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_第1页
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_第2页
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_第3页
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_第4页
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TOC\o"1-2"\h\u14752第一章:总则 3260271.1编制目的 393531.1.1以人为本,保证生命安全。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以赴进行救援。 4206371.1.2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轻损失。 4156871.1.3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单位及社会力量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255431.1.4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影响,科学制定应急响应方案,精准实施救援行动。 4115811.1.5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日常应急准备工作,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社区安全稳定。 421159第二章:组织体系 4294271.1.6组成 4242271.1.7职责 4315621.1.8组成 4301721.1.9职责 514081.1.10社区组织负责人 5178491.1.11社区主任 5123071.1.12社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5180831.1.13物业公司负责人 5158801.1.14社区民警 6130031.1.15志愿者 624354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6102221.1.16自然灾害风险 6233021.1.17灾难风险 6298141.1.18公共卫生风险 6159791.1.19社会安全风险 6211001.1.20风险识别 7252751.1.21风险分析 799941.1.22风险评估 7112211.1.23预防措施 7215031.1.24应急响应 7299051.1.25风险转移 8203771.1.26持续改进 811254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890721.1.27加强宣传教育 8243831.1.28完善基础设施 8115981.1.29建立健全应急预案 8179501.1.30加强巡查与监控 872661.1.31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收集与传递体系 8313401.1.32预警信息发布 9135681.1.33预警响应 924984第五章:应急响应流程 9305961.1.34报告责任主体 942471.1.35报告内容 9273991.1.36报告方式 920921.1.37响应级别 948751.1.38响应启动 9216221.1.39响应流程 1039191.1.40现场处置 10127761.1.41信息发布 1080321.1.42物资保障 10110371.1.43应急协作 10203951.1.44评估标准 10322891.1.45结束程序 1010451.1.46后续工作 1119746第六章:应急资源与保障 11298031.1.47人力资源配置 11321801.1.48人员培训与考核 1143821.1.49人员调度与激励 117671.1.50物资储备 11151521.1.51物资采购与分发 12293291.1.52物资管理 12205421.1.53资金来源 121831.1.54资金使用 12103631.1.55资金监管 122751第七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294051.1.56演练目的 12134611.1.57演练内容 12192091.1.58演练频率 13223741.1.59演练组织 1376971.1.60演练方案制定 13138181.1.61演练准备 13237931.1.62演练流程 13175741.1.63演练评估 13157881.1.64培训对象 13123771.1.65培训内容 14134451.1.66培训方式 14294601.1.67培训效果评估 14304941.1.68宣传教育 142319第八章:信息与通信 1485741.1.69目的与原则 14133391.1.70报告程序 14263701.1.71目的与原则 1581851.1.72信息共享机制 152411.1.73通信保障目标 15249301.1.74通信保障措施 15308第九章法律责任与监督 16155511.1.75一般规定 16240091.1.76法律责任具体内容 16208871.1.77监督主体 16152561.1.78监督内容 1637851.1.79监督方式 17320751.1.80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本预案规定,保证应急响应工作的顺利进行。 17262271.1.81严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离职守。 1715721.1.82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不得谎报、瞒报、迟报。 17271401.1.83严格执行应急响应指令,保证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17144011.1.84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泄露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有关的敏感信息。 17224971.1.85积极参与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7128391.1.86对违反纪律要求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处分。 1712113第十章预案修订与更新 17116671.1.87修订动因 17175341.1.88修订流程 17127651.1.89常规更新 18240161.1.90临时更新 1877971.1.91审批 18278981.1.92发布 18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本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旨在建立健全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区稳定和公共安全,为社区提供有序、高效、科学的应急响应指导。第二节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以及本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而成。第三节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社区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涉及社区内单位、居民、志愿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应急响应行动。第四节应急响应原则1.1.1以人为本,保证生命安全。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以赴进行救援。1.1.2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轻损失。1.1.3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单位及社会力量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1.1.4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影响,科学制定应急响应方案,精准实施救援行动。1.1.5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日常应急准备工作,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社区安全稳定。第二章:组织体系第一节领导小组1.1.6组成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社区组织负责人担任组长;(2)社区主任担任副组长;(3)社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民警等担任成员。1.1.7职责(1)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2)制定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应急预案的及时修订和更新;(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4)保证应急物资、设备、资金的落实;(5)上报、汇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情况。第二节工作小组1.1.8组成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社区组织负责人担任组长;(2)社区主任担任副组长;(3)社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民警、志愿者等担任成员。1.1.9职责(1)负责具体实施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2)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保证应急响应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应急响应工作;(4)及时上报、汇报应急响应工作进展情况;(5)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第三节成员职责1.1.10社区组织负责人(1)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2)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响应工作;(4)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向上级领导汇报。1.1.11社区主任(1)作为领导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应急响应工作;(2)负责协调社区内部资源,保证应急响应工作的顺利进行;(3)落实应急响应措施,保证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4)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向社区组织负责人汇报。1.1.12社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1)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应急响应工作的具体实施;(2)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开展应急响应工作;(3)及时上报本部门应急响应工作情况;(4)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向社区主任汇报。1.1.13物业公司负责人(1)负责物业范围内的应急响应工作;(2)配合社区开展应急响应工作;(3)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向社区主任汇报。1.1.14社区民警(1)负责社区治安、交通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2)配合社区开展应急响应工作;(3)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向社区主任汇报。1.1.15志愿者(1)参与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2)协助社区开展应急响应工作;(3)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向社区主任汇报。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一节风险类型1.1.16自然灾害风险(1)地震(2)火灾(3)洪水(4)风暴(5)地质灾害1.1.17灾难风险(1)建筑物倒塌(2)交通(3)爆炸(4)中毒(5)环境污染1.1.18公共卫生风险(1)传染病爆发(2)食品安全事件(3)药品安全事件(4)疫苗安全事件(5)网络疫情1.1.19社会安全风险(1)恐怖袭击(2)群体性事件(3)网络安全事件(4)治安案件(5)社会道德风险第二节风险评估1.1.20风险识别(1)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历史数据,了解社区基本情况。(2)借助专家力量,对社区潜在风险进行排查。(3)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居民对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1.1.21风险分析(1)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2)分析风险可能导致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等。(3)分析风险传播途径,包括信息传播、人员流动等。1.1.22风险评估(1)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2)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应对的风险类型。(3)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第三节风险控制1.1.23预防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加强风险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范意识。(4)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及时发觉潜在风险。1.1.24应急响应(1)建立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2)制定应急响应流程,保证响应迅速、有序。(3)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应急物资充足。(4)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素质。1.1.25风险转移(1)通过购买保险,将部分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2)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降低单一主体风险承受能力。(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风险。1.1.26持续改进(1)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改进。(2)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风险控制效果。(3)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建设,提高风险应对水平。第四章:预防与预警第一节预防措施1.1.27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社区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社区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使居民熟悉应急逃生路线、应急联系方式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1.28完善基础设施(1)对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保证设施安全可靠,减少因设施故障引发的突发事件。(2)加强社区内的消防设施建设,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提高火灾防控能力。1.1.29建立健全应急预案(1)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流程和应急资源配置。(2)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保证预案的时效性和实用性。1.1.30加强巡查与监控(1)建立社区巡查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觉并排除安全隐患。(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社区安全进行实时监控,提高预警能力。第二节预警机制1.1.31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收集与传递体系(1)加强与上级部门、相邻社区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预警信息。(2)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保证预警信息快速、准确传递给社区居民。1.1.32预警信息发布(1)制定预警信息发布流程,明确发布主体、发布范围和发布方式。(2)根据预警级别,采取不同的发布方式,保证预警信息覆盖社区全体居民。1.1.33预警响应(1)一旦发布预警信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应急响应。(2)按照预案要求,迅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加强与上级部门、相邻社区的协调配合,共同应对突发事件。(4)对预警响应过程进行全程记录,为后续处置工作提供参考。(5)预警响应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警机制。第五章:应急响应流程第一节突发事件报告1.1.34报告责任主体在社区内,任何个人或者单位在发觉突发事件时,均有责任及时向社区应急指挥部报告。1.1.35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已采取的应对措施等。1.1.36报告方式报告可采用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第二节应急响应启动1.1.37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依次表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1.1.38响应启动(1)Ⅰ级响应:由社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启动。(2)Ⅱ级响应:由社区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决定启动。(3)Ⅲ级响应:由社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决定启动。(4)Ⅳ级响应:由社区应急指挥部相关工作人员决定启动。1.1.39响应流程(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社区应急指挥部应在10分钟内完成响应级别的评估。(2)确定响应级别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3)各级应急指挥部应根据预案要求,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物资、设备等投入应急处置。第三节应急处置1.1.40现场处置(1)保证现场安全,迅速疏散周边居民,设立警戒线。(2)对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判断,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3)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请求支援。1.1.41信息发布(1)社区应急指挥部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2)信息发布应遵循“一事一报”原则,避免信息混乱。1.1.42物资保障(1)社区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突发事件需要,及时调配物资、设备。(2)保证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充足、完好。1.1.43应急协作(1)社区应急指挥部应加强与上级、兄弟单位、社会力量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2)各级应急指挥部应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应急协作措施。第四节应急结束1.1.44评估标准(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不再扩大。(2)受影响区域恢复正常秩序。1.1.45结束程序(1)社区应急指挥部应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组织专家对应急响应效果进行评估。(2)评估合格后,报请上级应急指挥部批准,结束应急响应。1.1.46后续工作(1)社区应急指挥部应总结应急响应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2)对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3)对受灾居民进行妥善安置,保证生活秩序尽快恢复。第六章:应急资源与保障第一节人力资源1.1.47人力资源配置为保证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确定应急响应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2)建立应急队伍,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等,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能力。(3)制定应急人员名单,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度相关人员投入应急工作。1.1.48人员培训与考核(1)开展应急知识培训,使应急人员掌握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人员的实战能力。(3)对应急人员进行考核,保证其具备相应的应急能力。1.1.49人员调度与激励(1)建立应急人员调度制度,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集结应急队伍。(2)对参与应急响应的人员给予适当的生活保障和激励措施,以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节物资资源1.1.50物资储备(1)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包括救援设备、生活物资、医疗救护设备等。(2)保证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定期检查、更新和补充。(3)建立应急物资调度机制,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集物资。1.1.51物资采购与分发(1)制定应急物资采购计划,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购所需物资。(2)建立应急物资分发制度,保证物资能够及时、合理地发放到应急人员手中。1.1.52物资管理(1)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明确物资的保管、使用和归还责任。(2)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功能良好。(3)加强应急物资的监管,防止物资浪费和滥用。第三节资金保障1.1.53资金来源(1)争取财政支持,保证应急响应资金的稳定来源。(2)通过社会捐助、企业赞助等多种途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1.1.54资金使用(1)制定应急资金使用计划,保证资金用于应急响应的关键环节。(2)建立应急资金监管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1.1.55资金监管(1)加强应急资金管理,明确资金使用范围、标准和程序。(2)定期对应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保证资金安全。第七章:应急演练与培训第一节演练计划1.1.56演练目的为保证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的有效实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特制定应急演练计划。1.1.57演练内容(1)模拟社区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洪水等。(2)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演练。(3)演练中涉及的组织指挥、协调沟通、应急处置、物资保障等环节。1.1.58演练频率(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应急演练。(2)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演练次数。1.1.59演练组织(1)成立应急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实施。(2)各参演部门根据演练方案,明确职责和任务。1.1.60演练方案制定(1)演练方案应包括演练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参演人员、演练流程等。(2)演练方案应提前报备相关部门,经审批后方可实施。第二节演练实施1.1.61演练准备(1)通知参演人员,明确演练时间、地点、任务等。(2)准备演练所需物资、设备、场地等。(3)对参演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保证演练过程中安全无虞。1.1.62演练流程(1)演练开始,各参演部门按照预案职责展开行动。(2)模拟突发事件发生,参演人员迅速响应,展开应急处置。(3)演练过程中,各部门间保持密切沟通,保证应急响应的协同性。(4)演练结束,参演人员进行总结评估。1.1.63演练评估(1)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自我评估。(2)对演练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3)汇总评估报告,报演练领导小组审批。第三节培训与教育1.1.64培训对象(1)社区应急管理人员。(2)社区居民。1.1.65培训内容(1)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2)应急处置流程与技巧。(3)应急物资的储备与使用。(4)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1.1.66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定期组织应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2)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课程。(3)现场教学: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实操教学。1.1.67培训效果评估(1)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保证培训质量。(2)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1.1.68宣传教育(1)利用社区宣传栏、广播、网络等渠道,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2)组织应急知识讲座,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意识。(3)开展应急演练,让社区居民亲身参与,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八章:信息与通信第一节信息报告1.1.69目的与原则为保证社区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报告,本节旨在明确信息报告的目的、原则及程序。信息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应在第一时间内向社区应急指挥部报告。(2)准确性:报告的信息应真实、准确,不得夸大或缩小事实。(3)全面性:报告的信息应涵盖事件基本情况、发展态势、影响范围等。1.1.70报告程序(1)初步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负责人或发觉人应立即向社区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基本情况。(2)详细报告:社区应急指挥部接到初步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上一级应急指挥部报告详细情况,并根据事件发展及时更新报告内容。(3)终结报告: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社区应急指挥部应向上一级应急指挥部提交终结报告,总结事件处理情况。第二节信息共享1.1.71目的与原则本节旨在建立健全社区突发事件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信息共享应遵循以下原则:(1)权威性:共享的信息应来自权威部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2)及时性:共享信息应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相关部门。(3)安全性: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1.1.72信息共享机制(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社区应急指挥部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上级应急指挥部、相关部门及社区内部的信息共享。(2)信息共享范围:包括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应急响应措施、救援资源分布等。(3)信息共享方式: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渠道进行信息共享。第三节通信保障1.1.73通信保障目标本节旨在保证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的通信畅通,为应急指挥提供有力支持。通信保障目标如下:(1)保障通信网络畅通: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通信网络稳定运行,满足应急通信需求。(2)提高通信能力:加强通信设施建设,提高通信能力,满足应急响应通信需求。(3)完善通信预案:制定详细的通信保障预案,保证应急响应过程中通信设备、人员及资源的有效调度。1.1.74通信保障措施(1)建立应急通信网络:在社区内部建立专用应急通信网络,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部的通信需求得到满足。(2)优化通信资源配置:合理配置通信资源,提高通信设备利用率,保证通信设施正常运行。(3)加强通信人员培训:对通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通信保障能力。(4)建立通信保障预案:制定详细的通信保障预案,包括通信设备抢修、人员调度、资源分配等内容。第九章法律责任与监督第一节法律责任1.1.75一般规定在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及个人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预案的规定。对于违反本预案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1.1.76法律责任具体内容(1)未按照预案要求履行报告、预警、处置、救援等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拒不执行应急响应指令,或者故意延误、谎报、瞒报突发事件信息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违反本预案规定,造成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不力,导致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本预案规定的行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第二节监督管理1.1.77监督主体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执行的监督管理,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1.1.78监督内容(1)对预案的制定、修订、发布、实施情况进行监督。(2)对应急响应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3)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预警、处置、救援等环节进行监督。(4)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5)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设施、设备、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使用进行监督。1.1.79监督方式(1)定期检查:各级有关部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