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3.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重点难点】1.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2.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提起诸葛亮,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有关他的故事、传说比比皆是。同学们你能说出几个吗?明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钱、七擒孟获、空城计等过渡语: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哪些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诸葛亮,学习他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感受他的忠贞与无私。二、教学过程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1.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2.表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3.背景资料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暗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任务二:积累字词,诵读课文1.学字词,明节奏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hónɡ/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fěi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zānɡ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zhāo/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ū。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ɡ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ɡ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lú,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ɡ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zhēnzhuó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ji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yí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2.听名家朗诵,学生自读课文任务三:疏通文意,研读课文要求:课文分成几部分,小组合作翻译提示:出示重点字词解释——复习翻译五字口诀:留替调补删八字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时间为:5-8分钟(一)第一部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重点注释:(1)先帝:指汉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2)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3)中道:中途。(4)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5)今:现在。(6)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7)益州疲弊: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píbì):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8)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9)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10)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11)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12)诚:的确,确实;宜:应该。(13)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14)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15)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气:志气。(16)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小看,轻视。(17)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义:适宜、恰当。2.译文: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3.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作者是在什么形势之下写的《出师表》?文中如何表述的?明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3)由此,作者首先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明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4)回顾全段,说说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提出建议的。(二)第二部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1.重点注释:(1)以: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谏:劝谏。(2)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3)陟(zhì):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4):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5)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6)及:以及;为:做。(7)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8)刑:罚。(9)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10)偏私:偏袒,有私心。(11)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内宫和外府。异法,刑赏之法不同。2.译文: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3.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作者为后主刘禅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提出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严明赏罚宜:俱为一体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内外有别偏私不公(目的)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三)第三部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重点注释:(1)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2)简: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选拔;遗(wèi):给予。(3)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悉,全部;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4)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bì):补;阙(quē),通“缺”,缺点,疏漏。(5)有所广益:有所启发和帮助。广益:增益;益,好处。(6)性行(xíng)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7)晓畅:精通。(35)试用:任用。(8)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禁卫军统帅)。(9)营:军营、军队。(10)行(háng)阵:指部队。(11)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12)小人:晚辈,下人,这里指宦官。(13)倾颓:倾覆衰败。(14)痛恨:痛惜,遗憾。(15)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2.译文: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3.研读课文第三部分(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明确: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2)文中作者以先汉兴隆与后汉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什么?明确:以史为鉴,从正反两方面向后主言明:能否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强调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四)第四部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重要注释:(1)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2)布衣:平民;百姓。(3)躬:亲自;耕:耕种。(4)南阳:当时南阳郡治南阳城。(5)苟:苟且;全:保全。(6)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7)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微;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8)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9)顾:探望。(10)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11)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12)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2.译文: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3.研读课文第四部分(1)自读文中作者自述身世的部分,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目的。明确:说明自己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五)第五部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重要注释:(1)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临近。(2)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3)泸: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4)不毛: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5)兵:武器;甲:装备。(6)奖率:奖赏率领。(7)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8)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9)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所以:用来...的是(11)斟酌损益(zhēnzhuósǔnyì):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除去;益:兴办,增加。2.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3.研读课文第五部分(1)细读课文第7段,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文中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明确: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从“至于斟酌损益,进尽……之任也”一句可以看出诸葛亮有什么用意?明确:诸葛亮在出征前说明国内正事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意在启发后主亲贤纳谏。(六)第六部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重要注释:(1)效:功效(2)告:告慰,告祭(3)兴德之言:发扬陛下恩德的忠言(4)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5)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6)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良策(7)雅言:正确合理的言论(8)涕零:流泪,落泪2.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3.研读课文第六部分(1)文章最后一句话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结尾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的百感交集,无限眷恋之情。这本来是“表”这种文体的套语,但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全现,耿耿忠心尽袒。(2)全文最能概括诸葛亮感情的六个字是什么?明确:报先帝,忠陛下。任务四:知识梳理一词多义1.道中道崩殂(名词,路,道路)咨诹善道(名词,方法)2.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名词,重任)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名词,责任)3.遗:以光先帝遗德(yí,形容词,遗留下来的)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动词,给予)古今异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2.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3.不宜异同(古义:不同。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4.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5.愚以为宫中之事(古义:我,谦称。今义:愚笨)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皆良实:“此……”表判断。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表判断。倒装句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省略句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应为“后值倾覆,(臣)受任于败军之际”三、课后作业给文章的主要内容起一个主题名。【板书设计】出师表诸葛亮危急存亡之秋1.开张圣听报先帝2.严明赏罚忠陛下3.亲贤远佞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主题分享过渡语:上节课的学习中诸葛亮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千古《出师表》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那么这篇文章同学们给它一个什么主题呢?二、出示主题:忠言不逆耳,劝谏需智慧过渡语: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一一赵与时《宾退录》三、教学过程【任务一:寻关键字,探语言智慧】活动一:圈点勾画.在文中找到能够体现诸葛亮亦师亦父亦臣这一多重身份的关键词。明确:"先帝""陛下""诚宜""不宜""愚""臣"活动二:请同学们依据找到的关键词,结合上下文与具体语境进行赏析,分别说一说诸葛亮是怎样使忠言不逆耳的。关键词语境批注"先帝""陛下""诚宜""不宜""愚""臣"明确:关键词语境批注"先帝""陛下"(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报先帝,忠陛下(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忠臣的形象"诚宜""不宜"(1)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2)不宜异同(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为人师者的形象"愚""臣"(1)愚以为宫中之事(2)愚以为营中之事(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催泪的老父形象和臣子的谦恭过渡语:肯肯侧侧,是君臣语,亦是父子语。看其叙宠遇,则曰"三顾臣",曰"咨臣",曰"寄臣以大事";叙报效,则曰"许先帝",曰"受任",日"恐托付不效"。一过珙《古文评注》诸葛亮几重身份交织,劝谏君王,那么劝谏过程中体会什么智慧呢?【任务二:拓展延伸,品劝谏艺术】"谏.证也。从言.柬声。"——《说文解字》"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活动三:当“劝谏”遇上“微信”,让“智慧”穿越千年1.这天,诸葛亮、曹刿、邹忌三位谏臣正在微信群中畅聊自己的当年风采,提起自己的劝谏往事,曹刿率先说道:"直言进谏者,雄也。壮哉!在局势瞬息万变的沙场上,必须进谏果断,否则国家就会因"肉食者鄙"遭受巨大损失啊!”(情景设计)请你结合《邹忌讽齐五纳谏》和《出师表》两篇文章,基于对邹忌、诸葛亮不同劝谏方法的理解,补充邹忌和诸葛亮可能发言的内容,并说明理由。明确:(邹忌:进谏有良方。委婉的进谏,让谏言易于让君主接受,才是行之有效的对策!诸葛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辞恳辞,满怀期待,辅佐新帝的道路上,要让君主有所触动,才能让君主易于纳谏。邹忌:迂回讽谏者,妙也。齐威王懈怠朝政,不喜百官进谏,所以必要巧譬讽谏,否则不仅会进谏无用,更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诸葛亮:情理结合者,挚也。出征之际,幼帝不能稳治朝政,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诫帝王治国之法,并让帝王接纳,否则必生祸乱。)总结:劝谏要审时夺度,邹忌和诸葛亮的谏言智慧,各有千秋。活动四:当“劝谏”遇上“劝谏”,让“智慧”和而不同谏有五:一日正谏,二日降谏,三日忠谏,四曰慧谏,五曰讽谏。——《孔子家语・辩政》过渡语:一番精彩言论的交锋后,诸葛亮不禁在"朋友圈"中发表了今日感言:今天真可谓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啊!也真是棋逢对手遇诤友啊!请结合下列文本的具体内容,借助表格,说一说诸葛亮提到的"知音""诤友"分别是谁?材料一: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诤友:能够直率坦言的朋友;亦指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材料二: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节选自先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安全服务外包合同
- 参展商服务合同协议书
- 线上客服培训
- 露天矿山承包经营合同
- 股权收购合同出资协议
- 护士门诊礼仪培训
- 农田灌溉合同范本
- 包装设计师习题库及答案
- 艾滋病手术患者安全护理
- 肾衰竭护理图解
-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Triz版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
- 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练习与答案解析
- 《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8.5发布)
- 排水沟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CAD教程CAD基础教程自学入门教程课件
-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课件
- 停水停电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电商部运营助理月度绩效考核表
- DB61∕T 1230-2019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安装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人防门
- 第12课送你一个书签
- 教学课件:《特种加工(第6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