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提升练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1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提升练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2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提升练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提升练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4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提升练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22四川绵阳中考)在黑暗条件下,将金鱼藻放在4支盛有水的试管中,再分别放置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打开白炽灯,一段时间后统计到的气泡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的强度B.每组实验需重复多次,求平均值C.产生的气泡数与距离大小成正比D.若关闭灯源,所得数据将有变化答案C从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试管距离灯越近,金鱼藻每分钟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灯为金鱼藻提供光合作用的条件,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的强度,产生的气泡数与距离大小成反比,A正确、C错误;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实验需重复多次,并求平均值,B正确;从柱形图中的数据可知,光照强度不同,产生的气泡数目不同,若关闭灯源,所得数据将有变化,D正确。2.(2022安徽中考)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小时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如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小时,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放在暗处48小时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C.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有无D.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答案D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去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干扰,A正确。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有无,叶片A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B、C正确。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叶片A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后会变蓝;叶片B装置中缺乏二氧化碳,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后不变蓝,D错误。3.(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A.淀粉、叶绿素B.叶绿素、淀粉C.叶绿体、有机物(主要是淀粉)D.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叶绿体答案D根据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知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储存能量的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②是叶绿体。4.(2022山东德州中考)德州禹城推行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图)。采用该技术后,玉米基本不减产,每亩地还能增产200多斤大豆。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作物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B.玉米和大豆间作能更充分地利用光照C.两种植株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D.大豆根内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效答案A如果作物种植密度过大,叶片会互相遮挡,只有上面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下面的大部分叶片得不到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反而还会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就会使作物的产量降低,所以农作物要合理密植,A错误;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确;两种植株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C正确;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可供植物利用的含氮物质,从而提高土壤肥效,D正确。5.(2022北京中考)香果树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植物,自然条件下成苗率低。为促进香果树繁育,科研人员研究不同遮阴程度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四组幼苗应置于相同环境温度下B.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C.轻度遮阴时幼苗释放的氧气多D.重度遮阴条件最适宜培育幼苗答案D此题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不同,其他条件均应相同,所以四组幼苗应置于相同环境温度下,A正确;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B正确;轻度遮阴时,幼苗的光合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氧气多,C正确;重度遮阴条件下,幼苗光合速率最小,该条件最不适宜培育幼苗,D错误。6.(2022湖南郴州中考)在乡村振兴中,人们常常采用建造塑料大棚的方法,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塑料大棚既让农作物“保暖”,又让农作物能够接受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B.农作物能不断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且运输到其他器官,其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C.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适当提高白天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答案B塑料大棚既让农作物“保暖”,又让农作物能够接受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可提高产量,A正确;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是一种“泵”的原因,它为根部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B错误;合理密植可使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C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正确。7.(2022云南昆明期末)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某生物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装置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实验可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C.乙装置中叶片脱色后用碘液染色变为蓝色D.实验前要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答案D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装置中的天竺葵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甲装置中的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故甲装置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A错误;该探究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B错误;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导致叶片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遇碘不能变蓝色,C错误;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8.(2022江苏如皋期中)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和②是二氧化碳和水B.③和④是氧气和淀粉等有机物C.④中的化学能来自光能D.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内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只有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中才能产生叶绿素,形成叶绿体。不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如根尖的细胞,D错误。9.(2022江苏泰州中考)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将盛有等量的同种水生植物的实验装置分别放置在同一光源不同距离的地方(光源产生的热量对本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记录植物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用于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该影响因素是()试管编号12345光源的距离(cm)10305070100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45301961A.二氧化碳浓度B.氧气浓度C.温度高低D.光照强度答案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装置离光源越近,装置中植物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多,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10.(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现代农业常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的栽培,下列哪项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A.适量施肥B.向温室内定期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C.合理密植D.过量浇水答案D适量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能提高作物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原料越多,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向温室内定期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能够增产;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过量浇水会导致土壤中缺少空气(氧气),使根无法正常呼吸,不但不能提高产量,甚至会导致农作物死亡,D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1.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了相关实验,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的数据如下表,请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分组植物温度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1金鱼藻25℃10602金鱼藻25℃20253金鱼藻25℃30104金鱼藻25℃405(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根据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的关系,由此得出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

(2)若要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某同学提议要将金鱼藻放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处理一昼夜,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1)叶绿体光照强度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越强(2)将金鱼藻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解析(1)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从收集的数据可知,距离灯越近(光照越强),金鱼藻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2)将金鱼藻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可以将金鱼藻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12.如图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和(填字母)。

(2)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A。在绿叶中有能量转换器可把来自A的能量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3)光合作用需要的物质E主要是植物通过根部成熟区的从土壤中吸收的。

(4)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C是,是人和动物呼吸都需要的气体。

答案(1)BE(2)叶绿体(3)根毛(4)氧气解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即B和E。(2)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A太阳,在绿叶中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可把来自太阳的能量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3)光合作用需要的物质E水主要是植物通过根部成熟区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的。(4)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C是氧气,是人和动物呼吸都需要的气体。13.(2023湖南浏阳期末)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植物进行的不同的生理活动,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表示作用,植物可通过该作用利用光能,将空气中的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2)①表示。

(3)植物通过根吸收②,通过(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植物体的茎和叶。

答案(1)光合二氧化碳(2)氧气(3)水导管解析(1)(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因此图中甲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可通过该作用利用光能,将空气中的③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①氧气。(3)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水,可通过导管运送到植物体的茎和叶,其中的一部分被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剩余的大部分通过丙所表示的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14.(2023广东中山期末)如图为探究影响黑藻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现有亮度一样的两种灯可选,一种发热,另一种不发热。小明同学选了不发热的灯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黑藻与灯的距离(厘米)产生的气泡数(个/分钟)110142201233011430(将黑藻完全遮光)?(1)小明探究的是对黑藻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小明对灯的选择是(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这样有利于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产生的气泡主要成分是。根据前三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黑藻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4)上述实验完成后,取第3组、第4组的黑藻叶片用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预计第组的叶片可能变蓝。这说明黑藻进行光合作用还会产生。

答案(1)光照强度(2)正确偶然因素(3)氧气光照越强(4)碘液3淀粉解析(1)小明设置了4个组别,前三组中每组黑藻与灯的距离都不同,距离远光照强度弱,距离近光照强度强,小明探究的是不同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2)小明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