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分层训练(解析版)
解密07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艺术技巧分析
内容概览
A常考题不丢分
一、描写艺术
二、语言艺术
B•拓展培优拿高分
C-挑战真题争满分
A•常考题不丢分、
一、描写艺术
(2023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娄德嘉兄弟(节选)
罗烽
第二天早晨:
肥大如同白蝴蝶的雪片飞绕着吕梁山。田野,冻结的沟渠,被幔上一层洁白的外套。纤弱的马尾松好
像经不住雪的重压似的,都在微微地弓垂着腰。
那迂回狭窄的山道被掩埋了。除去一些稀疏的、清浅难辨的山兔的蹄印外,再也寻觅不出一个人的尺
迹,
为了寻觅寒食,成群结队的老鸦冒着雪从山上的丛林里飞了下来,它们——那些黝黑的污点,毫无顾
惜地将那柔白的垂帏沾染了,一种寒怆的鸣叫,给这静穆而朴素的空间破坏了。
在山的斜坡,在一个窑洞外,猎人娄德嘉用一块破布擦拭着父亲唯一的遗产——那支围枪的枪铳。他
已经有三天没用那支枪了。今天,他想借着这雪天,猎一些山兔之类的山兽。但经他考虑一番以后,又决
定不去了,娄德嘉以为:这里距自己的村庄虽然有三十里地,但那枪声也足以惊扰多疑的敌人的。
于是他抱着围枪踱进了窑洞。珍子还躺在干草上酣睡着。娄德嘉怕惊醒疲困的侄女,他静悄悄地坐在
一个白杨木墩上,两手拄着枪口,手背垫抵着下颗,在发着呆想。
他悬虑着他的田园,这一夜间不知道遭了多少灾难。那些壮丁,那些妇女,认识的或不认识的,谁又
遭到敌人的残杀与蹂蹒了呢?那些猪羊,那些牛,那些鸡鸭,自己的或别人的,谁的能不被强盗般的敌人
抢夺去呢?还有那些小米和燕麦,那些煤和木材……全完了!想到最后,娄德嘉完全绝望了!而且这个从
来不懂得怎样叫作悲哀的猎人,今天他却不知不觉地流了眼泪,这两颗珍贵如大蚌珠的泪水,通过了起茧
的面颊,他毫无感觉地让它滑落到地上。
山---寂寞着。
雪----洁白的褥单,把大地上存在着的一切不洁白,丑恶的、杂乱的事物全掩盖住了。这里变为和平,
静穆,缩素而美丽的宇宙,然而,这不实的外貌,却引不起猎人娄德嘉的同感。他的心中正堆积着与那些
相反的渣滓,而且没有方法将它们扫除。
他叫醒了侄女。他和珍子开始嚼着带来的面馍。娄德嘉并不饿,随便嚼着它来消磨那焦躁的时辰。
珍子嚼着又凉又硬的面篌,想起比较温暖的家来:
“叔叔,咱们哪一天才能回家呢?”
“谁算得出哩!反正,哼,不把日本鬼子赶跑,咱们就不能回去!”
“谁能赶跑他们呢?叔叔,你说,是那些游击队吗?”
娄德嘉肯定地点点头,随后又连连唔了两声。
“可是,叔叔,游击队就不会让日本鬼子赶跑吗?”
“可想得乖!地下的蛤蟆,可吃不着天上的天鹅肉咧!傻丫头,你是中国人,你可知道中国的游击
队全在哪里?”
“我不知道,爸爸说过这山里全是咱们的游击队哩!”
“这山里,这山可大啦,日本鬼子他一辈子也难以摸着大门嘲!”
突然,脚步子踏在雪上的声音,投进窑洞里来。机警的娄德嘉首先听着那种声音,立即给珍子一个手
势让她靠在他身后的洞壁上。他右手提拎起装好了弹药的围枪,左手做成弧形拢在耳根后辨着究竟是人的
脚步,还是山兽的脚步。假如是人的,那就凶多吉少了!
娄德嘉没有听错,是人的脚步声,不过他已证明,那仅仅是一个人。于是他默念着:一个,那简直比
打兔子还容易呀!他抖擞一下,胆子壮了起来。
然而,机警的娄德嘉猜错了,随着脚步声出现在他眼前的不是想象中的敌人,原来是自己的母亲。
于是娄德嘉大吃一惊地叫起来:“妈……怎么?你来干什么?”
这个头上脚下全被雪包围的老太婆,一句话还没有说,就栽倒在干草地上了。待半天她才喘上一口气
来。闭着眼睛向地下呕出一句话:
“你哥哥完啦!”
“爸死啦吗?爸是让日本鬼子杀死啦吗?奶,你快说——"
“别哭,孩子,”老祖母打着牙巴骨安慰着快要发疯的孙女,“你听我从头说,别哭啊,天保佑,你爸爸
没有死,你们前脚走,日本兵后脚就来咧!那些鬼是为着你哥哥来的哩!一个通译指着你哥哥问那个朱村
长:他就是打山柴的娄道嘉吗?朱村长点了一下头,日本兵可就不问青红皂白,饿虎扑食地把你哥哥架走
啦!...”
“为什么要架哥哥呢?''娄德嘉觉得哥哥既不是壮丁,又不是妇女,所以他十分怀疑,“妈,怎么不问问
那个通译?”
“呀哟!”她受了惊似的,继续说:“妈去见朱村长啦,告诉我不要紧,日本兵不能杀害你的儿子,他们
是要他做'向导'的,我问他什么叫‘向导'呢?他说:就是让他领着去打游击队。可是我不信,这一定
是朱村长他骗我呀!”
娄德嘉听了母亲的话,两只脚就有点站不稳了。他想立刻离开这窑洞,去证明这件事情的虚实。于是
他用非常镇静的态度对母亲说:
“妈,我出去一趟,去给哥哥想个办法”
“想什么办法呀,你能够救出你的哥哥吗?做梦的孩子!”“妈,也许能……”
娄德嘉扛起围枪背着弹药袋悄然地走出了窑洞。
他向着入山的,被大雪掩埋了的要道奔去。而他的意识,却绕过了那要道以外的道路。他的脚步是飞
快的,但他的心却在那不能速决的岔路上徘徊着,徘徊着...
大约走了一点钟之后。在一个峰峦叠嶂的高处,娄德嘉停下了。他觅到一块可以掩蔽对方视线的大石。
他把围枪放在那上面。一切都安静着,唯有那不断的飞瀑在单调地吵闹着,乘着透明的银灰的浮云的太阳
露着模糊难辨的脸谱,以迟缓的速度向西映去....
之后,娄德嘉锐利的眼睛从标尺的缺口看见一张飘荡着苍白胡须的脸,那张脸,也是苍白的,而且带
着几条新添的伤痕....
突然,一种严厉的责骂在他的耳边震动起来:“畜生!不能拿我的枪杀我的儿子!德嘉,你哥哥和你有
什么冤仇呢?”“饶恕我吧,爸爸,”娄德嘉乞怜地默语着,“儿子要干一次不孝不悌的勾当了!”
猎人,娄德嘉仿佛遇到了一只猛兽,他狰狞地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德嘉原想打一些山兔之类的山兽,最终还是放弃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思虑周全的人。
B.娄德嘉嚼着面馍来消磨焦躁的时辰,这种焦躁主要源于对敌人洗劫后的家乡状况的担忧。
C.母亲找到娄德嘉只是希望他能够把娄德嘉的兄长救出来,对于兄长给敌人带路一事缺少足够的认知。
D.娄德嘉向入山的要道奔去时,脚步是飞快的,但他的心却在徘徊着,突出了娄德嘉此时难以抉择的
矛盾心理。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了吕梁山空旷寂静的雪地景色,接下来又写到成群的老鸦“飞了下来”“寒怆的鸣叫”,动静
结合,给人以灵动之感。
B.文中插入娄德嘉的“呆想”,呈现出家园惨遭破坏的情景,通过虚写,突出了娄德嘉被迫避难时对故
乡惨遭践踏的忧虑。
C.文中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提拎起装好了弹药的围枪,左手做成弧形拢在耳根后”等描
写,突出了娄德嘉的勇敢与机警。
D.本文同王愿坚的《党费》都通过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件,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能取得胜
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3.对话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以娄德嘉与侄女珍子的对话为例,分析对话描写的作用。
4.小说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1.C2.A3.①折射出珍子对家的眷恋,控诉了侵略者的暴行。
②娄德嘉告诉珍子游击队一定能够赶跑鬼子,突出了他对游击队的信任和对战争取得胜利的信心。
③对话中交代了珍子父亲知道游击队进山的行踪,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4.①小说结尾写“猎人”“扳
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含蓄地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娄德嘉为了保护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选择亲手击毙自己
的兄长。
②“狰狞”二字,写出了娄德嘉在经历了强烈的内心冲突后,依然选择民族大义而放弃亲情的决绝。
③娄德嘉对于侵略者的愤恨促使他变得异常果敢,由一名普通的猎人成为一名勇敢的斗士。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C.“母亲找到娄德嘉只是希望他能够把娄德嘉的兄长救出来”错误。从母亲的话“想什么办法呀,你能够救出
你的哥哥吗?做梦的孩子!”可知,母亲只是来送信,并没有指望娄德嘉能够把他的兄长救出来。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A.“给人以灵动之感”错误。从主人公当时的躲避环境和“一种寒怆的鸣叫,给这静穆而朴素的空间破坏了”
可知,应该是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故选Ao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从“珍子嚼着又凉又硬的面馍,想起比较温暖的家来:‘叔叔,咱们哪一天才能回家呢?’”可知,折射出珍子
对家的眷恋,控诉了侵略者的暴行。
从“'谁算得出哩!反正,哼,不把日本鬼子赶跑,咱们就不能回去!“谁能赶跑他们呢?叔叔,你说,是那
些游击队吗?’娄德嘉肯定地点点头,随后又连连唔了两声。”“可想得乖!地下的蛤蟆,可吃不着天上的天
鹅肉咧!……”可知,娄德嘉告诉珍子游击队一定能够赶跑鬼子,突出了他对游击队的信任和对战争取得胜
利的信心。
从“‘傻丫头,你是中国人,你可知道中国的游击队全在哪里?‘‘我不知道,爸爸说过这山里全是咱们的游击
队哩!,”可知,对话中交代了珍子父亲知道游击队进山的行踪,为后文“妈去见朱村长啦,告诉我不要紧,
日本兵不能杀害你的儿子,他们是要他做,向导'的……”"娄德嘉锐利的眼睛从标尺的缺口看见一张飘荡着苍
白胡须的脸,那张脸,也是苍白的,而且带着几条新添的伤痕……猎人,娄德嘉仿佛遇到了一只猛兽,他
狰狞地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猎人……他狰狞地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可知,小说结尾含蓄地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写“猎人”
娄德嘉为了保护山里的的游击队,“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选择亲手击毙了自己的兄长。
从“他狰狞地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可知,“狰狞”二字,表现出了娄德嘉此时激烈的心理斗争,他为
了保护救国救民的游击队,他不顾亲人的反对“一种严厉的责骂在他的耳边震动起来:‘畜生!不能拿我的枪
杀我的儿子!德嘉,你哥哥和你有什么冤仇呢?’",将被抓去给日寇带路的哥哥击毙,在这一刻他忘记了窑
洞中的母亲,忘记了自己的侄女,忘记了大道伦常,这一刻祖国是他的母亲!写出了娄德嘉在经历了强烈
的内心冲突后,依然选择民族大义而放弃亲情的决绝。
联系前文“他悬虑着他的田园,这一夜间不知道遭了多少灾难。那些壮丁,那些妇女,认识的或不认识的,
谁又遭到敌人的残杀与蹂蹒了呢?……”,此时娄德嘉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猎人,娄德嘉仿佛遇到了一
只猛兽,他狰狞地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表现了娄德嘉对于侵略者的愤恨促使他变得异常果敢,
由一名普通的猎人成为一名勇敢的斗士。
(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渔
沈从文
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
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叔两口子,五叔两口
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中年妇
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茂儿小小的圆背膊已有了两团湿痕。
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拌着的牛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辣子;五叔
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
“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
“去,去,我不怕!我敢!”
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
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不说什么。
他知道碾子上的床是在碾房楼上的,在近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窗口。从窗口边可以见到村子里大院坝中
那株天矫矗立的大松树尖端,又可以见到田家寨那座灰色石碉楼。看牛的小张,原是住在碾房,会做打笼
装套捕捉偷鸡的黄鼠狼,又曾用大茶树为他削成过一个两头尖的线子陀螺。他刚才又还听到五叔说溪沟里
有人放堰,碾坝上夜夜有鱼上番了所以提到碾房时,茂儿便非常高兴。
“五叔,那要什么时候才去呢?……吃了饭就去罢?”
他靠着桌边站着,低着头,一面把两只黑色筷子在那画有四个“能”字的小红花碗里“要扬不紧”的
扒饭进口里去。
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满天通黄,像一块奇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倏而又变成淡淡的银红
色,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求室的微风向天尽头跑
去。
他们照往日样,各据着一条矮板凳,坐在院坝中说笑。
茂儿搬过自己那张小小竹椅子,紧紧的傍着五叔身边坐下。“五叔,我们去吧!不然夜了。”院坝中
坐着的人面目渐渐模糊,天空由曙光般淡白而进于黑暗……只日影没处剩下一撮深紫了。一切皆渐次消失
在夜的帷幕下。
在四围如雨的虫声中,谈话的声音已抑下了许多了。
凉气逼人,微风拂面,这足证明残暑已退,秋已将来到人间了。茂儿同他五叔,慢慢的在一带长蛇般
黄土田滕上走着。在那远的山脚边,黄昏的紫雾弥漫着,似乎雾的本身在流动又似乎将一切流动。天空的
月还很小,敌不过它身前后左右的大星星光明。田滕两旁已割尽了禾苗的稻田里,还留着短短的白色根株。
田中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
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金铃子的“叮……”像小铜纸般清越,尤其使人沉醉。经行处,间或还
听到路旁草间小生物的窸窣。
“五叔,路上莫有蛇罢?”
“怕什么。我可以为你捉一条来玩,它是不会咬人的。”
“那我又听说乌梢公和烙铁头(皆蛇名)一咬人便准毒死。这个小张以前曾同我说过。”
“这大路哪来的乌梢公?你怕,我就背你走罢。”
他又伏在他五叔背上了。然而夜枭的喊声,时时像一个人在他背后咳嗽,依然使他不安。“五叔,我
来拿麻藁。你一只手背我,一只手又要打火把,实在不大方便。”他想若是拿着火把,则可高高举着、照
烛一切。
“你莫拿,快要到了!”
耳朵中已听到碾房附近那个小水车咿咿呀呀的喊叫了。碾房那一点小小红色灯火,还只是天边当头一
颗小星星那么大小罢了。
转过了一个山嘴,溪水上流一里多路的溪岸通通出现在眼前了。足以令他惊呼喝嚷的是沿溪有无数萤
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
“咦!五叔,这是怎么?”
“嗨!今夜他们又放鱼!我还不知道。若早点,我们可以叫小张把网去整一下,也好去打点鱼做早饭
菜。”
……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左手高高的举着通明的葵藁或旧缆子做的火把,右手拿一面
小网,裤脚扎得高高到大腿上头,在浅浅齐膝令人舒适的清流中,溯着溪来回走着,溅起水点到别个人头
脸上时——或是遇到一尾大鲫鱼从手下逃脱时,那种“怎么的!……你为甚那么冒失慌张呢?”“啊呀,
我的天!这么大!”“要你莫慌,你偏偏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有吃惊,高兴,怨同
伴不经心的嚷声,真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玩意事啊!
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
“那我们这时要小张转家去取网不行吗?”
“算了!网是在楼上,很难取。并且有好几处要补半天才行。”五叔说,“左右他们上头一放堰坝时,
皆上也会有鱼的。我们就守着密罢。”
关于照鱼的事,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这很令不知事的茂儿觉得稀奇。
(节选自《沈从文全集•第一卷》,北岳文艺出版社)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年成的丰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一家人吃饭聊天其乐融融的景象,奠定了全文的感
情基调。
B.“淡宕”指水迂回缓流的样子,这里形容微风,给人一种散淡、悠闲自在的感觉,营造了舒适和缓的
氛围。
C.用比喻的手法写金铃子的鸣叫声,既体现了作者对田滕环境描写细致,又反衬出茂儿心境的宁静与
平和。
D.茂儿渴望与大人一起去捕鱼,但是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大人的疏忽与习以为常,令茂儿
感到迷惘。
6.小说中有多处场景描写,分析其功能。
7.散文化是现代小说突出的一个叙事倾向。鲁迅是它的开创者,他的《故乡》《社戏》等,既可看作小说,
也不妨看作散文,从中表现出一种新的审美倾向。有人将沈从文的小说归为“散文化小说”一派,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5.C6.①丰收之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热闹的场景,重点交代饭菜的丰盛,衬托一家人
喜悦的心情。②人们在院坝中说笑的场景,茂儿看到天上彩霞的变化,给人一种明丽之感,既照应了人们
的喜悦心情,又为后文写夜景做了铺垫。③叔侄夜行田间的场景,充满静谧、祥和的氛围,使小说具有清
新的田园风格。④夜渔的场景虚实结合,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流露出童趣。7.①淡化情节,
结构松散,叙述随性自由。小说以茂儿的视角表现孩童渴望到溪边打鱼的心理,充满了童趣,没有激烈的
矛盾冲突。②小说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流畅。用俚语俗语,表现出湘西民风淳朴,自然的生活状态。③强
化环境描写,营造了优美意境。小说用诗意化的笔调,描绘了风光秀丽、人情淳朴的湘西乡土社会,营造
了田园牧歌式的优美意境。④关注小事,取材于平常生活。小说写小乡村里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体现了
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又反衬出茂儿心境的宁静与平和”错。联系上下文,茂儿的心境是躁动的,有急切,害怕,并不宁静。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场景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开头一家人吃饭聊天的场面描写,丰收之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热闹的场景,重点交代参加聚餐的
人员之多,饭菜之丰盛,衬托一家人喜悦的心情。
②人们在院坝中说笑的场景,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天空晚霞的变化,给人一种清新明丽之感。
精巧的构思。照应前文晚餐中人们丰收喜悦的心境,为后文情节设置了一个美妙的场景,为后文写夜景做
了铺垫。
③叔侄夜行田间的场景,微风、草垛、虫声、溪水、小火星、人声,描写得形象生动。从孩子的视角、多
角度进行描写,通过触觉、视觉、听觉描绘了静谧、祥和的乡村夜景图,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
④夜渔的场景虚实结合,“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每
个环节的动作、语言、情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足见茂儿异常兴奋,十分渴望去打鱼,表现了茂儿有丰富
的想象力,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流露出童趣。
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淡化情节,结构松散,叙述随性自由。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角度叙事,情节淡化,全视角地刻画人物
形象,突出茂儿聪明机灵、热爱自然、好奇心极强等特点。小说以茂儿的视角先描绘了普通农家吃晚饭、
闲话的场景,接着叙写了茂儿夜晚到碾坊去和人们捕鱼小说,表现孩童渴望到溪边打鱼的心理,充满了童
趣,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②“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满天通黄,像一块奇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倏而又变成淡淡的银红色,
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淡宕的微风向天尽头跑去”,
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流畅。“怎么的!……你为甚那么冒失慌张呢?”“啊呀,我的天!这么大!”“要你莫慌,
你偏偏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等处使用俚语俗语,表现出湘西民风淳朴,自然的生活状
态。
③强化环境描写,营造了优美意境。如“在那远的山脚边,黄昏的紫雾弥漫着,似乎雾的本身在流动又似乎
将一切流动。天空的月还很小,敌不过它身前后左右的大星星光明。田腾两旁已割尽了禾苗的稻田里,还
留着短短的白色根株。田中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
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金铃子的,叮……,像小铜锌般清越,尤其使人沉醉。
经行处,间或还听到路旁草间小生物的窸窣”,用诗意化的笔调,描绘了风光秀丽、人情淳朴的湘西乡土社
会,营造了田园牧歌式的优美意境。
④关注小事,取材于平常生活。小说首先描写了丰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饭和聊天的景象,然后
描写了茂儿跟随五叔到碾坊的夜景,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夜晚捕鱼的场景,写的是小乡村里
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体现了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二、语言艺术
(2023上•天津红桥•高三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主角(节选)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画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
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
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把腹部朝下拉,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他脸上,过去是紧绷油光水滑的,
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要那么不满意自己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
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
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
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
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
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唱慧娘来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
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深深记着师父。
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终于出场了。
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
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
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
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
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
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
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110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
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尽管如此,剧场里还是响起雷鸣
般的掌声。《鬼怨》终于演完了。
《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老观众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苟
老师为练这门“绝活”,十二三岁就把眉毛、头发全烧光了。苟老师老对她说:“娃,唱戏是个苦活儿、
硬活儿。师傅这辈子,还就是看大门的那十几年,活得消停。一旦把主角的鞍子架到你身上,那就是让你
当牛做马来了,不是让你享福受活来了。”
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她知道,他是要把最好
的力道,用在最后那36口“连珠火”上的。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
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
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
终于师傅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36口“连珠火师父依旧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
四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
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可
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
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
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剧团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
唤:
青娥,青娥...
“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
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
苟老师轻声给她说:“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
再拌……”
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
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
“都不走,在下面喊呢。”
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
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
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
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
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已经不在人世了。
(《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8.下列是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以易青娥的视角描写苟老师的表演过程,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手法,表现出苟老师技艺精湛,对演出竭尽全力。
B.“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这是苟老师在默默地对
角色进行内心体验,体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C.年近花甲,苟老师重新登台担任主角,他常对徒弟说的“唱戏是个苦活儿……”那番话,充分表达出
他向往清闲生活,但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D.苟老师表演的三十六口“连珠火”,“天地澄静,红梅绽开”,这是演出的高潮,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极致
绽放,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E.小说采用补叙的手法,介绍了“秦腔吹火”这门绝活,补充交代了苟老师的从艺经历和感受,使人物形
象更加鲜活饱满。
9.小说中苟老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0.从全文看,哪些情节为苟老师的死亡做了铺垫或暗示?请简要分析。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苟老师在生命最后一刻将松香粉的配方比例轻声告诉易青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进
行探究。
【答案】8.CE9.(1)演技精湛。年轻时便深得观众的喜爱,年老后的演出依旧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欢
呼。(2)艺德高尚。对自己的扮相精益求精,对演出竭尽全力,即使耗尽了生命也在所不惜。(3)虔敬无
私。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耗尽力气把绝技传给徒弟。10.(1)过大的训练量、过度的节食,甚至不惜
吃大黄拉肚子减腰身。(2)“卧鱼”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3)特别要求徒弟认真观看演
出中的每一个细节,竭尽全力演好每一个动作。(4)把看家本领传给徒弟。11.(1)比喻。将掌声比
作浪涛,形象地描绘出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2)衬托。以鼓师使出浑身解数敲打出的声响被淹没在观众
的掌声中,衬托出观众的热情。12.(1)从情节设计上看,有利于将故事推向高潮,增强故事的震撼
力。(2)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有利于丰富人物性格,在前文闪光性格的基础上,也体现出老一代艺人授艺
时保守的特性。(3)从艺术手法上看,与前文要求易青娥认真观看吐火的情节相照应。(4)从主题思想上
看,既讴歌了老一代艺术家倾尽生命的全部传授技艺的高尚品格,也含蓄地呈现了挟艺不轻传的守旧思想。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充分表达出他向往清闲生活,但是身不由己的无奈”错误。苟老师的话主要是想告诫徒弟唱戏要吃苦耐劳,
有责任担当。
E.“小说采用补叙的手法”错,应为插叙。文章在第7段介绍了“秦腔吹火”这门绝活,如果删去这一段,文章
叙事不受影响,结构依然完整,可推知此为插叙;如果删去该段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则为补叙。
故选CEo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
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
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唱慧娘来了。
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深深记着师父”“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
音乐声会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
滚滚拥上了舞台“,苟老师无论是年轻时还是年老后,演出始终得到观众的追捧,表明他演技精湛。
“他脸上,过去是紧绷油光水滑的,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要那么不满意自
己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苟老
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110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
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
控制得很好”“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
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他对自己的扮相要求严苛,画了三遍妆,自己都不满意,演出时全身心
投入,甚至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这表明他艺德高尚。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在
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
轻声给她说:,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
拌……’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耗尽力气把绝技传给徒弟,表明他
敬业无私。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主要情节的能力。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
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把腹部朝下拉,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他脸上,过去是紧绷油光水滑的,自打
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过大的训练量、过度的节食,甚至不惜吃大黄拉肚子减腰身。
“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110时,他终于撑不住,全
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卧鱼”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
“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力气,是有
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特别要求徒弟认真观看演出中的每一个细节,竭尽全力演好每一个动
作。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在
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
轻声给她说:‘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
拌……'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把看家本领传给徒弟。
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将掌声比作浪涛,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观众对苟
老师的热爱。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使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鼓师使出
浑身解数敲打出的声响被淹没在观众的掌声中,衬托出观众的热情。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
从情节本身来看,苟老师演出完已经耗尽了全部力气,他也知道自己不行了,于是赶紧把配方告诉徒弟,
这才是情节的最高潮,这样写能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苟老师教徒弟时也很用心,比如文中写他要求易青娥“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
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把绝招告
诉徒弟,有利于表现老一代艺人授艺时保守的特性,丰富了人物形象。
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上看,“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这里最后传授
秘方与前文要求易青娥认真观看吐火的情节相照应。
从小说表现的主旨上看,苟老师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把全部技艺传给了徒弟,既讴歌了老一代艺术家倾
尽生命的全部传授技艺的高尚品格,也含蓄地呈现了挟艺不轻传的守旧思想。
(2023上•上海静安•高三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
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
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
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
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
了大副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
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
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
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
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固,发现自己也没有
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
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
轻了。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
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
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
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
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
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
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
这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
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
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
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
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
吗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
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
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
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
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
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
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
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
13.小说开头段落(含前情梗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请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15.小说标题“山在那儿”有什么含义?
16.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
理解。
【答案】13.①情节上,开篇点题,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冯帆和他因负罪感躲避登山的处境,和后面攀登
海水高山的过程形成对照,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环境上,具体叙述海水高山的地理位置及情况,为
下文具体写冯帆的登顶过程提供背景空间。③人物上,突出了冯帆的形象:战胜自身的负罪感,勇敢面对
新挑战。14.①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山的雄奇壮美,烘托出主人公昂扬
乐观的精神。②作者从冯帆的视角描绘海水高山,极具画面美感。想象奇特,文字精妙,带给读者“沉浸式”
体验。15.①山在那儿,指有一座海水高山,等着冯帆攀登。②山在那儿,指冯帆凭借热爱和勇气、
奋力攀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战胜自我登顶成功的美好品质。③山在那儿,指人类面对灾难,面对神
秘,勇敢无畏的人性光辉,勇于探索的精神坐标。16.①作者在文中想象了外星飞船入侵,引发了海
水的上升,形成了海水高山,而冯帆在重力减小的情况下最终登上峰顶的艰辛过程,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
②冯帆在攀登海水高山顶峰的过程中,战胜了自身对死亡的恐惧,也战胜了羁绊自己已久的负罪感,征服
一座座艰难险阻之“山”,体现出人性之美。③宇宙科学之美展示的是想象中的神秘的事物,颇有诡谪意味;
冯帆身上的勇敢、善良的人性之美让其登顶过程显得非常壮观,二者自然融合在一起,向读者展示出一种
壮观的诡谪。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作为小说,分析某一情节的作用,一般从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主旨等几个方面考虑。
从情节上的作用。作为开头的段落,先要考虑和标题的关系,本文的标题是“山在那儿”,由梗概“形成的一
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和开头段“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可知,“山在那儿”的“山”就是指
这海水高山,所以开篇点题。由前情梗概可知,冯帆本是一心要登山,可是因为“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
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可以看出冯帆因为内心的负
罪感而躲避登山,而后文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前后内容形成对照,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环境上,“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
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简述海水高山的基本情况,交代了这山的地理位置和具体情况,这
就为下文的攀登提供了背景空间,为写冯帆的登顶过程提供背景空间。
从人物上,“人类大难临头……”,而冯帆由一开始躲避登山到后来攀登海水高山,这一过程也是冯帆战胜自
身负罪感而勇敢面对新挑战的过程,所以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14.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赏析文中句子,可以从手法入手,结合具体的情节进行分析。
作者把海浪比作薄薄的“蝉翼”,把浪花比作“刨花”,赋予海浪以“翻卷”的人的情态,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在低
重力下海水高山别样的雄奇壮美。作为环境描写,也可以烘托出主人公冯帆的昂扬向上形象特点。
从叙述视角看,本句话从冯帆的视角描绘海水高山,仿佛将读者带入到海水高山的具体情境中,带给读者“沉
浸式”体验。从语言特点看,本句话是作者天马行空想象的内容,极具画面美感,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用
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来,让读者沉浸其中。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山在那儿,从表层上看,指眼前有一座海水高山,矗立在主人公的在眼前,等着冯帆攀登。
山在那儿,从深层上看,和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有关,小说中冯帆视登山如生命,即使为了登山付出生命,
他也无怨无悔。冯帆的美好品格就如同一座耀眼的海山,它象征着主人公的渴望和梦想,象征着主人公在
攀登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美好品质。
山在那儿,从主旨上看,“山”比喻追求梦想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山在那儿”象征着困难无处不在,人
类面对灾难,战胜灾难。题目象征着人类不畏险阻、勇于探索、勇敢无畏的崇高精神和为了梦想永不止步
的不懈追求。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题干中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评价之语,即“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由此可知,考
生应该到本文找出“宇宙科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的表现,同时还要分析二者的结合。
文章开头,作者写到外星飞船的入侵,巨大的引力使海水升空形成高山。既有山的耸立,又有水的流动,
想象奇特,格局宏大,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科学美感。以“游泳”的方式“登山”,身体却没有受到重力作用的影
响,作者驰骋想象,带领读者进入了神奇的科幻世界,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科学美感。文中“推送”“抛”“接”“传
递”等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冯帆借浪花之势,巧妙地向山顶行进的过程。这哪里是在登山,分明是在“享
受”!这段文字空灵优美,画面壮观诡谪,充分体现了科学之美和幻想之奇。
文章的主人公是冯帆,所以这“人性之美”自然是从冯帆的身上展现出来。文中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冯帆借浪花
之势,巧妙地向山顶行进的过程,表现了主人公热爱登山、勇敢无畏的人性光辉。在登山途中仍心系船长
安危,传呼队友,显示了冯帆勇于助人、善良美好的人性美。文章最后建构了宏大险恶的场景,“漆黑的水
底"''白色的气泡”“蓝色的波光”“水晶似的气球”,反衬出主人公战胜死亡威胁的强大精神力量,表现出震撼
人心的人性之美。在整个登“山”过程中,冯帆战胜了自身的负罪感,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这些展现出人性
之美。
最后分析“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结合。“外星人”“外星飞船”等都是想象中的神秘事物,借助这些神
秘事物让文章有了诡谓的意味;而冯帆在登峰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敢无畏也让登山的过程显得壮观,两者
的结合更是让文章有了引人入胜的力量。
B•拓展培优拿高分7
(2023上•辽宁大连•高三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他长得短小精悍,圆圆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梳着不松不
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
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
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
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
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
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
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
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他的
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
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
体面。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
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
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大舅
的理由很简单,最有说服力:祖宗定的法不许变!大姐公公说不出更好的道理来,只好补充了一句:要变
就不行!事实上,这两位官儿都不大知道要变的是哪一些法,而只听说:一变法,旗人就须自力更生,朝
廷不再发给钱粮了。
大舅已年过五十,小辫儿须续上不少假头发才勉强够尺寸,而且因为右肩年深日久地向前探着,看起
来颇欠英武。自从听说要变法,他的右肩更加突出,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大姐的公公很硬朗,腰板很直,满面红光。他每天一清早就去遛鸟儿,至少要走五六里路,尽管他这
么硬朗,可是听到铁杆庄稼有点动摇,也颇动心,他的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他找了我大舅去。
笼子还未放下,他先问有猫没有。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须儿,事情可也不小。
“云翁!”他听说此地无猫,把鸟笼放好,有点急切地说,“云翁!”
大舅听出客人的语气急切,却不马上动问。他先去看鸟,而且相当内行地夸赞了几句。直到大姐公公
又叫了两声云翁,他才开始说正经话:“正翁!我也有点不安!真要是自力更生,您看,我五十多了,可
叫我干什么去呢?这不是什么变法,是要我的老命!”
“是!”正翁轻咳了两下,几乎完全没有音乐性,“云翁,您看我,我安分守己!可是,我总得穿得
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夭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领儿吧?难道这些都是
不应该的?应该!”
“咱们哥儿们没做过一件过分的事!”
“是嘛!真要是不再发钱粮,叫我下街去卖……”正翁把手捂在耳朵上,学着小贩的吆喝,眼中含着
泪,声音凄楚,“赛梨口耶,辣来换!我,我……”他说不下去了。
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天泰轩去,要了一斤黄酒,几个小菜,吃喝得相当满
意。吃完,谁也没带着钱,于是都争取记在自己的账上,让了有半个多钟头。
可是,在我降生的时候,变法之议完全作罢,云翁与正翁这才又安下心去,常在天泰轩会面。每逢他
们听到卖萝卜的“赛梨口耶,辣来换”的呼声,都有点怪不好意思: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
呀!
大姐夫,在变法潮浪来得正猛的时节,佩服了福海二哥。他非常严肃地跟大姐讨论:“福海二哥真有
先见之明!我看咱们也得想个法!”
“你有什么主意,就说说吧!”大姐问他。
大姐夫惨笑了几声,说:“现而今,当瓦匠、厨子什么的,都有咱们旗人。”
“你打算……”大姐微笑地问。
“我看哪,我就当鸽贩子去,准行!甭多了,每月我只做那么一两号买卖,就够咱们俩吃几十天的!”
“那多么好啊!"大姐信心不大地鼓舞着。
大姐夫挑了两天,才狠心挑出一对紫乌头(鸽子品种)来,去做第一号生意。及至到了鸽子市上,认
识他的那些贩子们一口一个大爷,反倒卖给他两对鸽铃。他没敢再和大姐商议,就偷偷撤销了贩卖鸽子的
决定。
变法的潮浪过去了,他横眉立目地满街走,倒仿佛那些维新派是他亲手消灭了的。同时,他觉得二哥
是脚踩两只船,有钱粮就当兵,没有钱粮就当油漆匠,实在不能算个地道的旗人。
(有删改)
17.下列对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西格玛介绍》课件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影视制作公司为客户定制影视作品的合同2篇
- 2024中国电子系统技术限公司招聘26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企业内部退养员工福利合同
- 2024东方航空乘务职业培训(上海地区19431944班)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电商平台商家入驻协议
- 2024年度建筑施工劳动力培训合同
- 2024年度工业厂房墙体砌筑刮白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某科技公司与某创业公司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转让
- 《网络营销基础》课件
- 医生进修汇报
- 医疗救护柴油供应协议
- 用户体验度量模型
-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情绪的管理课件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应急撤离的基础知识
- 2023-2024学年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意向书、综合评估表、适老化改造和老年用品配置清单、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协议(范本)
-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 《冬季常见病预防》课件
- 新生儿胃出血个案护理
- 大学生生涯规划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