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流畅翻译课文。2.把握赠序的文体特征,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学习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3.领悟文章劝学的主旨,体会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重难点】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学习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2.领悟文章劝学的主旨,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学习过程】预习案预习案1.了解文体知识——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引导。赠序,即临别赠言。始于唐朝,宋以后,逐渐成为单独的赠别文体。赠序在惜别伤离、劝勉激励的同时,常表达作者的一些感慨或见解。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有《宋学士文集》等。写作背景:洪武十一(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3.文题解读标题“送东阳马生序”是什么意思?作者送给同乡后学----青年太学生马君则的临别赠言。学习案学习案第一课时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嗜学(shì)硕师(shuò)叱咄(chìduō)俟(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ɡ)衾(qīn)绮绣(qǐ)容臭(xiù)烨然(yè)裘葛(qiúɡě)缊袍(yùn)耄老(mào)冻馁(něi)谒见(yè)撰写(zhuàn)贽(zhì)2.读准以下句子的节奏。(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读过课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赠序的主要内容吗?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勤学苦读的经历,作者勉励同乡后学马君则刻苦学习,有所成就。活动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不理解的词句。2.小组合作探究自读标记的疑难词句,小组内整理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存在的问题:3.整理归纳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现象和特殊句式。(1)通假字①四支僵劲不能支同“肢”,肢体。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③与之论辨

辨同“辩”,辩论。(2)古今异义①滕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②录毕,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③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④右备容臭(xiù)(古义:香气,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⑤裘葛之遗(古义:给予,今义:赠送)⑥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3)词类活用①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②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4)一词多义①以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以衾拥覆(介词,用)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②之走送之(代词,指“书”)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至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到达)(5)特殊句式①弗之怠(宾语前置,应该是“弗怠之”,不懈怠抄书。)②既加冠(省略句,“既加冠”前省略了主语“余”。)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本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这是不理解我啊!布置作业1.熟读全文,尝试背诵1、2段。2.识记文重点词词、句子的意思。第二课时活动一:梳理层次,把握思路1.这篇文章言辞恳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请思考文章可以分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第1-2段)讲述自己年少求学之艰苦第二部分(第3段)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第三部分(第4段)赞赏马生,表明“劝学”的写作意图。2.文中表明了作者写作意思的句子是: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活动二:研读文本,明劝学之心(一)读宋濂求学之艰1.宋濂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被称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可见其成就之大。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能反映宋濂成就的语句吗?(1)“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2)“四海亦谬称其氏名”(3)“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2.宋濂学有所成,成为天子近臣,备受尊敬,声名远播。根据本篇文章说说,他的成就是如何得来的?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勤且艰”3.文章开头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少年宋濂在求学过程中,碰上的第一个困难是就因家贫无书可读。在求学过程中,作者具体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请阅读第一、二段,在文中勾画出来相关语句,概括少年宋濂的“无”,并仿照示例进行概括,完下列表格。求学之艰:少年宋濂的“无”克服的办法求书之难无书可读借书、抄书求师之难无师可学诚恳拜师,无温和之态谦恭求教生活之苦无住行之便不畏严寒,跑远路,住旅店无衣食可享充实的内心、坚强的意志4.作者是如何描写求学过程之难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示例:(1)细节(摘录原句):“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赏析: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目前。(2)“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3)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颇为传神,反衬出作者生活的清贫。5.《明史》中说宋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宋濂在如此艰难的求学路上从未停下脚步,是什么在支撑他呢?他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再读课文,说说少年宋濂的“有”。少年宋濂的“无”克服的办法少年宋濂的“有”无书可读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有毅力,勤奋无师可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有决心,诚恳无温和之态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有姿态,谦恭无住行之便尝趋百里外,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寓逆旅有毅力,坚韧无衣食可享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有定力,专注(二)品宋濂劝学之心6.如今的太学生的求学环境仍是如此艰辛吗?请在原文中找到勾画相应句子。对比宋濂的“无”,说说如今的太学生有什么?少年宋濂的“无”当今太学生的“有”原句无书可读有丰富的藏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无师可学有专业老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无温和之态有专业指导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无住行之便有优越环境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无衣食可享有富足衣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可见:宋濂当年学习条件恶劣,当今太学生们求学条件优越。7.宋濂讲述自己少时求学之艰,接着又写太学生们求学条件优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将宋濂幼时和如今的太学生的求学环境进行对比,突出宋濂幼时求学的艰辛,也突出作者内心的强大和专心学习的重要性。8.文章中还有其他两处对比,请同学们找到并进行简要赏析。(1)乡之先达倨傲严苛与作者谦卑恭敬---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2)同舍生衣着华丽与作者缊袍敝衣——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强大,乐以忘忧9.作者对幼时求学经历记忆深刻,很多细节都历历在目,比如同舍生的衣着描述得十分细致,倘若当年没有仔细凝视,又怎么会记得如此清楚呢?幼时艰难的求学经历对于宋濂来说应该刻苦铭心,但他为何始终在文中强调“不知”呢?如“足肤皲裂而不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助读资料: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余幼时即嗜学”“以中有足乐者”: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作者弱化困难的主观感受,强调热爱、勤奋、专注品质重要性,达到劝学的目的。小结:回头再看开头的问题:作者“劝学”,劝什么呢?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活动三:思考讨论,辩论升华1.如果你是马君则,请你给宋濂回一封信,你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感受与启示方面思考,如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学习中需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④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言之有理即可。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刻苦学习、尊敬老师的态度,并思考其现代意义。答题时,要从现代社会应有的师生关系视角来审视,既要肯定作者求学尊师的美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