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教师版+学生版)_第1页
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教师版+学生版)_第2页
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教师版+学生版)_第3页
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教师版+学生版)_第4页
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教师版+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教师版+学生版)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写作指导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叙事类作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观察生活,选择、加工素材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人物描写的相关表达技巧,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难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选择合适的意象抒发情感。

学习过程:

写作任务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

提问:上述写作任务材料和写作要求有哪些词需要特别关注?

答案示例:一是“劳动者”,这是人物身份定位,同时也限定了主题,要表达对劳动的认识。二是“平凡”,“平凡"是就社会地位而言,隐含着劳动品质的“不平凡”。三是“触动心灵”,选取的事例素材要有感人的力量。四是“自己熟悉”,不是陌生人。

三、合作交流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黄方国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阿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向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的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三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

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思考:

这篇散文写父亲选取了哪些事例?有哪些生动的细节描写,试找出几处并做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

事例:被误认为盲流;与孙子、儿媳的冲突;给家人买礼物、送钱;坐出租车回家。

细节:

“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分析:背篼、叶子烟,表明农民身份“蹲"着抽烟而不是“坐”“站”,与劳动习惯相关。

“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

分析:连用六个“别"字,表明妻子对父亲的嫌恶,也从侧面表明父亲在农村生活惯了,与城市

生活格格不入。

“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

分析:农村家里没有地板,父亲不知道用拖把拖地。

(4)“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三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

分析:父亲不把妻子、儿子的嫌弃放在心上,表明父亲的憨厚善良;买给不同人的礼物也不同,

表明了父亲的细心;将毕生积蓄交给我,表明父爱的无私。

(5)“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分析:父亲没见过世面,连车门也不会开;坐出租车回家就觉得有福气,表明父亲的知足。

以细节感人,是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答案示例:(1)善于选择典型细节;(2)对比、衬托;(3)综合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4)抒情、议论与描写相结合。

这篇散文并没有像诗经《芣苢》、白居易《观刈麦》和杨万里《插秧歌》等作品描写田间地头的劳动场景,而是写父亲进城生活的一段经历,但我们依然能够深切体会到父亲身上处处流露出鲜明的劳动者本色,这对我们完成本次写作任务有什么启示?

答案示例:

(1)写劳动者,不一定非要写劳动场景,对缺乏实践经验的高中生来说,对劳动场面展开生动的细节描写并不容易,我们可以避实击虚,从其他生活场景来表现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2)不同境遇的劳动者特征各有不同。即使是古代劳动者,也并非只有辛苦(《观刈麦》),也有收获的喜悦(《芣苢》)、忙碌的充实(《插秧歌》)。父亲是中国城乡变革时期的劳动者,继承了旧时代劳动者的优良传统,但也体现出某些变化和不足。我们塑造劳动者,也应该抓住当今新时代劳动者的特点来写。

(3)在非劳动场景中写劳动者,更能够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多角度展现劳动者的性格特征,避免单一化和扁平化,丰富人物形象。

四、课堂小结

典型事例:(展现时代特点、展现人物个性、展现矛盾冲突)

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描写与叙述、抒情、议论结合

五、实战演练

完成本单元的写作任务。

写作提示:

写人叙事,从体裁上来说,通常是小说和散文。

如果想要集中笔墨写一件事,可以选择小说。小说写法,叙事技巧很重要。首先是叙事人称的选择,写自己熟悉的人,常常选用第一人称观察者来叙事。二是结构的安排,可适当运用悬念、突转、巧合、对比等手法,使叙事过程呈现起伏。三是人物的刻画,要使人物个性各异,跃然纸上。四是矛盾的展现,要写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情节运行的张力。

散文写法与小说的不同之处,是可以截取多个片段,这些片段不一定构成连贯的故事,但也必须通过某种形式串联起来,做到“形散而已不散"。相对而言,散文的感受性和抒情性更强一些,可以在描写、叙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抒情、议论手法,写出思想的深度。

不管散文和小说,都需要有生动的细节,这需要有观察生活的能力。生动的细节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要注意从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个瞬间去提炼最合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同时,为避免人物形象陈旧、单一,应多从当今时代的新特点入手,比如写外卖员、网约车司机、扶贫干部等,即使是写农民、清洁工等,也可以写学习种田科技的农民、爱跳广场舞的清洁工等,这样才能够把文章写出新意。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写作指导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叙事类作文的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观察生活,选择、加工素材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人物描写的相关表达技巧,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难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选择合适的意象抒发情感。

学习过程:

写作任务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

提问:上述写作任务材料和写作要求有哪些词需要特别关注?

三、合作交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黄方国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阿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向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的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三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

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思考:

这篇散文写父亲选取了哪些事例?有哪些生动的细节描写,试找出几处并做简要分析。

以细节感人,是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这篇散文并没有像诗经《芣苢》、白居易《观刈麦》和杨万里《插秧歌》等作品描写田间地头的劳动场景,而是写父亲进城生活的一段经历,但我们依然能够深切体会到父亲身上处处流露出鲜明的劳动者本色,这对我们完成本次写作任务有什么启示?

四、课堂小结

典型事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