2)引导、企业参与,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局面;(3)创新扶贫模式,实现产业扶贫与绿色发展相结合;(4)加强后期运维管理,保证项目持续稳定收益。9.2失败案例教训分析9.2.1案例一:省县养殖业扶贫省县在养殖业扶贫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调研,导致项目失败。教训如下:(1)产业发展规划不明确,盲目跟风;(2)缺乏市场调研,产品销售困难;(3)技术支持不足,贫困户难以掌握养殖技术;(4)管理不善,导致项目亏损。9.2.2案例二:省市乡村旅游扶贫省市在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由于开发不当、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项目失败。教训如下:(1)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忽视生态可持续发展;(2)项目开发过于商业化,失去乡村旅游的特色;(3)缺乏专业人才,服务质量不高;(4)宣传推广不足,游客接待量低。9.3可借鉴模式与启示9.3.1模式一:产业链延伸模式通过发展产业链,将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各环节,提高贫困户收入。启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