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1页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2页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3页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4页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第一章人口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基本概念]人口密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

[体系架构]

特点

自然增长

全球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一

机械r增y长r

区域J

自然推力nI—自软

五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丁日然

j[人口分布一七?拉力口人文

中国人口分布人口•—[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特点

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地理环境、年龄

人口过快增长产生的问题迁出地1

影响r~—结构、城镇化、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迁入地」就业结构

课时41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考点1人口分布

■落实基础知识

1.世界人口的分布

⑴分布特点:很不均匀。

(2)从全球来看

按半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

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地带

按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从区域来看

按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按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按国家截至2021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

【概念解读】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人口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反映本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格局,却

是衡量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2)人文因素:主要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政治、军事、文化

等因素的影响。

【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二册教材第7页图1.9”中国人口的分布(2010年)”,简述中国人口分

布的特点。

答案黑河一腾冲(胡焕庸线)一线东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疏。

■突破核心考点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

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

地形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此

地区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

自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地区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

因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

水源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

素决于水源分布

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

土壤

较大用程度也不同

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人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

文社会生产方式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因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素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

政治、文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

分布的变化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黑河

Q

气候干旱,水源丰富开发历史较短,冬季气

新疆维吾尔东北

的绿洲地带人口稠密自治区候寒冷,人口较为稀少

西北部东南部

57%面积43%

6.5%人口93.5%

高寒特征,地势较低开发历史长,地处平原,

西藏自治区鲁、豫、苏

的河谷地带人口稠密稀疏特点稠密人口密度很大

_____JL

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多,气候适宜,生

耕地少;工商业、交通产粮食多;工商业、交

不发达,城镇少通发达,城镇多

0

腾冲

■明确命题方向

I)真题研析

(2023•全国文综甲)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

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

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o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A.河流水比例上升B.河流水用量减少

C.地下水比例上升D.地下水用量最多

[关键信息点拨]

蒸汽机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制造业大发展;该时期美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地区,该地

区内河航运发达,吸引人口临河分布。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机械等技术替代了蒸汽机技术,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对水

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地表水供给不足,人们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随着技术进步,对地

下水的开发能力增强,使地下水在用水来源结构中比例上升。

由于技术进步,汽车出现,使公路运输大发展,内河运输地位也相对下降。

[地理原理再现]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简述人口沿河分布的原因。

答案河流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耕;河流具有供水、航运及军

事防御等功能。

答案1盘2.C

解析第1题,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人口趋向工业发达地

区分布,①正确、②错误;美国早期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地区,该地区内河运输发达,

吸引人口临河分布,③对;公路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此时汽车需要的内燃机还没有

发明,④错。选A。第2题,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

展,美国地表水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利用水源转向开采地下水,导致

地下水使用数量增加、比例上升,但数量上仍然以利用地表水为主,选C。

I】考向预测

考向1通过“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考查“区域认知”

(2024•云南昆明模拟)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被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分隔为不相连的

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首都斯里巴加湾是文莱最大城市。文莱森林茂密,

植被覆盖率达72.11%,沿海石油资源丰富。全国共有四个行政区。下图为“文莱四个行政区

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4.5°

114.5,115°115.5,

@首都一斯里巴加湾市3山脉①马来奕区

②都东区③文福-摩拉区@淡布隆区

1.文莱人口密度最大的行政区是()

A.淡布隆区B.都东区

C.文莱一摩拉区D.马来奕区

2.马来奕区人口分布受到一定限制,其因素主要是()

A.丛林茂密,沼泽遍布B.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C.雨季过长,洪涝频发D.土壤贫瘠,难以耕种

3.淡布隆区是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该行政区()

A.山峦起伏,开发难度大

B.位置孤立,跨区联系不便

C.河流众多,航运价值低

D.地壳活跃,地质灾害频发

答案l.C2.A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文莱一摩拉区面积最小,首都位于该区,同时为文莱最大城市,

且大多数地区距离海洋较近,对外联系便利,成为人口集聚区,故选C。第2题,根据“东

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文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达72.11%”的信息以及文莱地理位

置可知,马来奕区特别是其南部地区,热带丛林茂密,沼泽遍布,开发难度较大,限制了人

口的分布和增长,A正确。第3题,淡布隆区位于文莱东部,是被马来西亚隔开的“飞地”,

与本国其他地区陆路交通联系不便,人类活动的干扰少,故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故选B。

考向2通过“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南京模拟)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其地中海沿岸为降水较多的平

原。近年来,叙利亚国内矛盾激化,政局动荡。下图示意1950〜2020年叙利亚总人口数变化

情况。据此完成4〜5题。

4.推断2010年以前叙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A.南多北少B.南少北多

C.东多西少D.东少西多

5.导致2010年以后叙利亚总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B.家庭C.战争D.灾害

答案4.D5.C

解析第4题,叙利亚位于地中海东岸,其地中海沿岸为降水较多的平原,地形平坦,水源

充足,自然环境更为优越,因此叙利亚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东西差

异,即西多东少。故选D。第5题,根据材料“近年来,叙利亚国内矛盾激化,政局动荡”

可知,由于受战争因素的影响,2010年以后叙利亚总人口数呈减少趋势,C正确。

考点2人口容量

■落实基础知识

i.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

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

2.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

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过快增长产生的问题

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就越多,对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

导致资源短缺问题。

②环境问题:造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③社会问题: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

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

续发展战略。

■突破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如下所示。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域资

=经济技区T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卜

资源合理个

个-

术水平国

国开发利用

条T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卜

和保护良人

一社会文保

概念图示的

好生态环口

地化条件证

区境的前提’不妨碍未来人口的生

数L

一对外F活质量「

联系一

卜虚数”卜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

强调的是在保障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

实质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

府人口,晶住人口粉、是一■小合理佶

人口数)—是一个警戒值

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生存发展

数量大小

容量值[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Zk口合理容量

最大人口^

适度人口规壤//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

相同点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

人均消费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

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会发生变化,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明确命题方向

M真题研析

(2021•北京地理)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

回答1〜2题。

图例

&地质公园

—县界

时令河

-居民点

⑦绿洲

OM县

ON县

1.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B.乙C.丙D.丁

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D.水上漂流

[关键信息点拨]

由图中河流为时令河,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是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素。

据图可知,甲地绿洲面积大,环境承载力大;目前甲地居民点规模小,可以接收较多外来

移民。

该区域气候干旱、光照强,有绿洲,灌溉水源较为充足,适合棉花的种植。

答案LA2.C

解析第1题,由图中河流为时令河,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甲地绿洲面积大,环境承载

力大,且甲地居民点规模小,可以接收较多外来移民,A对;乙地在N县,不在M县域内,

跨行政区不便于协调,且乙地绿洲面积虽大但是居民点规模大,有限的环境承载力不能再容

纳更多迁移来的人口,B错;丙地绿洲面积小,居民点多且规模大,环境承载力可能已接近

极限,C错;丁地附近为地质公园,需要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D错。第2题,该区域气候

干旱、光照强,有绿洲,灌溉水源较为充足,适合棉花的种植,C对、B错。该区域有地质

公园,需要对地质地貌加以保护,重点产业不能以开采矿山为主,A错;该地区河流为时令

河,不适合发展水上项目,D错。

:考向预测

考向1通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考查“区域认知”

宁夏经济欠发达,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脆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7.8%。下图示意2010〜

2021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数及预警结果,指数越趋近于1,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

接近最优水平。据此完成1〜2题。

(IZm「S986OI

二IIlIIIIINZ

00OoOO000OO

ZZZzZZZZZZZ

1.宁夏生态脆弱区面积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B.经济欠发达

C.人口稠密D.资源匮乏

2.促进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由巨警向无警快速转变的措施是()

A.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B.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C.执行严格的生育政策

D.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

答案LA2.B

解析第1题,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荒

漠化问题严重,因此生态脆弱区面积占比高,A正确;生态脆弱与经济欠发达没有一定相关

性,B错误;宁夏人口稀少,C错误;宁夏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因此不能笼统说宁

夏资源匮乏,D错误。第2题,由“木桶效应”可知,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

于最少资源拥有量。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因此促

进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由巨警向无警快速转变的措施是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

度,保障水资源的供给量,B正确。

考向2通过“人口合理容量”考查“综合思维”

(2023•浙江杭州模拟)在测算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时,可能一满意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

法。可能一满意度0.9为最满意临界点,0.6为可接受临界点。下图为“2015年基于可能一满

意度法绘制的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图”。完成3〜4题。

3.可能一满意度为0.9时,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供给B.人居环境

C.粮食供给D.土地资源

4.为提高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A.提高科技水平B.山区全面开垦

C.扩大对外开放D.降低消费水平

答案3.A4.C

解析第3题,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并结合图可知,当可能一满意度为0.9时,能源供给

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故此时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能源供给,故选A。

第4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

平等。短时间来看,科技水平变动较小;山区全面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持续,

最终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减少;扩大对外开放,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充分利用,人口

合理容量会提高,C正确;降低消费水平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

课时精练

(2023•江苏泰州调研)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下表示意

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据此完成1〜3题。

2000年2010年2020年

全国0.7110.7180.735

胡焕庸线东南半壁0.5170.5340.566

两侧西北半壁0.7540.7480.752

东部0.3650.3980.427

中部0.3020.3050.336

四大地区

西部0.7730.7650.771

东北0.4490.4590.504

1.据表分析可知()

A.我国人口分布趋于分散

B.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分散

C.西部地区人口最多

D.2000〜2010年,东南半壁人口更加集中

2.2010〜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趋势()

①有助于地区均衡发展②有助于人民享受现代化成果③利于西部各地乡村振兴④利于

持续保障该地区生态功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经济水平

C.政策影响D.社会发展

答案l.D2,D3,A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在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

人口分布趋于集中,A错误;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大,说明东北地

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较多,C错误;

2000〜2010年,东南半壁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增加,且东南半壁人口数量较多,东南半壁人口

更加集中,D正确。第2题,根据图表信息,2010〜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基尼系数在增加,

说明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①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多集

中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助于人民享受现代化成果,但不利于西部各地乡村振兴,②正确、

③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趋势较为集中,使得生态脆弱区人口较少,有利于保障该地区生

态功能,④正确。故选D。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最主要的因

素在于自然环境,一般人口集中分布于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如我国人口集中分布于胡

焕庸线东南半壁,故选A。

(2024・湘豫名校联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福建省人口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增长了近500万,但增长数量各市并不均衡。下图示意2020年福建省各市常住人口数量(单

位:万人)。完成4〜6题。

4.福建省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因素B.地形因素

C.历史因素D.经济因素

5.与2010年相比,福州市人口与福建省其他地市相比占全省人口比重上升较明显,这是因

为福州市具有的突出优势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